-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临泽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高二地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读我国某专题自然区划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图中自然区划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植被 D. 土壤 2. 图中各区域 A. 大小相近 B. 内部各要素都相似 C. 相互独立 D. 各有发展优势 3. IV区域目前面临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森林破坏 B. 水土流失 C. 荒漠化 D. 旱涝频繁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划分依据、区域特征及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划分的区域判断南方主要的地形为低山丘陵,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南方地区区域内部自然特征相似,而图中南方划分为了两个区域,北方是同样的道理,说明图中自然区划的主要依据不是地形、植被、土壤,ACD错误;东南距海近和西南地区在气候上有差异,因此南方分为两个区域III和 VI。因此图中自然区划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最可能是气候,A正确。故选A。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区域的特征,读图可知图中各区域大小各异,A错误;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但不是内部各要素都相似,B错误;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C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因此各有发展优势,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IV区域位于西北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目前面临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区域的基本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础,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 光热、水源 B. 土壤、水源 C. 地形、土壤 D. 地形、河流 5. 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河流多有凌汛现象 B. 甲地河流水流急,水能丰富 C. 乙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D. 乙地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大 【答案】4. A 5.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甲位于西欧,由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多雨,光热条件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乙位于中亚,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故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水资源是该地区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条件。故选择A。 【5题详解】 图中甲为莱茵河,乙为阿姆河,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高于0度,河流无结冰期。河流无凌汛现象,所以A错;甲地季节降水比较均匀,地势低,故水能资源不占优势,利于发展航运,所以B错;乙地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夏季融雪量大,形成夏汛,其他季节径流量小,C对;乙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来自海洋的湿润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河流水量总体小,流水侵蚀弱,造成的河流的含沙量小,所以D错。故选择C。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南方与北方的界线 A. 无明显对应的自然标志 B.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没有界线 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7.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C. 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8.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 B. 技术 C. 交通 D. 资金 【答案】6. A 7. B 8. C 【解析】 【6题详解】 淮河是我国东部南方、北方分界线,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南方与北方的界线无明显对应的自然标志,A对。没有淮河的自然河道,B错。以历史上淮河东流入海河道为界线,C错。自然地理界限两侧地理差异小,D错。 【7题详解】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导致两岸交通不便,B对。不是促进作用,C错。两部分都属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分异不明显,A错。两岸的语言、生产、生活习惯相似,人文地理分异不明显,D错。 【8题详解】 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南、江北联系更加便利。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交通,C对。多座大桥建成后,市场规模扩大,技术、资金与合作更广泛,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A、B、D错。 蚝是我国主要海洋水产之一。蚝壳不易起霉变质,坚固耐用。在我国一些村落,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蚝壳为墙的古建筑,生蚝壳拌上黄泥、熟糯米等堆砌成墙,形成蚝壳墙。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 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利于防风 B. 利于排水 C. 节约蚝壳 D. 坚固耐用 10. 该建筑用蚝壳为墙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 就地取材,废物利用 B. 墙面多棱,利于防盗 C. 蚝壳不易霉变,十分坚固 D. 蚝壳丰富,成本低廉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该地位于岭南地区,属于湿润地区,降水较多。从建筑的实用角度分析,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的原因利于雨水排泄,B正确;利于防风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该地蚝壳资源丰富,节约蚝壳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坚固耐用与倾角无关,D错误。 【10题详解】 生蚝壳为墙的主要原因就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由材料可知“蚝壳不易起霉变质,坚固耐用”;该地蚝壳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只有墙面多棱,利于防盗最不可能。 2017年共享汽车成为共享经济领域获投金额最高的行业,分时租赁共享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完成下列各题。 11. 在陌生地点,共享汽车驾驶员快速、准确找到停车位,利用了地理3S技术中的 A. GIS、GPS B. GPS C. RS、GIS D. RS、GPS 12. 分时租赁共享电动汽车 A. 最终可取代私家车 B. 是一种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C. 是共享汽车的唯一模式 D. 主要为用户提供城市间的长途服务 【答案】11. A 12.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功能和应用。 【11题详解】 GPS主要起定位和导航作用,而GIS主要对地理信息起分析、查询和管理等作用,RS是利用航空航天器对地理事物进行观测(相当于人的眼睛)。共享汽车驾驶员快速、准确找到停车位主要依靠的是GIS的数据分析和GPS的定位导航,B错,故答案选A ,。该过程没有利用到RS,故BC错误。 【12题详解】 分时租赁共享电动汽车不可能最终取代私家车,A错;共享电动汽车低碳节能、环保,是一种绿色低碳出行方式,B正确;共享汽车有多种形式,故C错误;因为是按时收费,把车开出去了还得把车还回来还车,因为租车公司不可在全国都设有停车点。,故共享汽车主要为用户提供城市间的短途服务,D错。 【点睛】在3S技术集成中,GPS主要是实时、快速的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快速的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地理信息及各种变化,GIS则是多种来源时空数据的综合处理和应用分析的平台。他们既可以是三种技术的集成,也可以是其中两种技术的集成。 1、GPS与GIS的集成与应用 利用GIS中的电子地图和GPS接收机的实时差分定位技术,可以组成GPS+GIS的各种自动电子导航系统,用于交通指挥调度、公安侦破、车船自动驾驶、农田作业管理、渔船捕鱼等多方面。也可以利用GPS的方法对GIS进行实时更新。 2、RS与GIS的集成与应用 RS是GIS重要的数据源和数据更新的手段,而反过来,GIS则是遥感中数据处理的辅助信息。 2017荆州首马,鹰击长空,气势如虹。踏入2018,荆戈铁马,再度来袭。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广泛地应用在赛事的各个部门,成为本届马拉松赛的新亮点。下图为120急救指挥中心出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组委会为了及时了解赛事的赛场实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GPS+GIS C. GPS+RS D. GIS+RS 14. 组委会若接到赛道某地点一个急救电话,需要通过120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时间内指挥救护车到达事故地点。如图所示,120急救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可以利用的技术是 A. RS B. GPS+GIS C. GPS+RS D. GIS+RS 【答案】13. A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因为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需要的是大型场地,所以只有运用遥感技术,才能监测较大范围的区域,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故答案选A。 【14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用来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120急救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可以利用的技术是:GPS+GIS。故答案选B项。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甲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草地退化 B. 次生盐渍化 C. 水土流失 D. 围湖造田 16. 针对甲处突出的生态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合理放牧 B. 退耕还湿 C. 禁止樵采 D. 合理用水 【答案】15. B 16. D 【解析】 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环境问题。 【15题详解】 甲地区为宁夏平原,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灌溉农业发达,不合理的灌溉易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地易形成次生盐渍化,B正确。宁夏平原草地少,草地退化不严重,A错误。宁夏平原降水少,地势平坦,水土流失弱,C错误。湖泊少,围湖造田少,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据上分析可知,甲地不合理的灌溉易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地易形成次生盐渍化,故应选择合理的灌溉制度,合理用水,D正确。合理放牧和禁止樵采主要针对荒漠化。退耕还湿主要针对湿地的保护。故选D。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读2011年我国部分省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7. 我国石漠化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 ) A. 西南地区 B. 东南沿海地区 C. 长江中下游地区 D. 南方丘陵地区 18. 图示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其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石灰岩广泛发育,多喀斯特地貌 ②植被稀疏,破坏严重 ③土层较薄,人多地少 ④降水较多,特别是冬半年降水多,地表受到的侵蚀作用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9. 防治石漠化最关键的措施是( ) A. 植树造林 B. 调整农村生活能源结构 C. 实施农业工程和农业技术措施 D.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答案】17. A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从图中柱状统计图数据分析,我国石漠化面积较大的省主要是贵州、云南,所以严重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A项正确。 【18题详解】 因为①石灰岩广泛发育,多喀斯特地貌和④降水较多,特别是冬半年降水多,地表受到的侵蚀作用强都是石漠化的自然原因;②植被稀疏,破坏严重和③土层较薄,人多地少是人为原因,故选C项正确。 【19题详解】 因为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要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种植、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其中最关键的措施是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保持水土,保护其较浅薄土壤。故正确答案为A。 亚马孙雨林是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但雨林生态系统又是非常脆弱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热带雨林能够 A. 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 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C. 促进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1. 对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的开发,直接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严重 B. 全球沙尘暴频发 C. 气候变得异常干旱 D. 滑坡、泥石流增多 【答案】20. D 21.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带雨林。 20题详解】 人是通过肺来呼吸的,而呼吸需要氧气。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不断的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据估计,亚马逊热带雨林所产生的氧气,至少可占到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以上,它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因此,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故选D。 【21题详解】 亚马逊热带雨林面积广大,而且树林的根部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对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的开发,直接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A正确。对全球的影响是间接的,B错误。雨林大面积破坏,会导致气候变得异常干旱,但不是直接的,C错误。位于平原地区,滑坡、泥石流少,D错误。故选A。 【点睛】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毁灭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沿海低地被淹。雨林又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毁灭势必引起生物多样性锐减。热带雨林涵养大量水源,且蒸发和蒸腾作用强烈,形成大量的云雨,影响全球的水循环和水量平衡。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毁灭势必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22.阶地沼泽,指发育在各类阶地面上的沼泽,以坡面流和降水补给为主,河漫滩沼泽,指发育于河漫滩上的沼泽,以洪水、降水补给为主,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沼泽湿地分布地区。下图是该地区不同类型的沼泽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题。 与阶地沼泽相比,河漫滩沼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地下冻土发育 B. 降水更多 C. 蒸发微弱 D. 排水不畅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湿地。 【详解】阶地沼泽以坡面流和降水补给为主,河漫滩沼泽以洪水、降水补给为主,河漫滩位于河道两侧,地势低平,洪水期间,河流水位上涨,河流水漫过河岸流入两侧的河漫滩,因排水不畅而形成沼泽,D正确。是否有地下冻土发育和蒸发与纬度位置有关,同一地区的冻土发育和蒸发量是一致的,AC错误。同一地区的降水量相差不大,两种沼泽的降水多少无法比较,B错误。故选D。 乌尔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水深春季为4-6米,夏季仅1-2米。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生物圈保留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该湖春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 雨水 B. 冰川融水 C. 地下水 D. 季节性积雪融水 24. 造成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 A. 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 B. 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 C. 破坏植被,坡面径流增加 D. 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 25. 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尔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是 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 ②湖区实施人工增雨 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 ④发展节水农业 ⑤跨流域调水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23. D 24. B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补给来源。图中湖泊的纬度在北纬37.5度,说明冬季气温较低,由积雪堆积,在春季因为气温回升,积雪融化,D正确;该湖泊是咸水湖,说明深居内陆,降水较少,A排除。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B错误;地下水不是当地湖泊主要的补给水源,C错误。故选D。 【24题详解】 依据上题可知该地降水少,蒸发强烈,导致入湖的水量减少,B正确;破坏植被,坡面径流增加与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均是人为原因,CD错误;由于湖水主要补给水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降水变率增大对湖水面积影响较小,A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乌尔米耶湖面积迅速缩小,要改变现状使其面积恢复或变大,湖区发展渔业生产,不会增大湖区面积;增加高山冰雪融化,长期会导致湖水补给水量减少,导致湖区面积反而缩小,①③错误;可通过湖区实施人工增雨,发展节水农业,跨流域调水等开源节流措施,可以增大湖区面积,②④⑤正确。故答案选C。 第Ⅱ卷 综合题 26.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流传深远的“东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所处地区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恰当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四季衣服同穿戴”是“云南十八怪”之一。 材料二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在我国各地中云南之“怪”最多,简析其原因。 (2)“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参见图中照片)。简析沪宁杭地区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现象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见的原因。 (4)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该时段古城衰落的原因。 【答案】 (1)云南纬度低,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环境复杂;多民族聚居,生产和生活方式多样。 (2)该地区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人们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 (3)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且新鲜蔬菜不易储存,过去需要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 近年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的原因: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时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人们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经济的发展);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4)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京杭运河因泥沙淤积,通航能力下降);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经济优势减弱。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详解】(1)云南之“怪”最多,可从自然环境复杂和多民族聚居两方面来分析;云南位于我国西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垂直差异明显;云南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不同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差异较大。 (2)“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考查的是河流对聚落的影响,可从供水、运输、地形等方面来分析;沪宁杭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因此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意思是人们傍水而居,原因是沿河水运便利,用水方便。 (3)“大缸小缸腌酸菜”是因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且新鲜蔬菜不易储存,过去需要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 近年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的原因可从技术、交通、收入等方面来分析;随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时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4)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衰落的原因可从交通运输的发展、工业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由于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京杭运河因泥沙淤积,通航能力下降,该地交通运输优势逐渐丧失;随工业的发展,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该地经济优势减弱。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鄂北岗地,地处河南省南阳盆地南缘,是个低平缺口,气象上称为“南襄隘道”;波状起伏的岗地地貌,土壤耕层浅薄,农村能源奇缺。鄂北岗地是湖北有名的“旱包子”“沙窝子”,风蚀荒漠化比较严重。 (1)分析鄂北岗地风蚀荒漠化严重地理背景。 (2)推测鄂北岗地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 【答案】(1)地处南阳盆地南缘缺口,狭管效应显著,风蚀作用强;农村能源奇缺,农民为解决薪柴问题而过度樵采,再加上城市化推进,林地面积减少;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土层薄,风蚀作用突出。 (2)随着 经济 发展、城市化进程推进,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土地荒漠化,部分耕 地退化、废弃。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容易。 【详解】(1)风可将表层肥沃的土壤带走,进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 农作物减产的现象被称为风蚀荒漠化。因此鄂北岗地风蚀荒漠化严重应与当地风力较大,土层疏松、植被覆盖率低、降水少等因素有关。地处河南省南阳盆地南缘,是个低平缺口,气象上称为“南襄隘道”说明当地狭管效应显著,风力较大;“农村能源奇缺”以及柱状图中当地建设用地增加、林地减少说明当地农民为解决能源以及城市化推进,对造成严重植被破坏;鄂北岗地是湖北有名的“旱包子”“沙窝子”、“土壤耕层浅薄”说明当地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土层薄。 (2)柱状图中当地建设用地增加,耕地、林地减少,水域与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不大,这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推进,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风蚀荒漠化比较严重”说明土地荒漠化,部分耕地退化、废弃。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上图为世界某国及其周边示意图。该国森林资源丰富,有“木材之国”之称,林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世界主要的木材出口国之一。近年来,该国做出了限制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决定。 (1)说明该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2)从气候方面分析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 (3)指出该国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试分析该国限制原木出口量的原因。 【答案】(1)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2)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高温多雨的气候使雨林植被生长旺盛。 (3)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洪涝等灾害增加;生态系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加重。 (4)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工木材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刚果河水系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土壤、森林、气候、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第(1 )题,图中表明该国位于赤道附近,根据相关知识判断,该国属刚果河流域,以热带雨林气候主,全年高温多雨,地表径流量大,淋溶作用强,容易把土壤养分带走,同时因高温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旺盛,土壤有机质很难积累,导致土壤贫瘠。 第(2)题,该国位于赤道附近,获得太阳辐射多,全年高温;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适合森林植被的生长,特别是雨林植被生长旺盛,所以森林资源丰富。 第(3)题,森林具有调节气候、调节径流、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当地热带雨林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量二氧化碳,破坏森林将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破坏当地森林,会使森林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洪涝等灾害增加;破坏当地森林,生态系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当地森林,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加重。 第(4)题,限制原木出口量,使得砍伐林木的总量下降,从而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限制原木出口量,使得大部分原木要先加工后出口,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原木加工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