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卷·2019届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二4月月考(201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9届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二4月月考(2018

德阳五中高2016级高二下4月月考地理检测题 Ⅰ卷(2×25=50分)‎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 ‎  A.京一冀 B.闽一川 C.桂一黔 D.粤一湘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2~4题。‎ 图2‎ ‎2.图2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3.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4.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图3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5~6题。‎ 图3‎ ‎5. 据图可知( )‎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6.该区域(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黄河入海水量l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l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7~8题。‎ ‎7.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8.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图4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9、10题 图4‎ ‎9. 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 新,耕地、牧草地 B. 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 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 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10. 内蒙古( )‎ A. 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 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 地势平台,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 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图5为“汉中、渐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1 -12题。‎ 图5‎ ‎11.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 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12.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图 6为 107国道邯郸 -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第 13~15题 ‎13.该段国道能够( )‎ ‎①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 ②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 ‎③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 ④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图示区域内( )‎ A .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B .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C .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D .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15.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 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图6‎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图中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读图文材料,回答16—17题。‎ 图7‎ ‎16.据图7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17.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  D.距市场远近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 ‎ 图8 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 图9 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18.图8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19.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20.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21.图9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22~23题。‎ ‎22.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 ‎23.阿尔泰山南坡( )‎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 B.地处迎风坡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 D.多锋面、气旋活动 ‎25.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 B.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 ‎ 图10‎ Ⅱ卷(50分)‎ ‎26.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8分)‎ 图11 吉林省部分地区示意图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       个月。(1分)‎ ‎(2)说明图11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三项(结冰期长除外)。(3分)‎ ‎(3)图11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4分)‎ ‎27.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图12‎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4分)‎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5分)‎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但调查发现部分地区的酸性红壤,土质黏重,有机质含量低,严重限制了农业发展。‎ ‎(4)请列举几条改良红壤的措施。(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 材料一  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15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 ‎ 材料二  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16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 ‎ ‎      图15                 图16 ‎ ‎  (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简述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形成原因。(4分)‎ 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2分)‎ ‎  (2)据图16,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一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2分) ‎ ‎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 (3分) ‎ ‎  ‎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黄河以水少沙多、含沙量高而著称,其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t(吨),天然径流量为534.8亿(图17)。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黄河水沙情势发生明显变化(表2),并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长期人工退耕还林还草可能带来植被退化和水资源失衡等问题。因此,专家建议:未来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不宜继续人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而应以植被自然演替为主。‎ ‎(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图中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拍摄者此时正位于        省(简称)境内。(1分)‎ ‎(2)根据表2简述1997年以来黄河中游地区水沙情势的变化。(2分)‎ ‎  (3)简述黄河水沙情势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4分) ‎ ‎ (4)推测黄河水沙情势变化对下游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3分)‎ ‎  (5)专家建议未来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应以植被自然演替为主,试解释其原因。 (3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 ‎ ‎ 德阳五中高2016级高二下4月月考地理检测题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D B D B A D B A B D A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D A B C A B C B D A B ‎26. (1)6 (1分)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3分)‎ ‎(3)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4分)‎ ‎27. (1)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4分)‎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灌溉,抗旱,蓄洪,排涝。(5分)‎ ‎(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 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5分)‎ ‎(4)①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②种植绿肥,增加有机质含量。③增施矿物质肥料(N、P、K)协调养分,提高肥力。④掺入沙子改善结构,增加空隙,增加其导水、导热性能。⑤种植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植物,抑制土壤流失。如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4分)‎ ‎28. (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  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4分)‎ 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2分)‎ ‎ (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2分) ‎ ‎(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任答三点)(3分) ‎ ‎29.(1)晋(1分)‎ ‎(2) 1997年以来,黄河水沙发生了显著变化;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急剧减少。(共2分)‎ ‎(3) 自然原因:黄河上游、中游地区降水减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发生改变(降水的集中度发生改变);降水的强度发生变化(低强度降水天数增加,中、大雨天数减少)。(任答2点,得2分)‎ 人为原因: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引水、河道取沙等。(任答2点,得2分)‎ ‎(4) 水沙减少,河道改变,自净能力减弱;地下水位下降,湿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来水来沙减少,三角洲增长减慢,海岸线改变等。(任答3点,共3分。答得合理可酌情给分。‎ ‎(5)人工林单一速生,虽短时效果好,但消耗土壤水分多,易导致群落衰败和生态系统退化;人工植被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如遇强自然灾害,可能加重灾害损失;植被自然演替具有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替过程,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更适合当地环境和水土长远保持。(任答3点,共3分。答得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