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2月月考地理试题
2020年3月襄阳市一中月考试卷 综合题请画答题卡(宽10cm,长14-16cm)并写在答题卡内拍照上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64.0分) 合掌造(图1)是日本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图2为“日本轮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1 图2 1. 图1所示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 ) A. 旱灾频发 B. 冬季暴雪 C. 多洪涝灾害 D. 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2. 下列四地中,合掌造最可能位于(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 B. 劳动力 C. 资源 D. 技术 4. 导致马达加斯加对羊绒衫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B. 文化传统 C. 国家政策 D. 居民收入 5. 当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主要目的是 A. 增加产品销量 B. 接近消费市场 C. 提高设计水平 D. 增加当地就业 图为英国和澳大利亚农业分布图,图中阴影为农业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两国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分别是 A. 热量土壤 B. 地形热量 C. 光照水源 D. 水源土壤 2. 两国农业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 A. 水利工程量大 B. 机械化程度高 C. 商品率低 D. 生产规模小 图为“7月初湖南省某地农户的菜园”,照片中种植蔬菜的土壤用稻草覆盖。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3. 菜园中的土壤用稻草覆盖,其主要目的是 A. 保温 B. 保湿 C. 增加土壤肥力 D. 减轻水土流失 4. 与东北地区相比,该省的农业生产 A. 商品率高 B. 以国营农场为主 C. 复种指数高 D. 遭受的病虫害少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被称为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 完成下题。 1. 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围湖造田种粮 C. 过度采伐林木 D. 过度农垦用水 2. 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水体污染 C. 土地盐碱化 D.土地荒漠化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4.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规划展现了巴西人的崭新理念。南北两个人工湖几乎拥抱这整个城市。市区无工业区,居民公寓在六层以下,从广场至家庭的院落全部绿化,市内公路均为单行线,立体交叉,不设红灯,从而使整个市区成为一个放大的公园。据此回答以下22--25题。 2. 巴西将首都巴西利亚建在巴西高原上的主要原因是 ( ) A. 近水源地,河流的上游 B. 上风地带,空气洁净 C. 地势高,气候较凉爽 D.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3. 建设两个人工湖的主要目的是 ( ) ①美化环境 ②调节气候 ③减弱噪音 ④调节河流径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4. 单行线,立体交叉,不设红灯的主要目的是 A. 节约用地 B. 提高车速 C. 减少交通事故 D. 节约总体投资 5. 下列工业可以在巴西利亚布局的是 A. 印刷业 B. 化学工业 C. 钢铁工业 D. 制糖工业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图,完成14~15题。 6. 图中表示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水污染严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土壤肥力下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 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秸秆还田 ③加强交通建设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读“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问题。 2.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拥堵延时指数”是城市拥堵程度的评价指标,即城市居民平均一次出行实际旅行时间与自由状态下旅行时间的比值。拼车是指相同路线的几个人乘坐同一辆车上下班、上下学、旅游等,且车费由乘客平均分摊的出行方式。读“2016年我国部分城市拥堵延时指数示意图”与“某市工作日拼车潜力路程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 由图文信息可以判断 A. 北京市拥堵延时指数约为2.06小时 B. 等级越高的城市,交通拥堵延时指数越高 C. 城市道路建设的改善可降低拥堵延时指数 D. 拥堵延时指数与城市的服务范围呈正相关 2. 拼车因环保、节能、缓堵得到政府鼓励,可推断该市 A. 拼车潜力与拼车距离呈负相关 B. 拼车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拼车网” C. 影响拼车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是拼车等待时间 D. 早7点比15点拼车成功率高 “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完成问题。 3. 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RS B. GPS C. GPS、GIS D. RS、GIS 4. 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A. 道路清扫 B. 医疗救护 C. 幼儿看护 D. 事故处理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完成问题。 1.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域内地势起伏小,航运作用突出 B. 河流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 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 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末春初降水较多 2. 为了雨季蓄洪,甲地区防洪水库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A. 9~10月 B. 11~12月 C. 1~2月 D. 4~5月 3.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 丰富的矿产资源 B. 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 便利的航运条件 D. 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左下图为黄河干流图,右下图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4-5题。 4. 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 B. 该河段地势低,支流汇入少 C. 土质疏松,河水容易下渗 D. 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 1. 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降水较少,地形起伏大,流量小 B. 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森林覆盖率高 C. 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 D. 过孟津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2.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下图为黄河部分河段水系图及咸阳——潼关段河床水面纵坡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关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剧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②加快上游渭河的净化速度,提高水质 ③减缓其以下河段河床淤积速度 ④有利于下游发展航运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6.0分综合题请画答题卡(宽10cm,长14-16cm)并写在答题卡内拍照上传) 3. 下图所示地区是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甲国政府积极支持风能发电的研究和开发,技术日臻成熟,风电已占全国发电量的20%。 材料二:乙国领先科学技术,走高效特色农业之路,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该国在世界鲜花市场的占有率已达6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鲜花王国”。 (1)说出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9分) (2)说明甲国大力发展风能发电的主要原因。(9分) (3)分析乙图成为“鲜花王国”的主要区位条件。(9分) (4)从河流水文特征和社会经济特点阐述图示区域大力开发河流航运的原因。(9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