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题地理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题地理 解析版

诸暨中学2017学年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下图为我国柴达木盆地部分地区烃源岩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形成烃源岩的地质作用是(  )‎ A. 冷却凝固作用 B. 重熔再生作用 C. 变质作用 D. 沉积作用 ‎2. 在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甲乙沿线可能是(  )‎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冲积扇 ‎【答案】1. D 2. A ‎【解析】‎ ‎1. 根据材料信息“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于排出油气的岩石”,“…部分地区烃源岩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可知其为沉积岩,沉积岩是外力作用而成。沉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故D正确。冷却凝固作用、重熔再生作用、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故A、C、D错误。‎ ‎2. 根据等值线递变规律--凸高为低可知,甲乙沿线的沉积层较两侧薄,说明在烃源岩物质开始堆积时,甲乙沿线地势较高,可能是山脊,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仔细解读材料,掌握等值线的特征即可快速解答。‎ 读我国浙江某山地A、B、C三点的海拔和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3. ABC之间地形成因是(  )‎ A. 背斜成山 B. 背斜成谷 C. 向斜成山 D. 向斜成谷 ‎4. ABC之间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风力堆积作用 B. 风力侵蚀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 D. 流水溶蚀作用 ‎【答案】3. B 4. C ‎【解析】‎ ‎3. 依据海拔可以判断出A、B、C之间的地形是山谷;根据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可以看出B处岩层埋藏岩层海拔约250mm,A处岩层埋藏岩层海拔约100mm,C处岩层埋藏岩层海拔约200mm(地表海拔减去埋深),因此B处岩层相对向上拱起,A、B、C之间的地质构造是背斜。故B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背、向斜的判定,利用地表海拔和埋深计算出A、B、C三处岩层海拔即可。‎ ‎4. 浙江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多低山丘陵,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强;流水溶蚀作用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故C正确。‎ ‎5. 读下图,回答图示地貌的岩石和地质作用分别是( )‎ A. 岩浆岩、褶皱 B. 沉积岩、褶皱 C. 岩浆岩、断层 D. 沉积岩、断层 ‎【答案】B ‎【解析】图中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因此为沉积岩。岩层只是发生弯曲形变,但未断裂并形成错动,因此为褶皱。故B正确。‎ ‎6.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 A. 温带荒漠带 B. 温带草原带 C. 热带雨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C ‎【解析】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故C正确。‎ 热融地貌是指地下冰受热融作用形成的地形,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可分为两种类型:热融沉陷,主要发生在平坦地面,沉陷后积水成为热融湖;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缓坡地面。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易形成热融湖的地区是(  )‎ A. 云贵高原 B. 西西伯利亚平原 C. 巴西高原 D. 密西西比河平原 ‎8. 我国祁连山热融地貌的主要类型和形成时间是(  )‎ A. 热融沉陷—夏季 B. 热融沉陷—秋末冬初 C. 热融滑塌—夏季 D. 热融滑塌—秋末冬初 ‎【答案】7. B 8. C ‎【解析】‎ ‎7. 由材料“热融地貌是指地下冰受热融作用形成的地形”可知,只有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才会有地下冰,西西伯利亚平原纬度高气温低,有冻土层,B正确。‎ ‎8. 由材料“热融地貌是指地下冰受热融作用形成的地形”可知夏季气温高,是热融地貌的主要形成时间;由材料“热融沉陷,主要发生在平坦地面”、“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缓坡地面”因此祁连山热融地貌为热融滑塌,C正确。‎ ‎【点睛】‎ 高考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认真读材料,从材料中找解题思路,再结合所学知识答题。‎ ‎9. ‎ 下图中a为等温线,b为锋线且向偏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对于图示地区及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北半球,b为冷锋 B. 位于北半球,b为暖锋 C. 位于南半球,b为冷锋 D. 位于南半球,b为暖锋 ‎【答案】C ‎【解析】山区海拔高,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因此由等温线a的弯曲状况可知,北面为低纬度,即该地位于南半球;b为锋线且向偏北方向移动,说明锋面由高纬向低纬移动,为冷锋,故C正确。‎ ‎【点睛】本题也可利用雨区的位置去思考。暖锋降水在锋前。冷锋降水在锋面附近与锋后。‎ 下图为“世界某科技公司的清洁能源开发计划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图中青藏高原B类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 B. 纬度低,多晴朗天气 C. 内陆地区,热力环流强 D. 高差大,河流流量大 ‎11. 图中C类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北风,风力大 B. 纬度低,多晴朗天气 C. 内陆地区,热力环流强 D. 高差大,河流流量大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1. C类能源主要分布于河流上游,因此为水能资源。依据经纬度可知,本区域为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上游山区,地势起伏大。故D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主要是分析、判断各类能源的主要分布区。‎ 根据某地多年对各朝向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最冷月(一月)和最热月(七月)日总量,并绘出太阳辐射量日总量变化图(如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该地区一月和七月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量的日总量小于4186千焦/(平方米·日)的墙面朝向是(  )‎ A. 分别朝北、朝东 B. 分别朝南、朝西 C. 分别朝西、朝南 D. 均朝北 ‎13. 经研究发现该地区一天中日出、日落时墙面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小,其原因是(  )‎ ‎①太阳高度最小②气温最低③经过大气层的路径最长④反射作用最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2. D 13. B ‎【解析】试题分析:‎ ‎12.‎ ‎ 从图中的等值线可以看出,无论是一月还是七月,该地朝北的建筑墙面上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都小于4186千焦/平方米·日,故选D。‎ ‎13. 日出、日落时,该地墙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最小,这是因为此时的太阳位于地平面上,太阳高度小,且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路径长,被大气削弱得也较多,故选B。‎ ‎【考点定位】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名师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每年从“冬至”开始,北半球逐渐进入了最寒冷的日子,称作“数九寒天”。 我国民间自古流传着许多数九、画九和写九的风尚习俗。下图中左图为古代某画九局部图,此图的画法是:“上晴下阴,左风右雨雪中心”,即把圆形“双鱼”图,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只画出一部分以表示当日天气状况,简明清楚。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左图虚线框内(M处)所示两天的天气状况变化是(  )‎ A. 阴转晴 B. 风转晴 C. 雪转阴 D. 雨转阴 ‎15. 右图中,可能出现左图N处天气状况的是(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答案】14. D 15. C ‎【解析】‎ ‎14. 图中M处上面是一九第一天,下面是一九第二天。根据材料,画法是“上晴下阴,左风右雨雪中心”可知天气状况变化是雨转晴,故D正确。A、B、C错误。‎ ‎15. 左图N处是七九第六天,位于中心位置,为雨雪天气。在右图中,C点位于冷锋锋后,降水较多,故C正确。A、B位于高压脊线附近,以晴朗天气为主,故A、B错误。D处位于冷锋的锋前,降水较少,故D错误。‎ ‎【点睛】本题有一定难度,读图“画九图”为解题关键。‎ 栓皮栎的树皮在树干水分较少时采剥,风干后作为制造软木塞的材料。下图是某国示意图,栓皮栎主要生长在该国的南部地区。完成下列各题。‎ ‎16. 该国采剥栓皮栎树皮的最佳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7. 关于A河与B河径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河径流量的变化比B河小 B. A河汛期出现在夏季,B河汛期出现在冬季 C. 两河径流量的变化都较小 D. 两河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答案】16. B 17. A ‎【解析】‎ ‎16. 该国南部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因栓皮栎的树皮在树干水分较少时采剥,而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树干水分较少。所以该国采剥栓皮栎树皮的最佳季节是夏季。故B正确。‎ ‎..................‎ ‎【点睛】本题为基础题目,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 上海绿化部门计划从与上海气候相似的澳大利亚某气候区引进园林植物。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澳大利亚与上海最相似的气候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 引种的园林植物在上海生长的不利因素是(  )‎ A. 寒潮 B. 干旱 C. 太阳辐射弱 D. 土壤贫瘠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 据图中气候分布位置可知,①为热带草原气候,②为热带沙漠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此澳大利亚与上海最相似的气候区是③。故选C。‎ ‎19. 我国上海冬季有时会受到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高压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即寒潮天气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而澳大利亚不会受寒潮影响。故选A。‎ ‎“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故称为“旗云”。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珠穆朗玛峰7500米以下被冰雪覆盖,7500米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读“旗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旗云”多在(  )‎ A. 阴雨天出现 B. 日出前后出现 C. 晴朗白天出现 D. 晴朗夜间出现 ‎21. 图中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是(  )‎ A. 阳坡冰雪带 B. 阳坡岩石裸露带 C. 阴坡冰雪带 D. 阴坡岩石裸露带 ‎【答案】20. C 21. B ‎【解析】‎ ‎20. 当太阳出来后,碎石坡面升温较快,热空气沿坡面上升,大约上升到峰顶的高度附近开始凝结成云,当云高出峰顶时,受到强烈的西风影响,于是“旗云”飘扬在峰顶。阴雨天白天、日出前后及晴朗夜间由于气温较低,热空气不会沿坡面上升,因此不会形成“旗云”。故C正确。‎ ‎21. 冰雪带比岩石裸露带易反射太阳辐射,阴坡太阳辐射弱,因此阳坡岩石裸露带地面温度最高,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故B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该题要掌握的是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读大西洋局部海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甲洋流由赤道南侧流向赤道北侧是(  )‎ A.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而形成的 B. 受大陆轮廓的影响 C. 由亚马孙河大量淡水流入海洋而形成的 D.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3. 乙地多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 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 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水汽易冷凝 D. 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水汽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答案】22. B 23. C ‎【解析】‎ ‎22. 受大陆轮廓的影响,甲洋流由赤道南侧流向赤道北侧。故B正确。‎ ‎23. 乙地位于低纬海区大陆西岸,洋流性质为寒流。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冷凝形成大雾。故C正确,A错误。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形成对流雨,而非雾;本地区地处低纬信风的背风坡。故B、D错误。‎ ‎24. 在柴达木盆地东部的巴音河,蒙古语,意为“幸福的河”,它源出祁连山,源头海拔5000m左右,全程200 km有余。巴音河出蓄集峡后注入克鲁克湖,克鲁克湖又与托素湖以一条水道相通,两湖一咸一淡,人称“塔琏湖”,下面关于两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克鲁克为淡水湖,湖中飞禽群集,湖畔芦荡广布 B. 托素湖是典型的内陆咸水湖,湖的周围全是茫茫的戈壁滩 C. 克鲁克湖水位高于托素湖,且有河流注入,有水道与托素湖相连,盐度低 D. 托素湖水位高于克鲁克湖,有水道注入克鲁克湖,导致托素湖盐度高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巴音河出蓄集峡后注入克鲁克湖,克鲁克湖与托素湖以一条水道相通,两湖一咸一淡”可推知,托素湖的湖水应来自克鲁克湖,克鲁克湖水位应高于托素湖,A、B、C说法正确,D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D正确。‎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流域两时段月平均地表径流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 b曲线与a曲线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气温上升 B. 降水减少 C. 植被增加 D. 地势趋陡 ‎26. 与1980~1990年比较,2000~2010年该流域(  )‎ A. 地下径流明显减少 B. 地表径流显著增加 C. 流域内水循环减弱 D. 洪峰径流量明显减小 ‎27. 若该流域地势平坦,则一次暴雨后地表径流量(  )‎ A. 裸地>牧草地>林地 B. 裸地>林地>牧草地 C. 林地>牧草地>裸地 D. 牧草地>裸地>林地 ‎【答案】25. C 26. D 27. A ‎【解析】试题分析:‎ ‎25. 植被具有截留水分、涵养水源的作用,受其影响,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小,从图中可以看出,a线季节变化大于b线,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植被增加。‎ ‎26. b时间段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减小,说明流域内植被增加,截留水分、涵养水源的能力上升,地下径流明显增加;雨季时地表径流减少,洪峰径流明显减少;对水循环强弱影响不大。‎ ‎27. 植被截留水分、增加下渗、减小暴雨后的地表径流量,因此,裸地地表径流量最大,而林地地表径流量最小。‎ 考点:水循环 下图为“北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8.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①④海域之间 B. 洋流②延长了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 C. 洋流③利于污染物向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D. 洋流④对北美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29. 下列表示①、③两处洋流流向及其附近海域等温线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乙、丁 D. 丙、丁 ‎【答案】28. D 29. C ‎【解析】‎ ‎28. 洋流④为阿拉斯加暖流,对北美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故D正确。由大洋环流模式可知,寒、暖流交汇与北太平洋西岸,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②、③海域之间;从上海至旧金山,沿洋流②航行为顺流,会缩短船只航行时间;洋流③从北向南流,利于污染物向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故A、B、C错误。‎ ‎29. ①纬度低于③,因此①处水温高于③处。因此①处对应甲或乙,③处对应丙或丁。①处位于中低纬大陆西岸,为寒流;③处位于高低纬大陆东岸,为寒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故C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模式以及大洋表层水温的变化规律。‎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0.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 坡度和缓 B. 岩石裸露 C. 河流、沟谷众多 D. 降水集中 ‎31. 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0. C 31. B ‎【解析】‎ ‎30. 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众多,导致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故选C。‎ ‎31.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河相对较长,山地相对高度较低。颗粒大的砾石沉积早,颗粒小的砾石被携带距离长,后沉积。故选B。‎ ‎【点睛】洪积扇的形成: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到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从而变成洪积扇。在流水的的搬运途中,由于水的流速、流量的变化以及碎屑物本身大小、形状、比重等的差异,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因此,在不同的沉积条件下形成砾石、沙、粉沙、粘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层。当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在河流的中下游常常造成宽广平坦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流域上各点的雨量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也有长有短。等流时线是流域内径流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2. 图中流域内河流流向为(  )‎ A. 西北向东南 B. 东南向西北 C. 东北向西南 D. 西南向东北 ‎33. 图示地区地形最为平缓的地段为(  )‎ A. S1 B. S2 C. S3 D. S4‎ ‎【答案】32. B 33. D ‎【解析】试题分析:‎ ‎32. 等流时线是流域内径流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S1区域等流时线长径流流到出口的时间长距离远,地势高是河流的上游,S4区域等流时线短径流流到出口的时间短距离近,地势低是河流的下流。图中没有给出指向标,利用一般指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从而可以判断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河流流向为西南向东北。故选D。‎ ‎33. 图中地形最为平缓的地段是河流流速最缓慢的河段,流速慢在相同的时间内流水流动的距离短,图国等流时线在S1最稀疏S4最为密集,流水在相同时间内在S1区域流动的距离长,在S4区域流动的距离近,说明河流的流速在S1处最快,在S4处最慢。故选A。‎ ‎【考点定位】等值线的应用 下图为非洲某地区局部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气候类型的界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4. 图中河流①②③④各河段雨水补给量最小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5. ②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 A. 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B.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C. 经济发达,污染严重 D. 水网稠密,湖泊萎缩 ‎【答案】34. B 35. A ‎【解析】‎ ‎34. 图示是非洲的尼日尔河流域。①③河段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②河段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④河段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雨水补给量最小的是②河段。故B正确。‎ ‎35. ②河段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附近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因此突出环境问题为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故A正确。‎ ‎【点睛】尼日尔河沿线气候类型复杂,注意掌握。‎ 二、非选择题(此题有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为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_______海峡,图中A海域处的洋流为________(填洋流名称),在其影响下,沿岸形成了     气候(填气候类型名称)。‎ ‎(2)季节性冻土南界分布较永久性冻土南界偏南,是受________因素影响,图中丁处附近两条冻土线都偏北,主要是受________的影响。‎ ‎(3)B处有较多的湖泊,其形成原因为   (填具体地质作用形式)。C为    河(填河流名称)‎ ‎(4)乙岛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____________,简述其主要成因。‎ ‎【答案】(1)白令 阿拉斯加暖流 温带海洋性气候  (2)热量(纬度) 海陆位置(海洋) (3)冰川侵蚀(冰川作用) 圣劳伦斯河  ‎ ‎ (4)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浅海大陆架,附近有大河入海(任答2点)‎ ‎【解析】(1)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白令海峡,图中A海域处的洋流为阿拉斯加暖流,在其影响下,沿岸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 ‎(2)影响冻土形成的主要因素为热量,图中丁处附近两条冻土线都偏北,说明丁处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高,丁处临海,冬季气温高,因此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3)B处为北美五大湖,是因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的。C为圣劳伦斯河。‎ ‎(4)乙岛位于北美东北部,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纽芬兰渔场。暖流交汇,海水搅动,底层海水上泛浅,饵料充足;近海大陆架,光照条件好;附近有大河入海,将陆地营养物质带入,利于浮游植物生长,鱼类饵料充足。‎ ‎37.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甲图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乙图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二:上表为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 ‎ ‎(1)简述甲图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断层的成因。‎ ‎(2)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北侧以山地为主,南侧以高原、丘陵为主,位于板块交界处,相互挤压或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1分),岩层断裂,产生位移 (2)差异:冬季1地比2地日照时数少,原因:1比2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1比2冬季降水时间更长,且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光照时间短;1比2海拔更低,日出更晚 ‎【解析】(1)读图,断层南侧等高线分布较稀疏且数值相对小,海拔大于500米的为高原、200-500米为丘陵。断层北侧等高线分布较密集且数值相对大。所以断层南侧以高原、丘陵为主,北侧以山地为主。结合板块运动,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附近,岩层多挤压、断裂,并产生位移,形成断层。‎ ‎(2)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天气状况与昼夜长短。天气状况主要考虑大气环流、地形与洋流因素,昼夜长短主要考虑纬度与季节因素,此外也受地势影响。读图可知,①地较②地更靠近沿海,且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影响更强,所以阴雨天气更多。①地比②地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 。①地比②地海拔低,日出较晚。因此冬季①地比②地日照时数少。‎ ‎3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岸边的沼泽面积广阔……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当地一家公司拟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后因面临较多问题而暂时放弃。‎ ‎(1)分析图示地区植物繁茂的自然原因。‎ ‎(2)简述内格罗河沿岸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 ‎(3)简要说明该地区植被破坏对当地河流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纬度低,热量充足,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 (2)降水丰富,支流较多,河流径流量大,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水泛滥,易积水 (3)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剧,河流水位变化加大,易出现洪涝 ‎【解析】(1)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图示地区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热量充足;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沼泽的自然原因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与水网密度。‎ ‎(3)该地区降水条件好,因此植被的主要作用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剧,河流水位变化加大,易出现洪涝。‎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