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甲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该区域森林资源丰富,原木是其主要的出口产品,乙图为甲图中布拉柴维尔的气候资料图。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1. 该地区伐木场多建在河流沿岸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平坦,便于加工 B. 人口密集,需求量大 C. 水源充足,森林茂密 D. 靠近河流,方便运输 ‎2. 该地区7、8月降水极少,其影响因素是( )‎ A. 信风影响 B. 副高控制 C. 地势较高 D. 寒流影响 ‎【答案】1. D 2. A ‎【解析】本组试题以刚果河局部河段的地形图和布拉柴维尔气候资料为背景,考查资源与气候的相关知识。‎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原木是其主要的出口产品”,可知该地木材主要用于出口,且该地区人口相对较稀疏,B错,该地区伐木场多建在河流沿岸,其主要原因靠近河流,方便运输出口,而不是为了便于加工,A错,D对,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森林茂密,不是伐木场多建在河流沿岸的主要原因,C错。故选 D。‎ ‎【2题详解】‎ 根据布拉柴维尔气候资料可以判断该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由于处于南半球的河谷地带,7、8‎ 月气压带北移,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副高控制在30°附近地区,该地是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没有受到寒流影响,BCD错误,A正确。‎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图中(  )‎ A. 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 B. 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 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 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4. 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 A. 甲包括水能 B. 乙包括沼气 ‎ C. 乙包括石油 D. 丙包括煤炭 ‎【答案】3. B 4. C ‎【解析】该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3题详解】‎ 晴天云量少,a太阳辐射被大气反射的少,A错;湖泊湿地,b地面辐射能和缓地加热大气,B正确;二氧化碳增多,c大气逆辐射作用强,C错;冰雪地面,地面反射作用强,a→b的转化率减少,D错。‎ ‎【4题详解】‎ 甲是直接利用的太阳辐射,A错;煤气是人类加工后形成的,B错;乙是化石储藏,包括石油和煤炭,C正确,D错。‎ 下图为世界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该河流干流长623km,却形成了广阔的河口三角洲,其面积达4000km2,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5. 图中河流干流源头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 湖泊水 B. 地下水 C. 雨水 D. 冰雪融水 ‎6. 以M城为界,该河流上、下游的水文特征的差异正确的是( )‎ A. 流量:上游大于下游 B. 水能:上游小于下游 C. 含沙量:上游高于下游 D. 结冰期:上游短于下游 ‎7. 据图推断,该河流河口三角洲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 A. 环境污染 B. 水土流失 C. 土地盐碱化 D. 土地荒漠化 ‎【答案】5. D 6. C 7. C ‎【解析】本组试题以世界某河流流域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河流的相关知识。‎ ‎【5题详解】‎ 该河流处于大高加索山脉的西风的背风地带,降水相对较少,但大高加索山脉海拔较高,山顶有冰川分布,故图中河流干流源头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冰雪。故选D。‎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却形成了广阔的河口三角洲,其面积达4000km2,说明该河流的含沙量较大,河口地区的沉积作用显著。而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M 城以上流域面积大,下游流域面积小,再加上该河流所处区域降水少。可以推断,以M城为界,该河流上、下游的水文特征的差异:含沙量:上游高于下游,水能:上游大于下游。而下游流量是包括上游的流量,故流量是下游大于上游,而上游海拔较高,结冰期:上游长于下游。故选C。‎ ‎【7题详解】‎ 河流河口三角洲地处干旱地区,地势低,加上里海为咸水,故该地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可能是土地盐碱化。故选C。‎ 下图示意河套灌区区域。灌区引黄灌溉全年分夏灌(4—6月)、秋灌(7—9月)和秋浇(9—10月)三个阶段。农田退水通过排干渠排入乌梁素海。近年来随灌区耕地面积的增加,乌梁素海水域面积越来越小。为解决乌梁素海面积缩小的问题,灌区采取了生态补水的措施,即引黄入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河套灌区夏秋季节大量灌溉的原因是(  )‎ A. 昼夜温差大 B. 蒸发旺盛 C. 土地盐渍化严重 D. 地下水不足 ‎9. 生态补水的时机应选(  )‎ A. 3—4月 B. 4—6月 C. 7—9月 D. 11—12月 ‎【答案】8. B 9. A ‎【解析】‎ ‎【8题详解】‎ 河套灌区夏秋季节大量灌溉的原因是蒸发旺盛,容易导致干旱灾害,B对。昼夜温差大不是大量灌溉原因,A错。大量灌溉可能加重土地盐渍化,C错。大量灌溉不是解决地下水不足的措施,D错。‎ ‎【9题详解】‎ 为解决乌梁素海面积缩小的问题,灌区采取了生态补水的措施,生态补水的时机应选3—4月,此时农田灌溉用水较少,黄河水量较充足,A对。4—6月、7—9月农业生产用水量大,蒸发旺盛,区域水资源紧张,B、C错。11—12月是冬季,黄河结冰,不适宜做补水的水源,D错。‎ ‎【点睛】河套灌区夏秋季节大量灌溉的原因是蒸发旺盛,容易导致干旱灾害。大量灌溉可能加重土地盐渍化。生态补水的时机应选3—4月,此时农田灌溉用水较少,黄河水量较充足。‎ ‎11—12月是冬季,黄河结冰,不适宜做补水水源。‎ 基于军事防御功能考虑,威尼斯城建在威尼斯潟湖中的岛上,形成独特的水上城市,泥沙淤浅和风暴潮洪水均会对它产生不利影响(风暴潮洪水主要是由大风和潮水共同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当风暴潮受到陆地洪水顶托时,多酿成重大灾害)。下图为世界某海湾周边地区地形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14~17世纪意大利先后修建人工运河,将注入威尼斯潟湖的几条河流改道,其目的是( )‎ A. 减弱陆地洪水 B. 减少泥沙淤浅 C. 降低潟湖盐度 D. 增加陆地面积 ‎11. 下列时间段中,威尼斯受风暴潮洪水威胁最大的可能是( )‎ A. 4~5月 B. 6~7月 ‎ C. 8~9月 D. 11~12月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A. 河流河口地区均为地势低平,所以改道与否,不会减弱陆地洪水。故A错误。‎ B.“基于军事防御功能考虑,威尼斯城建在威尼斯潟湖中的岛上,形成独特的水上城市,” 可以判断,如果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威尼斯潟湖,会造成泥沙淤浅,降低威尼斯的军事防御功能。故B正确。 ‎ C. 减少了淡水注入,减少稀释作用,可能会提高潟湖盐度。故C错误。 ‎ D. 河流改道不会增加陆地面积。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题详解】‎ ‎“风暴潮洪水主要是由大风和潮水共同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当风暴潮受到陆地洪水顶托时,多酿成重大灾害” 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强烈的西风控制,风大,潮水水位高,陆地降水多,容易形成陆地洪水。根据材料,此时最容易出现重大的威胁。选项中属于冬季的只有11~12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分析问题要围绕材料进行,不可脱离材料。‎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阿塔卡马沙漠分布图,图2为图1中沿A—B线地形剖面和气流示意图,阿塔卡马沙漠东西向呈阶梯状分布,该沙漠腹地位于两座山脉之间,是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平均年降雨量不到1毫米,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4℃,有世界“旱极”和“冷沙漠”之称,图3为图1中伊基克的气温降水图。‎ ‎(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阿塔卡马沙漠腹地成为“旱极”、“冷沙漠”的主要原因。‎ ‎(2)简述图中洋流水温比同纬度太平洋水温低6~7℃的原因。‎ ‎(3)“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图1中P海域异常升温引起气候异常的现象,该现象发生时会造成南美西海岸国家的渔业损失,试说明原因。‎ ‎(4)根据相关图文资料,简述图中洋流对沿岸沙漠气候分布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沙漠地区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背风地带,盛行干燥的离岸信风;秘鲁寒流水温低,空气水汽含量少,降温降湿;海拔较高,降低气温。‎ ‎(2)原因:寒流从南极附近经过,水温极低,洋流北流,其水温低于附近海水温度;离岸(东南)信风将表层海水向西吹离海岸,深部冷海水上升到海面,加剧洋流的寒冷程度。‎ ‎(3)原因:厄尔尼诺发生时,南美太平洋沿海水温会升高,上升流减弱,水中浮游生物骤减,鱼类因缺乏食物而离开或死亡。‎ ‎(4)影响:使南美洲西海岸分布着南北延伸、逼近赤道的热带沙漠气候;沿岸地区少雨(而多雾);夏季温度较低,气温年较差小。‎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结合图文资料进行分析,从大气环流角度进行分析,阿塔卡马沙漠腹地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气候干旱;从地形来看,阿塔卡马沙漠腹地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背风地带,盛行干燥的离岸信风,加剧干旱;同时,海拔较高,降低气温。从洋流来看,沿岸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空气水汽含量少;‎ ‎(2)本题考查影响水温的影响,结合图文分析,同纬度的太平洋西岸流经的问洋流为暖流,具有增温的作用,同时西岸地区为向岸风,水温较高;而图中区域,有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加上离岸风的影响,底层冷海水上泛,加剧洋流的寒冷程度,进一步降低水温。‎ ‎(3)本题考查厄尔尼洛现象发生的影响,该现象发生时,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温会异常升高,导致上升流减弱,冷海水上泛程度降低,导致营养物质减少,鱼类大量死亡。‎ ‎(4)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沿岸地区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由于该洋流势力强,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致使沿岸热带沙漠气候一直从30°附近延伸到赤道附近;同时,由于该洋流具有降温作用,使得夏季气温较低,降低了气温的年较差;沿岸地区少雨,近地面空气遇到寒流冷的海水而形成雾。‎ ‎1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 ‎(2)简析该区域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 ‎(3)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4)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1)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 原因: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经西北季风堆积分选而成(或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土壤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 ‎(2)夏秋降水多 ,流水侵蚀作用强;冬春降水少,(西北季风)风力强,以风蚀作用为主。‎ ‎(3)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 ‎(4)观点一: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观点二:不适宜栽培树木。该地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不适合栽培 ‎【解析】‎ ‎(1)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在西北季风的吹送下,堆积分选而成。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颗粒重的先沉积,颗粒小、轻的后沉积,所以土壤沉积物粒径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 ‎(2)该区域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首先要从侵蚀作用的外力分析。夏秋季节要考虑流水作用;冬春季节要考虑风力作用。夏秋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冬春降水少,(西北季风)风力强,以风蚀作用为主。‎ ‎(3)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与这里的地形、气候、植被有关。该地为黄土高原,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 ‎(4)森林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山区如果大力植树造林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认为树木是“抽水机”的观点,意思是说该区不适宜栽培树木。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不适合栽培。‎ ‎14. 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武汉市城区的二环与三环之间,景区面积81.6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下图是近5年东湖和黄鹤楼的客流量示意图。说出两景区的客流量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东湖的客流量远大于黄鹤楼。东湖属于自然景观,加之其他旅游项目的吸引,使游人经常光顾,且携带老人、儿童。而黄鹤楼属高品位文化景观,只对部分游客有吸引力,且一般重复观光的人较少;东湖的环境承载量比黄鹤楼大。‎ ‎【解析】图中可以看出东湖的客流量远大于黄鹤楼。主要原因:东湖属于自然景观,地势平坦,加之其他旅游项目的吸引,距离城市比较近,使游人经常光顾,且携带老人、儿童。而黄鹤楼属高品位文化景观,只对部分游客有吸引力,一般人对它兴趣小,且一般重复观光的人较少;东湖面积大、黄鹤楼景区比较小,东湖景区环境承载量比黄鹤楼大。‎ 考点:旅游景区客流量差异及原因。‎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 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矿“矿坑”曾作为1960年版五元人民币的图案,见证了中国煤炭开采的历史,堪称中国现代煤炭工业的活化石。然而,2005年露天煤矿资源枯竭后,废弃煤道内的残煤多次发生自燃,被人们称为“火焰山”,昔日的荣耀成为当地人心中的伤疤,占地面积7.02km2、垂直深度350m的“矿坑”,成为城市地质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隐患。当地政府加强露天煤矿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环境恢复和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把海州露天煤矿“矿坑”作为珍贵的工业遗产来开发利用,目前,总面积20万m2的海州露天煤矿国家矿山公园正式面市,改善了城市环境,实现了从“火焰山”到“生态园”的华丽转身。‎ ‎(1)根据材料,分析露天煤矿的废弃“矿坑”对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2)充分调查废弃“矿坑”相关信息是编制综合治理方案的基础,请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说明当地为编制治理规划方案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资料调查。‎ ‎【答案】(1)不利影响:产生了滑坡、地面变形等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残煤自燃;破坏植被(或导致植被覆盖率低)等。‎ ‎(2)调查方面:(海州)露天矿及周边地质灾害状况;地下水情况;残煤自燃状况;“矿坑”面积及深度;土壤和植被状况;可利用资源情况等方面的资料调查。‎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矿产资源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露天煤矿的废弃“矿坑”一是可能产生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二是带来环境污染,造成地下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三是造成地面景观的破坏,例如破坏地表完整性,植被等。‎ ‎(2)结合材料当地政府加强露天煤矿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环境恢复和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所需要的资料如下:一是调查露天矿坑的面积;二是露天矿坑的地质环境;三是地下水的状况;四是地面植被状况及土壤等;五是矿坑内及周边区域其他资源禀赋状况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