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下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回答 1~3 题。 1.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B.自然带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 D.甲处的自然带为高山草甸带 2.该山地可能位于 A.大兴安岭 B.天山 C.武夷山 D.横断山 3.形成图中河谷半干旱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东南信风影响 B.盛行上升气流 C.盛行下沉气流 D.受西北季风影响 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 7 个观测点信息 如下表所示(岩层 a-b-c-d 由老到新)。据此回答 4~5 题。 4.图中甲处可能是 A.背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谷 D.向斜山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地质构造利于储油 B.乙处岩层顶部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 C.乙处地质构造利于储水 D.甲处岩层受挤压,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 图所示。下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完成第 6~7 题。 6.考察队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来源:Z,xx,k.Com] 7.图中海拔 2 100~3 000 米的高度为云杉林,其成因为 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 B.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C.受山谷风的影响,多夜雨 D.受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控制,多降雪 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 8~10 题。 8.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 纬度可能是 A.5°N B.40 °N C.25°N D.50°N 9.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南北坡差异显著,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差异 B.水分不同 C.海拔不同 D.土壤差异 10.该山地山顶没有积雪冰川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A.降水和纬度 B.降水和海拔 C.纬度和海拔 D.植被和洋流 某地理兴趣小组实地考察北大河,并绘制出了该河的两级冲积扇示意图。查阅资料得知,图 中两级冲积扇的形成与河流流量变化关系小,与断层关系密切。读图,回答 11~12 题。 11.该区域冲积扇与断层形成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断层 a→大冲积扇→断层 b→小冲积扇 B.断层 a→小冲积扇→断层 b→大冲积扇 C.断层 b→大 冲积扇→断层 a→小冲积扇 D.断层 b→小冲积扇→断层 a→大冲积扇 12.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不易出露泉水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7 月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 13~15 题。 [来源:学科网] 13.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迎风坡 C.阳坡和迎风坡 D.阴坡和背风坡 14.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地区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高山草甸 B.高寒荒漠 C.针阔混交林 D.高山针叶林 15.图中等温线可能出现在 A.1 月 B.3 月 C.9 月 D.7 月 我国中部某地校园内有很多香樟树、玉兰、石楠等常绿阔叶树,常绿阔叶树中间点缀着几棵 落叶阔叶树,而校园外的天然植被却正好相反。2018 年初的一次暴风雪过境,香樟树等大量枝 条折断,但落叶树基本毫发无损。据此回答 16~18 题。 16.该校园最有可能位于 A.黄河以北 B.黄淮之间 C.江淮之间 D.长江以南 17.香樟树等大量枝条折断的原因是 A.枝多叶密,被积雪压折 B. 保护树木,被人为折断 C.气温骤降,被冻结折断 D. 枝干细小,被大风吹折 18.依据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校所在地不适合种植常绿阔叶树,校内应全面改种落叶树 B.校园内外植被差异大致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 C.该校应在冬春季对常绿树采取严密防冻措施,防止树木冻死 D.校内外植被受灾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科任村位于福建沿海地区,该村分布着一种偏红色的细沙沉积物,俗称老红砂,是风吹起海 岸带的细沙沉积后形成的,其发育过程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图示意科任村不同地质时期老红 砂沉积过程与海平面高低的关系,海平面 T1 时科任村老红砂普遍发育,T2 时较发育,T3 时发 育受限。据此完成 19~20 题。 19.老红砂堆积的主要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科任村不同地质时期老红砂发育存在明显差异,直接影响因素是 A.年均温高低 B.降水量大小 C.距海岸远近 D.海平面高低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图中数值为相对于该地某处的相对高度,P、Q 为该地某河流 同一支流的不同河段剖面。读图回答 21~22 题。 21.若 P 处河流自南向北流,则 Q 处河床沉积物位于河床的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 22.图中地质构造或地貌形成原因最接近的是 A.M 和 N B.X 和 Y C.M 和 X D.M 和 Y 河床像蛇一样弯弯曲曲,是一种以河水作用为主造就的地貌景观,被称为曲流地貌或蛇曲地 貌。自由蛇曲也被称作迂回蛇曲,主要形成于宽广、开阔的地区(如图所示)。读图完成23~24 题。 23.关于图中蛇曲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侧蚀作用较弱 B.水流迂回是受河谷的限制 C.河流下蚀作用较弱 D.多见于河流的上游 24.图中区域较难开展的娱乐活动是 A.观鸟 B.垂钓 C.泛舟 D.漂流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 25~26 小题。 25.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最不明显的城市是 A.a B.b C.c D.d 26.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城市的养老服务应该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B.b 城市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C.c 城市劳动力不足,容易出现“用工荒” D.d 城市要注意发展一些需女工较多的轻工业,以平衡男女比例 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 12 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台湾 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读台湾地区 2010——2014 年人口数据统计 图(下图),完成 27-28 题。 27.台湾地区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可能出现在 A.2023 年、2022 年 B.2024 年、2025 年 C.2026 年、2025 年 D.2024 年、2022 年 28.据图可知,2010—2014 年台湾地区的 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大 C.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 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按照年龄可将老年人口分为年轻老年人(60—69 岁)、中年老年人(70—79 岁)和高龄老年人(80 岁 及以上)。下图为我国某省 2000—2050 年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口变动(含预测)图。读图,完成 29~30 题。 29.据图可知,该省 A.2025 年以后,老年人口的增加主要表现为中、高龄老年人的增加 B.60—69 岁人口在 2025 年所占比重最小 C.7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最小 D.60 岁及以上人口在 2030—2040 年比重快速增加 30.目前,该省 A.少儿人口抚养比上升 B. 劳动力出现短缺 C.人口生育率上升 D.人口平均寿命变长 二、综合题(共 40 分) 31.读图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 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0 分)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泥沙来源区地表景观的演化过程。(12 分) 32.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8 分) 下图中 A 山海拔 2810 米,具有顶平、坡陡的外观特征。A 山顶部长约 14 千米,宽约 5 千米, 主要由砂岩构成;该山山顶土壤贫瘠;有上百条瀑布飞溅,蔚为壮观。 (1)试推断 A 山形成“顶平、坡陡”外观特征的地质过程。(6 分) (2)分析 A 山山顶土壤贫瘠的原因。(6 分) (3)简述 A 山多瀑布的原因。(6 分) 高一月考(一)文科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D B C B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B D C A D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来源:Z§xx§k.Com] 30 答案 A C C D C C D C A D 31. 答:(10 分)(1)陆地面积扩大;(2 分)向东北方向扩展;(2 分)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2 分) 陆地轮廓更为破碎。(2 分)黄土高原(2 分) (12 分)(2)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坏;(2 分)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处于过渡地带,地形坡度大;(2 分)温带季风气候,多暴雨;(2 分)地表径流流量大,冲刷力 强;(2 分)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层土,土壤肥力也逐渐 下降;(2 分)同时地 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导致植被覆盖率进一步下降,侵蚀加剧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2 分)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景观。 32.(6 分)(1)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砂岩岩层;(2 分)随着地壳运动,该区域抬升为陆地;(2 分) 由于断层构造的影响,中部岩块相对上升,形成周边的陡崖。(2 分) (6 分)(2)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植被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少;(3 分)降水量大,侵蚀搬 运作用强,养分流失严重。(3 分) (6 分)(3)四周为陡崖,河流落差大,形成瀑布;(2 分)顶部平坦开阔,径流分散,瀑布数量 多;(2 分)降水丰富,瀑布流量较大。(2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