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
【2019最新】精选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的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笔书写在答题卷上,字体工整字迹清楚,不得超出答题栏边界。 4. 考试结束后,监考员请将答题卷收回。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内涵是 A. 区域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B. 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 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21 - / 21 2. 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图乙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1. B 2. C 【解析】试题分析: 2.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其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要能结合材料分析区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并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界线。 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番茄具有较高的色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某地开始大规模种植加工番茄,生产能力占到全国近90%,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地最可能为我国的 A. 广东 B. 新疆 C. 黑龙江 D. 安徽 4. 番茄加工产业已成为该地重要的外向型产业,为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该 ①抓好对外宣传,以拓展市场 ②扩大外延,增加种植面积 ③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以带动品牌 ④抓好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质量 ⑤加大原料出口能力,增加收益 - 21 - / 21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3. B 4. D 【解析】试题分析: 3.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题中番茄的生长要求。福建、安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黑龙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都较多,空气湿度大,气候湿润,不适合题中番茄的生长要求。故答案B正确。 4. 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当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所以要抓好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质量;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以带动品牌;抓好对外宣传,以拓展市场。增加种植面积,只是使番茄加工业的原料更充足,不能够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番茄易腐烂本质、不宜于长途运输。故答案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 读下表和图。完成下面小题。 R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5. 1978~2008年R河流域 A. 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B. 土壤层变薄 C. 生物多样性增加 D. 下游泥沙沉积增多 6. 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 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 B. 矿产冶炼导致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强,使用石灰中和 C. 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 - 21 - / 21 D. 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 【答案】5. C 6. D 【解析】 5. 从R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可以看出,林地面积比重增加很多,该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生态坏境改善,径流季节变化变小,水土流失减弱,土壤层变厚,生物多样性增加,下游泥沙沉积变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 露天开采不会引发地面沉降,所以A选项错误;矿产冶炼导致大气酸性大幅度增强,所以B选项错误;矿产开采不会造成水资源枯竭,所以C选项错误。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正确,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考查了区域可持续发展。 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单位:km2),回答下面小题。 7. 下列推论、说法正确的是 A. 诸河流中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故河流含沙量最大 B.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比例大于长江 C. 辽河水土流失面积小,故流域植被保护情况良好 D. 珠江流量小,流经珠江三角洲,地势平缓,流水侵蚀作用弱,水土流失面积小 8. 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 ①流域面积广 ②围湖造田 ③降水丰富且强度大 ④植被破坏严重 ⑤土质疏松 - 21 - / 21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答案】7. B 8. D 【解析】试题分析: 7. 此图反映的是某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治理面积。由图可知诸河流中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但河流含沙量最大的为黄河,A错;图中看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小于长江流域,但是治理的面积大于长江流域,故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比例大于长江, B对;辽河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不是因为流域植被保护情况良好而是因为辽河流域面积较小,C错;珠江流量较大年径流量仅次于长江,D错。 8. 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包括①流域面积广、③降水丰富且强度大、④植被破坏严重。选C项。⑤土质疏松指黄土高原地区,②围湖造田对洪涝灾害影响较大。 【考点定位】我国主要的河流。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单位:km2)”的判读。另外还需注意珠江的径流量珠江年径流量仅次于长江说珠江流量小不对。 中国各区域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 一、东北地区河流水系水文特征(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 流向及归属: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水系形状:多呈树枝状水系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汛期较短(有春汛-季节性结雪融水、夏汛-温带季风气候,大气降水) - 21 - / 21 含沙量少(森林茂密、地势起伏小);结冰期长(纬度高,位于寒温带、中温带),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有凌汛现象;水位变化较小:河流补给多样; 航运价值:季节性航运(夏季);水能资源贫乏(地势落差小) 二、秦岭—淮河以北----辽河、海河、黄河 流向及归属: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水位变化大: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 汛期较短,季节变较大:降水季节短 含沙量大: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结冰期较短:冬季较短 航运价值低:中、上游地势起伏大,下游地势平坦,但泥沙淤积严重,加之水量小 水能资源:中上游落差大的地方水能资源相对丰富,形成梯级开发 三、秦-淮以南地区河流水系水文特征----长江、珠江 流向及归属: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 支流较多、河网密度较大 水系形状:多呈树枝状水系;水量丰富;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雨季长,流域面积广) 水位变化小:降水的季节长;汛期较长,季节变较小:降水多,且季节长 含沙量小: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无:冬季气温在0℃以上 - 21 - / 21 航运价值高: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中上游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水量大、落差大) 四、西南地区河流水系水文特征 流向及归属:自北向南流入太平洋或印度洋; 水系形状:多呈平行状水系 水量丰富: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水位变化小: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较长,季节变较小:降水多,且季节长; 含沙量小: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无:冬季气温在0℃以上; 航运价值低:山高谷深,多峡谷 水能资源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量丰富 五、西北地区河流(多内流河)水系水文特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流向及归属:流向不定,流入内陆湖或自动消失 流量小: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冰川融水补给和山地降水补给); 水位季节变化大: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影响较大,多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断流)或时令河 汛期:短(夏汛);航运价值和水能价值都较低 ××市于2008年启动的滇池数字化水下地形测绘工作已全面完成。测绘表明,滇池底部为平缓地形,是典型的断层陷落湖,水体流动性较差,交换周期较长。下图为2013年6月9日的云南省××市滇池图,治理后仍有大量蓝藻发生,水体呈现绿色。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 21 - / 21 9. 目前滇池正在实施洗“藻”工程,其主要目的是 A. 为鱼类增加饵料 B. 增加水生植物 C. 消除水中的蓝藻,解决湖水的富营养化问题 D. 控制泥沙淤积 10. 通过从外引水入湖加快水循环的方式促进滇池水生生态环境恢复,是治理滇池的措施之一。这主要会影响水循环的 A. 蒸发环节 B. 降水环节 C. 水汽输送环节 D. 径流输送环节 【答案】9. C 10. D 【解析】考查水体污染及治理措施。 9. 蓝藻爆发成因是富营养化。过量的养分主要来自于以下这些源头:化肥流失、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工业污染等。“为鱼类增加饵料”会加剧水体富营养化,A错误;“增加水生植物”会加剧水体富营养化,B错误;清除水中的蓝藻,解决湖水的富营养化问题,C正确;泥沙淤积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10. 水循环主要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通过从外引水入湖,增加滇池水量,调节地表水的时空分布,主要是影响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ABC错误。故选D。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后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改称黔江。读红水河流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 21 - / 21 11. 红水河被称为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导致其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因素有 ①降水 ②气温 ③地形 ④植被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12. 红水河和黑龙江航运量均不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 降水 气温 B. 地形 气温 C. 地形 降水 D. 资源 地形 13. 下列不符合红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A. 大量开垦坡地,发展种植业 B. 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 C. 发展交通,促进对外经济联系 D. 结合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工业 【答案】11. B 12. B 13. A 【解析】 11. 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考虑流量和落差。红水河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且集中。 12. 红水河流域地势起伏较大,水流较快,影响航运安全;黑龙江纬度较高,冬季寒冷,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 ..................... - 21 - / 21 点睛: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情况下,流域内降水越丰富,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山地多,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就越丰富;反之,就越贫乏。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4. 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本地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A. 铜矿石 B. 石油 C. 铝土矿 D. 石灰石 15. 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①改善了环境质量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 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 ④减轻了交通运输负担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4. C 15. D 【解析】试题分析: 14. 读图,在煤炭开采的基础上,山西省发展的煤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炼铝工业,所以选项中符合条件的是铝土矿,C对。A、B、D错。 15. 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并不能改善了环境质量,①错。进行了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②对。与原来的单一开采出售煤炭相比,产业结构多元化,③对。减轻了煤炭运输负担,工业制品运输量增加,不一定能减轻交通运输负担,④错。 考点: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 读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水源、土壤 B. 劳动力、技术 C. 气候、地形 D. 市场、交通 - 21 - / 21 17. 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 机械化水平高 B. 土壤肥力高 C. 水热资源丰富 D. 人均耕地面积大 18. 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 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B. 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 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 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答案】16. C 17. C 18. A 【解析】试题分析: 16. 读图,图中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明显,主要是因为各地的气候、地形不同,导致区域气温、降水量差异明显,C对。水源、土壤、劳动力、技术、市场、交通等的差异不是农业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 A 、B、D错。 17. 读图,①区是东北的三江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一年一熟。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面积大,黑土土壤肥沃。③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种植业为主,一年两熟。机械化水平低,人均耕地少,水稻土,土壤较肥沃。A、B、D错。所以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水热资源丰富,C对。 18. - 21 - / 21 ②地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A对。③地区热量充足,光照没有明显优势,B错。④地区加速开发热带雨林,扩大种植园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C错。⑥地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会导致过度放牧,D错。 考点: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差异及原因,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 甘肃省××市的瓜洲,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因风能丰富被称为“世界风库”。近几年,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全面启动,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了打造“风电三峡”工程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甘肃酒泉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该地区 ①深居内陆,温差大 ②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③狭管效应,风力加大 ④多草原,缺乏风力屏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甘肃酒泉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有利于 A. 解决甘肃能源缺乏状况 B. 充分利用当地可再生资源 C. 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 D. 发挥甘肃劳动力丰富优势 【答案】19. B 20. B 【解析】 19. 甘肃酒泉的瓜州深居内陆,温差大,风力较大,①正确,靠近冬季风源地,②错误;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大,③正确;多戈壁,植被稀少,④错误。故选D。 20. - 21 - / 21 甘肃当地经济落后,对能源需求量较小,因此不存在能源缺乏问题;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因此利用风能发电可提高风能利用率;甘肃酒泉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少,因此对增加就业机会影响不大。故选B。 21. 下图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铁矿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 ②④⑤ B. 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考查工业区发展区位分析。 从图中信息看,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有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有铁路、运河分布,水路交通便捷;经济较发达,市场广阔,①③④正确;鲁尔区只是离铁××区较近,自身没有丰富的铁矿,②错误;钢铁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大,德国的劳动力不廉价,数量也不多,⑤错误。故选D。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 “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 “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C. 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 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23. 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A. 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 21 - / 21 B. 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 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 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答案】22. A 23. B 【解析】试题分析: 22.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企业转移是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所以主要是“环京新城” 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A对。环京新城”经济水平低,科技力量较差,B错。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不同,C错。两地之间交通便利不是迁移的主要原因,D错。 23.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是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A错。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对。使环渤海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化发展,C错。对两地交通条件影响不大,缓解产业迁入区的就业压力,D错。 【考点定位】产业转移的原因,吸引产业转移 的条件,产业转移的影响。 【名师点睛】产业转移的方向,总是由发达地区转移向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首先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是因素转入区的经济水平落后,劳动力、土地、租金价格低。生产的利润高。同时对转出区可以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 - 21 - / 21 据统计,2016天猫“双十一”当天交易额超1207亿元,无线成交占比近82%,阿里巴巴通过菜鸟网络管理所有包裹的收发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菜鸟网络公司能够实时掌握包裹的精确位置,其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 数字地球 25. 在包裹查询界面,菜鸟网络还可以显示包裹的承运公司,投递包裹的快递员,以及包裹预计到达的时间,其使用的技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 数字地球 【答案】24. C 25.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其中,遥感主要是采集多样数据、影像功能、追踪事物的动态变化、分辨事物等功能;GPS的基本功能是定位、测速、授时、导航等功能;GIS是数据处理系统。 24. 实时掌握包裹的精确位置是定位功能的体现,属于GPS的基本功能,选B。 25. 查询界面出现的诸多信息,来自于对包裹跟踪的数据处理分析,这是GIS的基本功能,C对。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170 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21 - / 21 (l)指出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 (2)简述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 (3)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有哪些? 【答案】(1)城市分布(消费市场) 乙经济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缓解乙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减轻乙地区的环境污染。 (3)甲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经济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市场广阔。 【解析】试题分析: (1)川气东送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 市,主要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从线路图可以看出图中经过很多城市,所以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为城市分布。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主要从“需求”与“生产”之间关系考虑,甲地区“产”大于“需”,而乙地区则“需”大于“产”。 (2)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污染方面考虑。 - 21 - / 21 (3)甲地区比乙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考虑,能源、土地、劳动力价格、政策、市场等。 【考点定位】资源跨区域调配 【名师点睛】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沿线及输入区都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线路布局尽量照顾沿线的重要城市。根据区域分布位置,甲经济区位于西部内陆,乙经济区位于东部平原地区,乙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技术等优势明显。 2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拥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 材料二 榆林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据图描述榆林地区的地形、地势总体特征。 (2)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但近年来湖面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水质变差,试分析其原因。 (3)榆林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以高原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入湖河流修筑水库蓄水、引水,淡水汇入减少;周边煤矿开挖,地下水位下降,补给减少及湖水渗漏;工矿、农牧业发展以及居民增多,取水量增大; 入湖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沿河、湖工矿业发展对水质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 - 21 - / 21 (3)设立生态保护区,划分矿产禁(限)采区;矿产开挖中注意植被和地表的保护(水土保护);对废弃××区进行生态恢复、复植复垦;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行清洁生产;废水回收处理,节约用水;加强对××区的管理,落实环保措施。 【解析】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措施。突出考查学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阐释地理事物成因的能力,针对榆林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考查学生发现地理问题、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榆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根据图文信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水面下降的原因,从自净能力和污染物两方面分析水质下降的原因。 (3)迁移运用山西省煤炭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措施,针对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与生产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措施。 28.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治州地处横断山区南段,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图甲为××自治州图。 德宏州水能蕴藏量达362万千瓦,2013年,全州已建成水电站142座,年总实际发电量达到123亿度。 (1)评价德宏州水电开发的自然条件。 德宏州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展合作,大量承接耗电量大的硅冶炼产业,实现硅电合作。这一举措给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也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 21 - / 21 图乙 (2)图乙为德宏州硅冶炼示意图,读图说明德宏州承接硅冶炼产业给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因地制宜为原则,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目前,德宏州正依托资源及区位优势,发展地区绿色经济。 (3)举例说明德宏州发展绿色经济的具体措施。 【答案】(1)有利:该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或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不利:地处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2)排放废气废水,造成环境污染;消耗木炭(木材),造成植被破坏(或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3)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生物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发展边境贸易;依托特色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等,发展旅游产业等。 【解析】考查区域水能开发的条件,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读图甲,德宏州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地处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水量不稳定,影响水能的开发、利用。 - 21 - / 21 (2)德宏州承接硅冶炼产业,排放的废气废水,造成环境污染。消耗木炭,消耗木材,造成植被破坏,森林面积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3)德宏州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德宏州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生物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发展边境贸易。依托特色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等,发展旅游产业等。 29.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受金融风暴影响,珠三角地区产业纷纷向外转移,部分产业转移至我国西北地区。 材料二 见下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宁蒙交界处形成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 (3)宁蒙交界处的工业园区因“高能耗、高污染”工业的大力发展,成了中国西部的“百里污染带”。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答案】(1)对外开放范围逐步扩大,政策优势不明显;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因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小。 (2)水源丰富;廉价的土地;煤炭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3)大面积草场、耕地被占用,草场、耕地面积缩小;牲畜质量下降;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严重;农作物产量不断下降。 - 21 - / 21 【解析】(1)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对于珠三角的比较优势:产业基础好;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优势;市场腹地广阔。 (2)由材料二可以判断,宁蒙交界处形成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水源丰富;地价低廉;煤炭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完善政策优势;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3)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大面积草场、耕地被占用;三废污染;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 - 21 - / 2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