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无锡一中2020届高三11月月考(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江苏省无锡一中2020届高三11月月考(解析版)

江苏省无锡一中2020届高三11月月考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乙丙甲 C. 丁丙甲乙 D. 甲丙乙丁 ‎2. 当天可能是(  )‎ A. 4月28日 B. 6月28日 C. 9月2日 D. 11月2日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四人所发状态,丁处有极光现象,纬度最高,B、C错。甲处在夏季来临前,海风温暖,应在亚热带或热带地区。乙处冬临近,应是秋季落叶,位于温带地区。丙处入秋不明显,可能在亚热带。四人所在地(同一半球)从低纬到高纬的排列顺序是甲丙乙丁,D对,A错。‎ ‎【2题详解】‎ 乙地秋季落叶,可能是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区。丙地四季分明,也是季风气候。丁夜长。乙丙丁同在北半球。甲夏季将到,在南半球。某日最可能是北半球秋末景观,可能是11月4日,D对。A、B、C错。‎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图中( )‎ A. 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B. 乙处岩石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 C. ①-②-③岩层年代由老到新 D. 地表形态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4. 图中河流( )‎ A. 丙处含沙量大,常形成洪积、冲积扇 B. 丁处河岸以沉积作用为主 C. 丙、丁之间的河道弯曲,水流较平稳 D. 冬、春季有明显的凌汛现象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甲处受内力作用发生断裂并相对于两侧岩层下降形成地堑,后流水携带泥沙在甲处不断堆积形成平原,其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甲地岩层没有明显的弯曲变形,不是向斜;乙处是地下岩浆侵入形成的,不是火山活动;老岩层先沉积,新岩层后沉积,①-②-③岩层年代由新到老。选D正确。‎ ‎【4题详解】‎ 丙在河流下游,不会形成洪积、冲积扇,洪积、冲积扇多在河流流出山口处;丁在河流的凹岸,以侵蚀为主;丙、丁之间的河道弯曲,水流较平稳;凌汛主要发生在有结冰期的河段,主要是由低纬流向高纬地区河段,图示河流不能看出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是否是由低纬流向高纬。选C正确。‎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内陆湖。湖面海拔约3821米,终年不冻。湖泊周围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乌鲁族人至今还生活 在由芦苇捆扎而成的漂浮岛上。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的的喀喀湖( )‎ A. 水体参与海陆间循环 B. 湖水不冻是受沿岸洋流影响 C. 湖面水位 7 月比 1 月高 D. 湖水经地表径流注入波波湖 ‎6. 乌鲁族人选择生活在漂浮岛上的原因有( )‎ ‎①沿岸居住条件差 ‎ ‎②便于捕鱼 ‎ ‎③建岛原料充足 ‎ ‎④对外联系方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5. D 6. A ‎【解析】‎ ‎【5题详解】‎ 的的喀喀湖属于内陆湖,水体参加的是内陆循环;湖水不冻是由于处于低纬度地区,并且受周边地形阻挡,冷空气对其影响小,且不断有河流或融水注入,水量大,保温能力强,故不结冰。该湖西侧为高大山地,不会受沿岸洋流影响;湖泊1月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多,且此时气温高,山地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河水对湖泊的补给水量多,1月降水少、融水也少,汇入湖泊水量少,故湖面水位7月比1月低;由图可知,该湖位于地势最高处,波波湖的地势低于的的喀喀湖,则的的喀喀湖的湖水经地表径流注入波波湖,据此分析选D。‎ ‎【6题详解】‎ 由图可知,的的喀喀湖周边河谷纵横,山体高大,沿岸居住条件差;而建成浮岛漂于湖面生存既可以获得较为舒爽的环境,也便于捕鱼谋生,同时,建岛原料为芦苇,湖区芦苇充足,因此乌鲁族人选择生活在漂浮岛上;该地周边山体高大纵列,建浮岛不能沟通对外联系,故④错误,①②③对,选A。‎ 在北大西洋海域,温暖的表层海水向北传送,而深层海水向南返程流动,称为大西洋经 向翻转环流(AMOC),它的存在有利于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传递,维持全球气候系统的平衡。全球变暖将会威胁到该环流的正常运转,甚至可能导致其停滞。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 下列不属于AMOC成因的是(  )‎ A. 行星风带 B. 极冰的融化 C. 高低纬度海水的密度差异 D. 高低纬度海水的温度差异 ‎8. 全球变暖对AMOC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 使加勒比海、墨西哥湾水位降低 B. 送到高纬度地区的热量增多 C. 欧洲西部沿海水温降低 D. 北大西洋深层水流流量增加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选项中不属于AMOC,即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成因与极冰的融化无关,极冰融化使海面升高,不是底层海水南流的原因,B不属于。行星风带使表层海水向北传送,导致底层海水向南流,A属于。高低纬度海水的密度差异、温度差异,是海水流动的原因,C、D属于。‎ ‎【8题详解】‎ 全球变暖,高低纬度间气温差减小,气压差减小,西风带势力减弱,表层海水向北传送减弱,对AMOC可能产生的影响是欧洲西部沿海水温降低,C对。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加勒比海、墨西哥湾水位上升,A错。西风势力减弱,送到高纬度地区的热量减少,B错。向北传送的水量减少,北大西洋深层水流流量减少,D错。‎ 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 该城市可能位于( )‎ A.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 40°N附近大陆西岸 C.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 40°N附近大陆东岸 ‎10.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 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 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 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 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城市冬季等温线在0°以下,说明位于温带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大于0°C,A错。40°N附近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C,B错。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大于0°C,C错。40°N附近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小于0°C,D对。‎ ‎【10题详解】‎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热岛效应强,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A对。结合前面分析,城市纬度较低,降雪的可能性小,B错。通过城市环流,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至郊区,C错。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区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D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不同区域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城市热岛效应 ,读图分析能力。‎ 下图是某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立体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洋流可能流经(  )‎ A. 美国东岸的寒流 B. 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 C. 北美洲西岸的暖流 D. 南美洲西岸的寒流 ‎12. 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 减缓北上海轮航速 B. 降低沿岸地区气温 C. 缩小海水污染范围 D. 增加沿岸地区降水量 ‎【答案】11. D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据图可知,该洋流向北流。题干提到为某副热带海区,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应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的暖流,或者是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的寒流,A排除;北美洲西岸的暖流地处中高纬度环流圈,C错误;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自北向南流,C错误;南美洲西岸的秘鲁寒暖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正确D错误;由于洋流向北流,所以会加大北上海轮的航速,A错误;洋流会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水污染范围,C错误。故选B。‎ 下图为“我国人口和劳动力人口(15-64岁)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我国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是( )‎ A. 1986-1990年 B. 2016-2020年 C. 2020-2025年 D. 2026-2030年 ‎14. 据图推测,2036-204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最可能的是( )‎ A. 人口总量逐年下降 B. 人口出生率低 C. 劳动力严重过剩 D. 老龄化现象趋缓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我国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大于0表示劳动力人口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26年开始出现了负值,说明劳动力人口出现了减少。而此前一直增加,故2020-2025年劳动力人口出现了最大值。‎ ‎【14题详解】‎ 我国的人口死亡率低, 2036-204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说明人口出生率也低,人口总量保持不变,A错,B对;这个阶段劳动力人口增长率是负值,说明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且由于持续的时间较长,说明劳动力人口数量已经不足,C错;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而2036-204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比现在还低,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D错。‎ 下图为某城市住宅小区类型分布空间模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下列房价最高的是( )‎ A. 名校学区内住宅 B. 城市边缘区住宅 C. 多层传统住宅 D. 新城核心住宅 ‎16. 影响该市房价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交通通达度 B. 资源配置 C. 城市规模 D. 人口年龄结构 ‎【答案】15. A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名校学区内住宅”位于内城。内城交通通达度高,土地资源数量有限,再加上家长对名校的追逐,因而房价最高,故A正确。‎ ‎【16题详解】‎ 房价受交通通达度、资源配置、城市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价格是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而城市土地地租高低主要受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故A正确。‎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生态农业模式流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 日光温室中CO2增加,可促进蔬菜生长,原因是CO2( )‎ A. 是光合作用主要原料 B. 可显著提高夜间温度 C. 可提高土壤的肥力 D. 能防止病虫害发生 ‎18. 该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 A. 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B. 不利于农村环境改善 C. 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D. 更合理的利用农业资源 ‎【答案】17. A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绿色植物吸收CO2合成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因此CO2是光合作用主要原料,A对;夜间温度高,则植被呼吸作用强,不利于其积累有机物,B不对;CO2对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防止病虫害没有作用,CD不对;故答案为A。‎ ‎【18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生态模式为农户提供了沼气等清洁能源,可以缓解能源紧缺,但不一定能使其实现自给自足,A不对;沼气池的使用以废弃物作为原料,因此有利于农村环境改善,B不对;图中生态模式以种植蔬菜为主,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没有提高,C不对;该农业生态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利用,因此有利于更合理的利用农业资源,D对。‎ 故答案为D。‎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亚洲某区域10月某日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下列城市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海——秋高气爽 B. 北京——云淡风轻 C. 台北——风雨交加 D. 东京——狂风暴雨 ‎20. 下列关于图中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B. 登陆后强度将会逐渐减弱 C. 所经海域将引发海啸和风暴潮 D. 受东北信风影响将向西南方向移动 ‎【答案】19. AC 20. AB ‎【解析】‎ ‎【分析】考查天气系统的影响。‎ ‎【1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位于高压脊的一侧,因此受高压影响,10月份此时气候秋高气爽,北京位于锋面气旋的低压槽处,并且等压线较密集,有可能会有大风阴雨天气。台北位于冷锋锋后,为大风阴雨天气,东京位于暖锋附近,降雨应当是连绵细雨,而不是狂风骤雨,因此正确答案选AC ,B D错误。‎ ‎【20题详解】‎ 台风生成于热带的海洋面上,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的强低压中心为热带气旋。台风从海洋登陆到陆地之后,由于缺乏水气的来源以及地表下垫面摩擦力的影响,势力逐渐减弱至消失。所经过的地区有可能会引发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但是不一定会引发海啸,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所产生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的移动方向为西北方向,而不是西南方向。正确答案选A B ,C D错误。‎ 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1. “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全球气候变冷 C. 冰川融化加剧 D. 冰川面积扩大 ‎22. 分析“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是( )‎ A. 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 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C. 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D. 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答案】21. AC 22. BD ‎【解析】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极冰融化、大陆冰川减少,高纬地区生态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21题详解】‎ ‎“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由于全球变暖,格陵兰地区的冰川消融加快,地表冰雪减少,反射率下降。‎ ‎【22题详解】‎ 西伯利亚地区为高纬地区,全球变暖导致这里的热量条件方式变化,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北部因北冰洋极冰的融化,海平面上升及陆上融雪量激增后导致入海水量上涨都导致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选BD。‎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及近一年的人口增量是反映各省区和直辖市发展基础、成熟度和活跃度的指标,可以反映省市发展的潜力。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常住人口在8000万以上的省区均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B. 京、津、沪、辽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疏散导致人口减少 C. 沿海省区的城镇化率总体上高于内陆省区 D. 城镇化率、常住人口、近一年的人口增量之间无相关性 ‎24. 广东与西藏相比( )‎ A. 广东经济增量大,所以人口增量大 B. 广东常住人口多,所以自然增长率高 C. 西藏面积大,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 D. 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城镇化率低 ‎【答案】23. CD 24. AD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常住人口在8000万以上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位于我国北方地区,A错。辽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衰退,导致人口减少,B错。沿海省区的经济增长快,城镇化率总体上高于内陆省区,C对。城镇化率、常住人口、近一年的人口增量,分别反映成熟度、发展基础、活跃度的指标,他们之间无相关性,D对。‎ ‎【24题详解】‎ 广东与西藏相比,广东经济增量大,所以人口增量大,A对。广东常住人口多,主要是机械增长,不表示自然增长率高,B错。西藏面积大,但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C错。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城镇化率低,D对。‎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今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下图是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5. 下列关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源的消费构成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B. 20世纪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主体是木材 C. 目前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主要是因为其储量小 D. 未来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新能源 ‎26. 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应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 )‎ A.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 B. 关停高能耗企业,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C. 使用廉价、清洁燃料 D. 调整工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 ‎【答案】25. AD 26. AD ‎【解析】‎ ‎【25题详解】‎ 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人们不断开发新能源,以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利用,因此能源的消费构成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A对;从图中看,20世纪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主体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B不对;目前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主要是因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与使用,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等,C不对;化石燃料是非可再生能源,对环境影响大,因此未来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新能源,D对。故答案选AD。‎ ‎【26题详解】‎ 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因此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以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利用,A对;直接盲目关停高能耗企业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良好途径,可以通过调整工业结构,控制高耗能企业的盲目发展,B不对,D对;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风能、太阳能等清洁燃料价格较高,因此只使用廉价、清洁燃料不符合实际情况,D对。故选AD。‎ 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石林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经典样板而举世闻名。在石林广袤的土地上,有雄奇的峰林、湖泊、瀑布、溶洞。天造奇观,美不胜收。‎ 材料二 内蒙古阿斯哈图石林处于大兴安岭向西部草原的过渡地带。阿斯哈图石林主要 在冰川与冰川融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是世界上罕见的花岗岩石林,浑厚粗犷,千姿百态。‎ 材料三 下图为“云南石林和阿斯哈图石林景观图”。‎ ‎(1)简述两处石林景观区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2)说明形成阿斯哈图石林景观的地质作用过程。‎ ‎(3)简述云南喀斯特地貌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4)针对两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各自在经济发展中应防范的生态问题。‎ ‎【答案】(1)云南石林景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阿斯哈图石林景观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寒,年降水相对较少。‎ ‎(2)岩浆侵入冷凝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和风化。‎ ‎(3)地表崎岖,土层薄,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地下多溶洞暗河,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地表水渗漏多,地表水资源不足。 ‎ ‎(4)云南石林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 阿斯哈图石林地区:草原破坏(土地沙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两处石林景观区为背景资料,考查区域特征差异的比较,涉及到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特征的描述、地质作用过程的还原、影响经济发展原因分析等。解题时要注意抓住两区域的独特的地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详解】(1)云南石林景观区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西北风影响,低温少雨;根据材料,“内蒙古阿斯哈图石林处于大兴安岭向西部草原的过渡地带”,因此阿斯哈图石林景观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受大陆气团的影响,夏热冬寒,年降水相对较少。‎ ‎(2)根据材料,“阿斯哈图石林主要在冰川与冰川融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是世界上罕见的花岗岩石林”,故其形成过程为岩浆侵入冷凝先形成花岗岩,然后经抬升至地表,受外力作用形成地貌;根据材料,外力作用有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和风化等。‎ ‎(3)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于石灰岩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它造成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暗 河,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石灰岩成土慢,土层薄,土壤贫瘠,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石灰岩地表水渗漏多,地表水资源不足等,制约着经济发展。‎ ‎(4)云南石林地区由于气候、岩石、地形等特点,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阿斯哈图石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处于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草原破坏(土地沙化)。‎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克苏河流域(下图)位于天山中段南麓地区,塔里木盆地北缘。昆马力克河和托什干河为阿克苏河的两大支流,下表为昆马力克河和托什干河的径流组成和年内分配表。‎ 材料二 红枣具有喜强光照,耐寒、耐旱、耐热的特点,据统计,目前新疆红枣种植面积近400万亩,阿克苏的红枣就占到了三分之一。阿克苏红枣生长环境好,自然挂枝风干,与内地红枣相比,个大、皮薄、肉厚、味甘,口感极佳。当地红枣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少,进行有机种植。‎ ‎(1)读表可知昆马力克河和托什干河的径流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_________,该季节的补给来源主要为______________,这两条河流冰川融水补给更大的是__________河,原因是。‎ ‎(2)根据材料分析阿克苏红枣种植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3)有人认为“阿克苏地区应大面积推广有机红枣种植”,试说明你的意见________(赞同或反对),理由是。‎ ‎【答案】(1)夏季;高山冰雪(川)融水;昆马力克河;山体高。‎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气候干旱,利于自然风干;病虫害少。‎ ‎(3)赞同:高品质红枣需求量增大;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有机种植污染小。反对:加剧缺水;可能导致盐碱化;土壤持续供肥能力差;当地资金短缺、技术缺乏。‎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能根据材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原因,根据材料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并能结合材料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详解】(1)读表可知昆马力克河和托什干河的径流夏季分别达到68.1%和57.1%,因此其径流量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夏季,该季节的补给来源主要为高山冰川融水;从两条河流的径流量和冰川融水的补给占比看,这两条河流冰川融水补给更大的是昆马力克河,原因昆马力克河发源地山地海拔高,冰川面积大。‎ ‎(2)根据材料,“红枣具有喜强光照”“ 与内地红枣相比,个大、皮薄、肉厚、味甘,口感极佳”,说明当地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使其品质优;“阿克苏红枣自然挂枝风干”说明气候干旱,利于自然风干;从图中看,该地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当地红枣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少,进行有机种植”说明当地昼夜温差大,夜晚不利于虫卵存活,病虫害少。‎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注意选择其中一种观点作答,并注意理由与观点一致。若赞同,则理由从当地种植红枣的有利条件方面回答,如红枣品质高;需求量增大;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有机种植污染小。若反对,则理由从种植红枣的不利条件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方面作答,如加剧缺水;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盐碱化;土壤贫瘠;当地资金短缺、技术缺乏等。‎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世界上森林火灾频发地区,2018年以来先后多处遭受山火肆虐,造成重大损失。‎ 材料二 圣安娜风,是指每年秋冬季节,在加州南部山谷出现的来自内陆荒漠地带的特有的风,被当地人称为“魔鬼之风”。‎ 材料三 左图为加利福尼亚州山火分布示意图,右图为“旧金山、圣迭戈两地降水季节分配图”。‎ ‎(1)简述加利福尼亚州的地形特征。‎ ‎(2)比较旧金山与圣迭戈降水的异同并说明原因。‎ ‎(3)分析加州南部圣安娜风的形成原因及其与森林火灾的关系。‎ ‎(4)为预防森林火灾,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可采取哪些技术措施?‎ ‎【答案】(1)以山地高原为主;东部为高原山地,中部为中央谷地,西部为沿海山脉;南北纵列分布。‎ ‎(2)相同:冬多夏少,多为冬雨型。不同点:旧金山降水量多于南部的圣迭戈。原因:都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旧金山受西风控制时间更长,所以降水较多。‎ ‎(3)秋冬季节,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北美大陆北部逐步形成冷高压;来自内陆荒漠、高压南侧的东北风形成了圣安娜风。圣安娜风来自内陆高原,空气干燥;翻越山地,吹向沿海,产生焚风效应;风受谷地地形影响,风力加大,易加剧火势。 ‎ ‎(4)利用卫星遥感加强监测;建立森林火灾的预警网络系统;建立防火隔离带。‎ ‎【解析】‎ ‎【分析】本题综合性较强,涉及到等值线的判读、地形特征的描述、气候特征的分析、森林火灾发生原因分析以及防治措施等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和分析方法,并能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1)图中等高线数值较大,西部等高线密集,海拔最高在100米以上,东部部分区域边缘密集,最高在300米以上,中部稀疏、海拔低,因此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东部为高原山地;中部等高线数值较低,再结合河流流向和分布可得中部为中央谷地;地势整体南北纵列分布。‎ ‎(2)根据降水量柱状图,旧金山与圣迭戈降水集中在冬季,冬多夏少,多为冬雨型。从整 体降水量看,旧金山降水量多于南部的圣迭戈。影响降水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两者都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旧金山纬度更高,因此受西风控制时间更长,所以降水较多。‎ ‎(3)根据材料,“圣安娜风是指每年秋冬季节,在加州南部山谷出现的来自内陆荒漠地带的特有的风,”秋冬季节,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北美大陆北部逐步形成冷高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因此来自内陆荒漠、高压南侧的东北风形成了圣安娜风。由于圣安娜风来自内陆高原,空气干燥;此风翻越山地,吹向沿海,气流下沉产生焚风效应,加大火势;另外该风受到谷地地形影响,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加大,易使火势蔓延。‎ ‎(4)注意材料中要求是“技术措施”,预防森林火灾主要在监测、防控方面采取措施,如利用卫星遥感加强监测,建立森林火灾的预警网络系统等,另外建立防火隔离带可以预防火势蔓延等。‎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业部2009年发布了《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2009—2014年,茶园种植面积扩张迅速,涨幅达48%;茶叶产量和名优茶产量均增长了1.6倍。‎ 材料二中国四大茶区分布示意图(图甲)、西南茶区茶叶生产在全国占比示意图(图乙)、2009—2014年中国茶叶产量与名优茶产量重心转移路径示意图(图丙)。‎ ‎(1)我国茶树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原因有________。(双选)‎ A.多低山丘陵,利于排水 B.纬度较低,温暖湿润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土壤肥沃,多呈碱性 ‎(2)据我国茶叶产量重心移动示意图和名茶产量的重心转移示意图,描述我国茶叶生产地区的空间变化趋势。‎ ‎(3)填表:与西南茶区相比,江南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 优势条件 不利条件 ‎(4)为西南茶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AB。‎ ‎(2)茶叶产量与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名优茶产量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名优茶产量重心的移动快于茶叶产量重心的移动。‎ ‎(3)优势条件:技术发达,生产水平高;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交通发达,运输便利。不利条件:土地成本较高;劳动力成本较高;生态环境不如西南茶区。‎ ‎(4)实现规模化生产(扩大茶园基地规模);提升茶叶品质(发展生态化生产);提高机械化水平,实施标准化生产(实施专业化生产);提升品牌化经营;促进茶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技术,培育优良品种;立体农业开发;发展旅游业。‎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产茶区的分布、区位条件以及发展方向的相关知识。涉及到图表判读、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的比较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确定等。‎ ‎【详解】(1)我国南方多低山丘陵,利于排水避免涝渍;纬度较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温暖湿润,是茶树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此的原因,AB对。南方地区降水较多,阴天多,昼夜温差小;南方土壤多呈酸性;故CD不对。‎ ‎(2)我国茶叶生产地区的空间变化趋势描述要从茶叶产量重心、名优茶产量重心移动的趋势两个要点进行描述。比较图中2009年到2014年的茶叶重心移动,可以看出产业产量重心和名优茶产量重心都往西南方向移动;名优茶产量重心的移动东西间距更大,因此其移动快于茶叶产量重心的移动。‎ ‎(3)与西南茶区相比,江南茶区靠近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人口集中,因此其茶叶生产的优势有技术发达,生产水平高;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交通发达,运输便利。但由于其经济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高,故土地成本较高、劳动力成本较高;由于人口、工业集中,其生态环境不如西南茶区。‎ ‎(4)西南茶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使茶叶生产向着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方向转变,要发展科技、提高质量、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并保护好生态环境等,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如: 扩大茶园基地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实施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发展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提升茶叶品质,形成自己的品牌;促进茶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并发展旅游业,增加经济收益;立体农业开发,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生态化生产,实现生态持续发展。‎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G60科创走廊始于上海松江区,是指沿G60高速公路沿线的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即“产城融合”)的科技走廊,未来开通沪苏湖合高铁后,沿线将联结上海、嘉兴、杭州 、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9个城市,覆盖面积约7.62万km2,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引擎”。‎ 材料二:左图为G60科创走廊交通区位图,右图为上海市松江区产业布局示意图。‎ ‎(1)G60科创走廊的9个城市涉及到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个,试分析上海至合肥高铁开通后,对安徽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的影响____。‎ ‎(2)G60科创走廊的发源地为上海松江区,该区域有多个高科技产业园区,其中临港松江科技城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 ‎(3)G60科创走廊依托蒋桐廊道,打造跨区域高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各自扬长避短,试分析芜湖、宣城、金华等城的发展条件____。‎ ‎(4)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陈年改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对推动区域城市化发展的意义是____。‎ ‎【答案】(1)4 更多的产业向安徽转移;人口迁出数量逐渐减少。 (2)距松江大学城较近,人才聚集;距高速公路、虹桥机场近,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周边多风景区,环境优美。 ‎ ‎(3)有利条件:地价低:生态环境好。不利条件:开放程度低;资金、人才少; 基础设施较差、对外联系不便。 (4)产城融合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促进城市间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扩大同城效应,推动城市群的发展。‎ ‎【解析】‎ ‎【详解】(1)G60科创走廊的9个城市涉及的省级行政区有4个(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由于安徽的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较长三角低,且离长三角近,故高铁开通后更多的产业向安徽转移;人口迁出数量逐渐减少。‎ ‎(2)本题考查高科技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从科技力量、高速交通、创新环境、国家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G60科创走廊的发源地为上海松江区,该区域有多个高科技产业园区,其中临港松江科技城发展的主要优势是距松江大学城较近,人才聚集;距高速公路、虹桥机场近,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周边多风景区,环境优美。‎ ‎(3)分析芜湖、宣城、金华等城市的发展条件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进行分析。有利条件:地价低:生态环境好。不利条件:开放程度低;资金、人才少;基础设施较差、对外联系不便。‎ ‎(4)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对推动区域城市化发展的意义从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促进城市间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扩大同城效应,推动城市群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