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陕西省榆林一中高二9月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陕西省榆林一中高二9月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 榆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适应性训练 ‎ 地 理 ‎ ‎ 命题人:刘增雄 审题人:刘增雄 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共100分。‎ ‎2.请将第Ⅰ卷、第Ⅱ卷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1—2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溶蚀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3.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a ‎242.4‎ ‎1.5‎ ‎57.5‎ b ‎156.7‎ ‎42.3‎ ‎18.2‎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读下图,回答4-6题。‎ ‎4.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5.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6.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 ‎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据此回答7—8题。 ‎ ‎7.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 ‎ B.人们的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 C.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 ‎ ‎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多发 ‎8.防治荒漠化土地的措施主要有( )‎ ‎ ①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 ‎ ②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 ‎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 ‎ ‎ ④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 ‎ ‎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 ‎ 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 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0.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 A.冬季 B.秋季 C.春季 D.夏季 ‎12.现在发现图中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 ‎13.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三峡水库是我国目前建成最大的水利工程,相关部门在三峡库区水位升高后,对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据此完成14~15题。 14.水位升高后,三峡库区20千米以内地区气温表现为冬升夏降,其主要原因是 (  ) A.大坝阻挡了冬季风            B.大坝阻挡了夏季风 C.水体热容量大             D.阴雨天气增加 15.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引起的降水变化表现为在库区稍减,远处稍有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A.水面全年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B.附近陆地全年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C.夏季水面温度低,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D.冬季附近陆地温度高,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此完成16~18小题:‎ ‎16.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殖,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 ‎ A.发展电力工业 B.发展化学工业 ‎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D.发展冶金工业 ‎17.“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 ‎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18.我国在山西最适宜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有( )‎ ‎ ①煤炭储量大质量大 ②铝土矿储量大 ③接近工业基地或中心城市 ④交通便利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19、20题。‎ ‎19.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 B.气候高温少雨 ‎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 D.具有肥沃的红壤 ‎20.广大农民弃耕的深层次原因是( )‎ ‎ A.农产品价格低,谷贱伤农 B.生产资料价格高,入不敷出 ‎ C.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D.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21―22题。‎ ‎2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 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 ‎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 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完成23—24题。‎ ‎23.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 A. 长江三角洲 B.德国鲁尔区 C.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D. 美国“硅谷”‎ ‎24.20世纪80年代初,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侨乡 B. 交通 C. 政策 D.劳动力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25~27题。‎ ‎25.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B.环境和技术 C.交通和市场 D.原料和能源 ‎26.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 ( )‎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27.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 )‎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我国各类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主要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普遍面临着能源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订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读图 “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28~30题。‎ ‎28.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 A.管道运输             ‎ B.高压输电 ‎ C.水陆联运             ‎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29.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 ②③⑤‎ ‎30.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 ‎31、读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是 。‎ ‎(2)A处的天然植被 ,B处的天然植被是 ,C处的天然植被是 。 ‎ ‎(3)该地区植被的分布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中的 的地带性规律,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 决定的 条件。‎ ‎(4)合理开发利用B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 ‎ 。(3分)‎ ‎32.阅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9分)‎ ‎  ‎ ‎(1)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____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______工业。‎ ‎(2)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双选)‎ ‎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 ‎_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4)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 表现为 ‎ ‎ (3分)。‎ ‎33.阅读材料和下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 201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车间发生 爆炸事故,造成大约100吨苯类污染物注入松花江,造成松花江吉林市以下河段严重污染,11月25日,松花江污染水 跨界入俄,造成俄罗斯水域污染。‎ ‎(1)简述松花江的水文特征。(3分)‎ ‎(2)图的中部为 平原,分析该平原发展小麦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 材料1: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 材料2: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其中,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 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已是一片荒漠。 ‎ 材料3: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图13‎ ‎(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5分)‎ ‎ ‎ ‎(2)造成我国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 ‎(3)请简要说明湖泊消亡、湿地退化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