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60分)‎ 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临绝境,开启“流浪地球”计划的故事。计划中地球将流浪2500年,泊入比邻星附近,成为比邻星的行星。‎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影片中将地球推进至木星轨道附近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A. 水星轨道 B. 金星轨道 C. 火星轨道 D. 土星轨道 ‎2. 比邻星属于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距太阳由近到远的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将地球推进至木星轨道附近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应是火星轨道,故选C。‎ ‎【2题详解】‎ 据图可知,地球距比邻星4.22光年,而太阳系的半径约为1光年,太阳至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万光年,据此可知,比邻星仍在银河系且属于银河系。故选B。‎ ‎【点睛】熟练掌握太阳系示意图是解题关键。‎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科学家预测2019-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3. 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 日核 B. 光球层 C. 色球层 D. 日冕层 ‎4. 根据预测,2019~2020年 A. 太阳辐射减弱 B. 地表温度降低 C. 地球降水减少 D. 磁暴频率较低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故选B。‎ ‎【4题详解】‎ 据材料;科学家预测2019-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说明太阳活动中耀斑和太阳风也很少,因此磁暴频率较低,故选D。‎ ‎【点睛】熟练掌握太阳活动的类型是解题关键。‎ ‎2019年9月8日~16日,中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郑州市举行。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 运动会开幕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A. ①~②段 B. ②~③段 C. ③~④段 D. ④~①段 ‎6. 运动会举行期间,郑州市 A. 昼短夜长 B. 昼夜等长 C. 昼渐短夜渐长 D. 昼渐长夜渐短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据图可知,地球位于①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6月22日);地球位于③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12月22日);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②和④分别对应的节气是秋分(9月23日)和春分(3月21日)。运动会于2019年9月8日开幕,地球应位于公转轨道的①~②段,故选A。‎ ‎【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运动会举行的时间为2019年9月8日~16日,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运动,郑州市为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综上所述,故选C。‎ ‎【点睛】熟练掌握太阳回归运动图是解题关键。‎ 某开发商分别在郑州(约34°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图甲为楼盘设计规划图。两地各有朝向、楼高及楼间距相同的户型结构(图乙)。‎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在没有其他楼房阻挡的条件下,冬季卧室采光面积最大的是 A. 郑州北卧室 B. 福州北卧室 C. 郑州南卧室 D. 福州南卧室 ‎8. 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郑州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行的是 A. 扩大南北楼的楼间距 B. 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C. 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D. 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光入射南侧室内的面积越大。郑州比福州偏北,所以冬季郑州南卧室采光面积最大,故选C。‎ ‎【8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郑州和福州两地都在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郑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一直小于福 州,也就是两地同等高度的楼房,郑州楼房的影长比福州要长。为了后面楼房能获得的更多的光照,郑州可以扩大南北楼的楼间距或者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但是据图甲可知两栋楼都靠着道路无法扩大楼间距,只有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故选D。‎ ‎【点睛】熟练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是解题关键。‎ 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郑州市2019年12月11日、12日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 ‎ ‎9.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与11日相比,12日气温日较差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A. ①减弱、③增强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②增强、③减弱 D. ②增强、④减弱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据图甲可知④为地面辐射,故选D。‎ ‎【10题详解】‎ 据图乙可知,12日为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少,导致气温较11日低;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导致气温较11日高,因此气 温日较差变小。综上所述,12日白天获得太阳辐射减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读图可知,图中②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故选B。‎ ‎【点睛】对于同一地点相邻日期气温日较差不同,主要考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小和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大小。‎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 图中甲代表的气压带是 A. 极地高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赤道低气压带 ‎12. 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有关的是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丙 ‎13. 此时,地中海沿岸地区 A. 高温多雨 B. 寒冷干燥 C. 温和多雨 D. 炎热干燥 ‎【答案】11. C 12. B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地球顺指针自转为南半球,甲气压带位于30°S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选C。‎ ‎【12题详解】‎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40°-60°大陆西岸,会受到盛行西风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对应图中的乙、丙,故选B。‎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已经分别移动到30°S和60°S以南,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季,地中海沿岸为温和多雨的气候特点。故选C。‎ ‎【点睛】熟练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是解题关键。‎ ‎2019年8月10日,台风“利奇马”在浙江省沿海登陆,并逐渐向偏北方向移动,随后向山东半岛南部沿海靠近。‎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 下列天气系统图能表示台风“利奇马”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台风来临时,下列避灾方式合理的是 A. 向地势平坦地疏散 B. 在坚固建筑内躲避 C. 在高大树下躲避 D. 向海边空旷地集结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台风“利奇马”是生成于北半球的热带气旋,气流由四周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排除②③④,故选A。‎ ‎【15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台风来临时会有三种表现: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向地势平坦地疏散和向海边空旷地集结,都没有障碍物阻挡狂风,会造成人员伤亡,A、D错误;在坚固建筑内躲避是正确,可以避免狂风的侵袭,B正确;在高大的树下躲避是错误的,狂风可以把大树连根拔起,C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点睛】在西北太平洋(日界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比如在东亚、东南亚一带就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 下图为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逐月累计百分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 该地植被的典型特征是 A. 树基常有板状根 B. 树叶多为针状 C. 叶面有蜡质层 D. 植株矮小稀少 ‎17. 该地水循环最活跃时 A.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 受东南信风影响 C.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D. 受盛行西风影响 ‎【答案】16. C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该图为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逐月累计百分比图,据图可知,6、7、8月(当地冬季)降水累计量较大,说明这几个月降水多,而冬季多雨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因夏季炎热干燥,植被叶面有蜡质层来减少蒸腾。故选C。‎ ‎【17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多,水循环最活跃,故选D。‎ ‎【点睛】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半球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2015年初,我国政府派遣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成功将来自10个国家的公民从也门经亚丁湾转移至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港。下图为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航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 此季节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A. 西北季风 B. 东北季风 C. 东南季风 D. 西南季风 ‎19. 在也门撤侨行动中,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过程中 A. 顺风顺水 B. 逆风逆水 C. 顺风逆水 D. 逆风顺水 ‎【答案】18. B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据图可知,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为逆时针,说明是冬季,主要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故选B。‎ ‎【19题详解】‎ ‎2015年初,该时间冬季,在也门撤侨行动中,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为自东向西行驶,与洋流运动方向相同,又顺着东北季风,所以顺风顺水。故选A。‎ ‎【点睛】熟练掌握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的流向和成因是解题的关键。‎ 新疆巴里坤湖是位于天山东段的-个内流湖泊。科学钻探发现湖底沉积物粒径从小到大分别有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砂砾石。‎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20. 从河口到湖心,巴里坤湖沉积物依次为 A. 粉沙黏土-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 B. 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 C. 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 D. 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砂砾石 ‎21. 近年来,巴里坤湖面积持续萎缩,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河流携带泥沙,在湖中大量沉积 B. 引湖水灌溉,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C. 大量引柳条河水,入湖水量减少 D. 农民围湖造田,侵占湖泊水域 ‎【答案】20. B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河水入湖后,流速变慢,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因此从河口到湖心,巴里坤湖沉积物依次为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故选B。‎ ‎【21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是近年来湖面持续萎缩,所以不应是河流携带泥沙,在湖中大量沉积,A错误;巴里坤湖为内流湖,也就是咸水湖,湖水不利于灌溉,B错误;大量引柳条河水发展灌溉农业,使入湖水量减少,很可能是近年来湖面持续萎缩的原因,C正确;由于巴里坤湖是咸水湖,湖泊周围的土地为盐碱地,不利于发展种植业,D错误。‎ ‎【点睛】湖泊缩小的人为原因:过度开发导致湖泊周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围湖造田;过度引用入湖河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饮用);人类工程(水库的修建)。‎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有些风景被幸运地印在了人民币的背面。图甲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为20元人民币背面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 与20元人民币背面景观图所示地貌形成有关的岩石是 A. 花岗岩 B. 大理岩 C. 石灰岩 D. 砾岩 ‎23. 图甲中能反映该岩石形成过程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2. C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据图乙可知,20元人民币背面的景观为桂林山水,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经过溶蚀作用形成,故选C。‎ ‎【23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该景观的岩石为石灰岩,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据图甲可知,岩浆经过①冷却凝固作用形成了岩浆岩A,A经②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B,沉积岩B经③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再经④重熔再生变成岩浆。故选B。‎ ‎【点睛】地壳物质循环各环节的判断,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的。‎ 鸣沙是-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沙漠中因风吹导致细沙粒震动、滑落、旋转,表面空洞发出嗡嗡响声。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奇妙景观著称,下图为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 月牙泉泉水的来源最可能是 A. 大气降水 B. 地下水 C. 冰川融水 D. 积雪融水 ‎25. 鸣沙山沙丘的形成原因是 A. 流水侵蚀 B. 流水堆积 C. 风力侵蚀 D. 风力堆积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据材料和图片可知,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附近没有高大的山地,也无冰雪融水,A、C、D错误。由题干可知,月牙泉泉水的来源,泉水都是地下水的渗出形成的,故选B。‎ ‎【25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鸣沙山沙丘形成原因是风力堆积作用,故选D。‎ ‎【点睛】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河流多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部分河流有山地降水补给,比如天山地区的伊犁河。‎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自然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 该区域自然植被的东西差异体现了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7. 影响图示区域植被东西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水分 D. 土壤 ‎28. 该分异规律的典型分布地区位于 A. 低纬地区 B. 中纬地区 C. 高纬地区 D. 高山地区 ‎【答案】26. B 27. C 28. B ‎【解析】‎ ‎【26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区自东向西植被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故选B。‎ ‎【27题详解】‎ 因该地区自东向西植被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说明自西向东土壤水分含量,故选C。‎ ‎【28题详解】‎ 全球陆地降水主要来自海洋湿润气团,越深入内陆降水越少,因此导致了沿海地带比较湿润,向内陆逐渐变干燥。所以从沿海向内陆的的分异规律主要分布在大陆东西跨度大的地区,据世界地图可知,中纬度地区东西跨度最大,故选B。‎ ‎【点睛】全球陆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就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这也造成从沿海向内陆的水分差异非常显著,所以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最典型。‎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大气运动。厄尔尼诺发生时,东太平洋赤道海区异常增温,使“沃克环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他经向、纬向大气环流,引起天气变化甚至产生灾难。图甲为2015年10月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部分海域水温距平分布状况示意图,图乙为沃克环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9. 2015年10月,图示海域 A. 东部水温升高 B. 东南信风增强 C. 西部上升气流增强 D. 沃克环流增强 ‎30. 该年最可能发生的是 A. 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B. 南美洲西部更加干旱 C. 秘鲁沿海渔业减产 D. 澳大利亚东部火险等级降低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据图甲可知,太平洋东部海域水温距平值为正值,说明水温比平均值高,也就是2015年异常增温,有可能是东南信风减弱导致的秘鲁寒流减弱,A正确,B错误;因为太平洋异常增温,图乙中的沃克环流中东部的上升气流会减弱,甚至会改变为以上升气流为主,C、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因太平洋东岸异常增温,太平洋西岸水温相对较低,沃克环流方向可能会改变,也就是太平洋西岸的澳大利亚东岸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可能出现干旱,澳大利亚东部火险等级升高。A、D错误;太平洋东岸的南美洲西部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加,可能出现洪涝,B错误;秘鲁寒流减弱使秘鲁沿海水温升高,鱼类因无法适应水温的升高而死亡,导致渔业减产,C正确。综上所述,故选C。‎ ‎【点睛】由于“沃克环流”对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调节有重要作用,如果东太平洋的洋面温度升高,就会产生较暖而且湿润的上升气流,削弱“沃克环流”,同时美洲中部一带会气温上升、暴雨成灾,形成著名的“厄尔尼诺”。‎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周公测景台位于河南登封(34.5°N,113°E),是唐代天文学家进行天文观测时命南宫说仿周公的土圭木表修建的石圭、石表。“表”是直立的柱子,“圭”是与表相连的底座,用圭表测影,也叫“立杆测影”。下图为周公测景台景观图。‎ ‎(1)一天中,______(北京时间)周公测景台石表影长最短。‎ ‎(2)一年中,周公测景台 石表影长最长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的地区是_____。‎ ‎(3)周公测景台一年中影长较短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主要原因是受到_____影响。此季节_____灾害多发,不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 (1). 12时28分 (2). (23°26′S,113°E) (3).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4). 北半球 (5). 高温多雨 (6). 夏季风 (7). 旱涝(或台风)‎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周公测景台相关材料和图片为背景,考查了正午影长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气候的特征和成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影长最短是正午,地方时12时,河南登封(34.5°N,113°E)与北京(120°E)相差7°,每1°是4分钟,东加西减,所以北京时间为12:28。‎ ‎(2)石表影子最长是冬至日正午,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同时满足该地地方时12时所以直射点坐标(23°26′S,113°E),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北半球。因为太阳直射点远离北半球。‎ ‎(3)影长较短应该为此地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东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季风不稳定夏季风强弱早晚不稳定所以旱涝频繁,另外夏秋季节沿海多台风。‎ ‎【点睛】熟练掌握以下规律是解题关键。‎ ‎32.下图为某时刻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控制甲地的天气系统是___,该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状况是______。‎ ‎(2)此时乙地的风向是________,乙、丙两地风速较大的是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3)即将影响丙地的天气系统是__。受该天气系统影响,丙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可能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 (1). 高压系统(反气旋) (2). 中心气流垂直方向下沉,近地面气流水平方向辐散,高空气流水平方向辐合 (3). 西北 (4). 乙 (5). 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速较大(或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较小) (6). 冷锋 (7). 大风 (8). 降温 (9). 雨雪天气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时刻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天气系统类型的判读;气流的运动状况;天气系统的天气特点;风向和风速的判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据图可知甲地高压系统也可以叫反气旋系统,中心气流垂直方向下沉,近地面气流水平方向顺时针辐散,高空气流水平逆时针方向辐合。‎ ‎(2)风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所以是西北风,风的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疏密,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大;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较小。‎ ‎(3)据图可知即将影响丙地的为冷锋,受该天气系统影响,丙地锋面经过冷气团影响可能出现的大风、降温、雨雪等激烈的天气现象。‎ ‎【点睛】熟练掌握天气系统的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主岛面积仅540平方公里。截止2017年,新加坡人口达到539.9万。区域内降水丰富,但水资源短缺。图甲为新加坡位置图,图乙为新加坡气候资料图。‎ ‎ ‎ ‎(1)据图说出新加坡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说明新加坡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3)列举新加坡为实现淡水资源自给自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1)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成因: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降水多。‎ ‎(2)自然原因:国土面积小,河流短小,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社会经济原因: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淡水需求量大。‎ ‎(3)修建大型蓄水工程,海水淡化,水资源循环利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气候、水资源、人口及相关的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了新加坡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新加坡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据图乙可知全年温度在25°以上,为高温,结合降水柱状图发现每个月都降水且降水量很大,综上述全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变化小。 成因:地处低纬度热带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陆地面积小河流短小,虽然降水很多,但是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加上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淡水需求量大。所以缺水,需进口淡水。‎ ‎(3)水资源解决措施思路就是开源和节流,既可以修建大型蓄水工程,海水淡化,也应该节约用水,水资源循环利用。‎ ‎【点睛】‎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图甲)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鱼鳞坑是该地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之一。鱼鳞坑是在较陡的山地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成“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图乙)。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 ‎ ‎ ‎(1)用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后各地理要素的变化。‎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鱼鳞坑能保土、保水、保肥的原因。‎ ‎(3)黄土高原地区鱼鳞坑等生态整地方式初见成效,对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说出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并推断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的发展变化情况。‎ ‎【答案】(1)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后,流水侵蚀更加严重,黄土高原逐渐呈现出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土壤更容易遭受侵蚀,肥力下降;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当地降水减少,气候变干;降水减少,当地的河、湖等水量减少。‎ ‎(2)鱼鳞坑能拦截地面径流,使下渗增加,起到保水作用;随径流减小,土壤侵蚀减弱,起到保土作用;拦截山坡上流下来的有机物质,起到保肥的作用。‎ ‎(3)形成条件: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变缓,海潮的顶托作用,导致水流速度减慢。发展变化:三角洲陆地面积增速减慢,随着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进行,三角洲陆地面积可能减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背景,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鱼鳞坑能保土、保水、保肥的原因;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条件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整体性表现了五个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当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后,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流水对表土的侵蚀更加严重,使黄土高原逐渐呈现出现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表层土壤更容易遭受侵蚀,而使得肥力下降;植被稀少使得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减少,使当地降水减少,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又由于降水减少,导致当地的河、湖等水量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2)鱼鳞坑是一种水土保持造林整地方法,在较陡的梁峁 坡面和支离破碎的沟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的挖半月型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能拦截地面径流,使下渗增加,起到保水作用,即鱼鳞坑具有一定蓄水能力;随径流减小,土壤侵蚀减弱,在坑内栽树,可保土保水保肥;拦截山坡上流下来的有机物质,起到保肥的作用。‎ ‎(3)黄河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时,因流速减低,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近些年来,黄土高原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卓有成效,随着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进行,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小,三角洲陆地面积可能减小。‎ ‎【点睛】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当某一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后,其他要素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当砍伐森林(植被)后,地表拦截大气降水(气候)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表水(水文)汇流速度加快,对土壤的侵蚀加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地貌),由此导致土壤贫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