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地理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地理 解析版

金华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段考 高二 地理 ‎ ‎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科学家最近发现,距太阳4.2光年的比邻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相距约700万千米,比邻星比太阳暗1000倍。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A. 距比邻星接近日地距离 B. 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 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 D. 获得与地面上相似的可见光 ‎【答案】C ‎【解析】根据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具有与地表相近的温度,C正确;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获得与地面上相似的可见光不是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BD错误;据材料知,距比邻星接与日距离差距大,不是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A错误。故选C。‎ ‎2. 美国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行星表面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①引起大气层扰动 ②其表面温度一定会升高 ③行星上各地都会出现极光现象 ④行星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大气层与行星的质量和体积有关,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是不毛之地,①正确;耀斑对行星表面的温度有一定影响,但不一定下降,②错误;大潮的出现与太阳、卫星三者位置关系有关,③错误;行星上出现“磁暴”现象,④正确。故选C。‎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 B. B圈层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没有影响 C. 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 D. D圈层厚度均匀,是岩浆的发源地 ‎4. 在地震波传至①处时,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纵波消失,横波变慢 B.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变慢 C. 横波消失,纵波变慢 D.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加快 ‎【答案】3. C 4. C ‎【解析】‎ ‎............‎ ‎4. 据图可知,①深度在2900千米处,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即古登堡界面的位置,地震波经过时,横波消失,纵波变慢。故选C。‎ ‎5. 喜马拉雅山上有大量石灰岩分布,说明该地区 A. 目前变质作用强烈 B. 曾经地势低洼 C. 有过强烈的火山喷发 D. 冰川地貌广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石灰岩从成因上说属于沉积岩,是在地势低洼处形成的;虽然现在喜马拉雅山很高,存在沉积岩说明历史上曾经很低,B正确。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不是沉积岩,A错。火山喷发形成的是火山岩,不是沉积岩,C错。冰川地貌与岩石类型无关,D错。‎ 考点:三大类岩石成因 ‎6. 与渭河谷地成因相同的地表形态是 A. 华山西峰 B. 吐鲁番盆地 C. 青藏高原 D. 马里亚纳海沟 ‎【答案】B ‎【解析】渭河谷地为断层相对下降岩块即地堑部位形成,与吐鲁番盆地成因相同,B正确;华山西峰为断层上升岩块即地垒部位,青藏高原为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马里亚纳海沟为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ACD错误。故选B。‎ 比拉大沙丘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沙丘,该沙丘全长 2700 米,宽500米,高114米,160年前只有35米高,现在仍在不断增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比拉沙丘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风力侵蚀 B. 风化作用 C. 地壳上升 D. 风力沉积 ‎8. 比拉沙丘不断增大的主导力量是 A. 极地东风 B. 中纬西风 C. 东北信风 D. 西南季风 ‎【答案】7. D 8. B ‎【解析】‎ ‎7.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形。沙丘是荒漠地区的基本地形单元,由风力沉积形成。故选D。‎ ‎8. 本题考查全球性大气环流知识。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中纬西风带。在西风的影响下,比拉沙丘不断增大,故选A。‎ 读“地表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甲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往北移 B. 为动力原因形成的低压带 C. 在地表始终呈连续带状分布 D. 控制地区降水较少 ‎10. 关于P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戊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B. 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C.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多雨 D. 全年受戊气压带影响 ‎【答案】9. B 10. D ‎【解析】‎ ‎9. 据图可知,甲气压带地处60°N附近,可判断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往南移,A错误;为动力原因形成的低压带,B正确;在地表呈块状分布,C错误;‎ 控制地区降水较多,D错误。故选B。‎ ‎10. 据图可知,P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故选D。‎ 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某沟谷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 A. 荒漠 B. 森林 C. 水乡 D. 草原 ‎12. 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 A. 炎热干燥 B. 寒冷潮湿 C. 温暖湿润 D. 寒冷干燥 ‎13. 图中河流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 A. 流量大而稳定 B. 流量季节变化小 C. 无冰期 D. 含沙量大 ‎【答案】11. C 12. C 13. D ‎【解析】‎ ‎11. 鹅卵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所以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水乡。故选C。‎ ‎12. 土壤发红,说明富含铁﹑铝氧化物,在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因此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温暖湿润。故选C。‎ ‎13. 据图可知,该地区黄土层较厚,说明河流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故选D。‎ ‎14. 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需要的气候条件是 A. 温暖湿润 B. 寒冷干燥 C. 寒冷湿润 D. 温暖干燥 ‎【答案】A ‎【解析】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度越快,因此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需要的气候条件是温暖湿润。故选A。‎ 读美国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例最大的是 A. 石油 B. 天然气 C. 清洁能源 D. 煤炭 ‎16.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今后可积极开发利用 A. 核能、水能 B. 煤炭、石油 C. 石油、天然气 D. 煤炭、水能 ‎【答案】15. A 16. A ‎【解析】‎ ‎15. 据图可知,我国应以煤炭为主,因此可判断图例的代表,进而可判断处美国石油比例最大。故选A。‎ ‎16.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今后可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如风能、核能、水能等。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能源,都有污染。故选A。‎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A. 冰期① B. 冰期②‎ C. 冰期③ D. 冰期④‎ ‎18. 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③时期 A. 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 山地雪线海拔较高 C. 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D. 陆地总面积较大 ‎【答案】17. D 18. D ‎【解析】试题分析:‎ ‎17. 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所以D正确。‎ ‎18. 第四纪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所以D正确。‎ 考点:大气运动 下左图为某区域25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右图为某地25日、26日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 ‎ ‎19. 左图中甲处风向可能是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0. 右图所示气温变化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 A. A 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 据图中所画风向可判断为南半球,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递变可知甲地处一高压中心影响下,过甲地做等压线的垂线,然后向左偏30°夹角即为当地实际风向,经分析可为西南风。故选D。‎ ‎20. 据右图可知,25日气温日较差大,26日气温日较差变小,且26日气温降低,气压升高,说明25日为晴天,26日为阴雨天。据图可知,AB间为冷锋位置,CD间为暖锋位置,A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故选A。‎ 读世界四个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若不考虑海拔的影响,则四地由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 甲、乙、丁、丙 B. 丁、甲、丙、乙 C. 丙、甲、乙、丁 D. 丁、丙、甲、乙 ‎22. 对四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 乙地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 丙地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小 D. 丁地气候类型在南半球没有分布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 据图中各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可知,甲最低气温20℃以上,且降水少,可判断为热带沙漠气候;乙最低气温0℃以上,且雨热不同期,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份,可判断 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丙全年高温多雨,可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丁最低气温0℃以下,降水较少,可判断为北半球极地气候。因此四地由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丁、甲、丙、乙。故选B。‎ ‎22. 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副高或信风带影响,降水稀少,A错误; 乙地为地中海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B错误;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多,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小,C正确;丁地为极地气候,气候类型在南半球也有分布,D错误。故选C。‎ 某国际会议11月29日—12月11日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召开。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会议期间,图中两城相比(不考虑天气等情况),坎昆 A. 日出更早 B. 白昼变短幅度更小 C. 白昼时间更长 D. 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 ‎24. 会议期间的某一天,某地与坎昆恰好同步日出,但其昼长比坎昆长,则该地位于坎昆的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南方向 ‎【答案】23. A 24. C ‎【解析】‎ ‎23. 据题干知,11月29日—12月11日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召开,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据图可知, 墨西哥城纬度较坎昆低,所以坎昆白昼变短幅度更大,白昼时间更短,正午太阳高度更小,BCD均错误;坎昆位于墨西哥城东侧,因此日出更早,A正确。故选A。‎ ‎24. 据上题可知会议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若某地与坎昆恰好同步日出,但其昼长比坎昆长,则该地位于坎昆的西南方向。故选C。‎ ‎25. 我国海口市(20°N,110°E附近)某公司高层办公楼周围有四处露天停车位(车位与办公楼之间距离忽略不计)。时值6月22日天气晴好,为了车辆被太阳暴晒时间最少,应该选择的停车位是 A. 车位a B. 车位b C. 车位c D. 车位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海口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为了减少太阳照射,最好选择能够被办公楼遮挡的地方停车,由于海口市位于北纬20°,正午太阳位于该地的北方,车位b位于办公楼南侧,被太阳暴晒的时间最短,故选B。‎ ‎【考点定位】太阳视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26. 下图为欧洲局部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北部地区海岸线的主要特征是 ,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乙处位于板块 边界,地壳运动活跃。‎ ‎(2)图中虚线是1月0℃等温线的一部分,影响其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 ‎(3)图中丙地夏季的气候特征是 ,自然带类型为 。‎ ‎(4)甲地降水比乙地更多,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曲折破碎 冰川侵蚀 消亡 ‎(2)盛行西风 洋流(或海洋)‎ ‎(3)温暖湿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甲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长,而乙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甲地位于山地迎风坡,抬升更明显,地形雨丰富;西风经过广阔海面,给甲地带来更多水汽。‎ ‎【解析】(1)据图中区域轮廓可知为欧洲西部地区,北部海岸线曲折破碎,主要是受第四纪冰川侵蚀作用形成;据图可知,乙为地中海,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 ‎(2)据图可知,1月份,欧洲西部受西风带的控制,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沿岸气温较高,气温从沿岸向内陆逐渐降低,故0℃等温线大致沿海岸线延伸,方向大致为南北方向。‎ ‎(3)据图可知,丙地为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 从纬度来看,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来自于盛行西风,甲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长,而乙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甲地位于山地迎风坡,抬升更明显,地形雨丰富;西风经过广阔海面,给甲地带来更多水汽。‎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 ‎1、位置:海陆位置: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 ‎2、大气:(1)风向:海风(湿地)降水多,陆风降水少;(2)风带: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易凝结(西风带);反之干燥少雨(信风带);(3)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赤道对流雨);高压带相反;(4)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锋面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 高压反气旋空气下沉,干燥少雨 。‎ ‎3、地形 :(1)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山腰处形成地形雨 ;(2)地形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进入;(3)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4、洋流 暖流上空水汽充足,寒流上空水汽少 。‎ ‎5、下垫面 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水汽充足;裸地水汽含量少 。‎ ‎6、人类活动: 凝结核(城市雨岛)。‎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9月,青海湖面积为4402.55平方千米,达到近12年来的最大值。‎ 材料二 左图为2001年~2009年每年9月份青海湖面积统计图。右图为我国某工业部门分布略图(图中黑点表示)。‎ ‎ ‎ ‎(1)图中黑点表示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该工业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大致以乙山脉所在的 一线为界,南方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 ,代表性地带性土壤为 。‎ ‎(3)一般年份锋面雨带甲停留在图中位置的月份为 ‎ ‎,若停滞时间过长,给当地带来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4)指出青海湖2001年以来每年9月份水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丰水期出现的季节。‎ ‎【答案】(1)电力工业 西电东送 ‎(2)秦岭—淮河 亚热带季风气候 红壤 ‎(3)6—7月 洪涝 ‎(4)波动上升 夏季 夏季高山冰雪融水与降水较多 ‎【解析】(1)据图可知,黑点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段或者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判断主要工业部门最可能是电力工业。‎ ‎(2)我国南北方的界线是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发育形成红壤。‎ ‎(3)据图可知甲区域为江淮地区,一般年份锋面雨带甲停留在图中位置的月份为6-7月份;若停滞时间过长,将会导致该地降水过多,出现洪涝灾害。‎ ‎(4)据右图可知,2001年以来每年9月份水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因青海湖为内陆湖泊,主要是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当夏季高山冰雪融水与降水较多,因此夏季出现丰水期。‎ ‎28.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左图为南美洲某区域地形略图。右图为该区域A、B两城市的多年平均降水逐月分布示意图。下表为A、B两城市平均海拔和多年平均气温比较表。‎ ‎(1)简述A城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2)比较A、B两城市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3)描述B城东侧地形区的地势特征并简析其成因。‎ ‎(4)B城附近多数河流流量较丰富且季节变化小,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 ‎(2)A城较B城高 A城地势较低,B城较高;A城受沿岸暖流影响,B城受沿岸寒流影响。‎ ‎(3)地势高、起伏大 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隆起。‎ ‎(4)夏季,(该地区高山冰雪丰富),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较大。冬季,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较大 ‎【解析】(1)读A、B两城市的多年平均降水逐月分布示意图,注意降水量由中心向四周数值增加,结合图中月份推断A城降水时间分布规律。由图可知,10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较大,由于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变化大。‎ ‎(2)由A、B两城市平均海拔和多年平均气温比较表可知, A城地势较低,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可知,该海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温较高;B城地势较高,同时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温降湿,气温低,所以A城气温较B城气温高。‎ ‎(3)据图可知,B城东侧等高线数值大,且密集,说明地势高、起伏大。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的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隆起。‎ ‎(4)据图可知,B城位于30°--40°N大陆西岸,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对河流补给量较大;冬季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较大,所以该城市附近多数河流流量较丰富且季节变化较小。‎ ‎29.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下表为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单位:小时)。‎ 材料二:R海域是世界优良渔场。1996年我国与甲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甲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 ‎(1)洋流对渔场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说出M洋流的性质和流向。‎ ‎(2)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角度,分析冬、夏半年渔场海域捕捞作业的天气状况。‎ ‎(3)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1:30和13:00~17:30作为工作时间,在甲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中时区)的什么时段? ‎ ‎(4)比较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性质:寒流 流向:自北向南 ‎(2)冬半年R渔场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3)8:00~9:30‎ ‎(4)冬季①城市比②城市日照时数少。‎ 原因:①城市比②城市纬度高,冬季白昼更短;①城市比②城市海拔低,日出较晚,日落较早;①城市比②城市更靠近沿海,阴雨天气较多;①城市比②城市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强,阴雨天气较多;①城市处于迎风坡,多阴雨天气 ‎【解析】(1)据区域轮廓和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非洲北部,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M洋流为加纳利寒流,自北向南流。‎ ‎(2)根据纬度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R 渔场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是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半年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3)读图可以看出,甲大部分国土在0时区,,总部在中国,采用东八区时间,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四个时段加8小时换算为北京时间,仍在工作时段的是8:00--9:30。‎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