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气候复习专题+大气运动规律+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气候复习专题+大气运动规律+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高考地理 气候复习专题+大气运动规律+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题(十四) 气候(附参考答案) (2015•)下图为某洲大陆沿 22°S 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1、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2、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受高峻地势影响 (2015•)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 2014 年 12 月 4 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 应马尔代夫 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 援助。下图 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3.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图中所示区域降水类 型多为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2015•)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4、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 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5、下图为北纬 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6、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2015•)下图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造成 4-6 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8.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 份是 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 时,表示水分有盈 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 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 湿度曲线图。读图,完成第 9、10 题。 9.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气温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 4 个月。评价该农作 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10.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 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问题。 11. 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A. 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 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12. 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南信风带 C. 西风带 D. 东北信风带 (2013 高考题)下图是 47°N 部分地点海拔与年 降水量对 照图,读图 1 回答 1~3 题。 13.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是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 14.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 15.(2013 高考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 1 月平均气温达 13.6℃(昆明为 7.7℃,成都为 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 a 示意攀枝 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 b 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 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 分) (2)推测攀枝花 1 月份天气特征。(6 分)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8 分) (2012 浙江卷文综 2)2011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9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 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下题。 16.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23.5 24.5 23.5 22.0 19.0 16.5 16.5 17.0 19.0 200 21.5 22.5 降雨量(mm) 118 128 113 91 59 36 26 39 63 85 121 124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第一部分 知识综合篇(附参考答案)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 1 讲 大气运动规律 一、高考题 一、选择题 (2010·安徽文综)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 自生自灭。下图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析。完成 1~2 题。 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 )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北纬 40°以南的北太平洋海域石英含量最高。该纬度位于西风带 控制之下,因此石英主要源自亚洲内陆荒漠地区。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是岩浆岩,不是 沉积物。 答案:C 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 )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解析:从第 1 题解析可得出答案。 答案:A 3.(2010·北京文综)下图是某日 08 时和 20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由 08 时到 20 时,图中 ( )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①地风向偏北,但等压线由疏变密,气压梯度力加大,风力应逐 渐增强;②地受低压槽控制,从冷锋、暖锋的移动方向(北半球的锋面气旋是逆时针旋 转)和降水分布来看,其天气应由晴朗转阴雨;从图中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和经纬度信息 分析,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该锋面气旋的主动力是冷气团,气旋中 心附近冷锋移动快于暖锋。 答案:C 4.(2010·广东文综)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 29°N 附近,读“1971~2000 年甲、乙两地各月 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 )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读图可知,A、B 两项错误;甲地最冷月气温在 0℃以上,雨热同期,属亚热带 季风气候,D 项错误;乙地位于 29°N 附近,最冷月气温小于 0℃,应位于青藏高原,C 项正确。 答案:C 二、综合题 5.(2010·北京文综)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 注的问题。下图是 21 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第(1)~(2)题。 (1)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 特点。 (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解析:(1)图中碳排放的特点从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两方面与中国进行比较说明即可。 (2)该题涉及大气的热力作用知识。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面长波吸收作用增强,大 气逆辐射增强,气温上升。 答案:(1)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 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 量与中国接近。 (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面长波吸收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上升。 二、模拟题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地区年雾日天数等值线图(图中②、③、④均为省级中心城市),回答 1~2 题。 1.“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能形象写照图中 ( ) A.城市①、② B.城市②、③ C.城市③、④ D.城市①、④ 解析:据图可知,城市②、③分别为成都、重庆,由于地处四川盆地,水汽充沛,多雾。 答案:B 2.图示地区“夜雨”现象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现象有关 ( ) A.锋面气旋 B.台风 C.地形雨 D.热力环流 解析:夜晚,盆地四周的山地冷空气随山风下沉,盆地中心的热空气上升,凝结成云致 雨。 答案:D 下图是四地区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 3~5 题。 3.与图中四地区气候类型相符的城市可能是 ( ) A.①—开普敦 B.②—伦敦 C.③—北京 D.④—悉尼 4.四地区中气候全年温和湿润的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5.仅从气候条件考虑,四地区农业最可能为灌溉农业的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第 3 题,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可以判断出:①地为北半球的地中海 气候;②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③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开普敦 为地中海气候,但位于南半球;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悉尼为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第 4 题,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盛行西风,气候特点为全年温 和湿润。第 5 题,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大,需引水灌溉。 答案:3.C 4.D 5.A 二、综合题 6.读世界某地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虚线表示航海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A.55 百帕 B.50 百帕 C.45 百帕 D.40 百帕 (2)此日,O 和 P 两地风力大小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 M 点向 N 点航行,途中天气将发生怎样的 变化?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压最高值(大于 1 040 百帕,小于 1 045 百帕)出现在 (50°N,110°E)附近的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最低值(大于 990 百帕,小于 995 百帕)出现 在(55°N,160°E)附近的北太平洋地区,利用等值线图上计算差值的公式可算出两气压中 心的气压差。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应从海陆位置的角度进行分析。(2)O 和 P 两地 风力大小差别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有关,可通过等压线疏密和地表差异来分析。 (3)应主要分析从 M 点向 N 点航行过程中,经过的两锋面两侧降雨、气温、风向等方面 的差异。 答案:(1)B 海陆分布及热力性质差异打乱了原来气压带分布的格局,1 月(冬季)大陆 上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P 地等压线比 O 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 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 O 地。 (3)降雨:晴→雨→晴→雨→晴。气温:低→高→低。风向:偏西风→西南风→东南风。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附参考答案) 专题目录 一、等值线专题 二、地理计算专题 三、地质地形专题 四、气候专题 五、河流专题 六、海洋专题 七、农业专题 八、工业专题 九、旅游专题 十、人口专题 十一、城市专题 十二、 交通专题 十三、 能源专题 十四、生态环境问题专题 十五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十六、特征问题答题方法 十七、世界地理空间定位 十八、中国地理空间定位 问答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1、明确问题类型,有效答题; 2、重视图表.文字材料的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3、逻辑严密,答案简洁,条理分明; 4、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5、扬长避短,防止丢分; 6、书写整洁,不留空缺。 一、等值线专题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⑴ 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 选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因此工 程量小,工程造价低;“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② 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 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 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 镇。④ 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 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 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 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 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例: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 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 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例:登山选择某线 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⑺ 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 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 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⑻ 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 出方向相反。 ⑼ 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⑽ 地形对水文的影响:①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 流的具体流向。② 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③ 平 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缓慢,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④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 域之间的分水岭,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⑾ 地形特征的描述:①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② 地势及起伏状况; ③ 主要地区分布; 重要地形 剖面图特征。 ⑿ 地形类型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① 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② 等高线闭合,则可 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① 平直等高线注记 200 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② 平直等高线注 记 500 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③ 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④ 闭合等 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 200——500 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⑤ 注记在 500 米以上的地 形为山地。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2. 等温线专题 ⑴ 分析走向(延伸方向):① 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② 与海岸 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③ 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⑵ 分析弯曲状况:① 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② 凸值法—— 凸 高(凸向高值区)为 低(值低),凸 低 (凸向低值区)为 高(值高)。 ⑶ 分析疏密状况:① 疏——温差小——我国 7 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 处;② 密——温差大——我国 1 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 ⑷ 分析数值特征: ① 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② 低值 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⑸ 高考能力要求:① 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 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 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② 判断陆地、海洋位置: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③ 判断月份(1 月或 7 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 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 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④ 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流经地区比同纬度的其它地 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流经地区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 纬弯曲。 ⑤ 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 处地势降低。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⑥ 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 ① 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 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 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 差大于海面。 3. 等潜水位线专题 ⑴ 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 ⑵ 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 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⑶ 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⑷ 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 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⑸ 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 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⑹ 潜水与河水补给关系: 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 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潜水流向由河流指向潜水,则河流水 补给潜水。 4. 等降水量线 ⑴ 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 线东西分布) ⑵ 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 ⑶ 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 降水多(“雨岛效应”)。 ⑷ 闭合曲线:越向中心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中心降水越多,是山脉 的迎风坡。 5. 等盐度线 ①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② 不同纬度地区盐度比较主要分析气候中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③ 同纬度不同海区主要分析洋流流经状况,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盐度较低; ④ 近海岸盐度还要分析陆地淡水注入的稀释作用; ⑤ 高纬度海区还要分析结冰与融冰的影响,结冰使盐度升高,融冰使盐度降低。 6. 等压线 ⑴ 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 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⑵ 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⑶ 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同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⑷ 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 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 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7. 等震线: ⑴ 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⑵ 影响因子:① 震级越高,烈度越大; ② 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③ 震中距越 短,烈度越大; ④ 地质构造上断层分布,烈度大;⑤ 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 二、地理计算专题 1.经纬度计算: ①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 1°; ②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 ③ 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④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 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n-1)d≤⊿h<(n+1)d ( 其中 n 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 表示等高距 )。 4.流域面积的计算: ⑴ 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 ⑵ 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 可。 5.有关时间计算: ⑴ 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⑵ 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1 小时,即求 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⑶ 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 ±(两地经度差×4 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 ⑷ 日期界线有两条:① 时间界线:即地方时 0 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 一天,为旧的一天;② 空间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 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 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③ 新的一天的范 围即从地方时 0 时经线向东到 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⑸ 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8:00; 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 0:00(切点为极昼)或 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 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 15°; ② 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 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 Vф=V 赤道 cosф=1670cosф km/h ; ③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地面对应点大。 延伸: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① 纬度低(可以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 ② 天气稳定,大气能见度高;③ 交通便利(铁路或海运);④ 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稳定; ⑤从安全性来讲,以设在远离工业中心、居民稀少的地区为宜。 例 1: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是哪些?我国即将在海南文昌建立新的卫星发射中心, 其优势条件又是哪些?① 酒泉发射基地地处巴丹吉林沙漠的绿洲之中,靠近兰新铁路,地势 平坦开阔,人烟稀少,干燥少雨,大气能见度高,适于发射的天数多。②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 中心的优势:纬度低,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可以避开地面人口稠密 地区,安全性好。 例 2:试分析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着陆场的有利条件?① 当地人烟稀少;② 温带大陆性气 候,晴天多,空气能见度高;③ 地形平坦开阔。 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A. 概念:① 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锐角);②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 的太阳高度。 B. 日影朝向与太阳光线方向(太阳方位)相反,影长与太阳高度呈反比,影长=h×ctga(h 为物体高度,a 为太阳高度)。 C. 太阳方位问题:① 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② 若直射点在某 地以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位。③ 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位于天顶。 D. 日出方位问题:① 春秋分日,各地均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② 3.21-9.23,各地均东北 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③ 9.23-次年 3.21,各地均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④ 出 现极昼的地区,太阳终日不落;⑤ 出现极夜的地区,太阳终日不出。 E. 几个度数间关系:① 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 ② 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 ③ 晨昏线 与某纬线圈相切的纬度=刚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90°-直射点的纬度④ 直射点的纬 度=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极点(出现极昼)的太阳高度=1/2×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的正午 太阳高度 F. 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太阳高度)、气候(影响日照时数)、地势高 低。 G.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大兴安岭-兰州-昆明一线以西以北丰富。最丰富的地区是 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H. 空间分布:① 太阳高度的分布: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 到晨昏上为 0,昼半球 h>0°,夜半球 h<0°,晨昏上 h=0°。②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由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 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时空分布规律总结: a. 6 月 22 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 最小值。 b. 12 月 22 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赤道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 最小值。 I. 太阳辐射的应用: ① 为了充分采光,一般民居门窗向阳敞开,北温带朝南,南温带朝北。街道布局为了使所有 房屋获得充分光照,一般与子午线呈 30-60 度夹角。② 喜光植物一般多分布于阳坡,喜阴 植物多分布于阴坡或林荫之下。树木向阳一面一般枝叶茂盛,生长快,年轮较宽。③ 阳坡一 般温度高,相同自然带(包括雪线)一般要比阴坡高。在我国华北地区,阴坡(北坡)因温 度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植物生长条件反而比阳坡要好。④ 阳光能透射的最大水深是 200 米。大陆架浅海阳光集中,多大陆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光合作用旺盛,渔业资源丰富。 ⑤ 多数农作物(如棉花、瓜果)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故干旱半干旱地区如能解决灌溉水源 问题,就能获得优质高产。⑥ 农业生产把不同作物高低搭配,以及套种、间作等,是为了充 分利用光照条件。⑦ 汽车尾气在强烈阳光照射下,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体健康。 8.昼夜长短计算: ①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 15°② 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③ 日 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④ 极昼区昼长为 24 小时,极夜区昼长为 0 小时;⑤ 赤道上 各地昼长永远是 12 小时, ⑥ 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 12 小时;⑦ 纬度相同,昼夜长短 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⑧ 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 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① 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 12: 00 的经线;② 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 90°的纬线,③ 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 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④ 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 度)大小。 10.温度计算:①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 100m,气温下降 0。6℃;② 焚风效应气 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 100m,气温增加 1℃; 三、 地质地形专题 ⑴ 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 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 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 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 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 地理知识 例 1: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 而成. 例 2: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吐鲁番盆地、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 断裂陷落 例 3: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冰川作用金字塔多年来不断遭受着破 坏,遭破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风化与风蚀作用 类比:长城西段多年来不断遭受着破坏,自然原因主要是:风化与风蚀作用 例 4: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落基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 形成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形成 -----( 易与落基山混淆)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 例 5:地貌倒置的产生: ①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② 向斜成岭: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称为山岭。 例 6:日本(台湾)多火山地震, 原因: 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火山活动频 繁。 例 7:东南亚(马来西亚)多火山地震,原因: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 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壳运动、火山活 动频繁。 ⑶ 七大洲地形地势特点: 亚 洲: ①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 洲: ①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 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 洲: ① 欧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 2/3; ② 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 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 原中部是平原; ③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①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①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②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 ①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② 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 2000 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⑷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 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②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 地壳 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原因: ④ 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⑸ 开凿隧道问题: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 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 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⑹ 地质构造应用: ① 背斜:a. 储油、气构造(因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地下水 在底部)b. 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c. 采石场则选择背斜顶部。② 向斜:a. 利于 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b. 水库坝址选择点。③ 有色金属: 内生矿床(岩浆岩) ⑺ 板块边界: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板块张裂――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等) ----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 海岭之上)。 ②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 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注意】全球消亡边界主要为两条: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 上位于此地,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例:根据板块理论分析,红海的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是:位于生长边界,板块张 裂。 ⑻ 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成因:① 地质条件:石灰岩分布广泛、厚度大、岩性纯,空隙、 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② 气候条件: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 年降水丰沛;③ 生物条件: 湿热的气候条件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 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四、气候专题 1. 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⑴ 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西亚的热带沙漠气候与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 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 ① 西亚、北非位于大陆中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 形成沙漠气候; ② 南亚、我国东南部位于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湿润的季风气候。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⑵ 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 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我国降水南方多,北方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 短。 ⑶ 昆明准静止锋与江淮地区、华南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时间成因有什么不同? ① 昆明准静止锋:冬季 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成,导致贵阳一带冬雨连绵。 ② 江淮地区准静止锋:6-7 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江淮地区出现梅雨。 ③ 华南地区准静止锋:4-5 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华南地区出现阴雨。 ⑷ 简述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冬季:特点: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递减,南北温差很大。 原因: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越到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并且白昼越短;越到北方越 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夏季:特点: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很小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虽然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但越到北方白昼越长,因 此南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相差不大。 ⑸ 简述青藏高寒区的气候特征。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 力强大;降水稀少。 例: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比四川盆地强,而近地面气温比四川盆地低? 答: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因而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较强,又因为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又弱,所以近地面气温又比四川盆 地低。 ⑹ 简述四川盆地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冬夏气温均偏高的原因。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大山脉围 绕,冬季受寒潮影响程度小,夏季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⑺ 简述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海洋湿润气流受山岭阻隔,难以深入。 特殊问题:① 简述新疆西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受大西洋与北冰洋水汽的惠泽,降水较多。 ② 说明造成南疆和北疆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有一些缺口,大西洋和北 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天山迎风坡,降水较多。封闭的吐鲁番(塔里木)盆地,水汽不易进 入,并且位于天山背风坡,空气干燥。 ⑻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对昆明气候的形象写照,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 冬季由于位于昆明准静止锋以西,受暖气团控制,多晴暖天气,气温较高;夏季由于地势较 高,气温低,全年温差小。② 由于地处高原,地势高,一旦降水太阳辐射被削弱,则气温明 显下降。 ⑼ 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 5----6 个纬度? ①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 ② 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 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⑽ 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① 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 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② 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⑾ 温差分析: A.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越 高 ,原因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 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B.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 大,原因是: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 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 内陆年较差小。 C.气温的日较差:① 纬度越高越 小,原因是: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② 气温 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③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 较差大 ,④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D.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 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 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 大,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 夜晚降温快。 ⑿ 我国气温、太阳辐射和降水最高值: A.我国夏季是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成因:① 海拔为 - 155 米,是我国地势最低 的地方,周围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② 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日照强烈。 B.我国“火炉”———如:重庆、武汉、南京----成因:① 梅雨过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 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该高压脊线控制之下,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成云致雨, 形成伏旱,天气干旱清朗,烈日烘烤土地,气温升高;② 位于长江沿岸河谷中,海拔较低, 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③ 这里河湖密布,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人出 汗后不易散发,会有热而闷之感。 C.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 ①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高;② 白昼长,日照时间长;③ 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太阳辐射强; ④ 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⑤ 沙漠广 布,增温快。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的原因:①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洁净,云量少,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② 海拔高,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路程也短,削弱作用也小; ③ 海拔高,日照时间长; ④ 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E. 我国西北内陆太阳辐射强的原因: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晴天多 日照时间长; F.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① 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除西南方海 拔较高外,其西、北、东、东南等地势逐渐向外倾斜,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每年夏、秋季 的台风,冬季的东北季风、夏季的东南季风都会在这里形成地形雨;② 火烧寮是夏季风必经 之路,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⒀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大致在南北纬 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印度尼 西亚等。 成因、特点: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对流旺盛,终年高温多雨。 特例: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 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 远离赤道 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 有 4 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成因: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②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大致在南北纬 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 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特点:处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湿季节交替明显。 特例: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 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简化: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③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大致在南北纬 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 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特点:受季风影响突出,终年高温,具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④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 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 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特点: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高温,干旱少雨。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 ⑤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 30°~40°之间的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 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特点: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 雨;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温暖少雨。 ⑥ 地中海气候: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 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 北美洲大陆西部沿海,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特点: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⑦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 40°~60°之间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的华北、 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特点: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 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 ⑧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 40°~60°之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冷夏热,常年干旱少雨。 特例: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南美巴塔哥尼亚 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 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 40°~60°之间的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 特点: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⑩ 极地气候: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常年酷寒,干旱少雨。 ⒁ 地域分异规律: ① 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各自然带大体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以热量 为基础。 ② 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各自然带大体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以水分 为基础。 ③ 垂直地带性: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基带植被与山地所在地域一致。以水分、 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④ 非地带性:(影响因素如洋流、地形等) ⒂ 几种特殊自然现象 ① 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非地带性现象 ② 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非地带性现象 ③ 天山南坡有无林带 无 ,原因为: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背风坡,降水量少; 而北坡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量多。 ④ 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 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⒃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 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 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⒄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②山地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可能 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高和阴坡低)。 例:台湾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纬度较低,且山地高差较大。 2. 干旱小专题: ⑴ 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 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 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 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 位于大陆中西部,常年受副热 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 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 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② 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⑷ 华北春旱(影响华北平原春耕)原因:①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 ② 夏季风弱, 雨季未到;③ 春耕需水量大。 ⑸ 东北春旱较华北轻的原因: ① 纬度较高,春季气温回升慢,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② 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可缓 解。 ⑹ 江淮伏旱(造成水稻生产所需水分严重不足,导致旱情出现)的原因: ① 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② 单一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 ⑺ 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 ①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都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② 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也很大。 B. 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a. 产生原因: ①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 种用水量大。 b. 治理措施:① 南水北调; ② 修建水库;③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 减少水污 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 技术,提高利用率; ⑦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 海水淡化等。 ⑻ 死(咸、里)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② 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 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⑼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 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 度差异较大。 ⑽ 云贵高原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原因是: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而且多地下暗河。 3. 洪涝专题: ⑴ 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 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②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⑵ 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 旱灾。 ⑶ 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 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② 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③ 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④ 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 孙河汇集. ⑷ 洪涝灾害 ①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②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A.气候原因:a. 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b. 夏季风的强弱变 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c. 台风的影响;d. 厄尔尼若现象 B.水文水系原因 e. 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f. 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汇水集中;g. 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C.地形原因 h. 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 围湖造田;c 不合理水利工程建 设(渭河流域) ③ 治理措施: a. 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 b. 退耕还湖;c. 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 d. 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e. 开挖入海河道(淮河); f. 修建分洪蓄洪区;g 建立洪水预 报预警系统等. ( 原则: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例:简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 ① 流域内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暴雨集中; ② 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汛期长,长江上游与南北支流的来洪量大; ③ 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原因: ① 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 的能力下降,泥沙入江,河床抬升,使河道不畅; ②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面积减少,调节能力下降。 五、河流专题 ⑴ 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元江---------红河 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⑵ 航运价值的分析方法: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水流平缓;降水丰沛均匀,河流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航运条件好 社会条件: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运输量大 例: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流域内经 济发达,人口众多,运输量大,河流航运价值大. 例: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 凌汛现象. 流域内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运输量小,河流航运价值不大. ⑶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模式 ① 水位:(高低和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及水利工程和湖泊的调蓄功能); ② 流量:(大小和季节变化,取决于降水特征和流域的大小); ③ 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 结冰期:(有无或长短,取决于最冷月月均温); ⑤ 水力资源状况:(取决于流域内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例:新疆内陆河流(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内流河,河流短,支流少;流量小,多为季 节性河流(冬季断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⑷ 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 地 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 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⑸ 简述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发电效益、航运效益。 防洪效益:有效减轻长江中下游洪水的破坏。 发电效益:① 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② 减轻铁路交通的压力 ③ 将成为未来全国统一大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 航运效益:根本上改善川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物资交流;减轻铁路交通压力 ⑹ 黄河凌汛: 河流在水文特征上有冰坝阻塞水流的现象,叫凌汛。 分布:凌汛在上游河套一段和下游山东境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时间:每当冬春季节,纬度较高的下游地区封冻在前、解冻在后,低纬度处的水流,挟带冰 块不断涌来, 至冰坝阻塞水流,造成河水泛滥。由此可见, 发生条件:一河流有结冰期,二河流由低纬地区流向高纬地区。 ⑺ 黄河断流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A、黄河断流的成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烈,蒸发旺盛; ②(土壤)流经地区,土质疏松、土地沙化,河水下渗严重; 人为原因: ① 黄河上游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量过大以及水资源的浪费性使用; ② 上、下游地区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水利工程众多,拦截了大量水源。 B、黄河断流的对策: 自然缺陷对策: ①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季节调控能力; ② 跨流域调水,协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 ③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人为协调对策: ④ 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灌溉和生产技术,节约水资源; ⑤ 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机制,协调流域内干、支流,上、下游地区水资源分配。 ⑻ 荆江水患: 原因:① 亚热带季风显著,夏季暴雨集中; ②上游水系庞大、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汛期相同而且水土流失严重; ③ 本段河道弯曲,水流速度缓慢,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抬升,排水不畅。 治理措施:① 在上游地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② 兴修水利工程,提高流域的径流 调蓄功能; ③ 裁弯取直,疏浚河道。 ⑼ 水系形态与自然灾害 A.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B.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①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② 异常年份:同时 到达,易成洪峰 C.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D. 东西不对称水系(淮河):北部支流众多,南部支流较少,易成洪涝。 ⑽ 塔里木河、黑河生态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 恶化。 原因:① 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剧增加;② 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 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⑾ 长江、黄河洪水治理措施 长江:① 加固江防大堤; ② 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③ 重点治理荆江河 段; ④ 退田还湖;⑤ 中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黄河:① 维修黄河大堤;② 修建分洪蓄洪工程;③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是治黄之本。(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水库) ⑿ 运河问题: 有专家建议我国应积极参与克拉地峡运河建设,理由是什么? ① 缩短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的运输距离;② 拓展石油进口通道,确保我国石油安全。 B. 简要分析为什么要扩建巴拿马(苏伊士)运河?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贸易活动日趋繁 荣,货运量的大幅增加导致巨型船舶投入使用,而巴拿马运河船闸通过能力有限。 C. 苏伊士运河有何作用?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沟通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从而缩短 了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 8000----10000 千米,减少了运输费用 和时间,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六、海洋专题 ⑴ 海上生命线: ①“西方海上生命线”------好望角航线 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 ② 日本 “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 波斯湾--东南亚--日本航线 ⑵ 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 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③ 海域较封闭,与其他海区交换少。 ⑶ 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 周围是温带海洋 性气候区,有大量淡水注入. ⑷ 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 度递减。 赤道地区较低: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② 副热带海区最高: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于 降水量。 ⑸ 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⑹ 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 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原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 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 形成大渔场. ⑺ 盐场区位选择:长芦盐场(天津)、布袋盐场(台湾西部)、莺歌海盐场(海南岛西部)。 ① 沿海地形平坦,海滩广阔,便于海盐晒制;② 降水量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 例:红海沿岸盐田的优越自然条件: ① 沿海地形平坦,便于海盐晒制;② 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天气炎热干燥,降水量少,光 照充足,蒸发旺盛,有适于晒盐的天气;③ 临近红海,便于就近获取高盐度海水,原料丰富。 ⑻ 舟山渔场: 我国最大的渔场,一年有冬季的带鱼汛和夏季的墨鱼汛两个鱼汛。 成因:① 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流交汇点,鱼的种类多; ② 长江、钱塘江等入海径流带来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 ③ 大陆架宽而浅,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类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 纬度位置适中,为温带海域,且处在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地带。 ⑼ 世界四大渔场成因: ① 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② 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 成纽芬兰渔场; ③ 北大西洋暖流与沿岸冷水流交汇,形成北海渔场;④ 秘鲁渔场是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⑽ 海洋环境保护 A、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① 海洋环境污染: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尤其是工业生产是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另外,海岸 活动(如港口工程建设)和海上航线或钻井平台石油泄露等也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② 海洋生态破坏:人类生产活动(如工程建设、渔业生产)和海洋污染,以及自然环境变化 (如全球变暖)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 B、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① 加强环境监测和防治;② 增强海洋环保意识;③ 加强海洋污染治理;④ 加强对海岸工 程建设和围海造陆的科学论证;⑤ 制订综合的、长远的海洋开发规划。 ⑾ 为什么要禁止开采近海珊瑚礁并保护沿海红树林? ① 减轻风暴潮的威胁和损失;② 阻挡海浪侵蚀海岸;③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七、农业专题 ⑴ 北方冬季农田为什么可以用烟幕来防霜冻? 答:烟幕主要是 CO2,它具有吸收地面辐射的作用,以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了对地面的保 温作用。 ⑵ 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一: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影响: 有利条件:①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 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③ 地形平坦,利于大规模生产; ④ 土质疏松,适于棉株根系向深处伸展。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变式二:孟加拉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 稻种植业,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 ① 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 ②(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 偏少)。形成旱灾。 ⑶ 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 A. 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 有利条件是: ①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 ②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物质的转化; ③ 高寒低温,生命活动弱,生长周期长,有利于降低消耗,增加营养物质积累; ④ 夜雨较多,有利于减少蒸发,让植物充分吸收利用; ⑤ 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 ① 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 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 ③ 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 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农作物单产较高,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① 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 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B.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① 夏季晴朗天气多,降水稀少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② 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③ 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④ 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 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C.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 、 美国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 地形平坦开阔;③ 耕地面积广大; ④ 土壤肥沃; ⑤ 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③ 交通便利; ④ 市场广阔; ⑤ 工业比较发达; ⑥ 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 热量不足; 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③ 土壤肥力下降; ④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① 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 平高④ 交通便利; ⑤ 市场广阔; ⑥ 工业比较发达; ⑦ 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 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 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 科技水 平存在差异; ③ 专业化水平不同;④ 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例: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是什么?① 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② 耕地集中连片,适 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③ 土壤肥沃,多黑土与黑钙土 表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措施: 问题 措施 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① 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提高黑土肥 力; ②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保护黑土 森林资源减少、覆盖率降 低、质量下降、破坏严重 ① 以营林为主; ② 合理采伐; ③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湿地系统破坏、湿地面积减 少 ①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现有湿地; ② “退田还湿”; ③ 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D. 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 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 市场消费量大;② 交通方便;③ 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 价值高,可获 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E.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 a、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优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生物物种丰富;土地 类型多样;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地少人多,开发较早。 农业制约因素: ① 受季风活动不稳定性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多寒潮、伏旱等气象灾害; ② 地形复杂,开发利用难度大,生态脆弱,且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 ③ 红、黄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低,酸性强,土质黏重; ④ 农业利用的生物品种单一,经营方式极为粗放。 b、综合开发整治和发展方向: ① 走立体农业道路,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优势产业; ② 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改革耕作制度和灌溉技术,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变资源优势为 经济优势; ③ 封山育林、育草,控制水土流失,加强生态建设;④ 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 加值,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F.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区位优势分析: ①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② 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 策扶 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G.畜牧业: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区位因素分析: ① 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 ② 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 重。 H.云贵高原坝子农业和彩色农业:优势是纬度低,水热充足;劣势是地表崎岖,地表缺水, 土壤贫瘠。 ⑷ 世界部分地区农业: A.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 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 草的生长.(自然条件) 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B.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 企业化种植园 .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 ① 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 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 调整产业 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 加强“南南合作”;⑤ 加强“南 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 有大面积干旱 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 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D.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生产特点 ① 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充分保持土壤的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 系统; ②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③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 应性. 例:小麦种植的农忙和农闲分别在什么季节?绵羊饲养呢?小麦种植的农忙季节是秋季和春 季,农闲季节是冬季;绵羊饲养的农忙季节是冬季,农闲季节是秋季和春季。 E.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 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宜发展荒漠畜牧 业; ② 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F.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a.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①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 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 步。 b.我国牧区存在的问题:靠天养畜,生态破坏,载畜量低,效益低。 c.我国牧区借鉴:人工草场建设;放牧方式;牧区交通条件及加工体系的发展。 ⑸ 中国主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① 九大商品粮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 洲;江淮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② 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 原;南疆地区 ③ 三大出口商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三角洲 ⑹ 复种指数问题: ① 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 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 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 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 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③ 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 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⑺ 粮食问题: A.世界粮食问题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a.世界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 粮食地区生产不平衡;② 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落后,经济结构单一,人口增长快,贫困 问题突出; ③ 受旧经济秩序的束缚。 b.粮食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 ① 发展农业技术、调整农业结构,努力提高粮食产量;②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积极发展民族经济;③ 加强国际合作和对话,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B.中国的粮食问题及对策 a. 中国粮食压力产生的原因: ① 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粮食需求量大; ② 地形复杂,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耕地面积比重小; ③ 土地的生产力参差不齐,农业科技水平整体实力低,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少; ④ 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粮食生产不稳定; ⑤ 工业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传统粮食种植业的地位下降。 b.粮食压力解决主要途径: ① 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②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积极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③ 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④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食 品结构。 C.非洲粮食问题: a. 突出的原因: ①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 自然条件恶劣③ 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 漠化; b. 采取措施: ① 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②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③ 加 强民族团结。 D.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 ① 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 ② 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⑻ 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从气候和地形 两方面分析) ① 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 ② 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⑼ 农业生态问题 ① 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 ② 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 ③ 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 ④ 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 ⑤ 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上升); ⑥ 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 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 ⑦ 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 环境恶化); ⑧ 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 ⑽ 生态农业的优点: ①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生产结构,使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彼此结合,相互促进。 ② 能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生产出高产、优质、无污染的农产品, 并确保良好的生态效益。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 统一。 八、 工业专题 ⑴ 日本工业集中在 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 ① 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② 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 ③ 沿海为平原 ,利 于 建 厂; ④ 海 岸线 曲 折 多优 良 港 湾, 利 于 原料 与 产 品的 进出 口。 ⑵ 埃及的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新加坡的经济支柱:炼油、造船、电子电器、 海上钻井平台制造. ⑶ 工业集聚: ① 传统工业区: 集聚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 可产生集聚效应。 集聚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工业集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 ② 新兴工业区: 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常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区集群特点的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 信息联系和协作。 ⑷ 德国鲁尔区 A. 区位优势: ① 煤炭资源丰富;② 离铁矿区(法国东北)较近;③ 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源充沛; ④ 河海联运,水运发达且为欧洲中部陆上交通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捷; ⑤ 德国和西欧工业发达,市场广阔。 B. 衰落原因: ① 生产结构单一;②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 世界性钢铁过剩;④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C. 整治措施: ①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②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 展 ③ 拓展交通,发展科技;④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⑸ “硅谷”: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印度班加罗尔。 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社会经济因素:① 高等院校云集,技术力量雄厚; ② 靠近航空港,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 捷;③ 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B. 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 面向世界市场。 C. 发展变化原因: D. 存在的问题:① 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② 交通拥挤,环境压力增大。 E. 解决的措施:① 调整产业布局;(将新工厂转移到内地的德克萨斯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 等地,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② 完善基础设施,美化环境 ⑹ 我国四个工业基地的主要区位劣势: ①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能源、水源不足② 京津唐工业基地:水源不足;污染严重 。 ③ 沪宁杭工业基地:能源、资源缺乏;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④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能源、资源不足。 ⑺ 工业区位分析: A.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① 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② 自然因素: 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③ 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 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① 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② 水资源不足;③ 科技发展水平不高; ④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⑤ 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 ①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② 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 施的建设;③ 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 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 ⑤ 治理环境污染。 B. 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① 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 中心,地理位置重要。② 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③ 社会经济因素: 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 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C. 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 地) 区位分析:① 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② 自然因素:亚热带季 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 水源充足。③ 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 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 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D.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区位分析:① 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② 自然因素:亚热 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③ 社会经济因素:海 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 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不足:能源、资源不足 类比:简述海南岛的区位优势:① 位于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的结合部;② 近傍香港与澳门, 遥望台湾,内靠珠三角,外邻东南亚;③ 处在日本到新加坡的中段,靠近国际深水航道;④ 连接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 ⑻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A. 生态工业园区概念:指的是有助于达到物质与能量利用最大化,以及废弃物排放最小化的 目的,是最具有环保意义的工业园区。20 世纪 90 年代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始规划实施。 B. 生态工业园区与传统工业园区的区别: 生态工业园区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扶持等手段,提高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形成了产业之间 的共生关系。其追求的目标是从原料、中间产物、废弃物到产品的物质循环,达到资源、能 量、投资的最佳利用以及园区总体发展的集合效益。 C. 典型代表: 丹麦的卡伦堡和广西的贵港。 九、旅游专题 ⑴ 对地区旅游的开发条件作出评价方法:① 旅游价值(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 况);② 市场距离(长度、经济发达程度);③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④ 地区接待能力;⑤ 环境承载量。 例:黄山旅游的开发条件评价:①“黄山天下奇”,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质量 较高;② 集群状况优良;③ 附近没有雷同景点,具有较好的地域组合状况。 例:敦煌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比洛阳龙门石窟少得多,试分析原因:敦煌的旅游资源的非凡性 比龙门石窟要突出;但① 敦煌的距旅游市场(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远;② 交通通达性较 差;③ 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较差;④ 地区接待能力较弱等。 ⑵ 对黄山开发为旅游区的影响作出评价:利:① 增加地区的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②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弊:① 带来环境污染 ② 对动植物的破 坏 ③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④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⑤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条件。 ⑶ 西欧旅游业发达的原因:① 欧洲西部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自然景观丰富;② 历史文化 灿烂,各地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丰富;③ 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为旅游业 发展提供了有利 ⑷ 民族风情、民 族的节日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舞龙灯-----汉族 泼水节 ----------------------- 傣族 那达 慕大 会-------------------------- 蒙古 族 芦 笙 节 -------------- 苗 族 和 侗 族 火 把 节 -----------------------------彝族 ⑸ 旅游的作用:①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外汇;② 扩大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相关产业 发展;③ 扩大交流,满足人类高层次需求等。 十、人口专题: ⑴ 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 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 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 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⑵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 ②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 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⑶ 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 东南 部, 原因:① 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② 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③ 欧 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⑷ 中国人口问题:① 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 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② 我国人口问题最大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 ⑸ 人口迁移的影响 A. 对迁入地影响:① 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 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 ③ 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B. 对迁出地影响:① 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 流;② 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 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有利影响:① 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② 促进 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③ 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 化发展作出贡献;④ 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⑤ 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 发展; 不利影响:① 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② 加剧城市的环境污 染;③ 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④ 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例:四川人口迁出对当地的积极影响:① 缓解了本地区人地矛盾;② 加强了四川与外界社 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③ 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⑹ 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 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弊:加剧生态环 境问题。 ⑺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上海(深圳)成为人口迁入 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⑻ 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① 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 社会原因:工 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⑼ 人口素质与环境: A. 几种地方病:① 环境中硒缺乏与克山病、大骨节病密切相关;② 硒过剩却可能产生地方 性硒中毒,表现出脱发、脱甲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病症。③ 环境中碘异常,易导致甲状腺肿大; ④ 某些地区自然放射线可能引起胎儿畸形。 B. 几种公害病:① 水俣病-----甲基汞 ② 骨痛病-----镉 十一、城市专题 ⑴ 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②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形平坦;③ 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② 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 ③ 科技发展④ 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⑤ 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 ⑥ 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⑵ 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因素:① 便捷的交通;② 广阔的消费市场;③ 高素质的劳动力;④ 宽广的经济 腹地;⑤ 充足的商品供应; 丰富的农副产品;⑦ 雄厚的技术力量。 城市化问题: 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 表现:① 环境质量下降;②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加; 用 地紧张。 措施:① 分散城市职能、建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② 改善城市 交通设施和居住条件,缓解城市交通和住房压力;③ 加强城市的绿化和美化,综合治理城市 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⑶ 兰州问题: 石化工业区不合理:① 位于河流谷地 工业废气不利于扩散;② 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 向,造成城市大气污染;③ 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 山谷地形对城市的不利影响:① 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② 使污染 物不易扩散,加重城市大气污染;③ 使城市的空间发展受到限制。 ⑷ 城市道路网问题: 形式:环行—放射式 方格--环行—放射式 作用: 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 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 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⑸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两大问题: ① 交通线路拥堵; ② 交通环境污染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 划城市道路解决交通环境污染: ① 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② 广种花草树木, 绿化美化交通道路;③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⑹ 逆城市化问题: 原因: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 表现:① 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③ 中小城镇发展迅 速; ④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⑺ 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 ①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 ②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例:哪些因素促成了首钢搬迁曹妃甸?① 环境因素,钢铁厂废水废气污染首都;② 2008 年 奥运会的召开,首都需要洁净的环境;③ 曹妃甸距离北京较近,可以方便职工回京休息。 ⑻ 集中供热有什么优越性?具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综合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① 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集中供热热效率高,分散供热热效率低,城市集中供热可节约 20~ 30%的能源。② 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城市污染主要来源于煤直接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烟尘。 集中供热的锅炉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除尘率更高,能有效降低城市污染。 ③ 有很好的社 会效益。城市集中供热对于方便人民生活,节省城建珍贵用地,缓解城区用电紧张的局面有 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⑼ 城市分布特点 西北地区:沿河流、山麓地带和沙漠绿洲分布(依托河流、绿洲而生) 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与平原区 ⑽ 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大气污染: ① 城市居民生活燃料所排放出的烟尘;② 工矿企业生产所排放的烟气;③ 各 类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 水污染:① 城市工业废水;② 居民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①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② 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使城市固体垃 圾急剧增加。噪声污染:① 交通运输;② 工业生产;③ 建筑施工;④ 社会活动。 ⑾ 城市垃圾处理: A. 城市垃圾处理原则:尽可能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B. 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 解决城市垃圾污染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实行全过程控制。① 对 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加以分类收集;② 对有机物可实行堆肥处理;③ 对其它无利用 价值的垃圾主要实行焚烧和填埋处理。 C. 正确认识城市垃圾填埋: 优:简便、经济,处理量大、操作工艺简单、建设投资少,运用费用低等特点。 缺:一方面填埋场占地较大,场址选择困难,卫生的处理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填 埋法占地面积大,建造垃圾填埋场,必须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以免垃圾中害物质受雨水、 地表径流冲刷而渗漏,污染地下水和相邻地区土壤。同时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 D. 简要分析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避 免污染物漂浮、扩散和渗漏 E. 城市垃圾综合利用 a.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的作用:① 减少垃圾数量,消除污染,保护环境;② 在不增加资源和 能源消耗的情况下创造了新的财富;③ 增加各种新的就业岗位。 b. 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的过程:① 通过破碎、分选等方式,直接利用和回收;② 通过化学的、 生物的方法回收、处理垃圾。 c. 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① 用城市垃圾发电(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已普遍采 用);② 生产新能源——沼气;③ 生产有机复合肥料;④ 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d. 城市垃圾利用的“5R”原则:包装简易、及时回收、重复利用、能修则修、循环使用。 ⑿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A. 商业城市:①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② 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或稳定的商品来源;③ 广 阔的经济腹地。 B. 市内商业中心:①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几何中心);②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 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 为什么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① 周围有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② 有便利的 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十二、 交通专题 ⑴ 荷兰港口的鹿特丹的区位因素:(上海、纽约、天津等) 荷兰的鹿特丹的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置适中,位于欧洲西部的中部。 自然区位:位于莱茵河口,河海联运便利;港阔水深,不淤不冻;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口。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广阔;位于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终点,连接中欧、中亚、东亚等地; 以鹿特丹为依托。 例:分析纽约港成为世界大港的原因:① 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并且 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② 哈得孙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 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③ 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 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④ 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 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 作用。 ⑵ 上海港的区位因素不利方面:三角洲地形坡度缓,水流慢,泥沙容易淤积,影响通航。 ⑶ 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经济意义: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②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 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② 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③ 有利于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① 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②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⑷ 俄罗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意义: 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促进物资交流; ② 加快 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⑸ 航空港的建设: 自然因素:① 气候-(区位要求)-低云雾、风速小、暴雨少,通风干燥;② 地形-(区位要 求)-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排水流畅;③ 地质-(区位要求)-地质结构稳定,避开断 层及灾害多发区; 人文因素:④ 城市规划-(区位要求)-考虑长远规划,与城区保持适当距离;⑤ 交通联系- (区位要求)-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与市区联系方便;⑥ 环境影响-(区位要求)-尽量远离 居民区,以减少飞机的噪音污染。 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区位因素:① 地形有适当的坡度,以保证排水;② 地面平坦开阔, 以利于跑道建设及飞机起降;③ 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④ 与城市有一定的距 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相连接;⑤ 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以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 ⑥ 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的地区等;⑦ 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量大。 ⑹ 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限制性因素及重大意义。 限制性因素: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多冻土;多高山、河谷;地质条件复杂。意义: 合理布局青藏地区的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及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青藏地区与祖国其 他地的联系,促进民族团结。 ⑺ 简述西南地区的地形条件对西南交通建设的不利影响。① 地跨三大阶梯,地势起伏大; ② 青藏高原地势高亢,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多冻土;③ 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向排列、 山高水深;④ 四川盆地周围山岭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⑤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 育,地形崎岖⑥ 地壳运动强烈,多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⑻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铁路运输:(优点)① 运量大;② 速度快;③ 受自然影响小,连续性好 (缺点) ①铁路造价高,耗材多,占地广;② 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优点)① 机动灵活; ② 周转速度快;③ 装卸方便; ④ 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缺点)① 运量小;② 耗能多;③ 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优点)① 运量大;② 投资少,成本小,运费低(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 (缺点)① 速度慢;② 灵活性和连续性差;③ 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 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优点)① 飞行速度快;② 运输效率高(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缺点) ①能量小; ② 能耗大;③ 运费高; ④ 设备投资大,技术 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优点)① 气体、液体损耗小;② 连续性强;③ 平稳安全,管理方便;④ 昼夜 持续运输,运量大;⑤ 运具与线路合一的运输方式。 (缺点)① 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② 灵活性差。 ⑼ 最近航向问题:-----走球大圆方向 A. 同一经线圈:① 同处于北半球:先向北,过极点后向南② 同处于南半球:先向南,过极 点后向北③ 处于不同半球:走经线圈的劣弧部分 例 1:甲(1200w,300N)到乙(600E,400S)的最近走法:先向南至南极点,再向北。 例 2:甲(1200w,600N)到乙(600E,400S)的最近走法:先向北至北极点,再向南。 同一纬线圈: ① 北半球:例 1:甲(1200E,300N)到乙(600E,300N)的最近走法:先向西北,然后向西, 再向西南。 ② 南半球:例 2:甲(1200E,300S)到乙(600E,300S)的最近走法:先向西南,然后向西, 再向西北。 十三、 能源专题: ⑴ 我国能源利用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A. 存在的问题① 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② 人均能源消耗量 低,能量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③ 能源消费构成不尽合理,④ 广大农村仍大量用木 材和秸杆等作为燃料。 B. 我国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 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⑵ 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例 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什么?① 排出 SO2 等有害气体,形成 酸雨、酸雾;② 排放大量 CO2 气体,使温室效加强,全球变暖;③ 产生废渣,污染环境; ④ 废弃物污染水源。 例 2 : (薪材.秸杆)为主要能源构成引发的环境问题:① 破坏植被(砍伐森林),(破坏生态 结构)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② 秸杆不能还田,减少耕地有机肥的供应,导致土壤肥 力的下降③ 使畜饲料减少,不利于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①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类型的能源;② 大力建设薪炭林;③ 提高 能源利用率。 ⑶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① 常规能源分布少;② 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③ 核电站运输量 小,地区适应性强。 ⑷ 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 我国耗能大的工业 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 济需求;⑤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 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⑸ 调整措施:① 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③ 加大能源勘探、 采取,增加能源产量;④ 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⑤ 稳妥发展核电;⑥ 因地制 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⑦ 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⑧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⑨ 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⑩ 利 用乙醇汽油。 ⑹ 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① 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 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 中国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 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⑺ (某年)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① 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 水力发电受到限制;② 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⑻ 重要的能源工程: A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a. 对西部的意义:① 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利于退耕还 林和水土保持;② 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中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 增 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④ 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沿线 经济发展; b. 对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① 改善东部地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例,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的生 活质量;②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压力;③ 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④ 推 动东部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B. “晋煤外运”工程:① 大力修建运煤铁路线(大秦线、焦作-兖州-日照线、神骅线 等),增加煤炭的外运量;② 因地制宜在煤矿附近建坑口电站,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 ⑼ 简述区域(武夷山)发展小水电建设的有利条件及环境效益。 有利条件: ① 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② 低山丘陵地形,河流落差大,水 能丰富;③ 工农业生产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环境效益: ① 水电为清洁能源,发展水电可以减少大气污染;② 解决农村能源不足,减少 对植被的破坏,有利保持水土;③ 有利于防止或减轻洪涝灾害。 ⑽ 简要分析珠江流域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以及水能开发对流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有利条件:① 流量大,落差大,峡谷多,水能资源丰富。② 离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距离较近。 影响:珠江流域的水能主要分布在西江中上游,水能的开发: ① 能有效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② 可以将西部地区资源 优势变为经济优势。③ 水能开发的大量投资,将推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并拉动相关产业④ 能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⑾ 有人建议立即上马修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坝,蓄水发电,试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 生态环境诸多方面考虑是否可行?为开发利用大峡谷,当务之急的工作是什么? A.从社会经济条件看:雅鲁藏布江位于我国边陲,周边地区人口稀少,沿途没有发达的工农 业,能源需求并不迫切。 B. 从工程技术看: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壳活动频繁,加上交通闭塞,工程技术难度大, C. 从生态角度看:这里地质灾害频繁,加上这里是巨大的水汽通道,水热因素活跃,因而生 态环境脆弱,若建立巨型水库,有可能使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 D. 当务之急的工作:是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广泛的对峡谷进行科学考察研究,逐步 制订合理保护和利用的规划。 十四、生态环境问题专题: ⑴ 台 风 A. 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 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B.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C.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 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 缓解高温酷暑天 气 D.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⑵ 寒潮 A.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 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B. 灾害特点: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冻害等灾害性天 气。 C. 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⑶ 厄尔尼诺 A.概念: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 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 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 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 雨。 B.“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① 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 现洪涝灾害;② 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③ 厄尔尼 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秘鲁渔场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 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徒。影响生态环境 C.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台风减少;② 是我国北 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③ 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④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 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⑷ 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气候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 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与厄尔尼诺同成为当前预报全 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 ⑸ 地震 A.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B. 形成: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造 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a. 震级大,破坏性大;b. 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 集中;c. 经济发达; d. 浅源地震;e. 发生的时间可 能在夜间;f. 诱发其他灾害等 C. 减轻灾害的措施:a.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b. 建 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c.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d. 提 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e. 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f. 加强国际合作等。 ⑹ 温室效应问题: 例: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 . A. 温室气体:主要是 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B. 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a. 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b.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 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a 海面因温度升高,部分极冰融化 c. 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① 干旱地区将变得 更干旱② 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③ 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d. 可能导致干旱、 洪涝、暴雨的灾害事件的增加];e.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增加。 C. 产生原因:① 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 CO2 ② 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 CO2 减少,使大气中 CO2 的含量增多 D.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① 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 CO2 的排放量;② 植树造林, 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 CO2 浓度;③ 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推广使用绿色能源;④ 发 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⑤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 例 1:试列举两个理由说明“温室效应”可能给人类带来好处:a. 农业生产的地区范围将向 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展;b. 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的产量提高。 例 2: 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加强与发达国家 的合作与交流,以便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环保能力,通过转让温室气 体减排量,利于增强自身的节能和环保意识,减少 C02 排放量,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例 3:简要说明我国 C02 排放量大的原因,并谈谈我国控制 C02 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原因: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 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 ⑺ 酸雨问题:酸雨是指 PH<5.6 的各种降水 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和湿润的气候 例:我国北方冬季采暖消耗的矿物燃料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 主要原因是:北方降水少,酸雨频率小。 B. 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 SO2、NOX; 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 SO2 C. 酸雨带来的影响:① 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 使土壤 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 危及人体健康。 D. 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 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 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例: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酸雨分布地区,试分析该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① 该地区排放的酸 性气体多,形成了重酸雨的地区。② 南方低山丘陵区,酸性土壤,风速慢,不利于酸性气体 的扩散。 E. 十几年来,我国酸雨危害为什么越来越突出 ? ①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迅猛发展,由于现代工业起步较晚及追求经 济效益的片面性,再加上治污经验不足等原因,环境污染严重;② 西方国家利用科技优势, 在投资的同时,也把污染转嫁到我国 F. 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① 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 洁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 ② 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③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 SO2 气体制成 硫酸。 G.冬季我国东北地区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日本,而日本的酸雨危害却更严重, 其原因是:① 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把东北地区大量酸性气体输往日本; ② 冬季东北地 区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③ 日本气候海洋性显著,冬季降水相对较多,酸雨危害较重。 ⑻ 臭氧层破坏(臭氧含量低于 200DU,DU 为多布森单位) 例:火地岛(新西兰南北二岛)面临的环境问题: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 外线辐射增加. A. 臭氧空洞的成因:① 太阳活动等自然原因影响使平流层臭氧量减少(自然)。② 人类使 用氟氯烃化合物等物质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消耗大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 现空洞(人为); B. 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一方面直接危 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 从而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此外还会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造成 一些生物灭绝,并使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 C. 南极地区的臭氧在 9—11 月含量最低(联系季节我国秋季) D. 氯氟烃等气体主要源于北半球,却对南极上空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引起这些物质迁移的 原因是: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南极上空 E. 措施:①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② 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③ 各国共同行动,加强国际合作。 ⑼ 湿地问题: A.湿地的形成: 例:请解释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加拿大北部)形成沼泽地的原因。① 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② 纬度位置高,地处湿润地区,水分蒸发弱;③ 地下有冻土层,阻滞地表水下 渗。 例: 解释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原因:① 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 富;② 地势高,蒸发小,高原环境有高原冻土的形成,水分下渗受阻,在相对平坦和低洼的 地区形成沼泽地。 B.湿地的功能和效益:① 湿地的生态效益: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 徙候鸟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 洪水、净化水质,防止自然灾害,具有调节区域气候作用;降解污染物。② 湿地的经济效 益: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③ 湿地的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 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教育与科研价值。 可简化为:①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② 保持水土,净化污染;③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 生态平衡。④ 沼泽还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景观旅游、教育科研等经济和科学 价值。 C.我国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问题① 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造成中国天然湿地面积削 减、功能下降;② 湿地污染加剧,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也使水质变坏;③ 生物资 源过度利用,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④ 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益严重使湿地面积 不断减小,功能衰退,洪涝灾害加剧;⑤ 湿地保护投入不够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总之,我国湿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湿地的盲目开垦、环境污染及生物 资源的过度利用等,这些威胁造成了湿地面积的减少和湿地功能的下降。 例:19 世纪和 20 世纪我国三江平原和美国都曾对其沼泽湿地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 简述对沼泽湿地的会导致什么后果? 会导致荒漠化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沿海的沼泽地的开发 会导致自然灾害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大陆地区灾害会频繁发生,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严重后 果。 D.采取措施多样性的破坏等严重后果。① 加强该区域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湿 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区,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② 通过还湖、还泽、还滩及水土保持 等措施,恢复、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状况,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③ 通过实施宣教和培训工程, 提高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意识。 例:三江平原的沼泽地不宜再开垦的原因是什么?(生态效益)① 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组 成部分; ② 调节气候、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③ 丹顶鹤、天鹅等珍禽动物的栖息 地; ④ 沼泽植物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⑽ 水土流失问题: 区域一:黄土高原: A.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② 地表植被稀少;③ 黄土土质疏松, 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③ 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④ 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⑤ 工矿建设中 不注意环境的保护 B.主要危害:① 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 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 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① 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 改善天 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 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 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 小流域综合治理。 D.治理的意义:①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② 有利于改善当地 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A.南方低山丘陵存在的重大生态问题是什么?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措施: ① 封山育林 ②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③ 革新炉灶,节省燃料 ④ 大办沼气、营造 速生薪炭林。 B.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单位面积流失土地的损失、 表土的恢复能力、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① 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与产值较高② 多石质山 地,表土被侵蚀后很难再恢复;③ 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C.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① 低山丘 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② 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 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③ 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 循环。 D.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有什么特点?怎样治理? 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掺入砂子。 ⑾ 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②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③ 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 过度樵采; ② 过度放牧;③ 过度开垦; ④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 交通 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采取措施: ①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② 干 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⑿ 沙尘暴现象 ①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②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a.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b.快行冷锋天气影 响,春季大风日数多;C.地表植被稀少,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放牧、挖药材等破坏植被,致使北方大面积的 地表裸露。 ③ 治理措施:a.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 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 滥垦;c. 开展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动,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d. 退 耕还林、还牧;e.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f. 禁止采伐发菜等 ⒀ 农业污染 A. 主要内容:① 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造成的农作物及土壤污染;② 人畜粪便 等有机肥料对水体的污染; ③ 温室农业中废旧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④ 农业机械作业产生的粉尘、焚烧农作物秸 杆产生的烟尘造成的大气污染等 B.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①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不仅改变土壤物理状况,使土壤失去肥力,而且还会污染土壤, 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② 正确施用化肥: 施用化肥要把握施用时间、控制施用量、严格执行使用规程,力求做到科 学合理。 ③ 大量施用农药的危害: a. 增加了害虫抗药性,提高了农业成本;b. 污染了土壤和水源; c. 杀灭害虫天敌,也破坏了原有的生物种群平衡。 ④ 防治农业病虫害的对策: 防治农业病虫害应采取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多种措施,综 合防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C. 土壤问题 ① 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 喷灌、滴灌技术等 ② 土壤污染的来源:农药、化肥、垃圾与污泥肥料、汽车尾气、污水灌溉、粉尘沉降。 ③ 土壤污染的治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a. 首先是控制和消除各种土壤 污染源,b. 其次是采取措施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c. 对于受重金属等污染的 土壤,防治的根本方法是挖去受污染的土层,换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 ⒁ 水体污染 A. 污染物来源: ① 工业废水;② 生活污水;③ 农业退水。 B. 防治某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① 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 ② 兴建污水处 理厂;③ 加强农业污染防治;④ 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⑤ 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 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例 1:目前,靠苏州河的自净能力为何不能使河水变清:① 苏州河附近的、工业废水及生活 污水的排放量太大。② 苏州河流量较小,自净能力差。 例 2:如何使 A 湖水域污染情况改善,使湖水变清、变美,请提出你的建议: ① 建设水循 环工程。生态清淤,截污、挡污;② 在环太湖地区建设生态防护林带;③ 减少农业、工业、 城市污染的排放量;④ 严格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⑤ 退渔还湖等。 C. 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① 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控制抽取地下水,科学管理。 ② 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及时人工回 灌。 ③ 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⒂ 光化学烟雾 A. 形成条件: “烟雾”形成的地理条件: ① 地理条件:盆地地形,天气晴朗、太阳光照强,高温低湿和有逆温,风力不大时,有利大 气污染物在地面附近的聚积,易于产生这种光化学烟雾。因此,在副热高压控制地区的夏季 和早秋季节常成为光化学烟雾发生的有利时节。② 污染源条件:工业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 气排放量大,而形成光化学烟雾。 B. 防治措施:减少和预防光化学烟雾的根本途径:一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可从提 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发展科技,减少尾气排放,扩大绿地面积等方面展开分析);二 是城市选址布局不要选择在谷地、盆地等易产生逆温气象的地形中。 例:谈珠江三角洲如何有效防治光化学烟雾污染? ① 要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通过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制订有效地经济政策以及实 施科学的交通管理,减少机动车氮氧化合物排放;② 加强燃煤电厂烟气治理工作;③ 建立 臭氧超标预警系统。当臭氧浓度达到预警浓度时,采取有关措施如建议公众尽量减少私车使 用,对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实施限产减排等。 ⒃ 伦敦烟雾事件是怎样发生的? ① 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形条件)的伦敦上空因受冷高压的影响,出现无风状态和低空逆温 层(气象条件)。② 隆冬季节,家庭和工厂排出的大量燃煤烟尘和二氧化硫(人为原因)被 封盖滞留在低空逆温层下,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 终久不散,越积越多。 例:为什么说高压的控制与“烟雾事件”有关?高压中心气流下沉,使低空气污染物集中, 难以扩散。 ⒄ 咸潮 ① 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 咸潮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a. 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 气候变暖,海平面 上升; (气候) c. 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d. 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天文) 人为原因:a. 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 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 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a.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 对 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 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 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④ 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 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 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c. 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制定骨 干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 d. 节约用水 ⒅ 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A.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② 洋流缓慢,水温较高;③ 封闭海湾。(这是赤 潮发生的外因) 人为原因:①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 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②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 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B.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C.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 5—10 月。 D. 带来危害: ①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 危害人体健 康;③ 影响洋旅游业. E. 措施:加强工农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控制海水养殖中饵料和排泄物造成的自身污染,减 轻海水富营养化,并关注船舶 压舱水排放和生物引种可能带来的新的赤潮生物。 ⒆ 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问题 A. 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灌水质变 坏 B. 水库: ① 淹没农田城镇、文物景观;② 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 ③ 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降、渔业受影响;④ 河口三角洲后退,海岸线后退(泥沙 堆积减少、海浪侵蚀);⑤ 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⑥ 某些物种消失→生态破坏;水库 地震。 例: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 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a. 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b. 有利于中下 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c. 减轻洞庭湖的萎缩与泥沙淤积;d. 调节中下河流的径流量,并 改善枯水期水质;e. 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f. 减轻环境污染与酸雨危害。 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a. 淹没土地、耕地;b. 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c. 可能 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d. 库区与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e. 自然风景区、文物古迹、 水生生物、珍稀物种受到一定的影响;f. 库区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危害人体健康。 例: 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 积极作用:a. 产生灌溉、发电、防洪、旅游、养殖、航运等利益;b. 纳赛尔湖对周边地区 起到调节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的作用。 消极影响:a. 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沿尼罗河两岸的土壤 因缺少河水的冲刷,盐碱化日益严重,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因而抵销了因修建大坝而增加 的农田。b. 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严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c. 由于海水 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d. 纳赛尔湖库区沉淀了大量富 含微生物的淤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库及水库下游尼罗河水水质恶化,以河水为生活用 水的居民健康受到危害。 ( 埃及有位学者曾说过:“建造阿斯旺大坝的埃及总统纳赛尔是位伟人,但是拆除阿斯旺大 坝的人,要比纳赛尔更伟大。” ) 答题方法二: 利——① 尼罗河下游不再泛滥;② 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农业 的发展;③ 发电;④ 水坝以下,水流平稳,便于航运;⑤ 水产养殖业;⑥ 旅游业。 弊——① 下游河水定期泛滥带来的肥沃淤泥减少甚至没有;② 淹没土地;③ 河流下游水量 减少,海潮上涨引起土壤盐碱化;④ 引起尼罗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 例:纳塞尔水库建成以后,对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可能引发新的环境问题是:气候变得干旱, 海岸线倒退,三角洲被吞噬,海水倒灌,水质变坏等。 C. 道路建设(铁路、公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环境 污染 D. 开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例:从地理学的角度说明(南方某地)开山采石会导致的不良后果:① 植被受破坏,水土流失 加剧,地下水减少;② 遇暴雨易导致泥石流或山体滑坡;③ 河流含沙量增加,容易引发水 灾;④ 采石场噪声和粉尘污染严重。 ⒇ 生态问题的地区分布 东北地区:松嫩平原洪涝灾害和低温冻害;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地盐碱化、森林火灾与病 虫害. ② 东部平原地区:暴雨与洪水灾害,春旱与伏旱、地震、土地盐碱化与沙化,沿海台风与风 暴潮、渤海冰冻. ③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塌陷、滑坡、干旱、地震、雹灾. ④ 华南地区:台风、暴雨、风暴潮、春伏旱、地震、水土流失、洪水. ⑤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森林火灾与病虫害. ⑥ 蒙新区:风沙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草原病虫害与鼠害、雹灾、冻害、地震. ⑦ 青藏地区:风暴、冰雪与冰雹、草原虫害与鼠害、地震。 (21)我国的环境管理 a.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 巨大的人口压力;②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运用;③ 片面追求经 济增长速度。(即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而出现)。 b. 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全球性、综合性、累积性和社会性 例:2005 年 11 月我国松花江流域发生严重水污染后,我国迅速向俄罗斯政府作出了污染报 告,这说明了环境问题的社会性 c. 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②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 发谁保护原则; ③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d. 我国环境管理的“三同时”制度制度:“三同时”是指一切建设项目必须做到治理污染的 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否则不准开工投产。 e. 企业应如何应对绿色壁垒:企业应该实行清洁生产、通过产品质量 ISO14000 体系论证、 申领“绿色护照”等,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f.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 ① 生态环境形式严峻;② 人地矛盾加剧;③ 重复建设突出. 对策: ①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优化产业结构; ③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十五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⑴ 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 ①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 800mm 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 800mm 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 拉雅山以东此线也是半湿润 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 400mm 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 年降水量一般在 400mm 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③ 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 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线。 ⑵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 山。 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 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⑶ 地势界线: ① 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②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⑷ 地形区界线: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武 夷 山 : 江 南 丘 陵 与 浙 闽 丘 陵 天 山 : 准 噶 尔 盆 地 与 塔 里 木 盆 地 长 城 : 内 蒙 古 高 原 与 黄 土 高 原 秦 岭 : 汉 江 谷 地 与 渭 河 平 原 大 巴 山 : 汉 江 谷 地 与 四 川 盆 地 祁 连 山 : 青 藏 高 原 与 河 西 走 廊 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 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 ⑸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 比较接近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以 南以东地区大部分属外流区(除鄂尔多斯高原的无流区和松嫩平原的个别无流区外) ⑹ 一月平均气温 0℃等温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⑺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⑻ 水系分界线: ①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秦岭 ② 长江水系与珠 江水系:南岭 ③ 淮河水系与海河水系:黄河(黄河下游是地上河) ⑼ 年太阳辐射量线 大兴安岭——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 区太阳辐射十分丰富,特别是青藏地区和新疆南部,太阳辐射尤其丰富。这条线以东、以南 地区太阳辐射弱。 ⑽ 我国的人文地理界线 ① 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此线以东以南地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 人口却占了全国的绝大部分,而此线以西以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绝大部分,但却是地广人 稀。 ② 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与旱地为主的耕地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③ 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传统放牧区 与传统农耕在北方的分界线也可以以大兴安岭及长城为界,大兴安岭以东及长城以南的广大 地区主要以耕作业为主,大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 ⑾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 黄 土高原的南界;② 大致是 1 月 0℃等温线、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 亚热带与暖温 带的界线;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 线;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⑿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 界线; ④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⑤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 我国地势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⑦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 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 十六、特征问题答题方法 ⑴ 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 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⑵ 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 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⑶ 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 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⑷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 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 ⑸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 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⑹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 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⑺ 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 A.农业区位: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 劳动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科技、政策 B. 工业区位:因素:地形、水源等; 经济因素: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 社会因素: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业、平衡性别比例等;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 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C. 城市区位: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 治、军事、宗教、科教、旅游 D. 旅游(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区位:①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② 市场距离;③ 旅游地位 置及交通通达性;④ 地区接待能力及环境承载量;⑤ 稳定的社会环境。 ⑻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 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⑼ 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 ①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② 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 ③ 工农业基础条件(好);④ 资源条件(丰富),旅游条件;⑤ 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 动力丰富);⑥ 市场条件(广阔);⑦ 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 多);⑧ 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⑽ 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① 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② 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 和建设;③ 扩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④ 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减少过境车辆进 入城市。 ⑾ 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环境:①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② 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环境管理;③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④ 加强绿化;⑤ 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 ⑿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普通)①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 加大绿化,改善生态 环境;③ 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④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⑤ 加大科技投入, 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⒀ 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①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② 优势资源的 系列开发;③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④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⑤ 改良红壤;⑥ 搞好水利工 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⒁ 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①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 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②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③ 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 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⑤ 消除污染,整治环境, 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⑥ 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⒂ 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①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 ② 调整了产业结构; ③ 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④ 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⑤ 提高 了综合利用。 ⒃ 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① 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脊, 可开垦土地等;② 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③ 矿产资源——煤炭,石 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④ 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 地,水果基地,特色农业等;⑤ 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等。⑥ 旅游资源---自然风光、风土民情、文化遗产。 ⒄ 我国中部崛起的区位条件:① 中部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江、河、湖、库星罗棋布, 动植物资源丰富;② 中部地区水资源量、水库容量、耕地面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 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③ 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保证我国的粮食 安全;④ 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⑤ 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 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通过;⑥ 中部地区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例: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① 煤炭储量丰富;② 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 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③ 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 例:山西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① 摸清资源的储量,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 ② 依靠科技,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的附加值;③ 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 美化环境;④ 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学工业、电力工业;⑤ 调整产业结构, 加大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 ⒅ 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①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② 分散大城市职能;③ 有利于国 防安全。 十七、中国地理定位方法 地理坐标定位法 (绝对位置) (一)四至点:最东端(135°E) 最西端(73°E) 最南端(4°N) 最北端(53°N) 最北端在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133.5°E) 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3°51′N,112°16′E) 最东端在黑龙江省(48°27′N,135°05′E)。 最西端在新疆,约在中、塔、吉三国边界交点西南方约 25 公里处,那里有一座 5000 米以上的雪峰。(39°15′N、73°33′E) (二)大致范围:南北跨纬度近 50°,约 5500 千米;东西跨经度为 62°,约 5000 千米,是 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三)轮廓定位: (四)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区: 类 别 经纬线 行政区及城市 主要地形区及山脉 河流、矿产、交通线、农业区、工 业区等 20° N 琼/海口 滨海平原 粤海铁路、水稻甘蔗区 23°26'N 台;粤/汕头;桂/ 南宁北;云(滇) 中央山脉、台西平 原、珠江三角洲、两 广丘陵、云贵高原南 部 西江、元江、澜沧江、怒江、个旧 锡矿、京九线、京广线、南昆线 30°N 浙/杭州;皖/黄山 南; 东海、舟山群岛、杭 州湾、长江中下游平 富春江、长江、嘉陵江、岷江、雅 砻江、雅鲁藏布大峡谷、拉萨河、 赣/湖口(九江)北; 鄂/武汉南;湘/岳 阳北;渝;川/成都 南;藏/拉萨北 原、江南丘陵、四川 盆地、横断山脉、青 藏高原(藏南谷地)、 喜马拉雅山脉 大冶乌铁矿、自贡天然气、浙赣线、 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襄渝线、 成昆线、川藏公路、商品粮基地(鄱 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 成都平原)、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40°N 辽/大连北;冀/秦 皇岛;津;京;晋/ 大同;内蒙古/鄂尔 多斯;甘/敦煌;新 /喀什北 辽东半岛、渤海、华 北平原、黄土高原 (鄂尔多斯高原)、 太行山、内蒙古高 原、河西走廊、罗布 泊、塔里木盆地 黄河、塔里木河、迁安铁矿、大同 煤矿、准格尔/东胜煤矿、玉门石 油、包兰线、兰新线、津京唐工业 区,南疆长绒棉基地 50°N 黑/爱辉(黑河);内 蒙古/满洲里北 小兴安岭、嫩江上游 沼泽地、大兴安岭、 呼伦贝尔高原 嫩江上游、嫩西线 80°E 新/和田;藏/狮泉 河 伊犁谷地、天山、塔 里木盆地西缘、昆仑 山、青藏高原西部、 喜马拉雅山脉 伊犁河、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 新藏公路 90°E 新/乌鲁木齐东;青; 藏/拉萨西 准噶尔盆地东缘、天 山、吐鲁番盆地、罗 布泊、阿尔金山、柴 达木盆地、昆仑山、 藏北高原(可可西 里)、唐古拉山、藏 南谷地、喜马拉雅山 纳木错西、雅鲁藏布江、兰新线、 新藏公路、羊八井地热资源 100°E 内蒙古;甘/酒泉东; 青/西宁西;川;云 /(丽江、大理) 阿拉善高原、河西走 廊、祁连山、巴颜喀 拉山、横断山脉/虎 跳峡、云贵高原/西 双版纳 青海湖、黄河、金沙江、澜沧江、 兰新线、青藏铁路、川藏/滇藏公 路、青藏牧区 110°E 内蒙古/包头;陕/ 西安东;鄂/十堰; 湘/(张家界、怀化); 桂/桂林;粤;琼/ 海口 内蒙古高原/阴山、 鄂尔多斯高原、黄土 高原、渭河平原、秦 岭、汉中盆地、巫山、 雪峰山、南岭、雷州 半岛、五指山东 黄河、渭河、汉江、长江、沅江、 西江、白云鄂博稀土矿、东胜煤矿、 京包线、陇海线、襄渝线、湘黔线、 焦柳线、南昆线 120°E 内蒙古/海拉尔;辽; 鲁/青岛;苏/常州; 浙/杭州;闽/福州 东 内蒙古高原、辽西走 廊、渤海、山东丘陵、 黄海、江淮平原、太 湖平原、闽浙丘陵、 台湾海峡 淮河、长江、伊敏河/元宝山/霍 林河煤矿、京哈线、京沪线、浙赣 线、江淮平原商品粮基地、长江下 游沿滨海平原商品棉基地 130°E 黑/佳木斯;吉/图 门 小兴安岭、三江平 原、长白山 黑龙江、松花江、鹤岗/双鸭山/ 鸡西煤矿、滨缓线 (五)精简重要的 8 条经纬线经过多地形区: 北回归线:云贵高原南部—两广丘陵—珠三角—台湾海峡—台湾山脉 30°N:藏南谷地—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舟山群岛—东海 40°N:塔里木盆地—罗布泊—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包头)—鄂尔多斯高原—太行山—华北 平原—渤海—辽东半岛 80°E:伊犁谷地—天山—塔里木盆地西缘—昆仑山—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山脉 90°E:阿尔泰山—吐鲁番盆地—罗布泊—阿尔金山—柴达木盆地西缘—昆仑山—藏北高原— 唐古拉山—藏南谷地—喜马拉雅山脉 100°E:内蒙古高原(西)—祁连山—青海湖—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滇南谷地 110°E:内蒙古高原—阴山—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秦岭—陕南谷地—巫山 —两广丘陵—雷州半岛—海南岛(海口) 120°E: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渤海—山东丘陵—青岛(黄海)—太湖平原—杭州—台湾 海峡 (六)经纬网定位: 【重要城市】 ● 40ºN 116ºE ● 40ºN 120ºE ● 40ºN 113ºE ● 40.5ºN 110ºE ● 40ºN 95ºE ● 44ºN 88ºE 北京 秦皇岛 大同 包头 敦煌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大庆 郑州 西安 兰州 拉萨 成都 杭州 孝感/武汉 昆明 台北 南宁 海口 香港 昆明 广州 汕头 贵阳 城市 经度 纬度 城市 经度 纬度 北京 116°28'E 39°54'N 青岛 120°19'E 36°04'N 天津 117°10'E 39°10'N 郑州 113°42'E 34°44'N 石家庄 114°26'E 38°03'N 开封 114°23'E 34°52'N 保定 115°28'E 38°53'N 洛阳 112°26'E 34°43'N 唐山 118°09'E 39°37'N 许昌 113°48'E 34°00'N 秦皇岛 119°37'E 39°54'N 新乡 113°54'E 35°18'N 张家口 114°55'E 40°51'N 武汉 114°20'E 30°37'N 承德 117°52'E 40°59'N 宜昌 111°15'E 30°42'N 太原 112°33'E 37°51'N 沙市 112°17'E 30°16'N 大同 113°13'E 40°07'N 长沙 112°55'E 28°12'N 临汾 111°31'E 36°05'N 衡阳 112°34'E 26°55'N 长治 113°13'E 36°05'N 湘潭 112°51'E 27°54'N 呼和浩 特 111°38'E 40°48'N 常德 111°39'E 29°00'N ● 46ºN 127ºE ● 47ºN 125ºE ● 35ºN 114ºE ● 34ºN 109ºE ● 36ºN 104ºE ● 30ºN 92ºE ● 31ºN 104ºE ● 20ºN 110ºE ● 30.5 º 120ºE ● 22ºN 114ºE ● 31ºN 114ºE ● 23.5 º 104ºE ● 25ºN 103ºE ● 23.5 º 113ºE ● 25ºN 122ºE ● 23.5 º 117ºE ● 27ºN 107ºE ● 23ºN 108ºE 包头 110°00'E 40°35'N 广州 113°18'E 23°10'N 海拉尔 119°43'E 49°14'N 汕头 116°40'E 23°21'N 沈阳 123°23'E 41°48'N 韶关 113°33'E 24°48'N 大连 121°38'E 38°54'N 海口 110°10'E 20°03'N 鞍山 123°00'E 41°04'N 南宁 108°21'E 22°47'N 锦州 121°09'E 41°09'N 桂林 110°10'E 25°18'N 长春 125°18'E 43°55'N 柳州 109°19'E 24°20'N 吉林 126°36'E 43°48'N 悟州 111°18'E 23°28'N 哈尔滨 126°38'E 45°45'N 成都 104°04'E 30°39'N 齐齐哈 尔 123°55'E 47°22'N 重庆 106°33'E 29°33'N 牡丹江 129°36'E 44°35'N 内江 105°03'E 29°35'N 上海 121°26'E 31°12'N 泸州 105°27'E 28°54'N 南京 118°46'E 32°03'N 万县 108°22'E 30°48'N 无锡 120°18'E 31°35'N 贵阳 106°43'E 26°34'N 苏州 120°39'E 31°20'N 遵义 106°53'E 27°45'N 徐州 117°12'E 34°16'N 昆明 102°42'E 25°03'N 杭州 120°10'E 30°15'N 拉萨 91°02'E 29°39'N 宁波 121°34'E 29°53'N 日喀则 88°49'E 29°16'N 温州 120°38'E 28°00'N 西安 108°55'E 34°15'N 金华 119°49'E 29°10'N 宝鸡 107°09'E 34°21'N 合肥 117°16'E 31°51'N 延安 109°26'E 36°35'N 芜湖 118°20'E 31°21'N 兰州 103°50'E 36°03'N 安庆 117°02'E 30°32'N 天水 105°33'E 34°35'N 福州 119°19'E 26°02'N 酒泉 98°30'E 39°44'N 厦门 118°04'E 24°26'N 西宁 101°49'E 36°37'N 泉州 118°37'E 24°54'N 银川 106°13'E 38°28'N 南昌 115°53'E 28°41'N 乌鲁木 齐 87°36'E 43°46'N 九江 115°59'E 29°43'N 哈密 93°27'E 42°50'N 赣州 114°56'E 25°51'N 喀什 75°59'E 39°27'N 济南 117°02'E 36°40'N 和田 79°55'E 37°07'N 烟台 121°20'E 37°33'N 台北 121°31'E 25°02'N 【山脉】 大兴安岭 长白山 阴山 太行山 泰山 六盘山 秦岭 大巴山 巫山 雪峰山 武夷山 台湾山脉 祁连山 贺兰山 天山 昆仑山 阿尔泰山 巴颜喀拉山 ● 46ºN 120ºE ● 43ºN 130ºE ● 41ºN 110ºE ● 38ºN 113ºE ● 36ºN 117ºE ● 36ºN 106ºE ● 34ºN 108ºE ● 33ºN 108ºE ● 31ºN 110ºE ● 27ºN 111ºE ● 27ºN 117ºE ● 23.5ºN 121ºE ● 37ºN 100ºE ● 38ºN 106ºE ● 43ºN 85ºE ● 35ºN 85ºE ● 48ºN 90ºE ● 35ºN 95ºE 【地形区】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柴达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祁连山 宁夏平原 锡林郭勒草原 渭河平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三角洲 云贵高原 横断山脉 黄土高原 阴山 珠江三角洲 太行山脉 【河源与河口】 怒江河源 长江河口 黄河河源 黄河河口 淮河河源 珠江河源 ● 38ºN 107ºE ● 40ºN 85ºE ● 39ºN 100ºE ● 41ºN 108ºE ● 45ºN 85ºE ● 34ºN 108ºE ● 30ºN 105ºE ● 45ºN 125ºE ● 35ºN 115ºE ● 31ºN 122ºE ● 37ºN 95ºE ● 37ºN 102ºE ● 25ºN 103ºE ● 27ºN 99ºE ● 38ºN 110ºE ● 42ºN 110ºE ● 23ºN 114ºE ● 36ºN 112ºE ● 33ºN 90ºE ● 31ºN 121ºE ● 35ºN 96ºE ● 38ºN 118ºE ● 35ºN 115ºE ● 24ºN 104ºE 【湖泊】 巢湖 山东微山湖 江西鄱阳湖 湖南洞庭湖 云南抚仙湖 兴凯湖 【近海、海峡、海湾】 渤海 黄海 东海 台湾海峡 琼州海峡 北部湾 二、相对位置定位法: 1.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 32ºN 120ºE ● 34ºN 118ºE ● 29ºN 117ºE ● 28ºN 114ºE ● 25ºN 104ºE ● 45ºN 132ºE ● 38ºN 120ºE ● 35ºN 125ºE ● 30ºN 123ºE ● 23.5ºN 120ºE ● 22ºN 110ºE ● 20ºN 108ºE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2.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一线,南段比较接近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3.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 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 山一线。 4.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 月 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 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 动积温 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8000℃)7500℃ 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 200 毫米等 降水量线。 5.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6.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世界地理定位 一、东亚、东南亚、南亚部分 1.朝鲜半岛(中朝边界)的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中朝界河;②重要的地形区(盖马高原);③沿 38°N 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④重要的城市与港口;⑤相关的历史事件(热点问题);⑥周边的海洋,⑦河流流向与地势 的关系。 2.朝鲜海峡(对马海峡)的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区域内国家(韩、日)的经济特征;②海峡与岛屿;③、区域内气候特征; ④重要的港口。 3.日本濑户内海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海域名称;②区域内重重要城市与工业区的分布及成因;③地壳活动频繁 的原因;④日本自然资源与经济特征;⑤日本文字的创造与唐文化联系;⑥遣唐使的历事件 4.菲律宾群岛的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两大岛屿名称;②首都的位置;③著名特产;④与我国南海专属经济区的重 叠问题;⑤地质地貌特点。 5.中南半岛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湄公河流域及其开发(热点问题);②泛亚铁路(起止点及其对我国西南 地区开发的积极意义);③湄公河源头(澜沧江)的山河大势,开发时应注意的问题;④缅 —泰—马—印尼的巨大锡矿带及旅游资源等;⑤克拉地峡及克拉运河有望开通后对泰国经济 的积极意义和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⑥马六甲海峡及航线;⑦马来群岛的地质地貌特点及成 因;⑧区域内自然资源与物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经济作物种植 园农业);⑨气候特征、旅游业等;⑩主要城市及首都的区位选择因素;⑾华人、华侨对该 区域的贡献。 6.孟加拉国与喜马拉雅山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喜马拉雅山的成因;②雅鲁藏布江的水能资源及生态环境问题;③青藏高原 的地势及太阳能资源;④恒河河口多洪涝灾害(风暴潮)的原因及防御措施;⑤沿 90°E 地 形剖面图;⑥95°E 附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察隅)的河谷农业(西藏的江南)及自然条 件。 7.印度半岛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沿 75°E 自北向南印度三大地形区的剖面图;②德干高原起伏和缓的原因、物 产及分布;③班加罗尔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区位分析;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⑤城市、 港口与工业中心,如孟买、加尔各答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气候特征与半岛西侧的制盐工业 布局。 8.巴基斯坦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克什米尔问题;②印度河流域的地形气候及灌溉农业、物产;③印度河下 游的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④阿拉伯海(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及对航海的影响。 二、西亚部分 1.波斯湾沿岸框图 考查内容:①波斯湾沿岸的主要国家;②石油海峡(霍尔木兹海峡);③两河流域及其 古代文明;④区域内热带沙漠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⑤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 伊朗的山地高原地形等。 2.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框图 3.土耳其海峡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两端的海洋;②海峡的三个组成部分;③伊斯坦布尔的地理位置;④土耳 其物产(安卡拉羊毛)及该国的地形特征(山地高原为主);⑤气候特征。 三、非洲部分 1.苏伊士运河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沟通的海洋;②西奈半岛;③尼罗河两岸及下游三角洲的灌溉农业;④古 埃及的文明;⑤城市与港口;⑥阿斯旺大坝对埃及下游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注 意与我国长江三峡工程对比);⑦红海的航线、盐度、船只的吃水深度等。 2.直布罗陀海峡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两岸的国家;②摩洛哥的矿产资源及气候特征;③阿特拉斯山脉;④城市、 港口、民族与宗教;⑤航线及西侧的洋流。 3.撒哈拉沙漠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位置;②沙漠直逼西海岸的原因;③资源;④区域的生态问题 4.毛里塔尼亚区域框图考查内容:①北回归线与 20°N 纬线地形剖面图;②西海岸的洋 流(加那利寒流)对该区域气候的影响,③该区域是我国大西洋远洋渔业捕捞基地,其航线 问题、日期、时间的换算和季节等。 5.几内亚湾沿岸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尼日利亚的气候、物产、河流。 6.刚果盆地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沿赤道和 20°E 的地形剖面图;②刚果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两次穿过 赤道);③区域内气候类型及成因。 7.东非(索马里半岛)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区域内国家、地形区及湖泊;②沿岸气候类型。 8.南非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沿 25°S 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剖面线所属国家、山脉名称;②气候类型与 矿产。 9.沿赤道的非洲大陆剖面图 考查内容:①大的地形区、裂谷、湖泊、海洋;②沿剖面自西向东气候类型与植被的变 化。 10.南非国家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经纬度范围;②德拉肯斯山脉;③占世界首位的矿产资源;④好望角与开 普敦的气候类型;⑤航线(盛行西风);⑥相关历史知识: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非洲西海带 可能的地理原因(绕过好望角逆风逆水)。 四、欧洲部分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框图 考查内容:①周边海洋,波罗的海盐度最低的原因;②主要山脉、国家及半岛,地形地 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注意与朝鲜半岛比较);③西海岸典型地貌的成因;④资源分布;⑤ 奇特的自然景观(极光、极昼、极夜的现象)。 2.英国框图 考查内容:①大不列颠岛的三个组成部分;②以伯明翰为中心的英国中部工业区布局的 条件及大气环境污染对西欧的影响;③英吉利海峡;④经济特征与旅游资源等。 3.德国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②2006 年世乒赛举办地不来梅市的气候特征及 相关时间换算;③基尔运河对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发展的意义;④鲁尔区的区位特点及整治 措施,如何借鉴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⑤沿 10°E 德国的地形剖面 图;⑥慕尼黑高科技产业园区位分析;⑦莱茵河的水上航运价值对德国经济的发展意义;⑧ 主要港口、城市的分布,人口再生产类型;⑨德国地形和农业生产特点。 4.法国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三面临海、三面靠陆地的地理位置;②巴黎盆地工农业发达的优势区位分 析;③历史文化及旅游资源;④洛林高原的铁矿;⑤农业生产特征及谷物类型。 5.南欧三大半岛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三大半岛的名称;②科西嘉岛、撒丁岛与西西里岛的轮廓形状及属地;③ 气候、植被及物产;④地质地貌特点及成因;⑤意大利沿 10°E 的地形剖面图;⑥波河平原 西侧的三角洲工业城市群,冬奥会举办地都灵(热点问题);⑦普拉托工业小区发展的成功 经验,我国温州乡镇企业与之的比较及借鉴;⑧塔兰托钢铁工业区位分析(与上海宝钢的比 较);⑨阿尔卑斯山地垂直地带性自然带分布;⑩旅游资源 6.俄罗斯国家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乌拉尔山脉(60°E 经线通过)、叶尼塞河、鄂毕河东西两侧的地形区; ②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位置,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③三大河流的流向,地形特征, 凌汛现象及产生原因(与我国黄河凌汛的比较);④俄罗斯工业(经济中心)向东转移的有 利与不利的自然与人文条件(联系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⑤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的成因;⑥重 要工业区与工业城市;⑦第二亚欧大陆桥对俄罗斯亚洲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⑧白令海峡(日 界线两侧日期的变更);⑨重要资源的分布。 五、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部分 1.澳大利亚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117°E—150°E 之间的陆地);②经济特征与 动植物资源;③西部海岸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④气候分布;⑤人口、城市、工业集中在东 南沿海的原因;⑥大分水岭西侧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及限制因素和采取的措施;⑦大自流盆 地及其丰富的地下水资源;⑧羊毛、煤和铁矿的出口。 2.新西兰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两大岛屿的经纬度位置;②气候、经济特征;③东侧临近日界线的地理意 义;④移民国家;⑤板块交界地带,自然旅游景观等。 六、美洲部分 1.纽芬兰岛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沿 60°W 穿过的格陵兰岛与拉布拉多高原;②纽芬兰岛形状,附近渔场的 成因。 2.五大湖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五大湖的名称;②湖泊的成因;③沿岸的工业与城市的分布;④尼亚加拉 瀑布;⑤美国东北部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 3.沿旧金山-华盛顿的地形剖面图 考查内容:①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山脉、河流与地形区;②旧金山所在地的农业类型及 气候特征;③“硅谷”电子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④大西洋沿岸美国的城市带;⑤太平洋沿 岸的三大城市及我国唐朝文化的传播,华人聚居区;⑥美国中部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 件(与我国东北平原国营农场的比较,我国的“三农”问题)。 4.加勒比海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中美洲七国的分布,主要物产;②古巴的自然条件与物产;③资源(石油), 西印度群岛(相关历史事件)。 5.巴西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近年来该区的最大生态问题;②巴西的资源 及工业;③城市与港口,首都的职能;④亚马孙河流域气候类型,从位置、地形、气压带、 风向、洋流等方面分析其成因;⑤巴西高原地质地貌特征与德干高原相似。 6.麦哲伦海峡附近区域框图 七、南极洲部分考查内容:①南极大陆周边的海洋、岛屿、海峡的名称;②我国两个科考站 的位置;③南极大陆周边终年盛行极地东风,其运动方向(逆时针方向);④自然环境特征; ⑤南极大陆煤田的成因分析;⑥《南吸条约》内容。 八、南、北极区域 考查内容:①比较两地异同点及成因;②极地日照图的判读、方向及航线等。 第一部分 知识综合编 专题八 安徽乡土地理(附参考答案) 一、高考题 一、选择题 (2010·安徽文综)《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 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 1962 年~2007 年安 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 1~2 题。 1. 1962~2007 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 2.1℃ D.波动上升 答案:D 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C (2009·安徽文综)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 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 49.6%,山地 15.3%,丘陵 27.0%,水面 8.1%。完 成 3~4 题。 3.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A 4.下表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① 57.80 37.32 0.76 3.59 0.53 ② 40.96 25.68 0.16 11.60 21.60 ③ 30.71 31.15 0.37 31.86 5.91 ④ 20.16 50.95 0.56 7.61 20.72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二、综合题 5.(2010·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 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 2020 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 年全省外 出人员达 1000 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答案:(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 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 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 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 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 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 平不断提高。 6.(2008·海南)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下图为黄山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下表 列出了某年外省市游客构成的调查结果。完成下列要求。 客源地 游客比例 客源地 游客比例 广东 19.03% 北京 6.72% 上海 13.81% 江西 5.22% 浙江 10.82% 湖南 4.10% 江苏 8.96% 福建 2.99% 山东 8.21% 其他 20.14% (1)归纳黄山市旅游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2)与黄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 作为住宿地? 答案:(1)(主要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省市区);(其次是)邻近(周围)地区(省市区)。 (2)进出交通便捷(黄山市的机场、火车站和长途客运汽车站位于屯溪区)(交通通达性强): 与市内其他景区距离较均衡;服务设施较为齐全。 7.(2008·海南)2003 年 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 1991 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 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 4.6 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如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答案:(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 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 续强降雨。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 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 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二、模拟题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性,主要 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 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 市——黄山毛峰茶等。据此回答 1~2 题。 1.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 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2.关于黄山毛峰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解析:第 1 题,农业生产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自然条件,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茶 中精品”。 第 2 题,农作物产地,尤其是气候条件上,附近地区的相似性很强,没有明确的界线。 答案:1.D 2.C 安徽省将在统筹协调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构 筑以合肥为中心的“1+10”江淮城市群。读江淮城市群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 3~5 题。 3.下列因素中与“1+10”江淮城市群发展关系密切的有( ) ①地处东部平原南北交通要冲,交通便利 ②地形平坦广阔 ③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显著 ④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下列关于该城市群等级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合肥—安庆—无为 B.服务职能由多到少排序:合肥—滁州—长丰 C.小学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六安—巢湖—庐江 D.小汽车专卖店布局先后:合肥—马鞍山—桐城市 5.合肥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自然环境优美 B.市场广阔 C.劳动力量多价廉 D.科技力量雄厚 解析:第 3 题,城市和城市群发展中,平原地形最为有利,现代交通的促进作用更大。 第 4 题,根据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城的分布状况,可判断 A、B、D 正确;但六安市、 巢湖市和庐江县之间没有范围大小的包含关系,所以小学数量上无可比性。第 5 题,科 技创新要以科技为依托。 答案:3.A 4.C 5.D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 6~8 题。 6.关于图中 M 河的错误叙述是( ) A.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7.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今后粮食增产的方向是( ) A.围湖造田,扩大种粮面积 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单产 C.变小农经营为大型国营农场生产 D.减少水稻种植,扩大小麦生产 8.有关图中省区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丘陵地区开辟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土壤肥沃,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C.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茶树等多样化农业生产 D.重点发展薪炭林,以保证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 解析:图中省区是安徽省。第 6 题,M 河是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但不是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第 7 题,图中地区,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农业科技, 提高单产。第 8 题,安徽省南部是丘陵山区,不宜大面积发展粮食生产,土壤呈酸性, 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在山区发展经济林业即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薪炭林可以发 展,但不能成为发展的重点。 答案:6.B 7.B 8.C 安徽省气象台预报,受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影响,2010 年 8 月 29 日安徽省继续出现雷阵 雨天气,全省气温明显下降。同时,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8 月 29 日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据此回答 9~10 题。 9.在此期间,影响安徽省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答案:B 10.关于此次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皖南山区可能发生地震 B.淮北平原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 C.淮北平原可能发生暴雨洪涝 D.大别山区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 答案:D 据报道,安徽某乡历时 5 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 11~12 题。 5 年前概况 5 年后概况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修建大坝,引水入乡,丘陵变岛屿 粮食种植业为主 淡水养殖、水果生产及加工等多业并举 砍伐林木严重,水土流失 周边山丘及岛屿花果飘香、草木如茵 生产、生活较为封闭 乡村旅游项目十分火爆 人均年收入不足 1 500 元 人均年收入超过 20 000 元 11.该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改变 B.综合治理了环境,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C.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D.治理了环境污染,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 12.该乡发展淡水养殖及产品加工的有利条件是( ) A.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 B.山区面积广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C.丰富的经验、发达的科技 D.广阔的水域,附近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解析:第 11 题,该乡在环境治理中,改变了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单一格局,淡水养殖、 水果生产和加工、旅游业多业并举。第 12 题,淡水养殖要有水面;其产品要及时运输, 所以接近消费市场有优势。 答案:11.B 12.D 二、综合题 13.读“安徽省示意简图”,回答问题。 (1)比较①、②两区域地理特征。 地形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河流有无结冰期 ① 以平原 为主 温带落叶 阔叶林 ② 亚热带季 风气候 无 (2)安徽省农民工遍布上海、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他们主要在哪些行业中就业?农 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3)淮北市是全国著名的煤炭工业城市,和全国众多的工业城市一样,面临着哪些环境 问题? 解析:①淮河以北为大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有极短的河流结冰期;②淮河以南则 丘陵增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景观。安徽输出的农民工技术有限,多从事科技要求 较低的产业,他们收入低,在城市居无定所。在淮北煤炭开采中产生固体废弃物,破坏 地表,引起水土流失和地表塌陷等,利用煤炭产生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 答案:(1)①温带季风气候 有;②以平原、丘陵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建筑、服务性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普通收入低,住房无保障,子女入学难等。 (3)开挖地表、排弃土石,造成水土流失;地面下陷;燃煤、洗煤造成的大气污染、水 体污染。 14.下图为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试比较甲、乙、丙三省气候类型的主要差异。 (2)下表是甲、乙、丙三省区 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比重数据,将甲、乙、丙 与表格中省区代号对应起来: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省区代号 国内生产总值(单 位:亿元) 第一产业 比重(%) 第二产业比 重(%) 第三产业 比重(%) ① 6 148.73 16.7 43.1 40.2 ② 15 742.51 5.9 54.0 40.1 ③ 4 523.74 10.8 53.9 35.3 (3)茶叶是甲省的主要农产品,分析该省茶叶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4)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三方面分析乙省应如何因地制宜 发展经济。 解析:甲是东部沿海的浙江省,乙为中部安徽省,丙为西部陕西省,海陆位置和纬度位 置的差异,三地气候各不相同。浙江省水热丰富,低山丘陵地形,是种植茶树的优势地 区,种茶树是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适当方向。安徽省南北方经济发展 基础和前景不同,要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方面确定北方以种粮为主,南方发展 多种经营,从资源、人力、交通等方面分析,北方应多发展能源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工业, 沿江可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安徽现有铁路要扩大其里程,发挥长江和淮河水运优势, 形成合理的综合性交通运输网,迎接传递长三角的经济辐射,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答案:(1)甲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省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丙省为温带季风气候。 (2)② ① ③ (3)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多山地丘陵;土壤为酸性红壤,适宜茶树生长。 (4)农业:发挥本省优越的自然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 江淮平原和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长江、淮河流经,水源丰富等)和社会经 济条件(劳动力丰富;农业历史悠久等),搞好农业生产,建设好商品粮、棉基地。同时, 应做好治理长江、淮河等防洪措施,减少洪涝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 工业:利用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粮棉等原料,重点发展电力、钢铁、汽车、轻纺等工 业;利用临近长江三角洲、交通便利、劳动力廉价等优势,吸引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 工业;要注意防治三废污染。 交通运输业:利用京九、京沪等南北向铁路干线和长江、淮河水运的交通优势,承东(东 部沿海地带)启西(西部地区),带动经济发展;利用技术改造铁路、治理长江航道,提高 运速和运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