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德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 - 高三地理试题 2020.11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 砂田是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形成的一种农田,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一种世界独有的保护性耕地。下图示意宁夏干旱区某地砂田和一般 农田不同风速条件 tf 的风速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砂田与一般农田相比( ) A. 风速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 近地面风速越大阻风效果越好 C. 风速差异随高度增加持续下降 D. 近地面阻风效果好 2. 造成砂田与一般农田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植被状况 B. 土壤水分 C. 地表粗糙度 D. 距风源地 距离 【答案】1. D 2. C - 2 -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读图可知,宁夏干旱区某地沙田在 200 米以下,风速明显低于一般农田,在 200 米以上砂田 与一般农田风速一致,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近地面风速在 10 米每秒至 20 米每秒之间,砂田 与一般农田阻风效果最好,D 正确,ABC 错。故选 D。 【2 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知,砂田是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形成的一种农田,粗糙度较 大,再从图片中可知,相同风速,海拔高度小于 200 米的地区,覆盖砂石的土地比一般农田 的风速要小,主要是二者地表的粗糙程度不同,对风的阻力不同,从而产生风速的差异,C 正 确,ABD 错误。故选 C。 【点睛】砂田也谓石田,是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而成,是我国西北干旱 地区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一种世界独有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增 温、压碱和保持地力作用。因其起源于甘肃兰州,故也称为兰州砂田、甘肃砂田。现已由兰 州扩展到毗邻的陇东、河西和宁夏、青海部分地区。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某海拔 500 米左右的玄 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 7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 9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下图)。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3. 塑造图示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化和流水沉积 B. 风化和流水侵蚀 C. 风力侵蚀和搬运 D. 沉积和固 结成岩 4. 根据侵蚀程度,可以判断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是( ) A. 构成台地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 B. 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 C. 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 3 - D. 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5. 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可能原因是( ) A. 早期台地形成后,中后期岩浆从台地薄弱处喷出形成火山等山体 B. 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被侵蚀,残留的部分形成山体 C. 最新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熔化先生成玄武岩台地,残留部分形成山体 D. 最新期喷出的岩浆比原先喷发的岩浆少,未能完全覆盖原有残留山体 【答案】3. B 4. C 5. B 【解析】 【分析】 【3 题详解】 由图及材料可知,“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出露于地表 的岩石受到多种因素的破坏作用,即风化;图中有“河谷”,可知受到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B 正确。故选 B。 【4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 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 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 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C 正确。故选 C。 【5 题详解】 由图,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早晚,平顶山、尖顶山是较早 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台地 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 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B 正确。故选 B。 【点睛】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 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 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近年来我国有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耕地转种速生林的现象。华北平原某地青年张某在 自家 5 亩耕地上栽植了速生杨树后就全年外出打工了。八年后,把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 24000 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 - 4 - 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与传统农田相比,当地"农地杨树化"会使( ) A. 耕地生态系统得到改善 B. 土壤水分含量明显增加 C. 有机质与矿物元素增加 D. 土壤表层肥力下降 7. 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A. 南水北调解决北方水源短缺问题 B. 增加粮食进口,缓解粮食短缺 C. 发展乡镇企业吸引农民返乡就业 D. 大面积发展经济林以改善环境 【答案】6. D 7. C 【解析】 【6 题详解】 华北平原地处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区,农业发展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盐碱、旱涝、风沙,与传统 农田相比,当地农田杨树化,对土壤水肥的需求增大,会减少土壤水分含量,降低肥力,故 B 错,D 正确,当地农地杨树化短时间内土壤有机质得不到增加,矿物质来自于土壤母质,与作 物种类无关,故 C 错,当地农地杨树化加速了土壤中水肥的消耗,耕地的生态系统没有得到 明显的改善,故 A 错。故选 D。 【7 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10%,该地的环境应该发展耕作 业,所以农地杨树化使得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一方面,当地农 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 浪费,还可以吸引农民返乡就业发展乡镇企业等,故 C 正确,自然排除 ABD。故选 C。 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5 - 8. 土壤含水量随着坡度变化而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量多少 B. 下渗量大小 C. 径流量高低 D. 蒸发强弱 9. 推断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较差的是( ) A. 坡度大的阳坡 B. 坡度小的阳坡 C. 坡度大的阴坡 D. 坡度小的 阴坡 【答案】8. B 9. A 【解析】 【分析】 【8 题详解】 根据图甲信息可知,整体而言,坡度较小时,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在于:坡度 较小时,坡面径流流速相对较慢,下渗量相对较大,所以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B 正确;同一 个区域不同坡度,其降水量、蒸发量差异不大,AD 错;坡度不同,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大 小可能出现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下渗量的大小不同, C 选项表述无 B 选项正确,排除 C。故 选 B。 【9 题详解】 植被生长较差,意味着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低。就坡度而言,坡度大的地区土壤水分含量较 低;就阴阳坡而言,阳坡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低(阳坡太阳辐射相对较强,土壤蒸发量相对 较大),所以在坡度大的阳坡,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较差,故选 A。 【点睛】影响下渗的因素:坡度、地表及土壤性质、植被、降水强 度与时间长短等。 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与植被、土壤、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沟谷侵蚀现象尤为突出,严重威胁了我国粮食安全。下 图示意东北黑土区降雨侵蚀力与沟壑密度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6 - 10. 图中显示,东北黑土区沟壑密度受降雨侵蚀力影响最大的是( ) A. 黑龙江 B. 吉林 C. 辽宁 D. 内蒙古 11. 影响辽宁和内蒙古沟壑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植被 B. 光照、热量 C. 地质、土壤 D. 降水、风 【答案】10. D 11. A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读图可知,内蒙古降雨侵蚀力最小,但沟壑密度最大,表明该地区的沟壑密度受降雨侵蚀力 影响最大,故选 D。 【11 题详解】 读图可知,相比而言,内蒙古沟壑密度大于辽宁。内蒙古所在地区气候偏干旱,植被稀疏, 降水量虽较小,但雨水对地表造成的冲刷表现得更为明显,沟壑密度更大;其次,内蒙古地 形单一,受雨水的侵蚀,地表沟壑密度较大。而辽宁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沟壑密度相对较 小。同时,辽宁省地形自西向东依次为丘陵、平原、山地,地形类型种类较多,不同的坡度 条件下,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力度不同,整体沟壑密度相对内蒙古较小。所以影响辽宁和内蒙 古沟壑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植被,A 正确;与光照关系不大,B 错;图示表示东北黑 土区降雨侵蚀力与沟壑密度关系,即是表明图示中的“内蒙古”表示内蒙古东部地区,内蒙古东 部地区与辽宁省地质、土壤的差异不大,C 错;如考虑降水因素,辽宁省的降水更多,雨水侵 蚀能力更强,其沟壑密度应更大,与图示信息矛盾,说明导致辽宁和内蒙古沟壑密度差异的 - 7 - 主要因素不是降水,D 错。故选 A。 【点睛】本题组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依据内蒙古和辽宁自然 地理环境差异等基础知识,结合图中内蒙古和辽宁沟壑密度的差异,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西藏波密县城海拔 2700 米,1 月均温-0.2℃,境内冰川发育极好,冰舌前端伸入森林,蔚为 壮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冰舌前端伸入森林"中的森林是( ) A. 针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常绿硬叶 林 13. 冰雪带与森林带之间无草原带和苔原带过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拔 B. 降水 C. 气温 D. 光照 【答案】12. A 13. B 【解析】 【分析】 【12 题详解】 - 8 - 该区域海拔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冰舌前端深入森林”,意味着该森林靠近冰川分布,气 温低,应为耐寒树种,最可能为针叶林,而非阔叶林,A 正确,BC 错;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 在地中海气候区,D 错。故选 A。 【13 题详解】 读图可知,波密正处于西南季风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上,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丰沛的地形 雨,发育了数量和规模巨大的冰川,巨大的推进力使冰舌沿沟谷直达森林带,所以出现此类 现象的原因是降水多,冰川体积大,延伸远,B 正确;一般情况下,只有山地海拔低,落差小, 才会发生自然带的缺失,海拔高则不会缺失草原带和苔原带,该区域山地海拔较高,A 错;草 原带和苔原带一般分布在海拔高、气温低的山地,该区域山地海拔高,气温低,但气温低不 会导致草原带和苔原带缺失,C 错;光照对山地垂直带谱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D 错。故选 B。 【点睛】关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特别提醒:①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 海拔每升高 1000m,气温下降约 6℃,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 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 降水呈现“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 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③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 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④山体所在纬度越低, 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复 杂,海拔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 相对高度越小,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 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2020 年 10 月 16 日,中共中央政 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 式上升到国家战略,这将促使成渝城市群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 划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9 - 14. 成渝地区在城市群建设方面具有的优势是( ) A. 城市数量少,发展空间大 B. 核心城市多,结构功能相似 C. 城市等级体系较为合理 D. 城市化速度快,发展均衡 15. 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主要应( ) ①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②培育中小城市,全面提升各中小城市等 级 ③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④着重加强核心城市内部基 础设施的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③④ 【答案】14. C 15. B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读图可知,成渝地区城市数量多,A 错;区域核心城市只有成都和重庆,核心城市数量并不多, - 10 - 且区域间城市应错位发展,若区域城市的结构功能相似,则不利于城市群的建设,B 错;读图 可知,该区域有核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地级城市、县市区等,城市等级体系较为合理, 有利于城市群的建设,C 正确;区域核心城市较少,西南部地区城市数量相对较少,区域发展 并不均衡,D 错。故选 C。 【15 题详解】 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的建设,应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 用,带动周边小城市的发展,但无全面提升中小城市等级的必要,如果中小城市等级全面提 升,易造成城市分工不明确、重复性建设、城市间同质竞争加剧等城市发展问题。同时,成 渝城市群的建设,还应该依据区域各城市各自的优势,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 与协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①③正确,②错;加强城市群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 内部互联互通,④错。故选 B。 【点睛】区域城市群的构建与经济一体化一般可以采取的措施:①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联系;②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避免重复性建设和内部无序竞争;③充分发 挥各区域的优势,突出地域特色;④建立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完善政策法规,搭建交流平台, 促进区域间资金、人才流动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共 55 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调节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 利工程。山东省是我国地下水库建设和研究方面比较成熟的地区,多年来,在山东半岛建设了 多座地下水库。下图是山东省某滨海型地下水库示意图。 (1)说明图中地下水坝的作用。 (2)简述地下水库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具有的优势。 【答案】(1)减少库区的海水入侵;提高库区的地下水位。 (2)库区的水分蒸发损失小;库区的水体质量好;不占用地表面积,对社会及自然环境影响小; 库区淤积问题得以解决;投资成本低;消除溃坝危险。 - 11 -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 强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1)读图可知,④为地下水坝,地下水坝建设后,地下水位由①变为②,地下水坝 可提高库区的地下水位;坝外地下水位与海水位大致等高,该地下水坝建于滨海地带,地下 水坝可阻止海水入侵,减轻海水入侵对库区的影响。 (2)地下水库位于地表以下,而传统的水库位于地表以上。相比而言,将水库建设在地下, 可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减少库区水面蒸发;其次,相比于地表水库而言,地下水库水质更 高,且地下水库不占用地表面积,对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而传统水库形成的库区会 淹没大面积的地表面积,对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更大(如耕地占用、影响库区生物多样性、 库区移民搬迁等);再次,传统地表水库存在库区泥沙淤积问题,库容量受泥沙淤积的影响, 而地下水库库区的泥沙淤积问题得到解决;最后,地下水库投资成本相对较低,溃坝危险很 低。 【点睛】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常情况下,在本地污染源及其排放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污染物浓度的高低,主要取决 于外地污染源的输送影响和本地大气的扩散能力,而扩散能力又与天气背景、局地地形条件密 切相关。下图为东亚局部区域 2012 年 10 月 10 日 08 时和 20 时的海平面气压场(单位:hPa)。 - 12 - (1)据图指出该日 8 时至 20 时图示区域气压中心的变化。 北京市三面环山,东南部为地势低平的平原,2012 年冬半年北京市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 (2)补绘完成 2012 年 10 月 10 日甲地 8 时至 20 时气压变化图。 - 13 - (3)试分析这年 10 月 10 日北京市空气质量由中度污染加重为重度污染的原因。 【答案】(1)低压增强,向东北方向移动;高压减弱,向西南方向移动。 (2)下图 (3)近地面偏南气流把山东、河北、天津等地的污染物向北京输送;北京西面、北面地势较 高,南来的污染物遇地形阻挡,聚集增多;且风力不断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1)据图可知,低压向东北方向移动,且低压的数值在不断降低,所以势力增强, 高压向西南方向移动,而且数值在降低,所以高压势力减弱。 (2)8:00 气压值约为 1020hpa,20:00 气压值范围为 992.5---995hpa,气压不断降低,如 下图 (3)北京市三面环山,东南部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南来的污染物遇地形阻挡,污染物容易聚 - 14 - 集,不易扩散,而且风力在减弱,污染物更不宜扩散,该地区近地面有偏南风,容易把山东、 河北、天津等地的污染物输送到北京。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学上通常认为红层是各个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的,因岩石颗粒、孔隙或基质中存在氧化 铁而形成的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其中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被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多形成于湿润地区,但干早的科罗拉多高原地区也有很多丹霞景观,美国犹他州西南 部的锡安国家公园便是典型区域。锡安国家公园最初是三叠纪末由板块俯冲碰撞形成的一个 大型构造盆地,后来经历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公园位于科罗拉多高原、大 盆地与莫哈维沙漠的交界区域,公园内生物种类多样。下图分别为美国锡安国家公园高程电子 地图、美国锡安国家公园内的三个剖面示意图。 - 15 - (1)指出形成锡安峡谷的外力作用并说明依据。 (2)推测锡安国家公园地区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 (3)说明锡安国家公园生物种类多样的原因。 【答案】(1)流水侵蚀根据峡谷由北向南的剖面图,谷地由以"V"形为主到以槽形为主,谷地显 著拓宽,符合河流由上游向下游侵蚀河谷形态的变化特点。 (2)板块碰撞形成大型构造盆地,构造盆地内沉积形成红色沉积岩;后来地壳拾升,红色沉积 岩被外力侵蚀切割,未被侵蚀的岩石出露形成。 (3)地处不同地貌单元汇合处,地貌空间差异大;海拔高差较大,气候垂直差异大;人烟稀少, 人类对该地区干扰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读图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形成锡安峡谷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读图,结合图示信息可以判断,河流上 游河谷呈"V"型,中游呈“U”型,下游呈槽型。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宽。 (2)由题干可知,地质学上通常认为红层是各个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的,因岩石颗粒、孔隙或 基质中存在氧化铁而形成的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其中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被称为丹霞地貌。锡安国家公园最初是三叠纪末由板块俯冲碰撞形成的一个大型构造盆地,在 - 16 - 构造盆地内沉积形成红色沉积岩,后来地壳抬升,受流水侵蚀切割,未被侵蚀的岩石出露形成。 (3)由题干可知,公园位于科罗拉多高原、大盆地与莫哈维沙漠的交界区域,地貌类型多样, 为生物生存提供了空间,从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角度来看,该地海拔高差较大,气候垂直差异 大,生物种类多,锡安国家公园位于美国犹他州西南部,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小,为生 物生存提供便利的条件。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圳市是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快速兴起的一座特大城市,在人口迅速增长的 同时,其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图)。与北京市相比,深圳市人口城市化特征显著 (下表),但近年来深圳市常住非户籍人口增速有所放缓。 年份/年 1980 1992 1999 2011 2019 常住人口/万 北京 904.3 1124.8 1250 2018.6 2153.6 深圳 33.29 260.9 405.13 1047 1343.88 常住非户 籍人口/万 北京 18.6 79.9 150.2 8258 745.6 深圳 1.2 180.68 28528 779 849.1 (1)据图,说明 1982—2014 年深圳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 (2)简述深圳、北京两市人口城市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3)推断近年来深圳市常住非户籍人口增速放缓的原因。 【答案】(1)劳动力(15~64 岁)人口比重显著增加;少年儿童(0~14 岁)比重下降;老年 人口(≥65 岁)比重下降。 (2)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大,与北京相比,深圳城市化起步时间晚;深圳城市化速度快于北京;北 京城市人口增长以户籍人口为主,深圳城市人口增长以非户籍人口为主。 - 17 -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降低;随着经济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在深圳市住 房、教育等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深圳市出台优惠政策,不断放宽落户门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人口和城市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详解】(1)1982—2014 年深圳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从图中信息分析,1982 年深圳市 0—14 岁、15—64 岁、65 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分别为 33%、59%、8%,2014 年深圳市 0—14 岁、15—64 岁、65 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分别 7%、90%、3%,说明劳动力(15~64 岁)人口 比重显著增加;少年儿童(0~14 岁)比重下降;老年人口(≥65 岁)比重下降。 (2)读表可知,北京市城市化起步早,深圳市城市化起步时间晚,但北京市的城市化是逐步 提高的,并不是快速上升,北京城市人口增长以户籍人口为主,深圳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 大量外来劳动力迁入,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且人口增长以非户籍人口为主。 (3)深圳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对廉价劳 动力的依赖程度降低,随着经济发展,深圳市的住房、教育等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成本提 高,因此大量廉价劳动力外流,导致近年来深圳市常住非户籍人口增速放缓,另外深圳市为 了吸引人才,出台优惠政策,不断放宽落户门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