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题)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1. 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复杂 B. 气候湿热 C. 资源匮乏 D. 地处内陆 2. 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亚马逊河流域由于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年高温多雨,闷热潮湿,且雨林茂密,故不利于人类生存,故人口分布稀疏。故选B。 【2题详解】 巴西高原东北沿海为沿海平原地区,由于纬度略高,则气候适宜,故适宜人类生存;而该地区为主要的移民地区,文化多样,水能资源与人口分布关系不大。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并能结合世界主要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而分析人口稀疏区和相对稠密区的地理原因。 分析下表有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日本 巴基斯坦 蒙古 澳大利亚 面积/×104km2 37.8 79.6 156.6 768 人口/万人 12500 14000 236 1766 人口密度/(人/km2) 331 176 1.5 2.3 3. 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 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 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 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4. 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是( ) A. 自然因素 B. 开发历史的长短 C. 政治、经济因素 D. 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分析给出的数据可知:人口数量少,经济未必发达,如蒙古;人口密度大,经济未必落后,如日本;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未必越发达,如巴基斯坦。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在自然环境因素差异的基础上,开发历史的长短、政治、经济因素、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在施加影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北京、上海不同时期外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速百分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反映出 ( ) A. 北京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较多 B. 北京迁出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C. 两城市人口总量都有减少 D. 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近三年有所减少 6. 近三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工资水平提高 B. 城市生活成本增加 C. 城乡差别缩小 D. 户籍政策放宽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该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外来人口的增速,北京外来人口的增速减小,但仍大于0,说明北京外来人口数量仍然增加,增加速度有所变慢,故A错误;图示信息为迁入人口增长率,迁出人口无法判断,故B错误;人口总量=自然增长+机械增长,据图无法判断两城市人口总量,故C错误;读图2014-2016年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增速为负值,说明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近两年有所减少,故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读图2014-2016年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增速为负值,说明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近三年有所减少,主要是城市生活成本增加,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民工可就近就业,所以B正确;城市工资水平提高,会吸引外来人口迁入,故A错误;目前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不是外来人口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故C错误;户籍政策放宽会吸引外来人口迁入,故D错误;故选B。 读“我国某市2010年迁入人口金字塔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下面小题。 7. 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 A. 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B.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 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 D. 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8. 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 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 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 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B选项错;图中迁入人口当中,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婚育年龄女性偏多,可能产生婚育方面的问题,A正确,D错;就业结构更多地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C选项错。故选A。 【8题详解】 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地矛盾,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压力;人口密度也会变大,给城市环境带来压力;人口迁入加大该市的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结合选项D正确。 下图是巴顿给出的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曲线图。下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平均效益;AC:城市人平均生活费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是( ) A. P1 B. P2 C. P3 D. P4 10. 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 A. 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改进 B. 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 C. 开垦草原和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 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 11.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科技发展水平 B. 资源 C. 对外开放程度 D. 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答案】9. B 10. A 11. 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的规模也就是城市中人均效益最高的点,即图中P2点。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改进,可以有效的减少资源浪费,相当于增加了资源丰富程度,有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故A正确。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破坏环境,显然不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故B错误。开垦草原和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加大对资源的利用,显然不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故C错误。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加大对林木资源的利用,显然不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故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由于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总量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而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都是通过影响资源的开发与消耗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故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下左图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下右图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与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 A. 水源丰富 B. 水灾多发 C. 水运便利 D. 耕地充足 13. 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 A. 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B. 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 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D. 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14. 近20年来,高要地区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瓦解,可能是由于该地区( ) A. 年降水量减少 B. 台风登陆减少 C. 防灾意识增强 D. 堤防趋于完备 【答案】12. B 13. C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由图甲可知,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灾,B正确。故选B。 【13题详解】 由图乙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C对。该地容易有洪涝灾害,因此设置“八卦村”排水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排水而不是蓄水,村落在小盆地内,中心也是容易积水,AD错;道路如果全部都是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从中间向四周交通方便但是环形交通不便,B错。故选C。 【14题详解】 “八卦村”的形成是为了治水,而形态逐渐瓦解,说明水灾问题有其他方式得以控制,选择河流堤坝防御趋于完善更加合适,D选项正确;A、B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古代设置八卦村就是因为有较强的防灾意识,C错。故选D。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 A.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B.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C. 住宅区 工业区 旅游区 D. 住宅区 绿化区 工业区 16. 该城市的下列规划及其理由,正确的是( ) A. ①处建钢铁厂——保护城市环境 B. ②处建大型仓库——水源充足 C. ③处建绿化带——减轻污染危害 D. ④处建食品加工厂——交通便利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图例可知,甲功能区位于城市几何中心位置,为商业区;乙在城区中占地面积最大,是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为住宅区;丙位于城市边缘,靠近主要交通线路,为工业区,故选B项。 【16题详解】 A.①处靠近风景区,建钢铁厂--破坏城市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B.②处建大型仓库--距城区较远,交通不便,故不符合题意; C.③处位于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建绿化带--减轻污染危害,故C正确; D.④处建食品加工厂--交通不便,远离市场,故不符合题意。 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4月8日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文件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应突出强调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 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有利于( ) ①解决中心城市城市化问题 ②优化生产要素空间配置 ③扩大中小城市服务范围 ④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18. 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B. 中小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C. 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显著 D. 中小城市交通拥堵加重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该模式不能解决中心城市城市化问题;不同城市优势不同、定位不同,该模式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将周边中小城市整合为一个整体,可以使生产要素在城市间得到最优配置,有利于促进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协作;该模式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新的城市出现,所以不仅不能扩大,反而可能缩小原有中小城市的服务范围。选项D正确。 【18题详解】 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发展,成长为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时会导致医疗、教育等资源向中心城市高度集中,同时还会从周边劣势地区吸引人才、资金、信息等优势资源。这一现象被称为“城市虹吸效应”。选项C正确。 位于新疆的特克斯县,因其建筑和街道呈现完整又正规的八卦形状而得名“八卦城”,它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读新疆特克斯县城道路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 ) A. 河谷平坦,利于筑城 B. 北依山地,森林茂密 C. 沿河设城,水运便利 D. 背山面河,风景优美 20. 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 ) A. 地形平坦开阔,街道平直 B. 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 C. 河流远离,未穿城区 D. 过境干道,绕城边缘 【答案】19. A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特克斯县城地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地形平坦开阔,利于筑城,A正确;虽沿河分布,但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水运并不便利,C错误;森林茂密与风景优美并不是建城的突出优势,B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由材料及图可知,特克斯县城设计成八卦布局的形式,道路呈环形放射状布局,街道相连,可避免车流汇集导致堵车,街道不是平直,A错误,B正确;河流远离,未穿城区,对城市堵车状况没有影响,C错误;过境干道,绕城边缘会减少城区交通拥堵,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城镇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镇产生影响的是( ) ①城镇交通网的结构 ②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 ③城镇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④城镇中文化设施的数量 ⑤城镇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⑥城镇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 A. ①④ B. ②⑥ C. ③⑤ D. ④⑤ 22. 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 ) ①外向性 ②开放性 ③内向性 ④封闭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1. B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镇建筑上,在城镇建筑的结构、布局和建筑风格上都能体现出来。故选B。 【22题详解】 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特别是“幽”字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故选D。 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近年来,这些城市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土壤 24. 该地区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 A. 劳动力成本低 B. 生产技术先进 C. 种植历史悠久 D. 能源供应充足 【答案】23. A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通过修建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就为了改善热量条件,所以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从材料提取信息反应该地区的温室培植蔬菜的生产技术比较差,B错误。同时也说明该地区温室种植起步不久,称不上历史悠久,C错误。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较少,劳动力成本较高,A错误。但根据图例信息可知,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能为温室培植提供充足的能源,故能源供应充足是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D正确。故选D。 松子为松树的种子,是常见的坚果之一。作为我国重要松子产区的内蒙古,2017年经由满州里口岸进口的俄罗斯松子是2016年同期的5.8倍。这些进口的松子大部分运至吉林省梅河口市、黑龙江东宁市等传统松子加工地进行深加工,然后出口至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内蒙古为我国重要的松子产区,还大量从俄罗斯进口,主要是因为( ) A. 临近俄罗斯,距离松子产地近 B. 冻藏保鲜技术进步,交通发达 C. 俄罗斯松子粒大饱满,品质高 D. 内蒙古松子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26. 内蒙古进口的俄罗斯松子运至梅河口、东宁进行深加工是为了( ) A. 廉价充足的劳动力 B. 先进的加工技术 C. 广阔的消费市场 D. 良好的生态环境 【答案】25. C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内蒙古本身就是重要的松子产地,还大量从俄罗斯进口松子,这说明距离俄罗斯近并不是从俄罗斯大量进口松子的主要原因,A错。松子属于坚果,不易腐烂变质,对冷藏保鲜技术要求低,B错。俄罗斯松子粒大饱满、品质高是吸引我国从其大量进口松子的主要原因,C对。我国加工松子后主要销往欧美市场,并非内销,D错。故选C。 【26题详解】 由材料“吉林省梅河口市、黑龙江东宁市等传统松子加工地”可以推断我国这些松子加工地加工历史悠久,加工技术先进,B对。松子深加工属于技术导向型,对劳动力数量要求相对较低,A错。松子市场在欧美等地区,C错。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不是松子加工的主要优势条件,D错。故选B。 贵州茅台镇原来是一个单一的工业酒镇,镇域内小规模白酒企业和酿酒作坊遍地开花。现阶段,茅台镇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引导地方规模白酒企业围绕茅台集团为核心集聚发展,围绕“产业壮大、环境整治、交通疏解、旅游开发”四大工程逐步展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贵州茅台集团酒业生产始终扎根于茅台镇的主导因素是( ) A. 交通 B. 政策 C. 原料 D. 动力 28. 茅台镇小规模白酒企业和酿酒作坊遍地开花将导致( ) A. 白酒品质持续提升 B. 茅台镇知名度提升. C. 企业竞争趋向合理 D. 环境资源压力加大. 29. 茅台镇特色小镇建设围绕四大工程逐步展开可以( ) ①延长白酒产业链 ②减少土地资源占用 ③强化白酒水源保护 ④削弱古镇特色风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7. C 28. D 29. B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贵州茅台镇交通条件不足以阻碍酒业生产向外拓展,有其他深层次原因;与其他地区相比,政策支持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劳动力虽然是生产的重要因素,但具有可替代性;只有酿酒用到的水、粮食等原料取自当地,不具有替代性。故C选项正确。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工业集聚产生的影响。小规模白酒企业和酿酒作坊整体实力偏弱,靠其持续提升白酒品质不太可能;知名度提升需要品牌效应,茅台镇知名度主要靠茅台酒品牌,小规模白酒企业对其知名度难以起到显著作用;小规模白酒企业和酿酒作坊遍地开花势必加剧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大量的小规模酒企势必会加大对资源的占用和浪费力度,从而造成环境资源压力。故D选项正确。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白酒产业链可以延长,从白酒生产延仲至白酒产业旅游;工程的实施必然加大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力度;由于白酒产业的发展壮大,管制了无序的生产,从而提升了水源保护力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尽可能地保护古镇特色风貌。故B选项正确。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 劳动力成本 B. 能源资源 C. 环境承载力 D. 市场需求 31. 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有( ) 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④减缓企业用工荒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2. 下列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 B. 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C. 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 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 【答案】30. A 31. B 32. D 【解析】 【30题详解】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制造业逐渐失去原有的区位优势,A对。东部地区本来能源资源就没有优势,B错。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需求量仍然比较大,CD错。故选A。 【31题详解】 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的数量,减缓企业用工荒,B正确。解决工厂用工问题,减少工厂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ACD错误。故选B。 【32题详解】 制造业“西进运动”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不利于东部城市化发展,A错。东部地区工厂减少,排放污染物少,环境压力减少,B错。不会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会使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人口迁移减少,C错。因为工厂向西迁移,必然增加和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D对。故选D。 2017年7月10日,马云杭州无人超市火热开业,实现“自动识别、即走即付”购物体验,它的背后则是集自主感知及学习系统、目标跟踪及分析系统和意图识别及交易系统于一身的IOT(物联网)技术方案。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3. 与传统超市相比,无人超市的优势是( ) ①提高超市商品质量 ②降低劳动力成本 ③降低商品物流成本 ④改善用户购物体验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34. 无人生活超市最适宜布局在( ) A. 农村 B. 居住区 C. 工业区 D. 商业区 【答案】33. D 34. B 【解析】 【3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无人超市实现“自动识别、即走即付”,改善了用户购物体验,④对;由于不需要服务员和收银员,降低了超市劳动力成本,②对。D正确。无人超市的商品与传统超市无太大区别,无法提高超市商品质量,且运输方式区别也不大,故无法降低商品物流成本。故选D。 【34题详解】 无人生活超市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因此最适宜布局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B正确。故选B。 义乌人从乾隆年代就有挑担外出鸡毛换糖的传统。义乌已经被公认为规模最大,商品最丰富,聚集效应强大,辐射有力的全国最大的小商品物流中心,周边的地区有四万多家小商品企业。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5. 材料显示,义乌之所以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物流中心,其主要原因有( ) ①自然资源丰富 ② 自身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③ 交通便利 ④ 经商传统 ⑤政治中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36. 义乌及周边的地区有四万多家小商品企业,这些企业集聚的原因有( ) 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②企业间加强信息交流 ③共同使用劳动力 ④接近能源 ⑤科技发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答案】35. D 36. A 【解析】 【35题详解】 商业中心的形成主要受商品、市场和交通等因素影响,义乌之所以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物流中心,也正是因为如此。义乌附近自然资源较为匮乏,且也不是政治中心,与①⑤关系不大。故本题选择D。 【36题详解】 义乌附近的众多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技术力量较弱,以轻工业为主,对能源区位因素需求小,④⑤错;其工业集聚主要是形成规模效应(企业间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并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等因素。故本题选择A。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期,2014年我国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单独两胎)的政策。下图是我国甲、乙、丙、丁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 最有可能首先实施“单独两胎”政策的省(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8. 据图分析推断( ) A. 甲省(区)人口数量略有减少 B. 乙省(区)内人口流动量大 C. 丙省(区)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D. 丁省(区)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 【答案】37. C 38. D 【解析】 【3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生育政策的相关知识。读图,四地中丙省0-14岁人口比重最低,即出生率最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应首先实施“单独两胎”政策,C正确。故选C。 【3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读图,甲省0-14岁人口比重较大,人口还在增长,A错误。乙省0-14岁人口比重、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不大,人口流动量小,B错误。丙省0-14岁人口比重最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受教育水平不可能短时间内提高,C错误。丁省0-14岁人口比重大、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小,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D正确。故选D。 “工业上楼”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沿海城市改造升级老旧工业园区,发展都市型工业所采取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主要方式是建设高层工业楼宇,销售或租赁给工业企业。高层工业楼宇正在替代曾经流行一时的“花园式工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9. 从“花园工厂”到“工业上楼”,反映出当地( ) A. 产业转型基本完成 B. 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C. 信息工业发展迅速 D. 土地供应日趋紧张 40. 与高层住宅楼相比,高层工业楼宇建设时较少考虑建设的配套设施是( ) A. 公共交通设施 B. 文化娱乐设施 C. 超市等商业设施 D. 水电网络设施 【答案】39. D 40. B 【解析】 【39题详解】 “花园式工厂”虽然环境较好,但是占用土地面积较广,“工业上楼”则有可以有效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这种模式转变所在的区域为我国部分沿海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土地紧张的现象会越来越突出,而通过“工业上楼”则可以缓解土地供应紧张的现状,所以这反映出当地土地供应日趋紧张的现状,D正确;只是工业园区进行了改造升级,并没有对产业结构、产业模式进行调整,所以这个对产业转型影响不大,因为产业转型要进行的是产业转移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或改造,A不符;这种模式是对老旧工业园进行改造升级,对城市其它区域的环境等并没有进行改善和调整,所以城市环境明显改善这种说法有些不妥,因为影响城市环境的并非只有工业区的各种污染排放,且从“花园工厂”到“工业上楼”发展的也还是工业,B不符;模式转变后发展的还是工业企业,并没有体现出引入更多的科技人才或科技投入加大、产业结构调等,故信息工业发展迅速,与这种工业模式转变无关,C不符。故选D。 【40题详解】 超市等商业设施主要满足居民和工人购物;公共交通满足居民和工人出行上班;水电网络设施满足居民和工人日常生活需要;上述三类设施均是高层住宅及高层工业楼宇均需要的基本配套设施,因此A、C、D排除。高层住宅主要是居民生活的地方,需要文化娱乐设施;而高层工业楼宇是工人工作的场所,可较少考虑文化娱乐设施。故选B。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2题) 41. 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箭头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比较多的地区是有:________(多选) ①京津唐地区 ②四川盆地 ③珠三角地区 ④长三角地区 (2)图示阶段,我国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这些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3)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总体上主要流向是:_______。 (4)图中人口迁移类型属于是____(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答案】(1)①③④ (2) 北京、上海、广东;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从中西部到东部) (3)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4)国内人口迁移 【解析】(1)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①京津唐地区、③珠三角地区、④长三角地区为人囗迁入比较多的地区,②四川盆地为人囗迁出区。 (2)图示阶段,我国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有北京、上海、广东;这些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引起的,这些人口迁入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所以,吸引人口迁入。 (3)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人口流动的原因主要是务工经商,结合地图可知,人口主要流向是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中西部内陆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4)图中人口迁移发生在我国国内,属国内人口迁移。 42.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各功能区中位于市中心的是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的是 ________区。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仓库,最佳选址是________,试简述其理由。 【答案】(1)商业 住宅 (2)① 临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 【解析】(1)从图可知,该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耕地等,其中位于市中心的是商业区,而住宅区是城市用地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2)大型仓库一般选择在交通便利、地价较低的地方,因此,城区边缘道路沿线是大型仓库最佳选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