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一章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一章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www.ks5u.com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和发展差异。2.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3.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区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 ‎①东部地区: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 ‎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②中部地区:晋、豫、鄂、湘、皖、赣6个省区。‎ ‎③西部地区:陕、甘、宁、新、内蒙古、青、渝、云、贵、川、藏、桂12个省(市、区)。‎ ‎④东北地区:黑、吉、辽3省。‎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总体特点:区域发展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崛起、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北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 ‎①产业结构差异:‎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a.东部、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东部地区工业产值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b.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同类城市。城市发展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二、南方与北方 ‎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区域差异比较 三、西部大开发 ‎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3.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4.区位分析 ‎(1)优势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 ‎(2)制约因素: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5.意义 ‎(1)缩小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4)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教材P14活动]‎ ‎1.(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 ‎(3)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 ‎(4)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重庆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 ‎2、3.略 ‎[教材P15~16活动]‎ ‎1.(1)产业结构差异:‎ ‎(2)主要原因: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 ‎(3)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1)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有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降。‎ 作用: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评价: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 ‎[教材P21活动]‎ ‎1.‎ ‎2.略 ‎[教材P23活动]‎ ‎1.西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社会经济较落后;而东部地区位于沿海地区,以汉族为主,社会经济较发达。所以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了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异。‎ ‎2.略 主题一 四大地区的差异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西部大开发新的指导意见,落实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举措,继续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下面是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基本情况(2012年)‎ 注: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四大地区的差异最主要的表现是什么?‎ 试答:经济发展水平。‎ ‎(2)东部与中、西部的产业结构有何差异?‎ 试答: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的农业经济占有较大的比重。‎ ‎(3)四大地区目前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试答:东部地区处于工业化阶段,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过渡;东北地区处于工业化阶段;中西部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地区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部分地区随着资源开发处于工业化的起步时期。‎ 我国四大地区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1.我国四大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地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地区 主要的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 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多洪涝灾害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中部 地区 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是农林牧产品的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及重工业发达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加强交通建设 西部 地区 有漫长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 东北 地区 工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 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机。矿产资源濒临枯竭,水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建设商品粮、农林牧基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2.四大地区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 区域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自然 因素 沿海地区,便利的海运;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利于开发 距海较远,环境闭塞;多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不利 濒临渤海、黄海;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社会 经济 因素 工业基础好;生产力水平高,产业结构较优;对外开放早 工业基础差;生产力水平低,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对外开放晚 能源枯竭,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环境污染大 四字法记忆四大地区差异产生的自然原因 ‎(1)东部地区:位置临海,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植被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贫乏,能源短缺。‎ ‎(2)中西部地区:距海遥远,位置闭塞;气候干燥,日照充分;海拔较高,水源较少;矿产丰富,能源充足。‎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地形平坦,植被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丰富,能源充足。‎ ‎1.思考领悟 ‎(1)我国四大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有什么不同?‎ 提示:‎ 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看,东部国内生产总值最高,说明其经济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东北地区最落后;从经济发展速度上看,东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最大,说明其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东北地区最慢。‎ ‎(2)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 提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国四大地区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2.题组实践 进入21世纪后,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四个地区在资源方面有明显差异 B.四个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显著的差异 C.四个地区的开放程度有明显的差异 D.四个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 解析:四个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 ‎(2)下列叙述中,四个地区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D )‎ A.都临海,都有大河入海口 B.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D.都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解析:‎ 中、西部经济地带不临海;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政策优势、海外侨胞的人缘优势、地缘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经济特区先后有6个,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喀什;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是农业基础好、开发潜力大、粮食的商品率高,四个地区都有商品粮基地。‎ ‎(3)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无论冬夏气温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解析: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主题二 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诗句描述的地区属于哪个地区?‎ 试答:诗句描写的是江南景象,它属于南方地区。‎ ‎(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试答: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以种水稻、油菜为主,一年两至三熟。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以种小麦、玉米、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1.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2.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工农业生产的差异 地区 北方 南方 农业 生产 以旱作为主,小麦、玉米、花生等是主要农作物,东北地区是重要商品粮基地 以水田为主,水稻、油菜等是主要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是重要农业生产基地 工业 生产 重要的重工业区和能源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山西能源基地 工业门类齐全,形成了长江沿岸工业带,南部沿海工业带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中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800 mm年等降水量线。‎ ‎(2)最冷月均温0 ℃等温线。‎ ‎(3)地形比较完整与比较破碎的分界线。‎ ‎(4)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5)农田以旱地为主和以水田为主的分界线。‎ ‎(6)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7)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8)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1)分析各区域发展的条件。‎ ‎①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资源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等。‎ ‎(2)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包括区域发展条件、优势、限制条件等。‎ ‎(3)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的原因。‎ ‎1.思考领悟 ‎(1)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我国南北方的人民在食、住、行、娱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提示:北方:食——以面食为主,住——房屋建筑注重防寒保暖,行——以铁路、公路为主,娱——溜冰、滑雪;‎ 南方:食——以大米为主,住——房屋建筑注重通风散热,行——水路运输发达,娱——游泳、龙舟竞赛。‎ ‎(2)我国南北方在农业方面有什么相同点?‎ 提示:因为都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都属于我国主要的种植业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都分布在南北方。‎ ‎2.题组实践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包括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其中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玉米等,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这条界线以南包括亚热带和热带,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C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解析:这种差异主要是热量条件的差异,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明显。‎ 主题三 西部大开发 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在我国政府部署的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深圳市的企业了解到中亚市场每年对我国服装产品需求量多达8.5亿件,准备在喀什投资兴办棉纺厂和服装厂。‎ ‎(1)与深圳相比,喀什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试答:喀什纬度位置较高;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边疆;周边接壤的国家较多。‎ ‎(2)在喀什兴办棉纺厂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试答:地价便宜;接近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丰富;政策优惠;靠近中亚,国际市场广阔。‎ 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及措施 ‎1.思考领悟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西部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要注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题组实践 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A地区的重点产业最可能是( D )‎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产业 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 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 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 解析:A地区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且能源资源丰富,因此应重点发展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 ‎(2)图示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分布,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B )‎ A.人口分布状况 B.主要交通线走向 C.水源条件 D.地形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产业带分布与陇海—兰新铁路线走向一致。‎ ‎(3)关于C、D两地区产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C )‎ A.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 C.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 D.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C地区位于巫山附近,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有丰富的水能资源;D地区位于云南,应重点发展边境贸易,但交通便利并不是其传统的区位优势。‎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下图是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东部地区矿产资源最丰富 B.中部地区面积最大 C.西部地区人口最稠密 D.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 解析:我国四大地区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 ‎2.比较我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 B )‎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 解析:由图读出比重得出结论。‎ 根据下表,回答3~4题。‎ 比较项目 长江以南 长江以北 水资源占全国(%)‎ ‎81‎ ‎19‎ 土地面积占全国(%)‎ ‎36.5‎ ‎63.5‎ 水资源利用率(%)‎ ‎5.5‎ ‎63.8‎ 人口(亿)‎ 约7‎ 约6‎ 耕地占全国 ‎1/3‎ ‎2/3‎ 水资源前景 约1 700亿 立方米以上 缺水约890‎ 亿立方米 ‎3.长江以北地区的土地面积比长江以南广,人口却比长江以南少,主要是因为( B )‎ A.长江以北地区平原较少 B.长江以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 C.长江以南地区工业发达 D.长江以北地区迁出人口多 解析:由表可知,长江以北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63.5%,耕地占全国的2/3,但是水资源只占全国总量的19%。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水资源缺乏是制约长江以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瓶颈”。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缺乏是降水量少,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造成的。‎ ‎4.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B )‎ A.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 B.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不足 C.长江以南地区不存在缺水问题 D.长江以北地区水污染较轻 解析: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不足,人们不得不依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来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5.读我国西部部分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未列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省区有哪些?‎ ‎(2)图中从A至B和从C至D的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形成原因是什么?两线分别依次穿过哪些干湿地区?‎ ‎(3)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4)推进西部大开发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 ‎(2)AB一线降水量呈现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分布规律,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量逐渐减少,但祁连山和天山地区受地形影响,降水量有所增加;依次经过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半干旱地区。CD一线降水量逐渐减少,原因是地势逐渐升高,距海洋越来越远;依次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 ‎(3)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缩小我国东部地带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西部大开发的有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熟记教材基础知识。第(1)题,考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新疆、西藏、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宁夏、陕西、内蒙古。第(2)题,降水量分布规律和干湿地区可从图中得出,AB线的降水量受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CD线受地势和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量逐渐减少。第(3)、(4)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及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