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红对勾》限时规范训练1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限时规范训练1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 C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解析:根据图例,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侵入形成,岩浆物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软流层,软流层属于地幔,A错误;据图可知,花岗岩侵入发生在上层石灰岩岩层形成之后,故远晚于断层发生的时间,B错误;高温的岩浆有可能导致附近的岩层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与岩浆活动无关,故排除D。 读下列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面两题。 2.四幅景观图所示地貌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C ) A.峨眉山、云南石林 B.圣海伦火山、沙丘 C.圣海伦火山、峨眉山 D.云南石林、沙丘 解析:峨眉山是断块山,圣海伦火山是岩浆活动形成的,两者均由内力作用形成;云南石林为流水侵蚀地貌,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两者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3.塑造上图中沙丘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与下图中哪一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相同( C ) 解析: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而本题中A图所示景观为褶皱,D图所示景观为断层,都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B图所示景观为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C图所示景观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故选C选项。 (2019·江西省宜春中学高三月考)表面崎岖不平的阿联酋萨巴尼亚岛位于波斯湾中,靠近阿联酋西海岸,由地下岩盐(化学沉积的矿物组成的岩石,主要成分是石膏)受挤压上升,上覆砂岩层破裂,底层的盐质矿物暴露而形成。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组成萨巴尼亚岛的主要岩石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是由岩浆直接形成的,为岩浆岩;丁是由沉积物形成的,为沉积岩;甲、乙、丁都有箭头指向丙(即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所以丙为变质岩。 5.下面四图中与萨巴尼亚岛地质结构相似的剖面图为(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岛是由地下岩盐受挤压上升,突破上覆砂岩层出露而形成的,故①图符合。②图显示的是岩盐还没有突破上覆砂岩层;③图中岩盐与上覆砂岩层呈现水平层理构造,水平岩层还没有受到挤压作用,是该岛屿形成前的原始阶段;④图为断层结构,不符合该岛屿的形成过程。 (2019·湖南衡阳联考)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B岩层中有三叶虫(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2.3亿年~6 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 C ) A.都为东北—西南走向 B.都为西北—东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A~F为沉积岩,G为花岗石,f为断层,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因此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西北—东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 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 C.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 D.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 400万年 解析:花岗岩是侵入岩,所以先是岩浆侵入,然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最后形成该地貌,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前,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后,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 400万年,所以D项正确。 (2019·浙江金丽衢联考)2017年2月16日,多名科学家在美国地质学会发表研究报告宣称,他们在澳大利亚东部发现了世界第八大洲——西兰蒂亚洲。它位于南太平洋,包括新西兰北岛和南岛等岛屿,面积约为490万平方公里,94%的面积都在水下,是一个被淹没的大陆,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下图为西兰蒂亚洲及周边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8.符合西兰蒂亚洲特征的是( B ) A.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平均海拔最低的大陆 C.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 D.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 解析:根据材料,西兰蒂亚洲是被海水淹没的大洲,说明西兰蒂亚洲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陆,B项正确。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海拔高,是高大山脉,不会被淹没,A项错误;该地位于太平洋,C项错误;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D项错误。 9.推断西兰蒂亚洲未来的面积变化及原因( C ) A.变小 板块彼此分离 B.变大 板块挤压碰撞 C.变小 板块挤压碰撞 D.变大 板块彼此分离 解析: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西兰蒂亚洲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是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未来的面积变小,C项正确。 (2019·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甲处属于( A ) A.背斜成谷 B.向斜成山 C.向斜成谷 D.背斜成山 解析:在地下同一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的砂岩的形成年代比Y1、Y4处取得的砾岩老,即岩层两翼新、中间老,属于背斜构造;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是谷地地形,因此属于背斜成谷,A项正确。 11.若在Y2处钻30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 C ) A.25 m B.35 m C.55 m D.65 m 解析:河流是区域最低的地方,由图示可知:河流的右侧的等高线高度值为160 m,可判断Y44的高度为180~190 m;而Y2的高度为160~170 m,故高度差为10~30 m,而Y2需要钻30 m,故Y4需要钻40~60 m之间即可,C项正确。 二、综合题(46分) 12.(2019·济南三校学情调研)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说明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及形成丙处物质的主要地质作用。(4分) 答案: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 沉积(或外力)作用。 (2)分别写出甲、乙、丁三地的地质构造类型。(6分) 答案:背斜、向斜、断层。 (3)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的是甲,有可能找到地下水的地点是乙。(4分) (4)丁地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8分) 答案:不合适。因为丁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 解析:第(1)题,甲、乙两处岩层弯曲变形,是由于地壳运动受水平挤压的结果。丙处为松散的堆积物,是沉积作用的结果。第(2)题,结合甲、乙、丁三地岩层形态及相对位置判断其地质构造。第(3)题,结合地质构造判断自然资源分布规律。第(4)题,图示区域有断层发育,修建水库容易出现漏水和地层不稳定,并诱发地质灾害。 13.(2019·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 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据考证,现今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这里自古灌溉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岩层的相互运动关系。(4分) 答案:秦岭所在岩层相对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层相对下降。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8分) 答案: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北部,所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是大断崖。 (3)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2分) 答案: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作用(风力、流水等)将沉积物搬运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有断层,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坡,为断块山。第(3)题,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