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卷(必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卷(必修)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卷(必修)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 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1~3 题。 1.划分 a、b、c 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植被和土壤 B.土壤和气候 C.气候和地形 D.地貌和植被 2.下列关于 a、b、c 三大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大自然区均既有内流区也有外流区 B.三大自然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C.长江、黄河均跨三大自然区 D.三大自然区即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 3.下列关于从 a 区到 b 区再到 c 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地势逐级增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依次增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加大 D.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 4~5 题。 4.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D. 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5.导致图示地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为原因有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 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⑥ 图 1 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 6~8 题。 6.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强 B.气温年较差大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7.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8.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网上流行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如下:北京人说他风沙多,A 地人就笑了;A 地人说他面积大,新 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 省人就笑了;B 省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 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据此完成 9~10 题。 9.材料中的 A 地和 B 省分别位于 A.西部经济地带 青藏高寒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西部经济地带 C.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D.东部季风区 中部经济地带 10.关于材料中的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 A 地的城市化水平较高 B.由于盆地内部地形平坦,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于盆地内部 C.材料中的 B 省的省会由于海拔高、纬度低,四季如春 D.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于宽广的山间高原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 16 亿吨。据此回答 11~12 题。 1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1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根本原因在于 A.矿产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产业结构不合理 D.人口过多、增长过快 读图,回答 13~15 题。 13.①②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A.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冲积平原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D.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14.有关两区域的人文特征,正确的为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C.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D.①区域城市群目前发展迅速 15.结合图②分析图③中形成工业总产值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B.西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C.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D.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下图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 16~17 题。 16.图中 a、b、c 和箭头①的名称正确的有 A.a 社会系统 B.b 生态系统 C.c 经济系统 D.①物质产品、资金等 17.关于图中箭头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②、⑥表示的量过大,往往产生环境污染 B.①、⑤表示的量越大,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C.③、④表示的量越大,人类生活质量会越高 D.①、②表示的量与人的管理调控关系不大 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 18~19 题。 18.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①水土流失 ②气候变暖 ③水环境恶化 ④酸雨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9.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①共同性原则 ②持续性原则 ③公平性原则 ④参与性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 20~22 题。 20.图中字母 F、H 代表的含义是 ①F 表示资源获取 ②F 表示产业消费 ③H 表示废物排放 ④H 表示产品消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E 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 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①高经济增长 ②发展清洁生产 ③倡导循环经济 ④减少资源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读下图,回答 23~24 题。 23.为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①种草护坡 B.②打坝建库 C.③平整土地 D.④修筑梯田 24.“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A.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 C.地表水下渗 D.蒸发 德国鲁尔区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鲁尔区产值结 构图”(图中①表示 1958 年,②表示 1995 年)及所学知识,完成 25~28 题。 25.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26.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减少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27.目前,鲁尔区发展状况是 ①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发展了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④工业污染日趋严 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8.为治理鲁尔区的环境污染,营造绿色空间,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A.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 B.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回收有害气体和烟尘,变废为宝 C.植树造林,扩大人均绿地面积 D.禁止钢铁、煤炭工业在该地存在 根据资源型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一繁荣一衰退一转型一 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贫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回答 29~30 题 29.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恰当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改进资源开采技术,加大资源开采量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30.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 一定会随着资源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一定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应将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就业 D.应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兴产业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31.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区域内部不存在差异性。 32.我国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的差异。 33.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不断减少,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不断增加。 3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的根本原因。 35 .我国西北地区灌溉措施不当可能会导致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36.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目的。 37.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加强国际协作。 38.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会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 39.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污染是区域发展实现转型的重要措施。 40.鲁尔区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 3 大题,共 30 分)。 41.如何走出贫困、人口增加和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如何形成良性循环奔小康,是山 区人民关心的大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 分) (1)下列各项是甲图三者 发生联系的中间环节,请 将字母代码填入甲图方 格内。 A.毁林开荒、增加耕地 B.目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的需要 C.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需要养育更多子女以保证老有所养 (2)由甲图得出的启示为人口发展的原则应该是 ? (3)图乙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山区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实现转变的有效措施循环 图,请选择正确的代码填入乙图方格内。 D.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E.农林牧综合治理 F.粮食单产提高 (4)图乙有效措施中,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_________。 42.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 分) 材料一: 下表为黄十高原某地 1978 年和 2007 年相关统计资 料。 图 1 为黄土高原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 l: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 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 方案 2:以植树造林为治理侵蚀的主要措施,同时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1)据材料一图 1,简述黄土高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一表格内容,简述这 30 年间: ①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何变化? ②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在图 1 中的甲、乙两地任选一地,从材料二中选择适合该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统计项目 1978 年 2007 年 耕地面积(万公顷) 4.O 4.6 森林、草原比重(%) 18 10 气温年较差(℃) 33 36 年降水量(毫米) 440 380 水土流失范围 小 大 粮食平均亩产(千克) 160 150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0.5 人口(万人) 32 40 并阐明选择该方案的理由。 43 比较下列世界著名工业区,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0 分) ⑴两区域都在丰富的 资源基础上,利用廉价便利的 (交通运输)条件发展起来的。它们 早期都以 、 等工业为主导产业。 ⑵ 两区域发展重工业的资源条件差异主要是 。 ⑶ 20 世纪 50 年代,两区域都曾出现经济的衰败,后实施综合整治重新焕发活力。请问它们都采取 了哪些有效措施?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必修)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A C B A B C B C A D B C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B B B D B D B B D A D B D 二、判断题: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A B B A B B A A B 三、综合题: 41 答案(9 分) (1) ①C ②A ③B (各 1 分) (2) 人口发展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2 分) (3) ④E ⑤F ⑥D (各 1 分) (4) E(农林牧综合治理) (1 分) 42 答案(11 分) ⑴特点: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1 分) 原因:①从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水汔量越来越少(1 分) ②地形阻挡,受夏季风越来越小(1 分) ⑵ ①耕地面积扩大; 森林、草地面积减小(2 分) ②气温的年较差增大; 年降水量减小; 水土流失范围增大(3分) ⑶ 甲地:方案2(1 分) 理由:①降水量大于 450mm,提高森林覆盖率较为容易;(1分) ②在坡度较大的沟坡仍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1 分) 乙地:方案1(1 分) 理由:①降水量小于 450mm,提高森林覆盖率较难(或者植被生长条件较差),应以工 程措施为主 (1 分) ②降水少,可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草地为宜 1 分) 43 答案(10 分) ⑴ 煤炭 水运(河湖水运) 钢铁 机械(或煤炭)(各 1 分) ⑵ 五大湖区铁矿丰富;鲁尔区铁矿靠调入(2 分) ⑶ 改造传统产业,扶持支柱产业(或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提 高产品技术含量); 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 治 理环境污染; 完善环保法规,加强环境管理; 扩大绿地面积,营造绿色空间等(4 分。合理 即可,答对一点得 1 分,得满 4 分为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