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钓鱼这项高雅古朴的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我国大地上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穿山越谷的溪流为无数钓鱼爱好者陶醉于这项活动提供了自然钓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春钓浅(滩),夏钓深(潭),秋钓阴,冬钓阳”是钓鱼爱好者们总结出的钓点选择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质优劣 B. 水温高低 C. 水底地形 D. 水位涨落 2. 某钓鱼爱好者在日记中写到:“毛毛雨打在水面上,水中容氧量大增,鱼类因呼吸了足够的氧气,显得特别活跃,摄食欲望十分强烈,容易上钩……”。此钓鱼天气与下列天气系统相符的是( ) A. 暖锋 B. 台风 C. 反气旋 D. 快行冷锋 【答案】1. B 2. A 【解析】 1.结合材料“春钓浅(滩),夏钓深(潭),秋钓阴,冬钓阳”可知,垂钓影响因素是水温。因为水温高低会影响鱼类的活跃度,从而影响食欲。春季钓鱼主要选择浅滩是春季气温还未完全回升,浅滩比深潭水温更高,鱼儿到浅滩处取暖;夏季正好相反,浅滩水温过高,鱼类逃热趋凉,喜欢待在深水区;秋天沿袭夏季气候条件,气温较高,鱼喜欢待在阴凉处,所以选择阴凉处钓鱼;冬钓阳是因为冬季水温低,向阳处水温更高些。B正确。故选B。 2.“毛毛雨“说明是连续性降水,应该是暖锋造成的,A正确。台风会导致狂风暴雨,B错误。反气旋不会形成降水,C错误。快行冷锋降水强度大,D错误。故选A。 下左图为天津市某时刻气压场示意图,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打算利用自制的风向标(右图)在甲、乙、丙、丁四地进行风向的测定。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观测小组在甲点测风向时,风向标的金属箭头指向的方向是( ) A. 西北 B. 西南 C. 东北 D. 东南 4. 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测点中,此时最可能出现降水,并伴随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3. C 4.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风向、天气系统对降水的影响。 【3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甲点位于低压中心的北侧,根据等压线判读其风向应该为东北风,风向标的金属箭头指向即为风向,应该指向东北方向。所以本题C选项正确。 【4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该天气系统是低压,根据指向标可知乙地出现在左侧冷锋附近,丁地位于暖锋一侧,甲地受冷空气控制,丙地受暖空气控制。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应该在乙地附近,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 下图示意某气压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甲地区盛行(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6. 下列现象能反映图示季节的是( ) A. 华北平原~小荷才露尖尖角 B. 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 C. 北京香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D. 内蒙古高原~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判断,据图可知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0°-30°之间,为北半球的信风带,盛行东北风,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据图可知此时赤道低压带位置偏南,说明此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偏南,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气温低,天气寒冷,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正是此季节的景观,B正确;华北平原~小荷才露尖尖角一般是在6月份,A错误;北京香山~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般出现在秋季,C错误;内蒙古高原~风吹草低见牛羊出现在夏季,D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某山地南北坡气候资料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山地北麓的气候类型是( ) A. 地中海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8. 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原料,该山地南麓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工业是( ) A. 啤酒酿造工业 B. 甜菜制糖工业 C. 橄榄榨油工业 D. 黄麻纺织工业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山地7月份气温高于1月份,说明位于北半球,山麓北侧地区1月份气温高于0°C,7月份在17°C左右,全年气温变化不大,降水方面1月份和7月份差别不大,说明该地全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故选D。 【8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山地南麓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盛产葡萄、油橄榄、无花果等,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适合发展橄榄榨油,C对。啤酒酿造的原料为大麦和小麦,不是地中海地区特色农产品,A错。甜茶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地区,B错。黄麻主要分布在热带像印度的恒河平原,D错。故选C。 上海2007年底常住人口为1845万人。下图示意某时段上海常住人口的增速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上海常住人口( ) A. 2007年增加约93.5万 B. 2007~2010年一直增加 C. 2010~2011年减少最快 D. 2013~2016年先减少后增加 10. 影响该时段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 B. 产业结构调整 C. 城市人口政策 D. 住房价格提高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2007年常住人口为1845万,是在2006年基础上增加了5.07%,计算可得,2006年约1757万人,2007年增加了约88万人,A错。2007-2010年间增速始终大于0,人口一直在增加,B对。2010-2011年人口增加,C错。2013-2014增速大于0,说明在增加,2015年为负值,减少,2016年为正值,说明增加,则该段时间内,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D错。故选B。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段时间内,人口增速总体呈降低趋势,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使得对于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对于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使得人口增速降低,B对。经济发展水平始终较高,不会导致增速减慢,A错。城市人口政策从材料无法判断,C错。影响人口迁入的原因主要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住房价格提高不会影响人口迁入,D错。故选B。 地坑院是一种“塬上挖坑,四壁凿窑”的中国独特传统民居,有“地下四合院”之称。下图示意该民居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塬上挖坑,这种“塬”应该( ) A. 呈台状,四周陡峭、中间平坦 B. 呈扇形,扇顶高、扇缘低 C. 呈碟型,四周略高、中间平坦 D. 呈圆形,圆心低、四周高 12. 地坑院这种传统民居多分布在( ) A. 辽河流域 B. 黄河流域 C. 淮河流域 D. 长江流域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塬上挖坑,四壁凿窑”,“地下四合院”说明其选择在黄土塬上,黄土塬就是顶面广阔,地表平缓的黄土高台,故应呈应该呈台状,四周陡峭、中间平坦,A描述正确,BCD描述不准确。故选A。 【12题详解】 地坑院在地平面以下,故应黄土层深厚,降水相对较少的地区,淮河、长江流域降水较多,不适合,CD不对。辽河流域地势较低,没有厚厚的黄土层,不适合,A不对。黄河流域的陕西等地,土层深厚,往往形成黄土塬,成为地坑院的良好选址,B对。故选B。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宅基地和住宅闲置问题日益突出。美丽新乡村是一种针对乡村闲置房源进行金融支持、规划设计、施工改造,并提供旅居、康养租货等经营组织模式。该模式链接城乡之间的供需,以多种形式释放乡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的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与传统的农家乐相比,美丽新乡村发展模式的突出优势是( ) A. 市场距离近 B. 产品价格低 C. 形式更灵活 D. 资金投入少 14. 下列城市周边地区最适合发展美丽新乡村模式的是( ) A. 北京 B. 拉萨 C. 哈尔滨 D. 乌鲁木齐 【答案】13. C 14. A 【解析】 【详解】1.从题目信息中可知,美丽新乡村发展模式会投入更多资金对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进行设计施工改造,改造后的住房租赁价格会更高,并且有更多种和灵活的服务形式,旅居康养等。因为都是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再利用,针对城市市场,所以市场距离上并没有绝对的远近比较,只是形式多样、灵活,故ABD错,C正确。故选C。 2.美丽新乡村主要针对城市市场,为传统农家乐的消费升级形式,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需求量会更大。四个城市对比可知,北京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需求更大,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下图示意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 住宅区 B. 工业区 C. 商业区 D. 行政区 16. 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 ) A. 中小学 B. 高等学校 C. 快餐店 D. 购物中心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该功能区移入的人口年龄结构中,劳动力人口占很大比重。迁出人口中,以老年人为主。所以该功能区最可能是工业区,B对。住宅区不会有老年人大量迁出,A错。商业区以商贸活动为主,不会有大量人口迁入,C错。行政区不会有大量儿童移入,D错。故选B。 【16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功能区为工业区,主要进行的是工业生产活动,对快餐店和购物中心的需求不是很迫切,CD错。该功能区内有大量的儿童移入,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中小学,而不是高等院校,A对,B错。故选A。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14℃。下图示意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甲地种植该作物的时间最可能是( ) A. 3~4月 B. 5~6月 C. 8~9月 D. 11~12月 18. 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 A. 水源丰富 B. 病虫害多 C. 上市较早 D. 离市场近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由材料知,该作物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14℃。读图,甲地符合这一条件的时间只能在11~12月,其它时间不符合条件,故选D。 【18题详解】 根据图示,乙地8月份温度约15~18℃,9月份温度约12~14℃,所以最佳收获月份是9月份。甲地的收货时间在12月份,故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上市较早,C对。从图中分布,乙地气温较低,最冷月气温低于0度,病虫害难以过冬;甲地气温较高,最冷月气温在0度以上,害虫可以安全过冬,所以乙地病虫害少,B不对。图中没有水源条件,也无市场条件,无法判断,A错、D错。故选C。 下图示意中国某著名企业产业转移路径,东莞是该企业总部所在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该企业最可能是( ) A. 啤酒厂 B. 制鞋厂 C. 汽车厂 D. 炼铜厂 20. 影响该企业在①②③阶段进行产业转移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政策、科技、劳动力 B. 原料、市场、科技 C. 政策、劳动力、劳动力 D. 原料、市场、劳动力 【答案】19. B 20. C 【解析】 【详解】19.该企业由我国东部转移到中部再转移到非洲,主要受廉价劳动力因素的影响,属于劳动导向型企业,B正确,其它3个选项工厂不属于劳动力密集企业。故选B。 20.该企业在①阶段产业转移最主要因素是改革开放的政策;②阶段产业转移最主要因素是利用廉价劳动力;③阶段产业转移最主要因素也是利用廉价劳动力。故该企业在①②③阶段进行产业转移最主要因素依次是政策、劳动力、劳动力。故选C。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 A. 热带地区 B. 亚热带地区 C. 温带地区 D. 高寒地区 22. 该山地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 ) A. 1月山顶 B. 1月山麓 C. 7月山顶 D. 7月山麓 23. 导致图中①②差值明显大于③④差值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热 B. 地形 C. 土壤 D. 植被 【答案】21. B 22. A 23. A 【解析】 【详解】21.根据图中曲线,该山1月份山麓地带平均气温大于0℃小于4℃,说明该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2.图中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海拔高度,该山地1月份山顶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约为20℃,1月份山麓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约为10℃,7月份山顶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约为10℃,7月份山麓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约为8℃。可见该山地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的山顶,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该山,1月份晴天多,降水少,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较弱,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差值较大,导致图中①②差值明显大于③④差值的主导因素光热,A正确,土壤和地形不会随着季节发生明显变化,BC错;植被对温差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D错;所以选A。 某实验团队在湖北省西北部山区茶园开展不同施肥(不施肥、施化肥、施有机肥三种)措施下的氮排放对照实验。实验以当年9月至次年8月为一个周期,施肥时间为10月和2月。下图示意实验周期内的不同施肥措施下的氮排放量逐月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能保证茶叶增产又尽量减少环境不良影响的措施是( ) A. 减少施肥或不施肥 B. 尽可能施用有机肥 C. 在强降水天气施肥 D. 一次施足全年肥料 25. 古语云“明前茶,贵如金”,其原因可能是( ) ①阳光照射时间长,虫害少 ②阴天雨天雾天多,生长快 ③茶树积累养分足,茶芽壮 ④气温土温水温低,产量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施肥有利于保证茶叶增产,有机肥氮排放量较小,可尽量减少环境不良影响,故应尽可能施用有机肥,B正确,A错误;在强降水天气施肥易造成肥料的流失,C错误;一次施足全年肥料不利于吸收,且易造成土壤污染,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中国节气的清明:二十四节气之第五节气,在4月4日或5日;表示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茶树积累养分足 ,茶芽壮,③正确;该时间气温土温水温低,产量少,④正确;清明前太阳直射点刚移到北半球,太阳照射时间较少,①错误;阴天雨天雾天多,生长慢,②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 (1)指出①、②、③处的气候类型。 (2)推断①地区种植业的主要分布特点,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3)简述③地区大量破坏植被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1)①热带沙漠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 (2)河流沿岸 河流沿岸灌溉便利,劳动力集中。 (3)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水量变化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进行判断,该地位于非洲大陆,①位于20°--30°的大陆中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②位于10°--20°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位于刚果盆地,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 (2)结合上题分析,①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发展种植业最大的问题在于灌溉水源不足,因此且种植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或绿洲地区,这些地区恰好也是人口集中分布,一方面为种植业提供劳动力,另一方面提供灌溉水源。 (3)③地为热带雨林地区,从雨林强大的生态功能分析其破坏的影响。热带雨林为全球提供新鲜的空气;涵养水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全球气候;提供良好的生物生活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导致水土流失、气候异常(降水变化大)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枸杞是一种喜强阳光树种,无光不结果,但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盐碱。青海枸杞又名柴杞,量大质优,主要出产于海拔2000~3000米以上的没有污染的河岸地带。左图示意青海省诺木洪30万亩枸杞绿色产业园。 光合生产潜力是假定作物在各种环境因素都处于最适宜和最协调的条件下,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而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光温生产潜力是指在当地实际光温条件下,其他要素适宜和协调而获得的最高产量。光温水生产潜力是指在当地实际光温水条件下,其他要素适宜和协调而获得的最高产量。右图示意青海省诺木洪枸杞作物各生产潜力对照。 (1)简述青海诺木洪大规模枸杞种植园布局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青海诺木洪为提高枸杞单产应采取的农业技术措施。 (3)归纳枸杞绿色产业园的生态效益。 【答案】(1)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空气洁净,环境质量优。 (2)该区域光合潜力大,但光温水潜力小,应改造枸杞生产的水分条件(灌溉技术);实施覆盖地膜技术;培育优良品种。 (3)(为干旱地区)提供绿色屏障,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 【解析】(1)根据材料,“枸杞是一种喜强阳光树种,无光不结果”,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故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该地人口稀少,有青海省诺木洪30万亩枸杞绿色产业园,故土地资源丰富;根据材料,“主要出产于海拔2000~3000米以上的没有污染的河岸地带”,故该地空气洁净,环境质量优。 (2)从图中看,该地光合潜力大,但光温潜力、光温水潜力小,因此水源、热量为其限制性因素,应改造枸杞生产的水分条件(灌溉技术);可以实施覆盖地膜技术,提高其温度;可以充分利用其光照条件优势,培育优良品种。 (3)注意本题要求归纳其“生态效益”,该产业园的存在主要是增加了当地的绿色植被,因此其为干旱地区提供绿色屏障,遏制荒漠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印度东北部工业区。 (1)简述该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2)简述该工业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资源组合好;工业用水便利;交通便捷;劳动力充足。(任答2点即可) (2)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建设;发展科技;美化环境。(任答3点即可) 【解析】(1)该题需要留意东北部的地理信息如工业中心、矿产资源、铁路交通、港口、河流等。因此优势区位可从资源、水源、水陆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读图可知,该区域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原料、能源充足;其次,恒河流经,水源充足;再次,有铁路干线和港口,水陆交通便利;最后,东北部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2)印度东北部地区主要为重工业区,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可结合课本中鲁尔区的整治经验分析说明。如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传统重工业比重,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治理环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等。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它可遮阳避雨、休憩、聚会、防水、防晒,保护桥梁。闽浙山区至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多采用“夏伐秋晾”的时间安排采伐木材。下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1)通过调查发现,在准备古建廊桥木料时,当地居民采取“夏季伐木、秋季晾木”的方式。说明其做法的合理性。 (2)分析当地居民多选择在冬季施工建设廊桥的原因。 【答案】(1)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山上采伐的木料顺河漂流至桥址,减少劳动强度;秋季阴雨天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 (2)晴天多,便于施工和修建;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 【解析】(1)读图,采伐区主要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山区道路交通不便,因此木材的运输主要靠水路运输;该地(闽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河流水位高,流速快,便于运输,且可以顺着河流自流至廊桥修建处,可以节省运输时间和成本;而秋季该地降水少,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较多,利于木料晾干。 (2)修建桥梁在冬季与所处气候类型、天气状况、劳动力、河流水文特点等有关。闽浙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气候干燥,河流径流量小,水位较低,利于施工;且冬季晴天较多,施工条件好,有利于施工;冬季为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便于进行工程建设和修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