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一模块第四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一模块第四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学案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的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名称 地形 判断依据 背斜 未受侵蚀,成为山地;久经侵 蚀,形成谷地 中部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 新 向斜 未受侵蚀,成为谷地;久经侵 蚀,地形倒置,形成山岭 中部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 老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 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位移类型 表现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相对下降 形成谷地或低地垂直 方向 相对上升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3.火山 (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 (2)火山: ①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②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以公路运输为主,铁 路运输为辅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 地带 迂回前进 原因 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 度均低于铁路 这里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 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名师注解] 【注 1】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 (1)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 (向斜、背斜)、断层。 (2)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 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联】 (1)“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 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对于复杂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根 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2)背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注 2】 断层和断裂的区别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 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 无位移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记】 (1)地垒和地堑 (2)断层形成的构造地貌 ①上升岩块形成断块山。 ②下降岩块形成谷地、洼地。 ③断层崖形成陡崖。 考点一 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 (一)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褶皱 地质构造 背斜 向斜 断层 从岩层形态上 判断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判 断 方 法 从岩层的新老 关系上判断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 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图示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 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 不易被侵蚀,常形 成山岭构 造 地 貌 图示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 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 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 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 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 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 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 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 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 泊 (二)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下水出露成泉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 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煤矿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油、气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 构造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避开断层 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隧道避开向斜 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隧道选在背斜 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 [典题精研] [典例] (2018·海南高考)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 X 区和地表 略有起伏的 Y 区组成。X 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 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2) 题。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 X 区和 Y 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2)X 区和 Y 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断层是 X 区和 Y 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 X 区 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 Y 区,但 X 区和 Y 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 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后来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 形成表层的玄武岩层,再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 X 区岩层整体相对下 沉而 Y 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故 D 选项正确。第(2)题,依据 上题推理过程,X 区和 Y 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 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 Y 区海拔高于 X 区,再加上 Y 区地表起伏大于 X 区,外力侵蚀作用更 为强烈,故 C 选项正确。 [答案] (1)D (2)C [考题变式] 1.(变设问) 下列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断层是受强大挤压力所致 B.与图中 X 地形相似的是华北平原 C.与图中 Y 地形相似的是长白山 D.图中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解析:选 D 图中岩层没有发生弯曲,并且平直说明没有受到强大挤压力。X 地形是断 裂陷落而形成的,华北平原为河流冲积而成。Y 地形区为断块山,长白山为火山。图中地形 既受内力作用也受外力作用。 2.(变题型) 图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相对下沉、Y 相对上升。 解析:根据各岩层的相对位置首先判定先发生沉积作用,后发生岩浆活动,最后发生断 层,形成图示地貌。 答案:沉积作用 岩浆活动 岩层(地壳)断裂 [集训冲关]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数字序号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 1~2 题。 1.下列有关图中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断层 E 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⑤ B.形成②③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①受外力作用堆积形成山 D.岩层④断裂发生明显位移 2.研究地质构造对生产实践的意义是(  ) A.a 地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条件 B.b 地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 地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河流水能 D.d 地有丰富的地表水可供开发 解析:1.D 2.A 第 1 题,断层 E 切断岩层⑤,说明它晚于岩层⑤,A 错。②③为岩 浆岩和变质岩,为内力作用形成,B 错。①为火山喷发形成,C 错。岩层④被断层 E 切断且明显发生位移,D 对。第 2 题, a 地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A 对。b 地为喷出岩,不是花岗岩,B 错。c 地有 断层不适宜建大坝,C 错。d 地为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D 错。 读某地岩层与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 3~4 题。 3.图中所画的甲—丁四条河流中,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该河(  ) A.发育于断层处,岩层破碎,侵蚀成河 B.发育于地堑处,地势低,汇水成河 C.发育于向斜处,地势低,汇水成河 D.发育于背斜处,岩层破碎,易侵蚀成河 解析:3.B 4.D 第 3 题,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图中所画的甲—丁四条河流中,甲、丙、 丁都位于向斜构造部分,向斜槽部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不易形成河流, A、C、D 错误。乙位于背斜顶部,易侵蚀成谷地,出现河流,B 正确。第 4 题,该河发育 于背斜处,岩层破碎,易侵蚀成河,C 错,D 对。图示岩层没有错动,没有断层形成,A、 B 错。 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回答 5~6 题。 5.Ⅳ单元地貌是(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死火山 6.Ⅱ单元地貌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 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 解析:5.C 6.A 第 5 题,Ⅳ有断层,Ⅳ应为断块山。第 6 题,Ⅱ单元岩层背斜顶部出 现侵蚀缺失,后由于断裂陷落,下沉接受流水沉积而形成沉积物。 考点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一)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 影响 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 输 ①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 成本高、难度大; 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 西藏先有新藏、青 藏、滇藏等公路, 后有青藏铁路 较铁路小 线路 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 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②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 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 经过各级居民点; 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 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 定路线的走向。 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技术难度; ③工程施工要安全; 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 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 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 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 梁或隧道) ①同蒲铁路沿汾 河谷地伸展; ②陇海铁路的西 段沿渭河谷地伸 展; ③襄渝铁路沿汉 水谷地伸展; ④成昆铁路沿地 形走势曲折伸展 线网 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 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 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 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 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 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 增加经济效益 新疆的南疆铁路 和兰新铁路均沿 山麓分布,连接绿 洲 图解如下: (二)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 如平原地区受地形影响小,交通线一般比较平直,而且受经济因素影响大,为了增加 客流量,交通运输线路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同时尽量避免占用耕 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等。而在山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 地和河谷地带,而且线路往往迂回前进。 2.对交通运输方式、线路结构的影响 主要考虑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工期等。如山区修交通线路常常要建桥隧,技术 要求、工程量和造价等比较高,工期比较长,修建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 所以,一般情况下山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以公路为主,然后才是铁路。 [典题精研] [例 1] (2014·全国卷Ⅰ)20 世纪 50 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 1 000 m 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 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第(2)题,读图可知,铁路线上的两个车站 距离图示两个城镇较远,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乘客乘车不方便,所以该线路不合理 的理由可能是距离城镇过远。 [答案] (1)D (2)B  [例 2] (2018·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解析] 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线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 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 过渡地带。 [答案]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 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 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方法规律] 交通景观图的判读 交通景观图能够将一幅幅与交通密切相关的地理画卷呈现在考生面前,充分体现了课标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求,如高铁景观、长江跨江大桥景观、港珠澳大桥景观等。对 其进行分析判读,可按以下三个步骤: [集训冲关] 如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为进行野外考察而绘制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在考察前,地理兴趣小组组长准备在 W、X、Y、Z 四处中选择一处安排露营,最 不适合的地点是(  ) A.W 处 B.X 处 C.Y 处 D.Z 处 2.该地区拟规划建设一条铁路,该小组成员设计了一选线方案。绘制在该地形图上, 该铁路线甲、乙、丙、丁四段中最合理的是(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解析:1.D 2.A 第 1 题,由图中等高线可知,Z 处位于山谷,易受山洪、泥石流灾害 的威胁,且 Z 处地势较低,易受河水上涨的威胁,最不适宜露营。第 2 题,甲段铁路线经 过附近的聚落边缘,可缓解聚落交通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乙段铁路线绕了一段弯路,但 没有联系更多的居民点,且跨越河流,建设成本高;丙段铁路线从聚落中部穿过,容易带来 噪声污染,且不利于聚落交通的合理规划;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丁段铁路线经过多条等高 线,坡度较大,增加了铁路建设的难度和成本。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 3~4 题。 3.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3.C 4.B 第 3 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判断,甲地海拔在 100 m 以下,乙地 海拔在 200~300 m,丙地海拔在 500~600 m,丁地海拔在 400~500 m,故丙地海拔最高。 第 4 题,图中无居民点和河流的分布,故未能体现出山区公路尽可能连接居民点和避免跨越 河流的原则。图中公路呈“之”字状弯曲,主要目的是避开陡坡。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如图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 口的发展中国家。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图中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 (1)指出图示铁路通车对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可能带来的有利变化。 (2)图中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分别为 90 km/h、40 km/h。请从地形角度分析甲、 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 解析:第(1)题,铁路通车使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的距离更长、范围更大,导致洛比托 港口货物种类和数量增大。第(2)题,甲路段比乙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快,原因是甲路段位于 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而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 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 答案:(1)货物集散范围扩大,货物种类增加,货物吞吐量(运输量)增大。 (2)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列车设计速度快。乙路段地处沿海 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列车设计速度 慢。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 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 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 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常见图示] 图 1 地质地貌示意图 图 2 地貌景观和地质 剖面图 图 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 图 [判读技巧]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 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 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 1 中Ⅲ 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 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 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 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 1 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 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 岩浆岩。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 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 3 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 3 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 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 3 中丙)。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 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 1 中Ⅱ处、图 3 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 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 1 中的断层,岩层未发 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 2 中的褶皱、图 3 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 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 动。如图 1 中左侧岩层Ⅰ的存在。图 2、图 3 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 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应用体验] [典例] (2016·浙江高考·节选)如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 变老。图中阶地(用 T 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 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下题。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 1.从文字中获取关键信息 (1)“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根据地层分布判断地质构造。 (2)“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阶地高低与地壳抬升幅度有关。 2.从图表中获取解题信息 [答案] C ————————————————————————————————————— [对点训练] (2018·北京高考)如图所示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解析:选 C 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 软流层,A 错误;据图可知,花岗岩没有发生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 B 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 正确;丙处的溶洞 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 错误。 (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 Q、P、C、D、S2、S1,其年 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 2~3 题。 2.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3.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解析:2.A 3.A 第 2 题,根据图中从甲地到乙地地层新老关系可判断,中间新(P)两 侧老(C),为向斜构造;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从甲地到乙地地势为低—高—低。故选 A。第 3 题,图中显示,丙处为泥盆系地层,直接出露地表,在此处往下钻探,只能发现比 它更古老的地层,即志留系地层。 如图为武夷山脉某地岩层示意图。读图,完成 4~5 题。 4.上图中(  ) A.③处因地壳张裂形成谷地 B.①处因地壳褶皱凹陷形成谷地 C.④处因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D.⑤处因地壳褶皱隆起形成山地 5.上图中④⑥两处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  ) A.由地壳水平运动挤压形成 B.由地壳水平运动拉张形成 C.由地壳垂直运动断裂形成 D.在岩浆运动产生的顶托力作用下形成 解析:4.C 5.A 第 4 题,③处因发生断层,受外力侵蚀而形成谷地,A 错。①处因岩 层断裂下沉,形成地堑构造,形成谷地,B 错。④处为背斜构造,其顶部易受外力侵蚀作用 形成谷地,C 对。⑤处中间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因槽部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 蚀,形成山地,D 错。第 5 题,④⑥两处中间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是地壳水平运动 挤压形成的,故选 A。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与东西向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 1~3 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向斜谷,河流自北向南流 B.甲处为背斜谷,河流自南向北流 C.若等高距为 100 m,图示区域最大高差接近 1 000 m D.若等高距为 100 m,陡崖最大相对高度接近 200 m 2.图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褶皱 断层 岩浆侵入 沉积 岩浆喷出 B.褶皱 岩浆侵入 断层 沉积 岩浆喷出 C.沉积 褶皱 岩浆喷出 断层 岩浆侵入 D.沉积 褶皱 岩浆侵入 断层 岩浆喷出 3.图中形成岩浆岩的岩浆可能源于(  ) A.岩石圈        B.下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解析:1.B 2.D 3.C 第 1 题,从图中可知甲处为背斜,并且发育了河流为背斜谷, 根据等高线可知河流自南向北流。第 2 题,图中的地质作用是先发生沉积作用形成岩层,然 后受挤压作用形成褶皱,发生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 1,后又发生断层将已形成岩层切断,最 后发生岩浆喷出形成岩浆岩 2。第 3 题,岩浆可能来源于软流层。 (2019·青岛五校联考)华山由花岗岩构成,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读华山和渭 河平原地质示意图,回答 4~5 题。 4.图示地区主要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塌陷 5.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岩浆入侵—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岩浆入侵 C.地壳下陷—流水沉积—岩浆入侵 D.岩浆入侵—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解析:4.C 5.D 第 4 题,结合图示信息,图中华山岩体相对上升,两侧岩体相对下降, 满足断层断裂和错位的两个特征,故选 C。第 5 题,由材料可知,华山由花岗岩构成,而花 岗岩为侵入岩,因此首先应该是岩浆入侵,然后是断裂使地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最后是外 力(流水、风力等)对山地进行侵蚀,故选 D。 (2019·南阳检测)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 传了 1 600 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 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 6~7 题。 6.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 B.庐山的隆起主要是由于断裂抬升 C.P 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 D.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7.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 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 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 C.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D.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 解析:6.B 7.A 第 6 题,根据图例判断,图示范围内的岩石有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A 错;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形成的是断块山,B 对;图示 P 地的地形开阔,不是谷 地,C 错;根据图示指向标可知,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向东南移,D 错。第 7 题, 根据材料可知,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没有受到人为破坏, A 对、C 错;图示区域地质条件不稳定,环境变迁较大,B 错;图中显示背斜顶部已被侵蚀, D 错。 (2019·太原名校检测)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地层界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8~9 题。 8.图示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分别是(  ) A.背斜山地 外力作用 B.背斜谷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向斜谷地 内力作用 D.向斜山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9.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陡崖的高差可能有 1 190 m B.乙处地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处可能发育河流 D.丁处为天然大理石最佳开采点 解析:8.D 9.A 第 8 题,由图可知,该地区地层年代中间新两翼老,因而地质构造为 向斜。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图示地区为山地,故该地区地貌类型为向斜山地。向斜山地是 岩层发生褶皱后,向斜构造的两翼被侵蚀形成的,所以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第 9 题,由图可知甲处为陡崖,有 3 条等高线重叠,且等高距为 300 m,根据陡崖高差计算公式 可得出甲处陡崖垂直高度范围为 600~1 200 m,A 对。由图可知乙处为花岗岩,不可能存 在化石,B 错。丙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应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C 错。丁处为大理岩分 布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开采大理岩难度大且易引起崩塌等地质灾害,D 错。 如图为长江三峡段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 10~11 题。 10.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背斜 B.②—地垒 C.③—地堑 D.④—向斜 11.从岩性和地质条件分析,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建水坝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0.A 11.D 第 10 题,图中①②两地中间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A 正确;③ 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④地为岩浆侵入。第 11 题,从地质条件分析,①②两地为背斜, 不适宜建水坝;从岩性分析,③地是页岩及石灰岩,不适宜建水坝,④地是侵入型岩浆岩, 岩性坚硬,最适宜建水坝,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读下面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是:甲______;乙________;丁________。 (2)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在________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在________地找 到地下水。 (3)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地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 你的理由。 解析:第(1)题,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 断为向斜;丁处岩层断裂、错位,判断为断层。第(2)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甲处 为背斜,可能有石油或天然气分布;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乙处为向斜,可能有地下水。 第(3)题,背斜顶部的缺失主要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从上面分析可知,甲处为背斜,背 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而缺失。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处有断层,修建水库易 出现渗漏;水库储水后区域地壳压力增大,使地层不稳定,可能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且工 程难度较大,因此此处不适合修建水库。 答案:(1)背斜 向斜 断层 (2)甲 乙 (3)顶部岩层受张力易被侵蚀 (4)不合适。因为丁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 度大。 13.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下图中“ ”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 50° 夹角且向东倾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画出 A—B 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在垂直剖面图上画出岩层分布情况。 (要求: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用符号表示岩层名称;先用铅笔作图再用黑色水笔描 黑。) (2)从地形形态看,年轻的褶皱地区,向斜往往形成________,背斜往往形成________。 (3)从地表形态看,甲处为________。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________。 (4)简析甲处地表形态的成因。 解析:第(1)题,首先在图中标出 A-B 一线与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 的海拔和与 A、B 的位置关系画出地形剖面图;然后在图中标出 A-B 一线与岩层分界线的 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位置及相连两交点之间的岩层类型画出岩层的分布。第(2) 题,年轻的褶皱地区,受外力作用小,因而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第(3)题,甲处等高线向海 拔低的方向凸出,因而为山脊;甲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因而为向斜。第(4)题,甲处地貌 为向斜山,主要与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有关。 答案:(1) (2)谷地或盆地 山岭 (3)山脊 向斜 (4)向斜槽部的岩石受到挤压,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形成凸起的山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