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4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42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情导航 基础自评 考点导析 素能专攻 考点演练 考情导航 探寻命题规律 导航全程复习 高考命题剖析 考纲考点 考题考情 命题规律 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5· 浙江卷 ,5 2015· 江苏卷 ,5 多以地形分布图和剖面图为载体 , 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6· 全国 Ⅰ 卷 ,7 ~ 9 2016· 天津卷 ,1 ~ 2 多以景观图、地貌图为载体 , 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17· 江苏卷 ,5 ~ 6 2016· 江苏卷 ,21 ~ 22 多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 考查岩石的类型和主要的地质作用以及岩石新老关系。 课时任务通关 知识任务 1. 知内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能力任务 1. 能根据景观图或剖面图判断地质作用 , 并能够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 2. 能根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判断岩石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 , 并能结合地质剖面图判断岩石的新老关系。 基础自评 立足课前自评 提升基础复习 知识札记 预习自测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 明 】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用和外力作用 , 两者同时进行 , 但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的同一时期 , 可能会以某种作用占优势。 【 记 】 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1. 读“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 回答下题 : Ⅱ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图中 Ⅰ 、 Ⅱ 、 Ⅲ 、 Ⅳ 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地质作用的名称分别是 :Ⅱ . ,Ⅳ 。 2. 内力作用中 , 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 、 与盆地等 ,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 。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 运动 水平运动 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Ⅳ 地 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大陆与洋底 山脉 高低不平 知识札记 预习自测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 记 】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 3. 说出形成下图各地貌的外力作用。 Ⅰ Ⅱ . Ⅲ Ⅳ . 4. 自然界鬼斧神工 , 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表现 主要影响 因素 作用 风化作用 温度、水、生物等 使岩石经常遭到破坏 , 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作用 运动状态的水、冰川、空气等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 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 , 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搬运作用 风、冰川、流水、海 浪等 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 , 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 形成堆积地貌 冰川侵蚀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流水堆积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 图中丙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 , 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 ) A. 变质岩 B. 花岗岩 C. 玄武岩 D. 石灰岩 (2) 关于图中 “ 天生桥 ”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甲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B. 图乙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 图丙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 广布 D. 图丁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 D D 【 知 】 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 , 形成散落的碎屑 , 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 , 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 , 如下图所示 : 【 辨 】 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不同的。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而风力作用是指由风而引起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外力作用。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5.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 ( 其中 A 、 B 、 C 为三大类岩石 ), 完成填空。 (1) 三大类岩石类型 :A 为 、 B 为 、 C 为 。 (2) 地质作用 :① 作用 ; ② 作用 (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③ 作用 ;④ . 作用。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冷却凝固 外力 变质 重熔再生 【 明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内外 J 力共同作用的 体现。 【 知 】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1)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 改变了地表形态 , 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 从而改变了地表的 环境。 考点导析 建模思维流程 引导能力运用 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真题剖析 (2015 · 江苏卷 ,5) 如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 , 回答下题 : 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 A. 沿经线方向发育 B. 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 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 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金牌导思◇ 如何考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落实 以区域图为背景 , 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综合思维 : 板块运动对山地的形成、分布、走向的影响。 如何思 区域地貌图 —— 地质成因 思考 : 山地的形成一般是由内力作用引起的。 迁移 : 安第斯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感悟 : 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 ——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 —— 板块碰撞挤压 —— 该山脉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 南北狭长。 出结论 C 考点探究 1.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作用 —— 地壳运动 运动类型 对地表形 态的塑造 举例 相互关系 水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 常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东非大裂谷、 阿尔卑斯山 脉、喜马拉雅山脉 ①它们相伴发生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 ; 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运动类型 对地表形 态的塑造 举例 相互关系 垂直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岩层隆起和凹陷 ,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③就全球而言 ,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 垂直运动为辅 2.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 (1) 观点 ①全球岩石圈被一些构造带 ( 海岭、海沟、断裂带、褶皱山脉等 ) 分成若干板块 , 全球共有六大板块。 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 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③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 多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地热资源。 (2) 板块边界与地貌类型 分类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边界 生长边界← |→ 消亡边界→ |← 消亡边界 ( 岩石消亡 处 )→|← 形成 地貌 板块张裂多形成海岭、裂谷或海洋 ,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高大山脉 , 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大洋一侧多形成海沟 , 如马里亚纳海沟 ; 大陆一侧多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 , 如安第斯山脉、亚洲东部岛弧 示意图 知识拓展 板块构造运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板块构造运动会破坏岩层的结构 , 使岩层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 进而引发地质灾害。如消亡边界 , 板块构造运动活跃 , 多断层 , 岩层破碎 , 易发生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真题剖析 (2016 · 全国 Ⅰ 卷 ,9)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 , 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如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回答下题 :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 A. 位置稳定 , 泥沙沉积量小 B. 位置稳定 , 泥沙沉积量大 C. 位置多次变动 , 泥沙沉积量小 D. 位置多次变动 , 泥沙沉积量大 ◇金牌导思◇ 如何考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落实 以贝壳堤的形成为载体 , 考查外力作用。 综合思维 :“ 贝壳堤”的形成与河流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及堆积作用的关系。 如何思 贝壳堤 —— 河口位置变动 思考 : 图中出现多条贝壳堤 , 说明海岸线位置多次变动 , 因为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 因此影响贝壳堤变化的因素是河流带来的泥沙量的 多少。 迁移 :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感悟 :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 图中有多条贝壳堤 —— 位置多次变动 —— 随时间贝壳堤位置向海洋推进 —— 陆地沉积物增多 —— 河流泥沙沉积量大。 出结论 D 考点探究 1.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及分布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破坏 , 碎屑物残留在地表 , 形成风化壳 ( 注 : 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 普遍 ( 例 :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 , 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 ( 例 : 雅丹地貌 ) 流水侵蚀 侵蚀 使河谷加深加宽 , 形成 “ V ” 型谷 , 使坡面破碎 , 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 红色沙漠 ”“ 石漠化 ” 湿润、半湿润地区 ( 例 :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 )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 一般地表崎岖 , 地表水易 渗漏 可溶性岩石 ( 石灰岩 ) 分布地区 ( 例 :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 侵蚀作用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 “ U ” 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 例 : 挪威峡湾、中欧 — 东欧平原、千湖之国 — 芬兰 )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堆积作用 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 ( 出山口 ) 、三角洲 ( 河口 ) 、冲积平原 ( 中下游 ) 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 , 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 ( 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 例 :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 ( 静止沙丘、移动沙丘 ) 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 例 :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 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 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2.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地貌 (1) 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 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 , 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 , 多角峰、冰斗、“ U” 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 , 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风力作用 : 在风的源地附近 , 以侵蚀作用为主 , 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 在风力搬运途中 , 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②流水作用 : 上游侵蚀 , 中游搬运 , 下游堆积。因此 , 上游为高山峡谷 , 中游河道变宽 , 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方法技巧 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1) 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 (2) 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 考点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真题剖析 (2015 · 天津卷 ,3)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 , 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如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 , 回答下题 : 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 , 依次应为 ( ) A. 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 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 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 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金牌导思◇ 如何考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落实 通过矿物的形成与迁移 , 考查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综合思维 : 利用图文信息 , 综合分析各种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 如何思 地质剖面示意图→地质过程 思考 : 矿物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 说明其经历过岩浆活动、外力作用。 迁移 : 影响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地质作用主要有 : 冷却凝固、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感悟 : 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 , 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 岩层断裂 , 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 , 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 矿物存在于岩浆岩中 —— 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 使该矿物到达河滩泥沙中。 出结论 C 考点探究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① 岩浆 冷却凝固 岩浆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 外力作用 (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 沉积岩 ③ 岩浆岩、沉积岩 变质作用 ( 高温、高压 ) 变质岩 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 岩浆 拓展延伸 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和用途 类型 代表岩石 特点 常见矿产 用途举例 岩浆岩 花岗岩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内生矿床 : 金属矿产 ( 金、银、铜、铁、 铅、锌、镍等 ) 及金刚石、水晶等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 喷出岩 玄武岩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 , 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沉积岩 砾岩、砂岩、 页岩、石灰岩 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外生矿床 : 煤、石 油、天然气等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 , 钾盐是化工原 料 ; 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大理岩、 板岩 片理构造 变质矿床 : 大理 岩、玉石等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 2.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 岩层 新老关系判读 沉积岩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 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 , 其位置越靠下 , 岩层年龄越新 , 其位置越靠上 ( 接近地表 ) 岩浆岩 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 , 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变质岩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 , 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 , 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海底 岩石 如果是海底岩石 , 则离海岭越近 , 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 , 离海岭越远 , 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 ; 离海沟越近 , 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 , 离海沟越远 , 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各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类型多种多样 , 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 , 这种关系实质就是内、外力作用。常见类型如下 : 素能专攻 强化地理技能 提高核心素养 【 判读技巧 】 1.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 ( 以图乙为例 )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 , 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 (1) 岩浆 : 三进一出。 (2) 岩浆岩 : 一进三出。 (3) 变质岩和沉积岩 : 二进二出。 ( 注 : 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 ) 2. 判断箭头含义 (1)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 —— 冷却凝固 , 是内力作用。 (2) 指向沉积岩的箭头 ——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 是外力作用。 (3) 指向变质岩的箭头 —— 变质作用 , 是内力作用。 (4) 指向岩浆的箭头 —— 重熔再生作用 , 是内力作用。 提升训练 (2016 · 江苏卷改编 )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 , 回答下题 :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 , 正确的是 ( ) A.① 指物理风化作用 B.② 指搬运作用 C.③ 指成岩作用 D.④ 指火山喷发作用 解题思路 : 该题将岩石圈内物质循环图与整个地球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图整合到一幅图中 , 判读时 , 要根据箭头与结果的关系 , 判断其地质作用 :①( 化学 ) 沉积作用 ;② 固结成岩作用 ;③ 是由变质岩转化为土壤或沉积物的过程 , 还没到成岩阶段 ;④ 岩浆喷出即火山喷发作用。 答案 : D 【 深度链接 】 见“考点演练” T5 ~ 6,“ 课时冲关” T6 ~ 9 考点演练 对点典题再练 巩固复习效果 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3 · 海南卷 ,1 ~ 2) 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 , 是因为受到 ( ) A. 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 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 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 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2. 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 ) A. 地热能 B. 风能 C. 水能 D. 太阳能 解析 : 1.D 2.A 第 1 题 , 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区域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图示半岛位于北太平洋 , 根据轮廓判断该半岛为堪察加半岛。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 , 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 , 该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 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第 2 题 , 该半岛位于板块边界 , 地壳活动频繁 , 多火山、地震 , 所以地热能资源丰富。 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迂回扇是河漫滩表面形态 , 由一系列有规律地分布于凸岸边滩上的滨河床沙坝构成。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 , 向上游方向辐散。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 , 故当河弯侧蚀较慢时 , 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快后 , 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 , 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 , 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 读图 , 回答 3 ~ 4 题 : 解析 : 3.C 4.B 第3题,据材料 “ 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 ” 可确定河流流向。据材料对迂回扇形成过程的描述可知1最先形成。第4题,有利于迂回扇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侧蚀的速度变化大,也就是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3. 图中河流总体流向和最先形成的滨河床沙坝分别是 ( ) A. 自东向西 1 B. 自西向东 4 C. 自西向东 1 D. 自东向西 4 4. 下列有助于迂回扇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 ( ) 。 A. 河流弯曲度小 B. 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C. 地形崎岖 , 落差大 D. 含沙量小 考点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 , 回答 5 ~ 6 题 : 解析 : 5.A 6.D 第5题,根据图中物质循环关系可知,①是喷出型岩浆岩,②是沉积岩,③是变质岩,④是侵入型岩浆岩。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喷出型岩浆岩。第6题,根据上题判断可知,③类岩石为变质岩,①②④三类岩石变成③类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 5. 长白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 , 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①②④ 三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 , 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 A. 岩浆活动 B. 岩浆侵入 C. 外力作用 D. 变质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