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课后素能强化:章末评估测试题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课后素能强化:章末评估测试题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三章章末评估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016年6月,因连降暴雨,我国东南某地发生如图所示的灾害。读图,回答1~2题。‎ ‎1.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图示的灾害属于( A )‎ A.地质地貌灾害     B.生物灾害 C.气象灾害 D.海洋灾害 ‎2.导致此次灾害发生的外力作用是( B )‎ A.流水溶蚀作用 B.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搬运作用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与成因。第1题,图示为泥石流,属于地质地貌灾害。第2题,导致此次灾害发生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日记一则:“今日风止天晴,气温骤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塑料大棚被撕裂,有的塑料大棚被吹塌。夜间,在附近刚刚返青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起一堆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据此回答3~5题。‎ ‎3.从日记里看这里可能刚刚经历了( D )‎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台风过境 ‎④寒潮侵袭 ⑤气旋过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分析可知,①②④正确,③⑤排除,故选D。‎ ‎4.农民燃烧柴草以产生浓烟的主要作用是( B )‎ A.增强地面辐射,防霜冻 B.增强大气逆辐射,防霜冻 C.减弱紫外线对农作物的危害 D.增加CO2含量,促进小麦生长 解析:农民在麦田边上点火,让烟雾飘在麦田上空可以预防霜冻,主要是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5.此日记记录的时间和地区可能是( D )‎ A.春夏季;华北平原 B.夏秋季;长江中下游平原 C.5~9月份;三江平原 D.12~3月份;华北平原 解析:我国寒潮多发生在冬半年,小麦返青的现象主要出现在我国北方的冬末和初春,故选D。‎ 如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B )‎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根据图示信息,紧急救援,说明危害的突发性,再结合安居工程,说明异地安置,原有地不能生活。结合选项分析最可能的是洪涝。故选B。‎ ‎7.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D )‎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避防。根据题意“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结合选项完善城市功能区划,便于通行率,防止交通堵塞;房屋加固,减少地震危害;组建志愿者队伍,有利于提高救援水平;避灾自救技能培训,提高个人的抗灾能力。故选D。‎ 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读图,回答8~10题。‎ ‎8.据图推测该日影响渤海湾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B )‎ A.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 C.副热带高压 D.亚洲低压 解析:读图中等深线可知,渤海湾该日海面异常升高,应当出现了风暴潮。由材料“风暴潮……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判断可能是台风或温带气旋引起的,但渤海湾纬度较高,且该季节不会发生台风,故应为温带气旋。‎ ‎9.该日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位置在渤海湾的( D )‎ A.东南部 B.东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解析:海水上涨幅度越大,风暴潮灾害越严重。读图可知,渤海湾西南部海水受风暴潮影响,上涨幅度最大,东北部上涨幅度小,所以渤海湾西南部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东北部影响较小。‎ ‎10.除剧烈的大气扰动外,造成本次渤海湾风暴潮的原因还有( A )‎ ‎①正值天文大潮时期 ②位于浅海大陆架 ‎③入海河流正处于汛期 ④围海造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风暴潮的成因主要结合此时的天气系统、海湾的形状、天文潮汐进行分析。从日期看,该日为农历正月十八,正值天文大潮时期;温带气旋活跃,同时渤海海湾海水浅,推高潮水;此时入海河流正值枯水期;与围海造陆关系不大。A项正确。‎ ‎2018年9月4日‎,强台风“飞燕”登陆日本西部。读台风“飞燕”路径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强台风“飞燕”发源于( B )‎ A.东北太平洋 B.西北太平洋 C.印度洋南部 D.印度洋北部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强台风“飞燕”发源于西北太平洋,B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12.当台风来临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D )‎ A.迅速到临时建筑下避雨 B.应沿台风移动方向逃离 C.可去台风中心拍照观测 D.应尽快切断电器的电源 解析:临时建筑一般不稳定,台风的狂风暴雨往往会导致其倒塌,A错;不能沿台风移动方向逃离,B错;台风过境时,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危害巨大,不能去台风中心拍照观测,C错;应尽快切断电器的电源,D对。‎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C )‎ A.地震 B.崩塌 C.山洪 D.干旱 解析:华北地区7、8月份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谷由于汇水快,排水通道窄,而在沟谷处易形成山洪灾害。‎ ‎14.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D )‎ A.植树造林 B.拆除库坝 C.禁止开矿 D.抽取地下水灌溉 解析:‎ 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而蒸发强,又正值作物生长季节而需水多,故易出现春旱灾害。可通过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减少灾害损失。‎ 下图是2015年4月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农业气象灾害预估与防御重点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针对图示区域农业发展,4月需重点防御的气象灾害是( C )‎ A.甲——雹灾 B.乙——暴雨 C.丙——春旱 D.丁——台风 解析:甲、丙4月都降水少,农业需水量大,所以应重点防御春旱;乙地4月雨季没有开始,很少有暴雨;丁地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16.丙地春季发生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C )‎ A.靠近夏季风源地 B.受河流春汛影响 C.降水少,升温快 D.城市、人口密集 解析:丙地春季气象灾害为春旱,而距夏季风源地较近,会使降水较多;丙地没有春汛;城市和人口密集不是形成春旱的原因;而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加剧干旱。‎ 读长江流域部分城市降雨量统计图,完成17~18题。‎ ‎17.与其他城市比,1998年武汉洪涝灾害特别严重的原因是( A )‎ A.降水特别多 B.地形特别平坦 C.河道特别弯曲 D.植被破坏最严重 ‎18.6、7月份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带来降水最多的天气系统是( C )‎ A.反气旋 B.气旋 C.锋面系统 D.地形雨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第1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与其他城市比,1998年武汉洪涝灾害特别严重的原因是7月下旬降雨量大。第18题,长江流域6、7月降雨量大,主要由准静止锋造成的。‎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据此完成19~20题。‎ ‎19.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频次高的原因是( D )‎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 ‎②多山的地貌 ‎③强烈的地壳运动 ‎④受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我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强烈的地壳运动、受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等原因,易造成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频繁。‎ ‎20.季风环流控制下导致多发的气象灾害是( A )‎ ‎①火山 ②旱涝 ③地震 ④台风 ⑤风暴潮 ⑥泥石流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 解析:①③⑥为地质地貌灾害,不是气象灾害。‎ 二、综合题(共40分)‎ ‎21.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地震,震源深度不足‎20千米。之后又相继发生多次大震级的余震。图甲为尼泊尔地震烈度分布图,虚线代表烈度。‎ 材料二:雪崩是指当山坡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就会破坏积雪的平衡状态,沿滑动面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人们把这种自然现象称作雪崩。图乙为尼泊尔地震诱发的雪崩图片。‎ ‎(1)分析地震烈度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2)分析这次尼泊尔地震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诱发的地质地貌灾害及这些灾害带来的危害。‎ ‎(3)分析这次雪崩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减灾措施。‎ 答案:‎ ‎(1)分布规律:由震中向四周成椭圆形递减。原因:离震中越近,受到地震波的能量越大,破坏程度越大;由于地质条件各地不同,因此不同地点抵抗地震的能力不同,因此为椭圆形。‎ ‎(2)原因:尼泊尔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发生地震。‎ 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地貌灾害。危害:冲断公路、铁路等交通线,阻碍灾区救援;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进一步引发次生灾害;冲毁村庄,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旧雪与新雪之间存在不稳定的滑动面;正值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表面融化,雪水会渗透到雪层深处,加大了新雪与旧雪之间的滑动面的不稳定;强震诱发,从而引起雪崩。‎ 措施:加强山地积雪区的监测和了解当地气象信息;在雪崩危险期间,减少活动,不要进入雪崩危险区;遇到雪崩时,切勿向山下跑,应该向山坡两边跑,或者跑到地势较高及有树木、岩石等坚固物体的地方。‎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得出分布特征,根据地震烈度的概念可得出答案,第(2)题,根据尼泊尔的空间位置可得出地震的原因,地震使地表变得疏松,因此易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一般从生产(工农业)和生活等方面思考分析。第(3)题,雪崩的成因与地质灾害中的“滑坡”有很大的相似性。“雪崩是指覆雪处于一种危险的平衡状态下,如果稍微有外力作用,就会失去平衡”,材料中指出是尼泊尔大地震导致了雪崩;春季由于气温回升,积雪融化会透到雪层深处,加大了新雪与旧雪之间的滑动面的不稳定,也是引发雪崩的原因之一。措施从雪崩灾害发生前的预防措施和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措施等方面回答。‎ ‎22.下图所示圆圈为台风系统,该系统分成四个区域,短箭头表示风向,长箭头表示台风整体移动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甲、乙、丙、丁四条虚线是四艘轮船的逃生路线,比较合理的是哪条路线?请说明理由。‎ ‎(2)台风普遍带来的是暴雨和大风。但是在不同地区,还会形成其他自然灾害,请举例说明。‎ ‎(3)试分析广东、福建等地多台风的原因,并列举两项预防台风的措施。‎ 答案:(1)乙路线。乙路线远离台风中心比较合理;甲、丁向着风力最大的台风中心方向逃生,不可取;丙沿着台风移动的方向逃生,不可取。‎ ‎(2)在沿海地区形成风暴潮,在山区容易形成泥石流和滑坡,在地势低洼处易形成内涝(涝灾)。‎ ‎(3)原因:广东、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离台风源地较近。‎ 措施:利用卫星和雷达加强监测、及时发出警报,远离台风登陆经过的地区,加固房屋等。‎ 解析:‎ 第(1)题,台风的危害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组成,台风的危害性极大。台风逃生应远离台风的控制区域及台风中心位置,不能和台风的移动方向一致。图中台风移动的方向为自东南向西北移动,丙沿着台风移动的方向,甲、丁向着风力最大的台风中心方向,都极其危险;乙路线远离台风中心,比较合理。第(2)题,注意不同灾害发生的关联性和具体条件。台风带来的灾害在沿海地区形成风暴潮,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峻和暴雨的冲刷力强容易形成泥石流和滑坡,在地势低洼处容易积水形成内涝(涝灾)。第(3)题,原因从广东和福建的位置分析;措施可以从加强监测预报、及时远离台风区等方面分析,回答合理即可。‎ ‎23.阅读下面有关中国洪水灾害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 材料二: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 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水214次。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均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8年与1954年相比,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量小于1954年,但洪水水位却高于1954年。‎ ‎(1)导致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严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变率大。‎ ‎(2)由图可以知道,除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水灾害严重外,我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及珠江流域也常遭受到洪水威胁。‎ ‎(3)“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荆江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高河床,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易溃堤。‎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造成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答案:自然原因: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南北支流及长江干流同时来水,汇水量大。‎ 人为原因:由于流域内过度砍伐、陡坡开荒,致使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减洪峰的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淤高河床,降低河道泄洪能力;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减弱。‎ 解析:第(1)题,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造成的。第(2)题,结合插图中洪水区域回答即可。第(3)题,要结合荆江的特点分析其险的原因。第(4)题,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造成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原因。‎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5分)‎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里氏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地貌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地貌灾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主要考查地质地貌灾害的关联性特点。一个地域内的地质地貌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多发生在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材料所示,该地区位于断裂带,即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岩石整体性易遭破坏;又因该地区多暴雨,所以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