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讲义:必修②第二章第18讲城市化学案(人教版,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讲义:必修②第二章第18讲城市化学案(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18讲 城市化 ‎[考纲呈现]‎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 ‎1.结合实例或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2.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重点)‎ ‎[思维导图]‎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动力及意义 ‎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3.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 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过程。‎ 发达国家(地区)‎ 发展中国家(地区)‎ 城市起步 早(自工业革命开始)‎ 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较低,许多国家(地区)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合理性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补充点拔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图形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区迁往乡村或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动机 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考向一 城市化现象 下表为我国2011~2015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对比。据此完成1~2题。‎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常住人口城市化率(%)‎ ‎51.27‎ ‎52.57‎ ‎53.73‎ ‎54.77‎ ‎56.10‎ 户籍人口城市化率(%)‎ ‎34.71‎ ‎35.00‎ ‎35.70‎ ‎37.10‎ ‎39.90‎ ‎1.下列关于我国2011~2015年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率高于城市户籍人口增长率 B.城市户籍人口增长率高于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率 C.城市平均每年增加2 000多万常住人口 D.每年城市户籍人口增加数都大于城市常住人口增加数 ‎2.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最可能的变化是(  )‎ A.两者均增加,但差值减小 B.两者均增加,且差值增加 C.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增加,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减小 D.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增加,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减小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城市化。由表可算出,我国2011~2015年城市户籍人口增长率为5.19%,高于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率(4.83%);我国总人口约为13.7亿,13.7×4.83%/5≈0.132 3,即城市平均每年增加1 300多万常住人口;2012年和2013年城市户籍人口增加数都小于城市常住人口增加数。故选B。第2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都将增加;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户籍政策的逐步放开,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差值将减小。故选A。‎ ‎(2015·重庆文综)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4.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图中城镇化率。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城镇化率最高为66%左右,对应的乡村人口比重最小,大约为34%,B项符合题意。第4题,结合不同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可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早、速度慢。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率最低,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说明该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可判断为中国。在此期间,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动力;A项符合题意。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降低;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期间我国尚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但发展速度最快。‎ 考向二 城市化进程的时空差异 ‎(2017·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双选)(  )‎ 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 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 ‎6.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双选)(  )‎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 5.AD 6.BC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1985年的企业数量约为180家,2004年约为870家,2013年约为600家。因而0~6 km中心城区企业数量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减少,故选AD。第6题,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数量减少,郊区数量增多,大量工业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处于郊区化阶段;2004年之后,企业数量增加迅速,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故选BC。‎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考向一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5·全国文综Ⅱ)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第1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答案 D 解析 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即农业用地变为非农业用地,植被覆盖率降低,使得局地大气湿度下降,气候变干,降水减少,植被对气温的调蓄作用减弱,导致气温变率(日较差、年较差)增大,因此,A、B错,D对。在城市建筑物的阻挡下,风速会减小,因此C错。‎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据此完成2~3题。‎ ‎2.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3.“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答案 2.D 3.B 解析 第2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火爆,故选D。第3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B。‎ 考向二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回答4~5题。‎ ‎4.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5.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减少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出现的地下漏斗区,利于减缓地面沉降;城郊间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与水体运动无关;酸雨是大气污染现象与“海绵城市”无关;海水倒灌是过度抽取地下水或河水水位下降导致,“海绵城市”是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不能减缓因河水水位下降导致的海水倒灌。选C正确。第5题,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增加雨水的下渗,利于下雨时蓄水,利于植被吸收,利于“海绵城市”建设;上海市本身耕地少,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是地面硬化,退耕恢复湿地作用有限,不能很好的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铺设防渗路面不利于雨水下渗;完善排水系统,是加速地表径流下泄,不利于雨水收集。选D正确。‎ ‎(2015·全国文综Ⅰ)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 ‎6.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