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7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7-2城 市 化
第二节 城 市 化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 【 核心知识通关 】 1. 城市化 : (1) 概念 : 人口向 _____ 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_____ 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镇 乡村 (2) 驱动力。 含 义 表 现 拉力 吸引人群到城市的因素 城市就业机会多 ,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 推力 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乡村人口增长快 , 土地压力大 , 收入低 , 社会服务短缺等 (3) 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意义。 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②带来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 的变化。 ③是 _________ 发展的必然结果 , 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社会经济 2. 世界城市的进程 : (1) 时间变化。 逆 城市化 市化 郊区城 (2) 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起步 ___( 自工业革命开始 ) ___(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 ) 目前水平 ___, 城市人口比重在 70% 以上 _____, 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不足 40% 所处阶段 _____ 阶段 ___________ 阶段 合理性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 相对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 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早 晚 高 较低 后期 初期或中期 【 图文助记 】 1. 郊区城市化 :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 使部分市区人口 迁往环境较好的郊区。 2. 逆城市化 : 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 小城镇 基础设施的完善 , 现代交通的迅速发展 , 城市中心地价的上涨和环境恶化 , 使部 分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或小城镇。 【 规律方法 】 城市化阶段的判读技巧 (1) 根据距市中心距离人口密度的变化判读。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 a-c-d-b 。 (2) 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人口比重小于 30% 为初期阶段 ,30% ~ 70% 为加速阶段 , 大于 70% 为后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总体大于 70%, 且出现下降现象 , 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 根据产业构成判断。 所处阶段 产业构成 初期阶段 以第一产业为主 中期阶段 以第二产业为主 后期阶段 以第三产业为主 【 经典例题导悟 】 ( 2016 • 全国卷 Ⅲ ) 与 2014 年相比, 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 万人 ❶ ,这是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 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❷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 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❸ 。据此完成( 1 )、( 2 )题。 (1) 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 (2)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 , 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 ① 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思维流程 】 【 答案 】 (1)__ A __,(2)__ C __ 。 【 高考模拟精练 】 1.(2015· 重庆高考 )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 , 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 , 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 , 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 A.20% ~ 30% B.30% ~ 40% C.40% ~ 50% D.60% ~ 70% 【 解析 】 选 B 。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段为 1960 ~ 1965 年 , 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为 65% 左右 , 则乡村人口比重最小 , 约为 35% 。 (2016· 福州模拟 ) 图 1 和图 2 分别是我国东部某省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和三大产业构成示意图 , 完成 2 、 3 题。 2. 该省城市化进程目前已处于 ( )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衰落阶段 3. 该省近 20 年城市化进程对就业增加的贡献 ( ) A. 农业 > 工业 > 服务业 B. 工业 > 农业 > 服务业 C. 服务业 > 工业 > 农业 D. 工业 > 服务业 > 农业 【 解析 】 2 选 B,3 选 C 。第 2 题 ,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目前该省的城市化水平为 60% 左右 , 城市化的速度较快 , 因而可判断出该省的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第 3 题 , 结合图 2 可知 ,20 年间该省的第三产业比重增长幅度最大 , 第二产业的比重略有增加 , 而第一产业的比重大幅缩小 , 由此可判断出第三产业 ( 服务业 ) 对就业的贡献最大 , 农业对就业的贡献最小。 【 加固训练 】 据报道 ,2013 年韩国城市化率为 91.04%, 同比降低 0.08 个百分点 , 自 1960 年以来首次出现降低。下表示意韩国四个年份城市化水平。据此完成 (1) 、 (2) 题。 年份 1960 1980 1990 2013 城市化水平 28% 57% 74% 91% (1) 韩国城市化的特点是 ( ) A.1960 年前城市化速度较快 B.1980 年后城市人口超过农村 C.1990 年基本完成城镇化进程 D. 目前人口仍向城市迅速集聚 (2)2013 年韩国城市化率降低的原因最有可能 是 ( ) A. 韩国经济萎靡 , 失业率上升 B. 出现逆城市化倾向 , 导致非城市人口增加 C. 人口老龄化严重 , 死亡率增加 D. 受生育观念影响 ,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 解析 】 (1) 选 C,(2) 选 B 。第 (1) 题 , 根据表中城市化的数据可知 ,1960 年前韩国城市化速度较慢 ;1980 年之前韩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 ;1990 年韩国城市化水平达到 74%, 说明其基本完成城镇化进程 ;2013 年韩国城市化率出现降低 , 说明人口不再向城市迅速集聚。第 (2) 题 , 2013 年韩国的城市率达到 91%, 说明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 , 其城市化率降低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核心知识通关 】 1. 城市化对城市环境带来的改变 : (1) 合理的城市化 : 可 _____ 环境 , 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 压力。 (2) 过快的城市化 : 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 甚至出现 _____ _____ 问题。 改善 环境 污染 2.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 自然 环境 对自然地理 环境的影响 评 价 地形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 , 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气候 城市降水增多 , 气温升高 形成城市风 , 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 , 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自然 环境 对自然地理 环境的影响 评 价 水文 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 , 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 , 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 生态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 , 尤其是工业“三废” , 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和改变最深刻的地方 3. 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及治理措施 : 4.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 (1) 影响非常广泛 : 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 (2) 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 主要包括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 (3)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是长期的。 【 规律方法 】 两方面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建立卫星城 , 开发新区 控制 ×× 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 建立与 ×× 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 ; 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 , 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 ,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 ×× 城市进行功能分区 , 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 ; 对 ×× 工业企业合理布局 , 适当分散污染源 ; 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 经典例题导悟 】 ( 2015 • 安徽高考)下图表示某市 2003 ~ 2013 年土地利 用面积变化情况 ❶ 。完成( 1 )、( 2 )题。 (1) 据图推测 ,2003 ~ 2013 年该市 ( ) A. 退耕还林 , 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 围湖造田 , 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 水土流失 , 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 城市扩张 ,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 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 A. 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 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 城市 “ 热岛 ” 效应增强 D. 生物多样性增加 【 思维流程 】 【 答案 】 (1)__ D __,(2)__ C __ 。 【 高考模拟精练 】 (2014· 全国卷 Ⅱ)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 ( 如图 ) 。据此完成 1 、 2 题。 1. 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 A. 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 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 A. 居住人口减少 B. 城区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城区不再扩大 【 解析 】 1 选 D,2 选 B 。第 1 题 ,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 , 外来务工人员多 , 中心城市地价高 , 当地农民修建“握手楼”用来出租以增加收入。第 2 题 , 因地处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的周边 , 说明因中心城市地价高 , 房价昂贵 , 人们只得去房租相对较低的周边农村居住。 读图 , 回答 3 、 4 题。 3. 据图推断 , 该地可能位于我国 ( ) A. 东北地区 B. 东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4. 图中各卫星城对中心城市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 是 ( ) ① 分散中心城市的职能 ②减轻中心城市的用地压力 ③缓解中心城市的交通压力 ④抑制中心城市的工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解析 】 3 选 D,4 选 A 。第 3 题 , 结合图中的风频图 , 可知该地的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 四选项中只有西南地区盛行西南风。第 4 题 , 大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可分散中心城市的职能 , 减轻中心城市的用地压力 , 缓解中心城市的交通压力 ; 但不会抑制中心城市的工业发展。 【 加固训练 】 “ 十二五”期间 , 上海计划供应保障房 100 万套 , 大力推进第二产业搬迁转移。第二产业搬迁后腾出的地块 , 房产商拿地后须将 50% 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据此完成 (1) 、 (2) 题。 (1) 上海的上述举措 , 除了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住房困难外 , 还可以解决 ( ) A. 地价上涨问题 B. 交通拥挤问题 C. 环境污染问题 D. 就业困难问题 (2) 下列规划为位于宝山的某大型保障性住房居住社区 , 规划合理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解析 】 (1) 选 C,(2) 选 B 。第 (1) 题 , 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二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 , 其搬迁转移可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第 (2) 题 , 根据风频图可知 , 居住社区的最佳区位应该位于工业用地的东侧 , 而且中间设计绿化隔离带 ,B 项符合题意。 类型 16: 城市化进程图 【 典型图示 】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 , 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 , 通常以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城市人口密度变化图、城市空间变化图等形式呈现 , 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 获取信息 】 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 本图为甲、乙两国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图。读图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 ❶ 纵坐标为城市化水平 , ❷ 横坐标为年份 , ❸ 甲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和速度 , ❹ 乙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和速度。 【 信息解读 】 不同国家城市化差异分析 (1) 城市化起步时间 : 甲国 1850 年城市化水平已接近 40%, 城市化起步早 ; 乙国 1970 年城市化水平还不到 20%, 城市化起步晚。 (2) 城市化速度 : 图中乙国城市化曲线斜率大 , 城市化速度快 ; 甲国城市化曲线斜率小 , 城市化水平几乎没有变化。 (3) 城市化的阶段与问题 : 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已超过 80%, 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 ; 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略有下降 , 存在逆城市化现象。目前乙国城市化水平为 50% 多 , 城市化速度快 , 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 ,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严重。 【 调动知识 】 城市化进程图的应用 1. 判断城市化水平与阶段 : 结合柱状图或折线图中数值的大小判断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低 , 然后可结合具体的数值范围判断出其所处的阶段。 2. 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 : 可结合柱状图差值的大小或城市化折线的斜率大小来判断。柱状图差值大或城市化折线的斜率大 , 说明城市化速度快 , 反之则城市化速度慢。 3. 判断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 可从城市化起步时间、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城市化速度等方面分析比较。 4. 推断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 一般情况下 , 城市化水平高 , 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 ; 城市化水平低 ,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5. 推断存在的城市化问题 : 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地区多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 , 存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 城市化水平下降的地区则存在逆城市化现象。 【 迁移应用 】 考向 1 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的判读 (2016· 绵阳模拟 ) 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为 1965 ~ 2015 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 , 据此完成 1 、 2 题。 1. 该国 1965 ~ 1975 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 经济快速发展 B. 自然灾害频发 C. 城市问题突出 D. 国家人口政策 2. 由图示信息可推测 , 最近 10 年该国城市人口比 重 ( ) A. 停滞增长 B. 缓慢增长 C. 快速增长 D. 持续下降 【 解析 】 1 选 D,2 选 C 。第 1 题 , 据图可知 :1965 年至 1975 年该国的城市化水平标准值是负值 , 城市化发展呈下降 趋势 ;1975 ~ 2005 年间 , 城市化水平标准值在增大 , 尤其 是 1995 ~ 2005 年间 , 城市化水平标准值呈快速增长趋 势。该国的城市化发展规律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规律 相符 , 所以该国应该为我国。由于 1965 年至 1975 年我国 实行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 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由流动 , 因此这个阶段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第 2 题 , 据图可知 : 最近 10 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标准值在快速增长 , 城市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 必然促使大量的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 , 导致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 考向 2 城镇化率图的判读 (2016· 淮南模拟 ) 读下列中国分地区城镇化率示意图 , 回答 3 、 4 题。 3. 图例 分别代表的是 ( ) A. 东部、全国、中部、西部 B. 中部、全国、东部、西部 C. 西部、中部、全国、东部 D. 全国、东部、中部、西部 4. 该图直接反映的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是 ( ) A. 城镇化发展较平衡 , 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明显 B. 城镇化发展较平衡 , 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不明显 C. 城镇化发展不平衡 , 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明显 D. 城镇化发展不平衡 , 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不明显 【 解析 】 3 选 D,4 选 C 。第 3 题 ,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 , 东部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 西部是经济最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率呈正相关。所以 , 东部地区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 , 西部地区是城镇化率最低的地区。第 4 题 , 由图可知 ,1986 年时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都较低而且差异较小 ; 到 2008 年 , 东中西部城镇化率差异扩大 , 而且扩大趋势十分明显 , 可见城镇化发展不平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