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东安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地理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所示,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著差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C. 地形平坦开阔 D. 受沿岸洋流形响 2. 在分界带中段,北侧代表性地方戏曲是( ) A. 京剧 B. 豫剧 C. 秦腔 D. 川剧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地形平坦开阔,便于湿润气流的北上也便于同类自然带的延展,自然带的界线更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北京省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京剧,北京不在分界带上,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在分界带中段、北侧为河南省,河南省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豫剧,B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在分界带西段、北侧为陕西省,陕西省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秦腔,C错误。四川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川剧,四川不在分界带上,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小而全部供出口 B. 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 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小趋势 D. 该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4. 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甲国→乙国→丙国 B. 该产业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 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 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第一阶段丙国主要以出口为主,但国内也有需求,并不是全部出口;进入第二阶段,丙国由出口为主变成以进口为主,说明原有的优势降低,需要进行产业升级,从而导致产业转移到乙国,但丙国的技术水平更高。每个国家都会经历优势丧失、产业转移的过程,甲国也不例外;该产品的三个阶段的转移,促使不同的地区进行产业升级,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故D正确。 【4题详解】 结合三个阶段的产业转移,可以得出产业转移的线路是由丙国转移至乙国再转移至甲国;电子产品和矿产资源无关,主要反映了技术水平的转移。故C正确。 我国许多小水电站属于引水式水电站。所谓引水式水电站通常建在落差较大的河段,建一条引水渠道直接把水从上游引到下游来发电,基本由拦河闸、引水渠和发电厂房等组成。山区小水电站的过度开发只一味地重视水电功能,而忽视了河流的生态功能和其他功能,利弊相伴相生。下图为湖北西部某河流上的引水式水电站示意困。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引水式水电站修建拦河闸可以 ①提高水位增加势能 ②减轻上游洪涝灾害 ③改变河流流域水平衡 ④改变局部小气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 山区河流在进行小水电站开发的同时,要综合考虑整个流域的生态功能和其他功能,下列属于重中之重的是 A. 干流一净化水质 B. 源地一保护植被 C. 河谷一合理分配水资源 D. 河口一疏浚河道 【答案】5. C 6. B 【解析】 本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拦河闸的功能。拦河闸拦截河流径流,蓄水形成水库,可以提高水位,增加势能;可以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对下游水量进行调控。但对上游洪涝灾害并没有控制作用;根据水平衡原理,水电站建在该河流域内,水电站引水渠只是局部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并没有改变河流流域的水平衡状况;水库形成后可以增加该区域的大气湿度和云量,减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改变局地小气候。故C正确,ABD错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水库建设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山区河流落差大,尤其是河流源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作为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河流的径流量、水质以及含沙量等,因此应保护区域植被。其他河段(干流—净化水质、河谷—合理分配水资源、河口—疏浚河道)在流域的综合开发中也是必要的,但不属于重中之重,问题的根源在河流的源头,是重中之重。故B正确,ACD错误。 高黎贡山(约25.2°N)是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垂直高差大,形成了极为壮观的垂直自然景观和立体气候。某大学科研工作站对云南境内高黎贡山年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做了调查,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M处可能是 A. 平坦的坝子 B. 耸立的陡崖 C. 突起的山脊 D. 深陷的河谷 8. 在海拔3200米附近,东、西坡降水量虽相当,但降水季节分配差异大。下面关于东、西坡降水季节分配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东坡的降水主要形成于夏秋季节 B. 西坡的降水主要形成于冬春季节 C. 西坡的降水四季均匀 D. 东坡的降水主要形成于冬春季节 【答案】7. D 8. D 【解析】 本题以坐标图为载体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高黎贡山东西坡不同海拔降水量的差异为材料,需要考生准确梳理相关材料的信息导向,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 【7题详解】 图中西坡降水量在M处附近随海拔升高突然减少,可能是遇到了一个深陷的河谷。暖湿气流在沿山坡爬升过程中,遇到深陷的河谷,气流下沉,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D项正确。耸立的陡崖、突起的山脊、平坦的坝子均不会引发气流的下沉运动,不会影响降水量,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山地不同坡向降水的季节差异。高黎贡山地处横断山脉西部,西坡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东坡地处云贵高原西部,冬春季节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降水较多。故选D。 9.高纯硫酸锰是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广东省椰南县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县承接了珠三角地区的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下图为该县区城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该地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为 ①环境质量好②能源资源丰富③劳动力充足④土地成本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条件分析。从题干中的信息可推断出,该地工业(干电池生产)发展时间较长,环境质量较差;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能源资源短缺;和珠江三角洲相比,该地劳动力充足且土地成本较低,因此便于承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故选C。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第二产业、人口与土地,但城镇化的“要素推动”作用下降明显,“外向型城镇化”模式逐渐减弱,“知识源导向”城镇化模式正在形成,城镇化模式趋向多元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与我国其他区域相比,珠江三角洲“外向型城镇化”模式形成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劳动力廉价 B. 土地租金低 C. 地理位置优越 D. 人口素质高 11. 推动珠江三角洲形成“知识源导向”城镇化模式的措施是( ) ①提高劳动力素质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③扩大城市土地供给 ④建设智慧城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 影响近几年广州市区的钢铁、化工、造纸、皮革等企业向周边农村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环境 B. 内部交易成本 C. 市场 D. 劳动力 【答案】10. C 11. C 12. A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靠近港澳台,临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又是我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区,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城镇,C对。在劳动力价格、土地租金、人口素质方面没有优势,A、B、D错。 【11题详解】 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智慧城市都能推动珠江三角洲形成“知识源导向”城镇化发展,C对。扩大城市土地供,给能促进城市化,与发展“知识源导向”城镇关系不大,A、B、D错。 【12题详解】 钢铁、化工、造纸、皮革等企业属于污染较重企业,广州市区的重污染企业转移到周边农村,主要是保护广州市的环境,A对。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劳动力等不是向周边农村转移的主要因素,B、C、D错。 【考点定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条件,主要措施,产业转移的原因。 【名师点睛】结合材料中信息,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变化的条件,采取的主要措施。珠江三角洲最初发展外向型城镇化模式,主要优势条件是地理位置。大城市产业转移向周边农业的原因 ,主要是保护、治理城市环境。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问题。 13. 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14. 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答案】13. A 14. C 【解析】 考查鸟群栖息地的形成条件,水面季节变化大的原因。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湖面“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说明湖滩面积大,水浅,利于鸟类休栖、觅食,所以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A对。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不是成为栖息地的原因,B错。能见度好与成为栖息地关系不大,C错。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大,D错。故选A。 【14题详解】 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枯水期是,湖水集中在线状洼地中,C对。 冬季河道不封冻,A错。湖底不平坦,有线状洼地,B、D错。故选C。 2017年第3号台风“南玛都”于7月1日晚生成,气象部门对其进行跟踪监测,下图为中央气象台7月3日6时发布的两条消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图中消息①和消息②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 RS GIS B. GPS GIS C. RS RS D. GPS RS 16. 7月3日5时,台北的风向为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答案】15. A 16. D 【解析】 本大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风向的判断方法。 【15题详解】 台风的监测定位是依靠RS,经过区域概率分析依靠的是GIS。 【16题详解】 7月3日5时,台风中心位于台北的东部,台北的风向应为西北风。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7.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 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C. 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 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18.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A. 沙尘暴频度减少 B. 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 土壤盐碱度升高 D. 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答案】17. B 18. C 【解析】 试题分析: 【17题详解】 因我国西北地区缺水,所以在井周围地区水源条件好,放养的牲畜多,会出现过度放牧现象,导致地表草原的破坏。故选B。 【18题详解】 乙地区沙地广布,蒸发旺盛,由于井周围地区,过度灌溉,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影响植被的生长,使绿洲萎缩;而沙尘暴频度减少、有机质增加和生物生产力提高,不是绿洲萎缩的体现。故选C。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 2016年英国工程师利用挡潮闸技术帮助科威特将海水引入内陆,在沙漠的盐沼上建造一座新城市——海城,同时植物学家也帮助培养了适宜在该地海水沿岸地区种植的红树品种。读海城位置示意图和遥感影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海城将海水引入内陆的主要目的是 A. 创造水域景观,调节局部气候 B. 完善海运条件,营造避风港口 C. 增加海水下渗,提高地下水位 D. 增加地表径流,提供淡水资源 20. 适宜在该地种植的红树种子与该地区其他植物相比具有的显著特性是 A. 耐盐碱性更强 B. 抗风能力强、根系更发达 C. 更喜光耐干热 D. 耐贫瘠土壤 21. 海城未来面临的来自于自然的威胁主要是 A. 干旱气候 B. 强沙尘暴 C. 石油污染 D. 全球变暖 【答案】19. A 20. A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海城是在沙漠的盐沼上建造,将海水引入内陆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水域景观,调节局部气候,A对。利用挡潮闸技术将海水引入,不能发展航运,B错。海水下渗,提高地下水位,可能加剧土壤盐碱化程度,C错。引入的是海水,不能提供淡水资源,D错。 【20题详解】 适宜在该地种植的红树种子生长该地的海滩地区,与该地区其他植物相比具有的显著特性是耐盐碱性更强,A对。种植到沙漠盐沼中,抗风能力强不是主要因素,B错。红树林是沿海湿地植被,不如沙漠植被喜光耐干热 、耐贫瘠土壤,C、D错。 【21题详解】 海城目前建设在沙漠中,未来面临的来自于自然的威胁不是干旱气候、强沙尘暴,A、B错。石油污染不是自然威胁,C错。自然威胁主要是全球变暖,D对。 美国犹他州矿产丰富。19世纪中叶,封闭落后,随着金矿的发现,采矿业迅速发展繁荣。随着采矿业的西移,开始衰落。1980年开始,其产业结构开始转变,建成了著名的“软件工业谷”,带动全美经济腾飞。完成下列问题。 22. 19世纪中叶前,从区域空间结构看,犹他州 A.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明显 B. 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C. 处于不平衡加速发展状态 D. 已经拥有大型中心城市 23. 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下列各图中,最能反映当前美国产业所处地位组合的是 A. Ⅰ、甲、①、c B. Ⅲ、甲、③、c C. Ⅰ、乙、④、b D. Ⅲ、丙、②、a 【答案】22. B 23.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的发展阶段、产业转移的原因、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区域的发展阶段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的发展状态也不相同,区域的发展状态整体表现为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高水平的发展状态。发达国家把本国产业的加工环节转向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为了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来降低成本,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22题详解】 19世纪中叶,该地区封闭落后,发现金矿前,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以资源型为主,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均衡发展状态。选B项。 【23题详解】 产品的生命周期值得是由于世界各国的技术发展水平不同,技术领先的国家可能率先开发出某种新产品并出口;经过一段时间后,技术先进的国家甲掌握了这种技术,成为新的出口国;技术落后的国家随后才能掌握这种技术,在最后才能成为产品的出口国。所以美国在图中属于第一阶段,Ⅰ是美国;美国技术发达,处于设计环节;美国的产品处于开发期,产量不大,利润丰厚;全球化产业竞争的金字塔模型图,处于低层的a竞争力差,处于塔尖的c 由于拥有核心技术故竞争力强。选C项。 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风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我国风电开发利用的商业化时间相对较短,但增长速度快,至2012年我国风电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风电大国,但“弃风限电”现象也日趋严重。读2013年中国上网电量(上网电量指发电厂向电网公司输入的电量)和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 完成下列各题。 24. 我国“弃风限电”最严重的地区是 ( ) A. 西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华东地区 25. 重点地区出现“弃风限电”的根本原因是 ( ) A. 我国风能资源开发时间短 B. 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种类多 C. 风能资源非常丰富 D. 发电量与用电量存在时空差异 【答案】24. A 25.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及读图能力。读图可得,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中,蒙西、甘肃等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两地区相加数量最大,因此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蒙东、吉林位于东北地区。两地相加排第二,东北地区选项中没有,我国“弃风限电”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故本题选A。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且开发历史悠久。虽然能源储量大,但是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能源需求量大,因此能源短缺。此外,风电规划中存在重发电轻供应的问题。甘肃、蒙东和蒙西等地区的大型风电基地都位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本地电量消纳空间有限,能耗大省都分布在东部地区,而电网外送能力又不足,因此只能弃风。故本题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 (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 (3)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 【答案】(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2)沙地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起垄种植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 (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 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沙地成因、农业区位、以及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可以从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来分析,物质条件即沙子从哪里来,从图中可以得知,黄泛平原靠近黄土高原;动力条件即哪种外力作用将沙子带过来沉积,由于黄河流经此地,加上材料中给出的信息“黄河”多次决口泛滥,黄河将大量泥沙带过来沉积形成。 (2)分析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看,这里更主要考察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水源、土壤几个角度来考虑。气候:起垄白天可以增温,夜晚有利于散热,可以增大昼夜温差;土壤方面,一方面可以增加厚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土壤的通气性更好(红薯喜疏松土壤);水源方面,岗地可以排水,红薯怕涝,符合生长习性。 (3)风沙活动与风力、地表裸露程度、土壤状况等因素有关,一直栽培红薯会导致地面裸露面积大,土层更加疏松,风力侵蚀作用更强,所以风沙活动危害更大。冬春种小麦一方面可以减少地面裸露时间,一方面小麦秸秆可以覆盖地表,减少风沙对地面侵蚀。 27.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读“我国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 (2)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一,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3)谚日“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评价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4)近年来,每逢夏季连降暴雨,总会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武汉曾是全国仅有的“百湖之市”,而今全市中心城区现存的湖泊只有38个,“杨汉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剩一个带“湖”字的地名。试分析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 【答案】(1)河流水位升高,流速变缓。 (2)对调出区:推动西部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把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或对调入区: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大气)质量;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有利条件: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半年气温偏低,易发生冻窖。 (4)湖泊减少,湖泊调蓄功能减弱;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面积大),下渗少;热岛效应加剧城市极端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城市排水系统不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 【解析】 (1)重庆段河流在三峡工程的上游,工程建成后,其上游河段河流水位升高,流速变缓。 (2)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西电东送对对调出区:是把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电的同时,推动西部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电力产业的发展也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不足,西电东送对调入区来说: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能源的增加也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输入,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大气)质量;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及水源,评价要从利和弊两方面进行:江汉平原作为我国的商业粮基地,其有利条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不利条件: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夏季多雨,水旱灾害频繁;冬半年气温偏低,受寒潮影响大,易发生冻窖。 (4)武汉地处长江中游,由于近年来湖泊减少,湖泊调蓄功能减弱,对长江径流的调蓄作用减弱;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面积大),下渗少,地表水易积蓄;热岛效应加剧城市极端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城市排水系统不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这些是导致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 【总体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峡段河流水文特征及西电东送的影响。三峡建设,会抬高其上游河段的水位,减缓其流速。西电东送调出区是西部电力资源丰富,但经济不发达;调入区是东部,经济发达,但能源不足;西电东送对东西部地区可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评价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及水源,要从利和弊两方面进行。城市的内涝有多种因素,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湖泊众多,近年来湖泊减少,对地表水的调蓄作用减弱是重要原因之一;其他原因是城市化的发展,硬地地面多,植被少,降水量大,城市建设不合理等。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东部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下图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 (1)简述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 (2)指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率先开工并完成的原因。 (3)简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下游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我国水资源南北分配不均,南方多、北方少;北方人口、城市密集,工农业需水量大。 (2)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东部有大运河可以利用,且地势平坦,工程量相对较小;沿线地区经济发达,资金充足。 (3)长江径流量减少,影响长江下游水质;径流量减少,泥沙淤积,影响航运;径流量减少,水质变差,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解析】 整体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南北分配不均,南方多、北方少。北方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大,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河流下游水量大,且有现成河道可利用,工程量小。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资金充足。 (1)我国水资源南北分配不均,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而北方人口、城市密集,耕地多,工农业需水量大。人口、城市、耕地分布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所以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取水口在长江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东部有京杭大运河,利用现有河流,工程量相对较小。沿线地区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所以率先开工并完成。 (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可能导致长江下游干流径流量减少,影响长江下游水质。径流量减少,携带泥沙能力减弱,泥沙淤积,河道变浅,可能影响干流航运。径流量减少,水质变差,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