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湘教版浙江新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第38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湘教版浙江新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第38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作业

‎1.(2019·金丽衢十二校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解析:(1)从地形和降水量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甲地的等高线比乙地密集,坡度比乙地大。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太行山脉),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甲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2)题意要求是“据图说明”,丙地位于山谷中,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如果丙地发生泥石流,主要会对铁路、河流造成影响。‎ 答案:(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2.图1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2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读图,回答下题。‎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解析:M城地处东南亚湄南河的河口附近,‎ 其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需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大;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城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河口处河水经常受到海潮顶托,洪水下泄不畅。‎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3.(2019·杭州选考适应性考试)风暴潮是指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读图可知,该省超警戒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即夏、秋季节,该季节风暴潮多发既与台风多发有关,也与入海河流的顶托作用有关。防御风暴潮危害的措施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 答案:(1)季节:主要集中夏、秋季节。 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解析:从材料看,该次地震震级高,余震多,地震影响的范围广,发生地震时“24时左右”,不利于逃生、自救与互救,又加上“河、渭大泛”,所以造成的损失较大。‎ 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初春气温迅速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 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 500~1 700 mm,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 000 m,1月平原平均气温约4 ℃,公路西端海拔约3 000 m。山地1 500 m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解析:泥流属于泥石流的一种,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字材料可知,这是一种山区的地质灾害。读图可知,公路沿河谷分布,山高坡陡,满足泥流发生的地形条件;土层深厚,满足泥流发生的固体物质条件;冬季气温低于0 ℃,地面有积雪,地下有冻土,只要初春时温度上升快,积雪和冻土快速融化(公路北侧的阳坡融化速度更快),便可由融水激发泥石流(泥流)。‎ 答案:(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冬季气温低于0 ℃,土层冻结,有积雪;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 ‎6.(2019·嘉兴高三选考科目教学测试)2015年新疆北部普降大雪,部分地区出现“风吹雪”现象。“风吹雪”现象是由气流挟带起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运动的天气现象,有较大的危害性。图1为新疆地形图,图2为“风吹雪”现象出现的气象条件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分析阿拉山口“风吹雪”现象严重的原因并说明该现象对公路交通的影响。‎ 解析: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水平气压梯度大,因此大风日数多,再加上地处山口位置,狭管效应显著,使风速较大;冷空气势力强,气温低,地面积雪多,雪粒分散,因此“风吹雪”现象严重。风速大,路面滑,会导致行车不稳;漂浮在空气中的雪粒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行车安全。‎ 答案:原因:地处山口位置,狭管效应使风速较大;地面积雪多,雪粒分散;冷空气势力强,气温低。‎ 影响:风速大,路面滑,行车不稳;漂浮在空气中的雪粒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行车安全。‎ ‎7.西南地区指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三省一市,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产区。从西南主要的气象灾害分布来看,该地区干旱占主导地位,粮食因旱灾减产占总产量的4.7%以上,干旱灾害的影响比其他任何自然灾害都要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影响西南地区80年代以来成灾面积变化的原因。‎ ‎(2)针对西南地区旱灾,请你为当地农耕业发展提出至少三种相应的对策措施。‎ 解析:(1)从图中看出,降水趋势线呈下降趋势,气温趋势线呈上升趋势,降水减少,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加剧干旱;从图中看出受灾面积在增加,说明种植面积增大,加剧干旱。(2)从节流、开源两方面分析解决干旱的措施。‎ 答案:(1)8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加剧了干旱;同时农耕业发展导致种植业面积变大,受灾面积也相应变大。‎ ‎(2)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减少农业用水需求)提高科技水平,研发相应耐旱的作物品种(或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种植耐旱作物);③(‎ 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修建、完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④(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进行农产品深加工。‎ ‎8.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年2月26日-3月27日等降水量(单位:mm)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由图示信息可知,此时云南省最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为________。 ‎ ‎(2)昆明素有“春城”之称,分析其冬无严寒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四川省东、西部交通线路的密度差异很大,其中较密的是________,影响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 解析:(1)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可以看出,云南省此时段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为0,所以最容易出现的是旱灾。(2)昆明冬无严寒是因为纬度低,冬季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能丰富;加上北部山脉的阻挡,冷空气难以到达,所以温度较高。(3)四川省东部以盆地为主,地势平坦,交通线路修建限制较小,所以密度较大;而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大,所以密度较小;所以造成两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答案:(1)旱灾 ‎ ‎(2)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能丰富 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 ‎ ‎(3)东部 地形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