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6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 候鸟的季节性迁徙 B. 树木年轮宽窄不等 ‎ C. 河流的季节性封冻 D.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答案】D ‎【解析】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旋转,太阳等天体每天东升西落,故D正确。A、B、C三项与季节相关,季节的变化是地球公转的结果,故错误。‎ ‎2. 地球上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昼夜长短的变化 B.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 黄赤交角的存在 D. 日地距离的远近变化 ‎【答案】C ‎【解析】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所以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故而形成了四季更替。四季的形成虽与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日地距离的远近变化有关,但不是根本原因。ABD错误,故选C。‎ ‎3. 2016年8月21~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读图,本届大会期间,北京(  )‎ A. 适逢中国农历处暑节气 B. 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 C. 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 D. 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晚 ‎【答案】A ‎【解析】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为2016年8月21日~25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京和首尔都在北回归线以北,且北京纬度高于首尔,所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小于首尔,C错误;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出现在秋季,应为10月份前后,B错误;北京位于华盛顿东面,且纬度高于华盛顿,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早,D错误;处暑一般在公历8月23日前后,符合题意,A正确。故答案选A。‎ ‎4.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地球上五带的纬度范围变化情况是(  )‎ A. 温带变大,热带变小 B. 寒带变大,热带变大 C. 寒带变小,温带变小 D. 寒带变大,温带变大 ‎【答案】B ‎【解析】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回归线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回归线的度数变大,极圈的度数变小。地球上五带的纬度范围变化是温带变小,热带变大,A、C、D错。寒带变大,热带变大,B对。故选B。‎ 建筑景观是一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反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市传统民居多以流动的坡尖顶毡房为主。读图完成下题。‎ ‎5.伊宁的毡房房顶呈坡尖状,主要是为了减少( )‎ A. 房屋积水 B. 房顶积雪 C. 热量散失 D. 阳光照射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伊宁位于新疆西北向西敞开的山谷中,便于西风携带的水汽进入,冬季降雪量较大,毡房房顶呈坡尖状,主要是为了减少房顶积雪,B正确;位于西北干旱区,降雨少,房屋积水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房顶呈坡尖状,与热量散失、阳光照射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 以下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黄赤交角的存在 B. 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 C. 地球的自转运动 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7. 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 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 C. 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 D.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8. 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 A. 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 B. 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C. 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 D. 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 ‎【答案】6. A 7. D 8. B ‎【解析】‎ ‎【6题详解】‎ 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有黄赤交角存在,才有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才有气压带的位置移动,A对。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地球的自转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有影响,不是根本原因,B、C、D错。‎ ‎【7题详解】‎ 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使南北半球气压梯度力增大,赤道低压带向北移动幅度大,影响时间 长,D对。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A错。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是地球公转速度差异造成的,不是赤道低气压带在北半球时间长的原因,B、C错。‎ ‎【8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但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B对。A、C、D错。‎ ‎2019年1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性大型涡旋)的波动有关。下图为极涡示意图。读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极涡(  )‎ A. 中心气压为冷性低气压 B. 决定了寒带的范围 C. 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D. 为近地面带来大量水汽 ‎10. 此次美国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的原因有(  )‎ ‎①美国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的发源地 ‎②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冷空气势力强,向南扩展速度快 ‎③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 ‎ ‎④北美洲地形利于暖空气从中部北上,挤压极地冷空气从两侧南下 A. ①② B. ③④ ‎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9. A 10. B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极涡位于极地上空,纬度高,气温较低,且为气旋型大气漩涡,所以为冷性低气压,A正确;寒带的范围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导致的热量差异划分的,从极圈到极点之间为寒带,与涡旋无关,B错误;极涡是盘踞在极地高空的气旋性大型涡旋,属于气旋,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C错误;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极地近地面为冷高压,盛行下沉气流,不会为近地面带来水汽,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冷气团的发源地位于极地地区,美国并非是冷气团的发源地,①错误;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受地形阻挡,不利冷空气向南扩展,②错误;左图中极涡比较稳定,冷空气控制的范围较小,右图中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控制的范围较大,③正确;北美洲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中部地区地势低平利于来自墨西哥的暖湿空气北上,从而挤压极地冷气团,从东西两侧南下,所以才导致美国东西部产生强寒潮天气,④正确。故选B。‎ 雷阵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得多,还伴有放电现象。海南岛那大市是我国“雷都”,平均一年有130天雷雨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雷阵雨的分布特点是(  )‎ A. 温带多于热带 B. 上午多于下午 C. 平原多于山地 D. 夏季多于秋季 ‎12. 那大市全年雷雨日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 ‎ B. 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沉气流显著 C. 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充沛 ‎ D. 东南季风长时间控制,水汽充足 ‎【答案】11. D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雷阵雨是一种天气现象,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的午后。一般是热带高于温带;下午的午后较容易出现,故下午多于上午;山地天气复杂,雷阵雨现象多于平原;夏季温度高,云层上升作用更强,更易发生雷阵雨,夏季多于秋季,据此分析选D。‎ ‎【12题详解】‎ 那大市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太阳辐射强烈,云层上升幅度大,容易发生雷阵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下沉气流显著,不会形成降水;赤道低压影响不到那大市;季风是形成降水天气的条件,不是形成雷阵雨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南季风在此地登陆但不会长时间控制此地,据此分析选A。‎ 读某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M区最可能形成的天气现象是(  )‎ A. 雾 B. 云层 ‎ C. 降水 D. 渔场 ‎14. 若图中的风力增强可能给该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 增加沿岸大气湿度 B. 增加沿岸大气温度 C. 海域渔业资源更丰富 D. 沿岸降水增多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M处盛行离岸风,冷海水上泛形成寒流,则寒流降温作用,易形成大雾天气,A对;该地海水温度较低,上空气流下沉,则不易形成云层、降水天气,BC不对;该地易形成渔场,但不是天气现象,不符合题意,D不对。故选A。‎ ‎【14题详解】‎ 图中风力增强,则寒流势力增强,降温减湿作用更明显,降低沿岸大气湿度和温度,AB不对;风力增强,海水上泛更明显,营养物质更丰富,则海域渔业资源更丰富,C对;寒流势力增强,则海水温度更低,近海面大气温度更低,则大气气流下沉更明显,沿岸降水减少,D不对。故选C。‎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中低纬度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大洋西岸为寒流 ‎16. 甲处洋流(  )‎ A. 为寒流 B. 加快航运速度 ‎ C. 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多 D. 自北向南流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图示轮廓及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图示意北太平洋及其周边海域,根据世界洋流图可知,图示的中低纬度洋流系统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大陆西岸为寒流。据此分析选B。‎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甲处洋流为日本暖流,其流向为自南向北流,该洋流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顺着该洋流航行可以加快航行速度,反之减慢。据此分析选C。‎ ‎《战狼2》中我国海军进行的救援行动是以2015年3月的也门撤侨行动为原型。为保护我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派遣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成功将来自10个国家的公民从也门的亚丁港转移至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港,执行任务的临沂舰也被比作是“诺亚方舟”。下图为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最佳季节及自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夏季——顺风顺水 B. 冬季——顺风顺水 C. 夏季——逆风逆水 D. 冬季——逆风逆水 ‎18. 索马里沿岸海域夏季渔业资源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 )‎ A. 秘鲁渔场 B. 北海道渔场 C. 北海渔场 D. 纽芬兰渔场 ‎【答案】17. B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北印度洋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呈现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呈现逆时针方向流动。由图示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的航线可知,冬季该海域盛行东北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流动,与护航编队航行方向一致,顺风顺水,故最佳季节是冬季。故选B。‎ ‎【18题详解】‎ 结合图示海陆位置可知,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离岸风,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上升补充,形成上升补偿流,带来海底大量营养盐类,故浮游生物多,吸引了大量鱼类。秘鲁渔场是上升补偿流形成的,与索马里渔场成因相似,A正确;北海道渔场、舟山渔场、纽芬兰渔场均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B、C、D错误。故选A。‎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a表示风力侵蚀 ②b表示风力搬运 ‎③c表示流水溶蚀 ④d表示流水搬运 A. ①② B. ③④ ‎ C. ①③ D. ②④‎ ‎20.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 A. 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B. 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 风力沉积、流水沉积 D.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答案】19. A 20. C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理环境影响。蒙古高原的裸岩经风力侵蚀成碎岩,再经风力搬运至远方,随着风速减弱,沙尘沉积下来形成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经流水侵蚀形成沟壑;泥沙经流水搬运,到华北平原,由于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和冲积平原。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华北平原是流水的堆积形成的。‎ ‎【19题详解】‎ 图示蒙古高原气候干旱,风力强破坏岩石,即a表示风力侵蚀;被破坏的岩石碎屑,经b表示风力搬运,随着风速减弱,沙尘沉积下来形成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经流水侵蚀形成沟壑;流水携带泥沙,即c表示由于流水搬运,到华北平原由于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即d表示流水堆积作用。选A正确。‎ ‎【20题详解】‎ 黄土高原是风力携带沙土由于风速减缓,沙土堆积形成的,即风力堆积;华北平原主要是河流携带泥沙由于流速变缓、泥沙堆积形成的,即流水的堆积作用。选C正确。‎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若岩层Ⅰ为页岩,Ⅱ为石灰岩,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最有可能变质成为新的岩石是( )‎ A. 甲-大理岩 B. 乙-板岩 ‎ C. 丙-大理岩 D. 丁-石英岩 ‎22. 甲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为( )‎ A. 地垒 B. 地堑 ‎ C. 背斜 D. 向斜 ‎【答案】21. C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岩石变质需要高温、高压环境,花岗岩曾经是具有高温高压特征的岩浆冷凝形成,因此在花岗岩体附近有可能出现变质岩。图中显示,甲处离花岗岩体较远,很难形成变质岩,排除A。图中显示,乙在石灰岩中,如果变质后应成为大理岩,不会成为板岩,排除B。丙处临近花岗岩体,有可能发生变质,丙处原为石灰岩,变质后可能成为大理岩,选项C符合题意。丁处临近花岗岩体,有可能发生变质,但丁处原为页岩,变质后应成为板岩,而不会成为石英岩,排除D。‎ ‎【22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处岩层向上弯曲拱起,应为背斜,选项C符合题意。地垒和地堑为断层组合,图中没有信息表明甲处有断层的存在,排除A、B。向斜构造的岩层向下弯曲,与图中岩层形态不符,排除D。‎ 下图为江汉平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 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地貌主要发育于山前地带 B. 该河段主要出现在河流发育初期 C. 该河段北岸堆积,南岸侵蚀 D. 该河段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24. 有关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B. 该区域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C. 河流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D. 南岸适合于建设港口 ‎【答案】23. D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图示是河流的曲流段,多在河流的中游;也是河流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的;北岸是凹岸,流水侵蚀,南岸是凸岸流水堆积;曲流主要是河流受侧蚀作用强形成的。选D正确。‎ ‎【24题详解】‎ 河漫滩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A正确;该区域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便于取水、农业生产等,B正确;河流提供水运,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C正确;南岸流水堆积为主,水浅不适合于建设港口,D错。选D正确。‎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非洲西南部的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和冬雨使多肉植物疯狂繁殖,其多肉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下图是纳马夸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纳马夸兰多冬雨的原因是( )‎ A. 沿岸暖流提供充足水汽 B. 多热带气旋活动 C. 盛行西风带的控制 D. 海陆间气温差异大 ‎26.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的原因是( )‎ A. 昼夜温差大,富含营养物 B. 降水较多,汁液饱满 C. 地下水丰富,生长旺盛 D. 气候炎热干燥,储存水分 ‎27. 非洲纳马夸兰多肉植物出口到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 A. 交通进步 B. 种植技术先进 ‎ C. 劳动力廉价 D. 政策支持 ‎【答案】25. C 26. D 27. A ‎【解析】‎ ‎【25题详解】‎ 由纬度可知该地冬季受西风影响,来自海洋的西风带来大量暖湿气流,因此冬季降水较多;故C正确。中低纬海区大陆西岸的洋流为寒流,故A错误。热带气旋活动主要集中在夏季,故B错误。冬季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干燥,故D错误。‎ ‎【26题详解】‎ 据图文资料可知,纳马夸兰地区终年光热充足,蒸发量大,土壤水分较少,多肉植物为了减少叶子的蒸腾作用,叶片发育较小,为了在干旱的季节满足自身需要的水分,因此在雨季尽量多的储存水分,因此叶片较厚,故D正确,A、B、C错误。‎ ‎【27题详解】‎ 非洲西南那的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和冬雨使多肉植物疯狂繁殖,说明非洲纳马夸兰多肉植物出口到世界各地与种植技术、劳动力廉价、政策支持等因素无关;出口到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交通进步,故A正确,B、C、D错误。‎ ‎28. 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 喜马拉雅山冰雪融水 B. 祁连山冰雪融水 ‎ C. 天山冰雪融水 D. 阿尔泰山冰雪融水 ‎【答案】C ‎【解析】‎ 喜马拉雅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为塔里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二者相距遥远,A错误;祁连山冰雪融水主要汇入甘肃河西走廊,B错误;塔里木盆地南侧为昆仑山,北侧为天山。天山冰雪融水会成为塔里木盆地绿洲的主要灌溉水源 ,C 正确。阿尔泰山位于准噶尔盆地北侧,冰雪融水应进入准噶尔盆地,D错误。故选C。‎ ‎29. 华北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该现象体现了( )‎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D ‎【解析】华北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该现象是在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影响下产生的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D符合题意。不同岩石风化物形成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同,这不是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和垂直差异导致的,因此不能体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排除A、B、C。故选D。‎ 气候对葡萄生长影响最大,葡萄是喜光植物,下图所示为世界某国局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30. 图示地区北部地势特点大致( )‎ A. 中间低四周高 B. 东高西低 C. 西高东低 D. 北高南低 ‎31. 该国以葡萄美酒著名,大范围种植葡萄的地点在(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答案】30. B 31. D ‎【解析】‎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势特征的判读,据图分析,河流流向为东南流向西北,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故选B。‎ ‎【31题详解】‎ 据图分析,④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阳光充足,冬季气候温和,降水量丰沛,并根据葡萄的生长习性,判断④地适宜葡萄生长。故选D。‎ 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回答以下各题。‎ ‎32. 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位于( )‎ A. 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 B. 南亚、南美洲、欧洲 C. 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D. 南亚、非洲、南美洲 ‎33. 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弱、生物生长迅速 B. 土壤是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储量最多的部分 C. 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氧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 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答案】32. A 33. D ‎【解析】该组试题考查热带雨林的分布和生态效益,试题难度较小。‎ ‎【32题详解】‎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盆地、南美洲亚马孙平原均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形成世界面积最大的三大片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区。故选A。‎ ‎【33题详解】‎ 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快、生物生长迅速,A错误。雨林吸收大量养分,加上土壤淋失作用强,造成土壤养分少,养分主要储存在雨林体内,B错误。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氧气,C错误。热带雨林地区蒸腾作用强,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D正确。‎ ‎34. 下列开发方式对雨林破坏较小的是( )‎ A. 商业性伐木 B. 雨林观光旅游 ‎ C. 过度迁移农业 D. 大规模农场 ‎【答案】B ‎【解析】商业性伐木为追求更大的经济利润往往会出现会造成对雨林的过度砍伐,A错误;雨林观光旅游需要保护好雨林的生态环境,对雨林破坏较小,B正确;过度迁移农业、大规模农场都会大面积破坏热带雨林,不利于雨林的保护,C、D错误。故选B。‎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 吸烟除尘 B. 美化环境 ‎ C. 防风固沙 D. 净化空气 ‎36. 有关森林的砍伐导致的环境变化,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物种资源减少 B. 水土流失加重 C. 全球变暖 D. 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增加 ‎37.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答案】35. C 36. D 37. A ‎【解析】‎ ‎【35题详解】‎ 三北防护林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三北地区深受荒漠化,沙尘暴等危害,因此三北防护林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防风固沙,故C正确;吸烟除尘、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属于城市地区的森林功能,故ABD错误。故选C。‎ ‎【36题详解】‎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 多样性等功能,森林被砍伐后,这些功能消失,会导致生物物种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加重,二氧化碳增加,全球变暖等问题,故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森林被砍伐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减小,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37题详解】‎ 近些年来,由于长江上中游地区出现的滥伐森林,陡坡垦殖现象,导致长江流域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了防止长江中上游的水土流失,国家建设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主要目的就是减少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故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故A正确;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等都是次要作用,净化空气、吸烟除尘主要是城市地区的森林的功能,故BCD错误。故选A。‎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图中a、b、c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 电力资源、煤炭资源、生物资源 B. 油气资源、水资源、电力资源 C. 油气资源、煤炭资源、水资源 D. 煤炭资源、生物资源、电力资源 ‎39. 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改善了调出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B. 提高了调入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 实现了资源空间分布与需求的匹配 D. 有利于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答案】38. B 39. 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8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方向等内容判断,①应表示西气东输工程;②应表示南水北调工程;③应表示西电东送的南线工程。所以对应的是油气资源、水资源、电力资源。故本题选择B。‎ ‎【39题详解】‎ 结合上题结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既利于资源调出区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也利用资源调入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缓解资源和能源不足问题,利用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故属于优势互补,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双赢,D对。A选项错误点在是改善了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B选项错在调出区资源保护意识有提高,C选项错在并没有绝对实现了资源空间分布和需求的匹配,只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调入地资源紧缺。排除ABC,故本题选择D。‎ 读“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40.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 地形类型 B. 城市分布 ‎ C. 资源状况 D. 人口数量 ‎【答案】B ‎【解析】城市是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市场,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要考虑市场,要有利于天然气的销售,所以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城市分布,B正确;地形类型、资源状况是自然因素,A、C错误;天然气供应的是人口分布集中的城市而不是主要考虑人口数量多少,D错误。故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40分)‎ 本卷共4小题。请将本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 ‎4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北地区(银川以北)现有盐碱地127万亩,占银北地区耕地总面积的54%。下图示意银北地区百万亩盐碱地改良工程治理项目之一。‎ ‎(1)说明宁夏银北地区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 ‎(2)指出图示工程项目的主要作用。‎ ‎【答案】(1)银北地区地处宁夏平原灌溉农业区,引黄灌溉提高了地下水位;地下水含盐量高,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聚而形成次生盐碱化。‎ ‎(2)完善和整治排灌沟系,利于旱涝灌排;减少地表水的下渗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控制地下水位,减轻次生盐渍化。‎ ‎【解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盐碱化及其治理。‎ ‎(1)银川以北的银北地区地处宁夏平原灌溉农业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在地下水浅埋地段,引黄灌溉提高了地下水位,地下水中的盐分随着蒸发而不断向地表迁移聚集。‎ ‎(2)图示工程项目为排水沟,可完善和整治排灌沟系,利于旱涝灌排;沟渠表面硬化,减少地表水的下渗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排水能力,控制地下水位,减轻次生盐渍化。‎ ‎42. 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20周年。20多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关系取得全面长足发展,各领域互利合作不断扩大。结合“中亚示意图”和“中亚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图中棉花种植区棉花生产过程中,用水不当将给该地的地理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亚,尤其是南部平原地区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试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答案】(1)在内陆干旱区,由于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造成下游河湖水量减少或干涸,湖泊萎缩;地下水水位下降、植被枯死、生物栖息地破碎、消失、土地沙化、荒漠扩大等生态环境退化;在大中型灌区,由于灌溉不当,地下水水位上升,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在沙漠边缘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植被枯萎,土地沙化。‎ ‎(2)一是开垦耕地,大量引水灌溉,水分蒸发,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在土壤表层积累大量的盐分;二是大量引河水灌溉,使得湖面缩小,湖底露出部分所含的盐分。‎ ‎【解析】‎ ‎(1)图示区域是中亚,属于内陆干旱区。图中棉花种植区是图兰平原,棉花生产过程中,由于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造成下游河湖水量减少或干涸,湖泊萎缩。水源减少,导致 地下水水位下降、植被枯死、生物栖息地破碎、消失、土地沙化、荒漠扩大等生态环境退化。在半干旱区的中型灌区,用水不当,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在沙漠边缘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易导致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植被枯萎,土地沙化。‎ ‎(2)中亚南部平原地区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盐分的来源,可能是开垦耕地,大量引水灌溉,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量大,盐分在地表大量积累,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现象。 大量引河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小,使得湖面缩小,湖底露出部分所含的盐分,被风吹起,成为沙尘暴的沙源。‎ ‎43. 读季风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为北半球的_________(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_(高、低)气压中心,它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使该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A地此时盛行_________季风,该季风性质是_____________。‎ ‎(3)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而南亚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还与______有关。‎ ‎(4)A地位于30°N~40°N之间,与A地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的气候类型是_____。‎ ‎【答案】 (1)冬季 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 ‎(2)西北 干冷 ‎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 ‎(4)地中海气候 ‎【解析】‎ ‎(1)读图可知,此时亚欧大陆的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冷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原本连续分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2)此时为北半球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吹向太平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形成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3)季风环流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冬季和夏季形成了不同的气压中心,风向随季节变化;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而形成的,所以与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4)30°N~40°N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地中海气候。‎ ‎4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M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主要生产鳕鱼、沙丁鱼等。‎ ‎(1)分析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 ‎(2)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分析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 ‎【答案】(1)沿海地区常年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导致沿海气温较低;内陆地区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偏低。‎ ‎(2)受(本格拉)寒流流向(自南往北流)的影响,轮船航行速度较慢;受(本格拉)寒流降温作用影响,沿岸多海雾,能见度较低,影响轮船的航行安全;受(本格拉)寒流对船只速度影响,轮船航速减慢,导致轮船能耗增加等。‎ ‎【解析】本题考查了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图示区域为非洲大陆的西海岸,沿海地区常年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所以沿海气温较低;根据等高线图可知,内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海拔高,所以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偏低。‎ ‎(2)图中洋流是本格拉寒流,流向是自南往北流,轮船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与洋流流向相反,因而轮船航行速度较慢,并且也会导致轮船能耗增加;受寒流降温作用影响,沿岸水汽易遇冷凝结形成海雾,使能见度较低,影响轮船的航行安全。‎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