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银川二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盒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认养农业”在我国蔚然兴起,它是指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食品。辽河三角洲的盘锦市大洼区曾是传统稻作区,所产盘锦大米因品质高而响誉全国。2015年,大洼区首创“互联网+认养农业”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认养客户自选水稻良种,可通过手机APP随时监测水稻的生产过程,收获后直接配送到客户家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近年来,“认养农业”蔚然兴起,主要得益于 A. 消费者高品质的需求 B. 生产者拥有先进的科技 C. 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D. 乡村与城市的产业融合 ‎2. 与南方地区相比,盘锦大洼区所产稻米品质高的主要原因是 A. 水热条件充足 B. 土壤肥力高 C. 生产历史悠久 D. 光照时间长 ‎3. 大洼区实施“互联网+认养农业”新模式可以 ‎①减少农田污染 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 - 12 -‎ ‎③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④缩短农产品运输距离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认养农业生产者为消费者生产和提供绿色、有机食品,满足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消费者高品质的需求“认养农业”蔚然兴起主要原因,A正确。生产者拥有先进的科技、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乡村与城市的产业融合是认养农业兴起的保障。故选A。‎ ‎【2题详解】‎ 盘锦大洼区水热条件没有南方好,土壤肥力高对品质影响较小,生产历史南方更长,夏季生长期,北方的光照时间长,所产稻米品质高。故选D。‎ ‎【3题详解】‎ 利用互联网平台,认养客户自选水稻良种,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通过手机APP随时监测水稻的生产过程,可减少农田污染,①③正确。互联网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产品运输距离没有影响。故选B。‎ 巴芬岛是加拿大第一大岛屿,岛上山脉几乎纵贯东部,海拔多为1500米—2000米,上覆有冰川(如下图)。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巴芬岛成为人们欣赏北极地区奇景的好去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巴芬岛分布最广的自然景观是( )‎ A. 针叶林 B. 冰原 C. 荒漠 D. 苔原 ‎5. 与西部相比,巴芬岛东部多冰川的主要原因是( )‎ - 12 -‎ A. 纬度较高,气候严寒 B. 海拔较高,气温低 C. 受暖流影响,降雪较多 D. 距海较近,水汽充足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巴芬岛东部为冰川,岛屿大部分位于北极圈附近,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冷凉,自然景观为极地苔原,D正确,B、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出现在50N°~65°N之间,A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依据河流流向可知:山脊纵贯巴芬岛东部,上覆冰川;中西部福克斯海湾沿岸低地,海岸线曲折,多峡湾。B正确。东、西部地区距海远近、纬度等因素无差别,A、D错误;图中海流自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C错误。故选B。‎ 坝上高原(俗称“坝上”)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平均海拔1400-1600m。坝上地区水资源供应以地下水为主,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4.12%。下图为2012年9月一2013年8月张家口北部坝上高原典型站雨量与地下水埋深对照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坝上地区冬季地下水埋深变化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 冰雪融水较少 B. 地表封冻 C. 生活用水少 D. 森林覆盖率高 ‎7. 6-8月影响坝上地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气温 B. 气压 C. 风速 D. 降水 ‎8. 4-6月坝上地区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造成 A. 牲畜大量死亡 B. 海水入侵 C. 地表植被枯萎 D.‎ - 12 -‎ ‎ 滑坡风险增加 ‎【答案】6. B 7. D 8. C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坝上地区水资源供应以地下水为主,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4.12%可知,农业用水是导致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因素。坝上地区冬季气温低,地表封冻,部分农业不能继续生产,农业需水量少,同时由于地表封冻,蒸发减弱,所以冬季地下水埋深变化较稳定,故正确答案为B。‎ ‎【7题详解】‎ 由图可知,6-8月坝上地区降水量较多,对地下水的补给增多,地下水埋深减小。气压、风速和气温对地下水埋深没有影响,故A、B、C错,D对。正确答案为D。‎ ‎【8题详解】‎ 饲养牲畜是人为活动,牲畜饮用水主要由人为设施提供,4-6月地下水位下降可能使牲畜饮用水源紧张,但不会引起大量死亡;坝上地区距海远且海拔高,地下水位的下降不会导致海水入侵;滑坡风险主要发生在雨季;地下水位的下降,直接导致部分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根系无法吸收水分而枯死。故C选项正确。‎ ‎【点睛】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传统村落也称古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及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截至2019年6月,国家先后公布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其中黄河流域(下图所示)现存673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2 -‎ ‎9.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 )‎ A. 湿润地区 B. 平原地区 C. 行政中心附近 D. 河流附近 ‎10. 黄河下游流域传统村落少主要因为( )‎ A. 经济落后 B. 开发历史短 C. 涝灾多发 D. 旱灾多发 ‎11. 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由于( )‎ A. 保护措施加强,传统村落多 B. 基础设施完善,传统村落多 C. 城市化进程快,传统村落少 D. 生态环境恶化,传统村落少 ‎【答案】9. D 10. C 11. C ‎【解析】‎ ‎【9题详解】‎ 从图中分布密度分析,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河流附近,黄河流域主要位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水源较紧张,河谷地区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定居生产,D正确,A错误。古村落多在高原河谷地区,边远地区,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黄河下游地区为地上河,历史上多次发生决口改道,洪涝灾害多发,对人们的居住生产构成较大的威胁,传统村落分布少,C正确。下游村落分布少与经济水平、开发历史和干旱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多位于省会城市周围,由于城市化进程快,城市人口增加,工业化发展,以农业为主的传统村落逐渐被城市包围,建筑物进行了拆迁改造,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分布较少。C正确。故选C。‎ - 12 -‎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造船业复杂程度高、综合性强,属于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1956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改革开放后中国造船业开启了新征程,2013年中国取代日本等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在国际造船业激烈竞争和日本造船企业向海外转移的背景下,2016年日本政府提出将"I-Shipping”(用尖端技术智能造船、造智能船,提高自动化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和“J一Ocean”(发展海上风力发电系统、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设备建造)作为日本造船业的发展方向。下图示意2010年日本主要钢铁工业企业和主要造船企业分布。‎ ‎(1)从交通运输角度说明图示地区日本造船企业分布的主要原因。‎ ‎(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取代日本等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社会经济原因。‎ ‎(3)从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效益角度分析当前日本造船企业向海外转移对日本区域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4)简析日本造船业的发展方向对中国造船业的启示。‎ ‎【答案】(1)日本造船企业分布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便于从国际市场进口原料、燃料和零部件等:靠近本国船舶消费市场,也便于船舶出口,抢占国际市场:靠近钢铁工业基地和工业发达地区,可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任答三点)‎ - 12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船业投资增加,船舶制造协作条件逐渐完善:中国船舶消费市场增长迅速,潜力巨大:中国产业政策积极扶持造船业发展,与日本技术差距缩小:中国劳动力充足,人力成本较低:中国造船场地资源丰富,土地价格更低。(任答三点)‎ ‎(3)日本造船企业向海外转移,相关配套产业受到冲击,投资规模缩小,短期使经济活动规模缩小: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长期有利于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效益较低的造船企业移出,有利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4)中国劳动力价格日益增长,需提高中国造船业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力成本:中国造船业应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抢占高端市场,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造船业可向多元化结构发展,提高造船企业抗风险能力。(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详解】(1)读图,日本的造船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且靠近钢铁工业分布区,沿海地区海线曲折有优良的港湾,日本的国内市场狭小,原料和能源短缺,所以分布在沿海地区,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和零部件等,既靠近本国的船舶消费市场,又便于船舶的出口;靠近钢铁工业基地和工业发达地区,可以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 ‎(2)社会经济因素可从市场、政策、劳动力、土地等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船舶制造协作条件逐渐完善,消费市场增长迅速,产业政策积极扶持,与日本技术差距缩小,劳动力充足,造船场地资源丰富,土地价格更低等。‎ ‎(3)从利弊两方面回答,日本造船企业向海外转移,相关产业受到冲击,短期经济受挫,但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从长期看有利于经济发展。‎ ‎(4)通过材料中日本的做法,分析我国要改进的方向,随劳动力价格增长,我国造船业要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力成本,要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避开激烈的低端市场竞争,还要向多元化结构发展,提高造船企业抗风险能力。‎ ‎【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 12 -‎ ‎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转入地:利,加速当地企业转型,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 弊,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 转出地:利为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促进经济发展;‎ 弊,失业率增加,导致社会问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80Ma(百万年)的地质时期,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还是一片海洋。随着板块运动,距今23.7Ma,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已成为平缓的陆地。距今2.48Ma,青藏地区隆起成高原,现今横断山区形成了“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地貌景观,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公里。横断山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明显,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物种独特,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推测地质时期横断山区“陆地形成”阶段的西南季风强弱变化及其成因。‎ ‎(2)解释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形成过程。‎ ‎(3)分析横断山区生物资源丰富而独特的形成原因。‎ ‎(4)指出青藏高原隆起对长江源区的河流补给类型变化及流量变化的影响。‎ ‎【答案】(1)变化:西南季风增强。‎ 成因:(受板块运动影响,)横断山区由海洋抬升为陆地,海陆热力差异增大。‎ - 12 -‎ ‎(2)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受阻向东扭转,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南北走向)高山谷地;随着地层抬升,河流不断下切(向下侵蚀),形成深谷;由于板块继续碰撞挤压,空间不断压缩,使并列的河谷相距较近。‎ ‎(3)横断山区纬度较低,受季风影响,气候暖湿,地势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明显,导致生物类型多样;山高谷深,环境封闭,受外境的干扰少,使独特物种保存至今。‎ ‎(4)以雨水补给为主变为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变小;流量年际变化减小(或季节变化增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横断山区的形成为材料,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详解】(1)受板块运动影响,横断山区由海洋抬升为陆地,海陆热力差异增大,夏季横断山区升温更快,海洋形成高压,西南季风增强。‎ ‎(2)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受阻向东扭转,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南北走向高山谷地;随着地层抬升,落差增大,向下侵蚀剧烈,河流不断下切,形成深谷;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公里,由于板块继续碰撞挤压,空间不断压缩,使并列的河谷相距越来越接近。‎ ‎(3)从图中的纬度可以看出,横断山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受季风影响,气候暖湿,地势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明显,导致生物类型多样;山高谷深,地形起伏较大,环境封闭,受外境的干扰少,使独特物种保存至今。‎ ‎(4)青藏高原隆起,气温降低,降水减少,以雨水补给为主变为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变小;夏季冰雪融水量大,冬季冰雪融水量小,流量年际变化减小,季节变化增大。‎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达古冰川风景区位于四川西部高山峡谷地带,冰川、雪峰、湖泊、红叶彩林、藏情等资源丰富。目前景区主要以“冰川与彩林”结合的独特美景吸引游客前往观赏,现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冰川旅游地。每年8月、10月、11月游客约占全年客流量的70%,客源78%以上来自川渝及其周边地区。近几年来达古冰川景区游客增长速度有所缓慢。‎ - 12 -‎ 简述近几年来达古冰川景区游客增长缓慢的原因,并为当地进一步吸引游客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原因:“冰川与彩林”景观季节性强,最佳观赏时间较短;游客来源集中在周边地区,客源市场较小。建议:开发多样化旅游项目,打造不同季节的特色旅游;推出优惠政策,提高周边地区游客的重游率;加大宣传推广,提高景区知名度,开拓客源市场。‎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来自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及区域旅游发展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针对达古冰川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详解】①原因:根据材料“每年8月、10月、11月游客约占全年客流量的70%,客源78%以上来自川渝及其周边地区”可知,一方面,“冰川与彩林”景观季节性强,最佳观赏时间较短,导致游客在旅游时间上较为集中,其他季节或月份游客数量少,景区游客增长缓慢;另一方面,游客多来自川渝及其周边地区,游客来源地集中在周边地区,客源市场较小,所以游客增长缓慢。②建议:根据材料“达古冰川风景区位于四川西部高山峡谷地带,冰川、雪峰、湖泊、红叶彩林、藏情等资源丰富”,而该景区目前主要开发“冰川与彩林”,所以可以开发多样化旅游项目,打造不同季节的特色旅游,提高客流量;其次,该景区客源市场较小,主要来自周边地区,所以可以开拓客源市场,一方面,可以加大宣传推广,提高景区知名度,拓展较远距离的客源市场,另一方面,可以推出优惠政策,提高周边地区游客的重游率。‎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端的黄河第一弯曲部(如下图),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黄河在玛曲段的补充水量占黄河总水流量的45%,被称为“黄河蓄水池”。20世纪80年代,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玛曲县约90%的天然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和盐碱化现象,湿地出现大面积干涸。近年来,玛曲县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 12 -‎ 分析玛曲县被称为“黄河蓄水池”的原因,并指出生态修复后对黄河水环境的影响。‎ ‎【答案】原因: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气温较低,蒸发弱;天然草原、沼泽湿地分布广,其涵养水源能力强;黄河干流流经玛曲县的河段长,其沿途有众多支流汇入,补给黄河的水量大。影响:黄河上游流量增加;调节洪峰,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水质变好。‎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同时学会对题干设问进行拆解分析,提高审题能力。‎ ‎【详解】①原因:注意对“黄河蓄水池”进行拆解分析,“蓄水池”表明水源蕴含量较大,“黄河蓄水池”表明该区域对黄河水量的补给作用大。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可知,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气温较低,蒸发弱,同时境内天然草原、沼泽湿地分布广,其涵养水源能力强,蓄水能力强;根据材料“黄河在玛曲段的补充水量占黄河总水流量的45%”以及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黄河干流流经玛曲县的河段长(几乎沿县域边界走向从而形成黄河第一大弯),且沿途有众多支流汇入,补给黄河的水量大,所以玛曲县被称为“黄河蓄水池”。②影响:生态修复对水环境的影响可从水量大小及季节变化、水质等方面加以分析作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玛曲县约90%的天然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和盐碱化现象,湿地出现大面积干涸,所以采取了生态修复,所以随着天然草地和湿地的恢复,玛曲县作为“黄河蓄水池”的功能再次凸显,对黄河上游径流量的补给增加,导致黄河上游流量增加;同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能有效调节洪峰,使得黄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最后,生态修复后,泥沙可在沼泽大量沉积,所以黄河含沙量减少,水质变好。‎ ‎【点睛】该题可类比2019年全国2‎ - 12 -‎ 卷环境保护题“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详情可自行搜索该题目)进行类比作答,只是高考题分析对“环境”的作用,因此不但涉及到了水环境(如水量、水质、水生生态系统)等,还涉及到水环境的改善对局地气候的作用。该题只是分析对“水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从水量(大小与变化)、水质等角度分析作答。这也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高考题答案的分析和解读,这对我们的答题思路的拓展帮助较大。‎ - 1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