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6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知道焦聚地理核心素养课件(65张ppt)
地理核心素养 【 总论 】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而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四种素养构成。 素养 1 人地协调观 “ 人地协调观 ” 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 【 典例 1】 (2017 · 全国卷 Ⅰ) 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 “ 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 ” 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 ❶ ,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 ( 下图 ) ,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❷ 。 【 诠释 】 信息 ❶ :可持续发展是高考命题的落脚点。以 “ 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 ” 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为例,要求考生思考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对传统古民居和村落的保护问题,引导考生树立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信息❷:利用社会生活实例考查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和掌握是高考命题的常用角度。通过区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考查正确的人地观。如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保护。 【 素养必备 】 关于人地协调观考生必备的几个方向 (1) 结合现实中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及其阶段性特征,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2) 结合现实中的区域发展情境,能够说明开放区域条件下,该地自然资源、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潜力变化,归纳该类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人地关系问题;分析区域特有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 (3) 结合现实中的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例,能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资源和环境安全对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素养 2 综合思维 “ 综合思维 ” 是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 典例 2】 (2017 · 全国卷 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 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 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 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 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 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 ( 海拔 2 000 ~ 2 600 米 ) 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 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❶ ( 下图 ) 。 (1) 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❷ 。 (2) 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❸ 。 (3) 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❹ 。 (4) 说明从 2 300 米至 2 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❺ 。 【 诠释 】 信息 ❶ : “ 苔原带内部分异规律在某山峰南北坡体现不同 ” 这一特殊地理现象,题目不但考查地理事物的静态特征,也考查空间上的动态变化,来引导考生采用地理学中的要素关系分析方法 ( 综合研究 ) 和区域对比方法对这一现象的形成机制进行判定。 信息❷~❺:该题展示了地理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思考过程,要求考生能应用材料提供的地理规律分析具体的地理问题,由表及里地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地探究人与自然环境间是如何 “ 互动 ” 的,深化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 素养必备 】 综合思维的特性、维度和具体要求 (1) 三个特性。 全面 —— 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素; 系统 —— 各个要素的属性及其联系; 动态 —— 地理要素的发展性、变化性、演变性。 (2) 三个维度。 要素综合 —— 多要素 ( 逐一分析要素及影响 ) ; 时空综合 —— 跨时空 ( 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问题 ) ; 尺度综合 —— 多尺度 ( 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 。 (3) 具体要求。 ①能够运用地球运动规律,解释昼夜、四季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②能够结合生态保护、国土整治等国家发展战略,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的角度,系统分析其自然地理条件; ③ 能够在认识某类区域特征的基础上,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其发展的条件、过程、问题及决策等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评价; ④能够从全球化的视角,综合分析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耕地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条件、方式及潜力,以及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⑤ 从国际合作的视角理解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⑥能够分析和认识不同尺度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例如: 素养 3 区域认知 “ 区域认知 ” 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通过认识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区的区域,从区域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典例 3】 (2017 · 全国卷 Ⅲ)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 “ 鱼中软黄金 ” 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 适宜在 16℃ 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 ❶ ,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 ( 下图 ) 。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❷ 。 (1) 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2) 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3) 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 【 诠释 】 信息 ❶ :试题以 “ 额尔齐斯河流域 ” 的 “ 白 斑狗鱼 ” 养殖为例,考查学生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的认知和分析。 信息❷: “ 额尔齐斯河流域 ” 是一个小尺度、大比例 尺的区域,材料信息明确该流域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 洋的河流以及白斑狗鱼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特征, 问题 (1) 是考查区域地形以及大气环流对降水和水系特征的影响,因此考生通过分析该区域水汽的来源和地貌特征,不难得出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问题 (2) 考查区域适宜白斑狗鱼生活习性和生存特点的认知,结合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不难推断出结论;问题 (3) 是区域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其实是考查考生认知区域不利于白斑狗鱼的生存环境条件。 【 素养必备 】 关于区域认知能力考生必备的几个方向 (1) 能够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解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并能够分析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环境演变过程,评估其发展问题,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 (2) 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区域决策的得失,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3) 能够收集世界、全国或区域的资源、环境信息,并利用信息阐释资源、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素养 4 地理实践力 “ 地理实践力 ” 是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实践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 野外观察能力 进行野外考察,学用结合 实验设计能力 模拟地理现象过程,探究原理 数据分析能力 分析数据特征及数据与图表转化 图像识别能力 地理图片、遥感影像识别 问题解决能力 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 典例 4】 (2017 · 全国卷 Ⅱ)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❶ ;而 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 ( 左图 )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 ❷ ( 右图 )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叶林 (2) 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 A. 用地类型差异 B. 居民爱好差异 C. 景观规划差异 D. 行政管辖不同 (3)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 气温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 【 诠释 】 信息 ❶ :通过时间、植被特点考查考生对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运用。 信息❷:通过同一地点景观差异,考查人类管理活动对景观特点差异的影响。 【 素养必备 】 关于地理实践力考生必备的几个方向 (1) 能够设计科学的地理实践与实践考察方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材料,分析与地理相关的数据与信息,对地理现象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 (2) 能够搜寻不同类型区域的统计信息,收集相关区域发展规划,设计区域发展问题的调查方案。 (3) 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资源、环境调查,描述某区域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并结合已有资料,对解决区域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建议。 (4) 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 【 新题预测 】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满洲乡 (22°30′N , 120°34′E) 位于台湾岛的南端恒春半岛东岸东部丘陵,属于中央山脉的余脉。这里每年 9 月至次年 4 月盛行东北风。下图所示区域是满洲乡北部地形图,受地形与风向的影响, G 处形成了沙丘、又不断变化成沙丘断层、沙壁、沙浪、沙河、沙纹等特殊的沙漠景观,面积达 200 多公顷,为台湾唯一的沙漠,称九棚大沙漠,又名港仔大沙漠。 槟榔,属棕榈科槟榔属植物,成片分布于向南的低山谷底、岭脚、坡麓和平原溪边热带季雨林次生林间,图中阴影区域是恒春半岛规模最大的一处槟榔种植基地,槟榔果实是满洲乡当地群众嗜好的咀嚼食品。 (1) 根据材料,分析 G 处风沙活动的沙源。 (2) 根据材料,简述九棚大沙漠的形成过程。 (3) 根据材料,简析并推断槟榔的生长习性。 (4) 有人建议在滨海地区修筑公路 ( 如图中虚线所示 ) 并在公路后方种植大片的木麻黄防风林。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 解析 】 第 (1) 题, G 处风沙活动的沙源主要结合当地 地理环境进行分析。读图可知,图中 G 处附近有河流 注入海洋,且该地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9 月到 次年 4 月盛行东北风。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 大,降水量大的季节,上游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河流 携带泥沙能力强,入海口处地势平坦,加上海水顶托 作用,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当海水退潮时,水位下 降,沙滩裸露,形成丰富的沙源。第 (2) 题,九棚大 沙漠的形成过程要结合外力作用进行分析。沙漠属于 风力堆积地貌,冬半年该地盛行东北风,东北风搬运 河口地区裸露的沙滩上的泥沙向西南方向运动,受到 西南方向地形的阻挡,堆积形成沙漠。第 (3) 题,槟 榔的生长习性要结合图示槟榔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进行分析。从气候、地形、土壤等角度考虑。从气候 看,该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条件及水分条件 好。槟榔分布在阳坡,说明喜光向阳。从地形看,分 布于岭脚、坡麓,说明槟榔适宜种植于排水良好的坡 地。从土壤看,热带地区,微生物分解快,多酸性土 壤。第 (4) 题,是否赞成在滨海地区修筑公路及种植 大片的木麻黄防风林,属于开放性题目,赞成与不赞 成言之有理均可。赞成主要从公路建设对交通的影响 及种植防风林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考虑,防风林能够减 少风沙灾害,修建公路方便游客开车进入观赏,从而 促进旅游业发展。不赞成主要从对当地特色旅游景观 的不利影响分析。由于该地特殊的旅游景观是东北风携带河口地区的泥沙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沙漠景观,而防风林的建设会导致沙漠消失,影响沙子的搬运,对台湾唯一的沙漠起到破坏作用。 答案: (1) 港仔溪流经山区,河流侵蚀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口处地形平坦加之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在河口附近;退潮时,水位下降,沙滩裸露,形成丰富沙源。 (2) 冬半年东北风经过北侧宽阔海面,摩擦力小,风力大,风力侵蚀、搬运河口处裸露沙滩上的泥沙向西南运动,沙粒受到地形阻挡,在山前堆积。 (3) 位处热带,降水总量大,槟榔喜高温多雨的气候;分布于南坡,槟榔喜光向阳;分布于岭脚、坡麓,槟榔适宜种植于排水良好的坡地;红壤广布,槟榔适宜酸性土壤。 (4) 赞成。能够减少风沙灾害;方便游客开车进入观赏。 不赞成。旅游特色消失;道路修建与防风林种植,会阻隔沙子被风和水来回的搬运。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除了热带雨林,还有 “ 温带雨林 ” 。图 1 中 的 W 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 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 绝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 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 同。云杉和冷杉林颜色暗绿,树冠浓密,透光量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图 2 为 W 岛温带雨林局部景观。 W 岛东西部环境差异明显。冬季岛上平均气温 2 ~ 4℃ ,西部可达 5℃ 以上。降水量西部沿海达 2 000 ~ 3 000 mm 。东部沿海只有 600 ~ 800mm 。 (1) 说明 W 岛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原因。 (2) 分析该岛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地区偏高的原因。 (3) 推测 W 岛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区并说明理由。 (4) 与热带雨林相比,分析 W 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的原因。 【 解析 】 第 (1) 题,主要联系风带和地形回答。年降 水量西部多,东部少;西部处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 的迎风坡 ( 雨区 ) ,东部处于背风坡 ( 雨影区 ) 。第 (2) 题,联系洋流、海洋和地形影响分析回答。 W 岛地处 太平洋,冬季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东 ( 北 ) 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 小;沿岸海区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第 (3) 题,主要分布在降水多的地区。雨林主要分布在岛的西部沿海地区。 ( 与东部地区相比, ) 西部地区,冬季气温高,雨量充沛,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良好。第 (4) 题,主要对比热量和光照分析植被的种类和疏密情况。 答案: (1) 年降水量西部多,东部少;西部处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 ( 雨区 ) ,东部处于背风坡 ( 雨影区 ) 。 (2)W 岛地处太平洋,冬季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东 ( 北 ) 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沿岸海区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 (3) 雨林主要分布在岛的西部沿海地区。 ( 与东部地区相比, ) 西部地区,冬季气温高,雨量充沛,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良好。 (4)( 与热带雨林相比 )W 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是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的世界第四大岛屿,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岛上东部热带雨林葱葱郁郁,中部高原气候凉爽,西部稀树草原广袤。安格洛卡象龟是完全的草食性陆龟,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北部,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它们的生存环境,目前的野生数量不超过 400 只。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和水系 ( 图 1) 及安格洛卡象龟生存的环境示意图 ( 图 2) 。 (1) 说明人类活动使安格洛卡象龟数量锐减的原因。 (2) 分析马达加斯加岛自东向西自然环境差异明显的原因。 (3) 某徒步旅行分队由岛西北部马哈赞加经塔那那利佛前往图阿马西纳进行穿岛旅行,请列举至少 3 种途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并就其中之一加以说明。 【 解析 】 第 (1) 题,人类活动对象龟生存环境的破坏 主要是占其家园、破坏其家园及滥杀象龟。第 (2) 题,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是非地带性 因素形成的: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受沿岸暖流 的影响,降水丰富,且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形成雨 林景观;岛中部为高大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中部 高原气候凉爽;西部位于背风坡,且受到东南信风和 赤道低压交替控制,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第 (3) 题,由岛西北部经中部到岛的东部,由热带草原带经中部山地到东部的热带雨林带,可能遇到的危险有:洪水、滑坡、泥石流、湿瘴、热带流行疾病等。然后针对所判断的危险分析原因。 答案: (1) 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生产活动,占据了象龟的生存环境;人类生产活动中的环境污染影响了象龟的生命健康;人类的滥捕滥杀减少了象龟的种群数量;人类的活动阻隔了象龟种群基因的交换,象龟基因退化。 (2)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受沿岸暖流的影响,降水丰富,且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形成雨林景观;岛中部为高大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中部高原气候凉爽;西部位于背风坡,且受到东南信风和赤道低压交替控制,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3) 可能遇到的危险有:洪水、滑坡、泥石流、湿瘴、热带流行疾病等。 洪水 —— 西部湿季时降水集中,河流进入汛期;滑坡、泥石流 —— 跨越中部山区,山地垂直高度大,山高坡陡,易发生地质灾害;湿瘴 —— 东部雨林区,炎热潮湿,空气湿度大,易发湿瘴;热带流行性疾病 —— 热带地区炎热潮湿,流行性疾病,如疟疾、猩红热等易发。 ( 就其中危险之一展开原因的正确说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