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16章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二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文梳理]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3.目的: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4.产业转移的原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导致产品成本差异。劳动力充足、素质高且价格较低廉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包括工业联系、地方服务、生产组织和职工培训等的资金投入。 发达国家 社会消费水平高,内部交易成本高,推动企业向国外转移 发展中国家 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3.市场因素: 市场饱和或市场满足不了自身发展需要,促使企业转移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 4.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 环境污染严重等。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自我检测] 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结构调整表。读表,回答1~2题。 调整阶段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主导产业 轻工业 重化工业 高科技工业 重点部门 纺织、食品 钢铁、金属加工、机械、炼油、石油 微电子、新能源、宇航、生物工程、新材料、人工智能 1.伴随着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出现轻工业、重化工业转移到其他较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日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B.有利于转入国或地区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 C.有利于转入国或地区提高产业水平,防治环境污染 D.有利于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2.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会给投资国或地区,同时也会给日本经济带来好处。下列选项不属于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本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是( ) A.造成国内经济要素价位升高,例如劳动力成本提高、内部交易成本提高、地价提高等,不利于吸引外资 B.产业转移也要向海外进行投资,使得本国资金有一定的短缺 C.产业转移会引起国内失业人口增多,造成市场萎缩 D.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1.C 2.D 第1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对于发达国家,把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也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产业转移常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产业转移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第2题,伴随着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引起国内失业人口的增加。同时产业转移也伴随着资金的转移,造成本国资金的短缺,但从长远看,产业转移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读某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3~5题。 3.该产业可能是( ) A.碳酸饮料 B.计算机软件开发 C.电子装配 D.汽车制造 4.承接该产业转移的地区往往( ) ①科技发达 ②劳动力丰富 ③工业基础好 ④市场广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调整促进了东莞的产业升级 B.第一次调整增加了新竹的就业机会 C.加剧了图示区域的产业竞争 D.降低了硅谷的失业率 解析:3.C 4.D 5.B 第3题,由图中产业转移最早地区为“硅谷”,可推断该产业可能是电子装配工业。第4题,劳动力丰富和市场广阔是我国吸引产业转入的优势;科技发达程度台湾省和广东省都不如“硅谷”;台湾省和广东省的工业基础不如世界上许多发达地区,因而工业基础不是优势。第5题,第一次调整是由美国“硅谷”到台湾省新竹,增加了新竹的就业机会,但提高了“硅谷”的失业率。 考点一 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重工业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3.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高考真题 命题研究 2017·天津卷·T4~5 2016·全国乙卷·T3~4 2016·全国甲卷·T3~5 2015·浙江卷·T37(3) 命题规律:本考点为高考考查重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多借助文字材料、区域图、示意图等信息载体,考查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核心关注:我国部分产业“走出去”战略;大量外资企业从我国向东南亚、南亚转移。 (2016·全国甲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题指导]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从材料中可知,日本家电产业向国外转移的是家电组装工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2.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 3.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 (1)由材料“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2)由材料“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 可知,在越南生产,成本低于中国,但是中国的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仍然高于越南,说明中国有更加优越的条件,企业的迁移最突出的两大影响因素就是廉价劳动力和市场。 (3)由材料“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可知,我国正逐步失去劳动力的优势,所以我国企业应当从核心技术与品牌创建方面去参与国际竞争。 [自我尝试] (1)B (2)A (3)D 1.(2016·全国乙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解析:(1)D (2)A (3)C 第(1)题,景德镇和佛山陶瓷生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20世纪80年代初,佛山市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享受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能够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因而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比景德镇发展迅速。第(2)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佛山的陶瓷产业面临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此,2003年,随着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第(3)题,位于江西省的景德镇在资金方面远不如佛山充足;与佛山相比,景德镇虽在劳动力、物流等方面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最大优势还是景德镇作为“瓷都”,拥有其他区域不可比拟的人才资源优势与陶瓷文化底蕴,即产业基础好。 2.(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图中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1)据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2)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 D.距市场远近 解析:(1)A (2)B 第(1)题,当前,随着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读图分析可知,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但年平均工资却较高,说明应该是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结果,A正确;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服装产品出口,这是其产业份额增长快的原因,福建原有的工业基础并不雄厚,B错误;苏浙为经济发达地区,其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是由于这里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新工艺、新技术的提高,C错误;新疆是我国的棉花重要产地,因此其产业份额历年较低不可能是原料短缺所致,D错误。故本题选A。第(2)题,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故选B。 考点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迁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面框图所示。 (经典高考)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指导] 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 [自我尝试] (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 1.(2018·太原模拟)温州、广州、泉州是中国最具规模、最集中的传统制鞋基地。而今,“东鞋西移”的趋势十分明显。成都已与广州、温州、泉州并称为中国鞋业“三州一都”,形成中国的鞋业生产的新格局。读图,回答(1)~(2)题。 (1)“东鞋西移”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原料 D.技术 (2)“东鞋西移”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导致移出地产业空心化 B.导致移出地大量民工失业 C.增加移入地就业机会 D.致使移入地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1)B (2)C 第(1)题,制鞋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总是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选B。第(2)题,制鞋企业转出可能导致移出地部分民工失业,可以为移出地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A、B、D三项是不利影响,产业转移会给移入地带来大量就业机会。选C。 2.(2018·吉林质检)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式图”,完成(1)~(2)题。 (1)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 A.汽车零配件生产 B.节能环保业 C.服装、鞋帽生产 D.高端装备制造业 (2)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解析:(1)C (2)B 第(1)题,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向外转移,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及高耗能、高污染、附加值低的产业。第(2)题,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图表专攻系列(二十) 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 产业转移示意图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图示之一,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迁出地、迁入地、时间等要素。 第一步:看图名,明确转移产业类型与空间范围。 图1为我国首钢区域转移示意图;图2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转移示意图;图3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国外发展过程示意图。 第二步:看转移方向,明确移出地与移入地的差异。 图1中移出地为北京石景山区,移入地为河北省唐山曹妃甸港区,由大城市迁移到海港。图2中显示几个年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迁移的过程。图3显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在两个阶段在国外为规避贸易壁垒工业发展的过程。 第三步:依据变化,分析主导因素。 图1,首钢由北京迁往曹妃甸,主要因素为减少对北京城市的污染,同时还能利用廉价的海运降低成本。图2,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主要是向廉价劳动力丰富地区集中,其产品则向发达国家和地区销售为主。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是靠近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地区。图3,我国工业公司最初由在我国生产向异国销售,要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到第Ⅱ阶段则在销售国建立了生产工厂以规避贸易壁垒。 (2014·海南卷)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下图示意某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1)~(3)题。 (1)在图示模式中( )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 A.普通服装制造 B.汽车制造 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 (3)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 C.工人工资 D.市场 [解题指导]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发布订单的为一些跨国企业,其主要目的是把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接受订单的企业。由材料“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可知,制造工厂国际性转移较快,说明是为了降低成本,这类工厂多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2.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 [自我尝试] (1)D (2)A (3)C (2018·南昌模拟)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资源禀赋 B.经济结构 C.开发战略 D.能源结构 (2)关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由中部向西部地区转移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已完成东部向中部地区的转移 C.西部地区没有技术导向型、资金导向型产业 D.资金导向型、技术导向型产业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 解析:(1)D (2)D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以技术、资金、劳动力为主;中部地区以劳动力、资源为主;西部地区以资源为主,造成产业转移的原因与能源无关,故选D项。第(2)题,读图可知,A、B、C项错误;资金导向型、技术导向型产业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故选D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