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福建专用)课时规范练15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福建专用)课时规范练15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作业

课时规范练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左图),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右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高山草甸带 D.热带季雨林带 ‎2.山丘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过低 B.降水稀少 C.光照不足 D.土层瘠薄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山丘东南沿海一侧地下水盐度大,土层贫瘠,因而植被低矮稀疏。‎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 ‎4.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第4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 A.由南向北倾斜 B.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由东向西倾斜 D.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6.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  )‎ A.南岭 B.太行山 C.天山 D.大兴安岭 答案5.B 6.A 解析第5题,图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西北方向主要为山地灌木草地,东南方向主要为常绿林,因此该地的地势特征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6题,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因此应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选项中只有南岭符合。‎ 某研究小组5—9月选取祁连山南坡同一植被类型的四块不同样地,研究同一植被类型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上生物量的大小与前几个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下图示意四块样地灌丛草甸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第7~8题。‎ ‎7.祁连山南坡灌丛草甸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所在自然带不同 B.海拔不同 C.水热状况不同 D.地处坡向不同 ‎8.乌鞘岭与野牛沟最大生物量出现的月份存在差异,下列自然原因可能正确的是(  )‎ A.乌鞘岭距海近,7月累计水分最足 B.野牛沟纬度低,9月累计热量最足 C.乌鞘岭在7—9月的气候条件最好 D.野牛沟在7—9月的气候条件最好 答案7.C 8.D 解析第7题,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因而祁连山南坡灌丛草甸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气候条件(水热状况)不同造成的;研究地都位于祁连山南坡,植被类型相同,所处的自然带也相同。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野牛沟在7—9月的生物量最大,说明此时段气候条件最好;乌鞘岭在7—8月的生物量最大,气候条件最好。‎ 为研究青藏高原主要植被类型生物生产量的差异,一科研小组选取了未受人为干扰的以常绿阔叶林为基带的亚高山天然植被为研究对象,下表中的样地分别位于青藏高原上相距较远的几个地区。据此完成第9~10题。‎ 样地编号 海拔/m 年均温/℃‎ 年降水量/mm 生物量/(t·hm-2)‎ 年生产量/(t·hm-2)‎ ‎①‎ ‎2 100‎ ‎13.0‎ ‎800‎ ‎271.48‎ ‎17.669‎ ‎②‎ ‎3 500‎ ‎4.6‎ ‎800‎ ‎511.62‎ ‎8.402‎ ‎③‎ ‎3 500‎ ‎-1.7‎ ‎600‎ ‎59.73‎ ‎3.680‎ ‎④‎ ‎4 200‎ ‎0.4‎ ‎800‎ ‎38.97‎ ‎3.864‎ ‎9.最可能有常绿阔叶林分布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0.对植被生产量垂直分异限制作用明显的是(  )‎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生物量大小 答案9.A 10.B 解析第9题,根据表格数据,结合青藏高原的特征判断,常绿阔叶林应该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①),从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①地也符合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第10题,从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生产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因此热量对垂直分异限制作用明显。‎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九寨沟和龙宫均会出现美丽的“五彩森林”(树叶以红、绿、黄为主的色彩丰富的森林景观)。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九寨沟和龙宫两地出现“五彩森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纬度较低,地势相对高度较大 B.气候温和,土壤肥沃 C.深居内陆,气温日较差大 D.地处迎风坡,水汽充足 ‎12.九寨沟一般在10月左右可以欣赏到美丽的“五彩森林”,龙宫要欣赏到此类景观,宜在(  )‎ A.8月 B.9月 C.10月 D.11月 答案11.A 12.D 解析第11题,图中显示九寨沟和龙宫所处纬度较低,九寨沟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交汇处附近,龙宫位于云贵高原,两地地势相对高度都较大,森林资源丰富,而且枫树等树种多,易出现“五彩森林”,故A项正确。第12题,“五彩森林”树叶由绿到红、黄的色彩变化具有时效性,一般在秋季;由图可知,九寨沟所处纬度较高,入秋时间较早,可以先欣赏到美丽的“五彩森林”;龙宫所处纬度较低,入秋时间较晚,比九寨沟要晚出现“五彩森林”。故D项正确。‎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是武陵山脉的主峰,近年来,梵净山山顶地区的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减小。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梵净山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差异极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拔差异小 B.水热条件差异较小 C.风速差异较小 D.光照差异较小 ‎14.导致近年来梵净山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山体高度较低 B.山顶风速较大 C.居民过度破坏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13.B 14.D 解析第13题,水热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梵净山南、北坡水热条件差异较小,从而导致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差异极小。第14题,植被分布范围和高度的变化主要受水热条件和海拔的影响,尤其是热量条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山体海拔低,梵净山中部阔叶林、针叶林分布的海拔不断上升,导致山顶草甸和灌丛的分布范围缩小。‎ ‎15.(2017江苏卷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脉前的莱斯布里奇。指出沿途依次见到的自然景观类型及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哪些?‎ 答案(1)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 解析第(1)题,根据温尼伯、莱斯布里奇的气候资料判断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再结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推断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第(2)题,根据莱斯布里奇的气候资料、海拔确定基带,结合落基山的海拔推断垂直自然带的演替。‎ ‎16.下图为我国温带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该山地森林植被类型,并归纳该山地森林植被的分布规律。‎ ‎(2)推测近几十年来该山地2 000米以上森林植被比重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答案(1)该山地森林植被为(高山)针叶林。集中分布于海拔1 800~1 900米的高度(其他海拔分布较少,2 000米以上背风阳坡缺失);(同一海拔)迎风坡、阴坡所占比重大,背风坡、阳坡所占比重小。‎ ‎(2)该山地2 000米以上森林植被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原因是随全球气候变暖,2 000米以上气温条件有所改善,森林植被生长条件更加有利。‎ 解析第(1)题,根据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森林植被分布的百分比进行判断,该山地森林植被为(高山)针叶林;据图分析,针叶林集中分布于海拔1 800~1 900米的高度(其他海拔分布较少,2 000米以上背风阳坡缺失);(同一海拔)迎风坡、阴坡所占比重大,背风坡、阳坡所占比重小。第(2)题,近几十年来该山地2 000米以上森林植被比重呈上升趋势;原因主要从植被生长条件的改变角度进行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2 000米以上气温条件有所改善,森林植被生长条件更加有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