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策略一图表判读技巧
策略一 图表判读技巧 地理高考图表考查角度及考查特点 1.五年高考图表考查角度及频次(区域图、等值线,二者重复统计)。 图表类型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五年考 频卷Ⅰ 卷Ⅱ 卷Ⅲ 卷Ⅰ 卷Ⅱ 卷Ⅰ 卷Ⅱ 卷Ⅰ 卷Ⅱ 区域图 3 3 3 6 6 5 5 5 8 6 100% 统计图 1 2 2 1 1 1 1 1 100% 等值线图 3 1 2 1 3 4 2 80% 示意图 3 3 2 2 2 60% 景观图 1 2 1 1 1 60% 表格 1 1 40% 2.图表考查的四大特点。 (1)区域图考查比例在历年试题中最高。区域图是最重要的试题载体,这也符合地理区 域性的特征。包括区域地理事物分布图、区域等值线图等。区域图是地理命题不变的形式, 这也看出区域地理复习的特殊性。 (2)数据分析是地理的另一特色。包括数据统计图、等值线图和表格。通过数据分析, 考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的考查频次是最高 的。 (3)表格出现概率较低。表格对地理事物的表达比较单一,较难体现地理的区域性特征, 因此出现的频率较小。 (4)无图试题值得关注。纯文字试题年年出现,通过文字阅读,也能充分考查地理原理 和规律。相对而言,选修模块无图考查的概率要高些,特别是环境保护。 3.“三部曲”突破高分瓶颈。 第一步:做到心中有图→稳拿基础分。 区域地理是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基础,知识的承载点,因此区域地理牢记于心,是复习的 基础。 心中有图,考试不慌。 第二步:掌握图表的解读技巧→确保得高分。 图标类型很多,不同的图表有不同的解读方法。掌握每种图表的解读技巧,加上平时的 训练,就能形成较强的图表分析能力,在高考中获得高分。 第三部:原理规律与图表的有机融合→尽量不失分。 图表是考查地理知识的载体。明确考查知识常见的图表形式,善于将地图和文字有机结 合,可以加深对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认识,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做到少失分,甚至不失分。 技巧 1 常见等值线图 第一步 题型概述·抓特点 等值线图的判读一直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具体考查方式如下: (1)考查内容:主要围绕等值线数值的判定、分布特征、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考查。 (2)常见形式: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震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深线图、 等日照时数线图、等太阳辐射线图、等地价线图、等人口密度线图等。 第二步 典题示例·知用法 [例 1] (2016·江苏卷)5 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 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 A.③ B.④ C.⑤ D.⑥ [信息解读] [自主解答] (1)B (2)D 【方法总结】 第三步 模拟演练·提能力 (2016·山西 3 月质检)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 1~2 题。(导学号 53490042) 1.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北向西南 2.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甲乙河段 B.乙丙河段 C.丙丁河段 D.丁戊河段 解析:第 1 题,依据地势高气温低,以及图中等温线数值,可判断图中西南(注意图中 指向标)地势较高、东北地势较低,故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第 2 题,河流地势落差大的河 段一般水能资源丰富,图中乙丙段等温线最稠密,表明海拔差异最大,即地势落差最大,故 乙丙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答案:1.C 2.B (2016·广东 3 月适应性测试)2015 年国庆长假期间,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赴我国东 南某地进行野外考察,下图为该小组考察区域的地形图。读图完成 3~4 题。 3.甲、乙、丙、丁四处中,能最早看到日出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该地断崖处有一攀岩训练场,该攀岩训练场的攀爬高度可能为( ) A.150 m B.100 m C.50 m D.10 m 解析:第 3 题,国庆长假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偏南位置,太阳日出方位为东稍偏南。 甲地东部有高地,丁地地势低,看到日出较晚;图中乙地地势高,东部无高地阻挡太阳光, 故能最早看到日出;丙地东侧有山脊,会阻挡太阳光。第 4 题,该处断崖有两条等高线相交, 图中等高距为 25 米,故断崖高度介于 25~75 米之间,则攀爬高度可能为 50 米。 答案:3.B 4.C (2016·郑州一模)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 5~7 题。(导 学号 53490043) 5.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青岛 D.重庆 6.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 ) A.气温较高 B.气压较低 C.降水较多 D.日温差大 7.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解析:第 5 题,判断近地面风向,应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指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并垂直于等压线),然后根据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关系(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 的右侧约 45°;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约 45°)即可判断风向。由此可知, 哈尔滨盛行西南风,北京盛行偏北风,青岛盛行偏东风,重庆盛行偏东风。故 A 选项正确。 第 6 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乙地位于低压中心;甲地为晴朗天气;乙地可能为 阴雨天气,因此甲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故 D 选项正确。第 7 题,云贵高原受低压中心 (低压中心西南侧低压槽附近可能形成的冷锋)的影响,最有可能出现降水。 答案:5.A 6.D 7.B (2016·大连模拟)下图为西班牙马德里到中国西安的各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百分比等 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 8~9 题。 8.图中信息显示( ) A.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 B.亚洲东部降水量多于欧洲西部 C.自东向西降水季节变化越来越小 D.自东向西冬季降水率呈上升趋势 9.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地形地势 解析:第 8 题,读图可知,由西安向马德里降水的季节变化是冬季降水的比率呈上升趋 势;图中信息不能反映降水量的多少;由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自东向西降水的季节变化并非 越来越小。第 9 题,读图可知,西安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是因为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马德里降水集中在冬季,主要是受西风的影响,所以影响 图中等值线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 是大气环流。 答案:8.D 9.B 技巧 2 常见地理图像 类型 1 区域地图 第一步 题型概述·抓特点 区域地图的判读一直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高考中的难点。具体考查方式如下: (1)考查内容:主要围绕区域定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判断、区域差异、环境问 题、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进行考查。 (2)常见形式:区域经纬网图、区域整体图、区域局部图、等值线图、景观图等。 第二步 典题示例·知用法 [例 2] (2015·海南卷)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 世纪 30~50 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 开垦。据此完成(1)~(3)题。 (1)据上图信息判断,该湖泊( ) A.湖面少风浪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2)在该湖泊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 世纪 30~50 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信息解读] [自主解答] (1)B (2)D (3)C 【方法总结】 1.读材料、看图示 确定给定区域图是整体图还是局部图,结合材料大致定位。 2.析图示、抓特征 (1)区域定位——在哪里(Where)。 ①经纬度位置:结合图中经纬度准确定位。 ②海陆位置:结合周围的陆地、海洋等进行定位。 ③相对位置:借助熟悉的地理事物,如省级行政区域轮廓、河流、湖泊、山脉、城市等 定位。 (2)区域特征——有什么(What)。 ①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植被、土壤等。 ②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 ③差异比较:对比两区域,分析比较其自然和人文特征方面的差异。 (3)区域问题——为什么(Why)。 主要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成因、危害进行分析。 (4)区域发展——怎么办(How)。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区域优势进行开发利用、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第三步 模拟演练·提能力 (2016·高考命题专家原创)下 图为世界某岛国分布图。读图完成 1~3 题 。(导学号 53490044) 1.该岛国( ) A.地处太平洋中,靠近白令海峡 B.多亚寒带针叶林分布 C.多火山,地形以台地为主 D.有极光和极昼现象 2.该岛国天气多变,忽而风和日丽,忽而雨雪霏霏,主要原因是( ) A.反气旋活动频繁 B.气旋活动频繁 C.多台风活动 D.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3.该岛国最发达的农业部门是( ) A.林果业 B.畜牧业 C.种植业 D.渔业 解析:第 1 题,由经纬度分布可确定该岛国为冰岛,冰岛并不位于太平洋中;冰岛纬度 高,多苔原植被;根据等高线整体稀疏,多在 1 000 m 以下,沿海等高线密集,可推断沿海 平原少,该岛地形以台地为主;由所学知识可知,冰岛多火山;因纬度高,有极光现象,但 位于极圈以外,无极昼现象。故选 C。第 2 题,由上题可知该岛国为冰岛,地处冰岛低压中 心附近,气旋过境频率大,过境时雨雪霏霏,过境后风和日丽;反气旋控制地区天气晴朗; 冰岛不受东南信风控制;纬度高,无台风活动。故选 B。第 3 题,冰岛纬度高,气温低,不 适合种植业及林果业发展,可发展畜牧业和渔业;冰岛沿岸有大西洋东北部渔场,渔业优势 更明显。故选 D。 答案:1.C 2.B 3.D (2016·名校联考优化卷)读某区域图,完成 4~6 题。 4.下列关于图示区域陆地气候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阴雨天气多,降水丰富 B.白天温度高,昼夜温差大 C.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 D.四季分明,降水年际变化小 5.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采珠业是 a 国的支柱产业,之后采珠业迅速衰退,其主要原 因是( ) A.国际市场需求量锐减 B.养殖技术迅速发展 C.海水温度迅速上升 D.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6.下表是 2014 年 a 国人口相关统计资料表,有关 a 国人口叙述正确的是( ) 人口总数/人 男性人口数/ 人 男性人口比 重 女性人口数/ 人 女性人口比 重 人口增 长率 a 国 9 881 579 6 864 561 69.5% 3 017 018 30.5% 4.13% A.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 B.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C.有大量男性人口迁入 D.人口分布比较均匀 解析:第 4 题,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阿拉伯半岛,故为热带沙漠气候,白天 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晴天多;由于沙漠地表比热容小,故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后升 温快,夜晚降温也快;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降水年际变化大。第 5 题,由所学知识可知, 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石油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导致采珠业从业人员减 少,再加上海上石油的开发破坏了海洋环境,导致珍珠产量下降,故选 D。第 6 题,读表可 知,a 国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但并非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主要是因为该国石油资源 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该国人口增长率高,不完全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导致的, 所以无法判断其人口增长模式是否为传统型;该国为热带沙漠气候,人口分布不均匀。 答案:4.B 5.D 6.C (2016·河北二联)下图为西亚某区域图,乙湖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 米, 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据报道,乙湖的水位正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以惊人的速度下降, 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干涸不是没有可能。据此完成 7~9 题。(导学号 53490045) 7.甲河( ) A.主要受乙湖补给 B.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 C.流程短,水流急 D.冬季结冰,有凌汛现象 8.乙湖水位最低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造成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距海远近 解析:第 7 题,根据图文信息可知,甲河为约旦河,乙湖为死海。从等高线分布可知, 约旦河自北向南注入死海;该区域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 小,同时受地中海的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约旦河地势低,落差小,水流缓;该地最冷月 气温在 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第 8 题,死海主要受约旦河补给,受西风带来的降水的 影响,约旦河冬季水量相对较多,夏季较少,故死海夏季得到的补给量最少,且该地区夏季 气温高,蒸发量大,故乙湖夏季水位最低。第 9 题,图中①地位于死海西岸,盛行风的背风 坡,降水相对较少,②地位于死海东岸,海拔较高,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 答案:7.B 8.B 9.A 类型 2 地理统计图 第一步 题型概述·抓特点 常见地理统计图的判读一直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高考中的难点。具体考查方式如下: (1)考查内容:主要围绕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内部组成、比重变化、演变趋势等内容进行 考查。 (2)常见形式:柱状图、扇形图、线状图、曲线图、饼状图、折线图、坐标图、风玫瑰 图等。 第二步 典题示例·知用法 [例 3] (2015·重庆卷)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 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下图,回答(1)~ (2)题。 (1)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2)上图中 2000—2010 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信息解读] [自主解答] (1)B (2)A 【方法总结】 地理统计图的判读一般分为以下四步: 1.看题干,明图名 图名是一幅图的“心脏”,往往用以揭示地理图像的主题。有的图名是隐含在题干中, 有的是在图像中。 2.读图例,明坐标(结构) 看清图例,明确图像中的主要地理事物和现象,对于统计坐标图来讲,还要明确坐标轴 的内容及数量关系;对于扇形等统计图来讲,还要明确组成扇形结构的各个地理要素。 3.析数值,明特征 对统计图中的各项地理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归纳地理事 物的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趋势。 4.用原理,析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原理,解释图像中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第三步 模拟演练·提能力 (2016·嘉兴质检)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海拔与降水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2 题。 (导学号 53490046) 1.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 A.南坡 1 500~2 500 米 B.南坡 2 500 米以上 C.北坡 500~2 220 米 D.北坡 2 200 米以上 2.甲河属于( )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解析:第 1 题,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南坡 2 500 米以上,如 下图所示: 第 2 题,根据纬度信息和山脉海拔可知,该山脉应该为秦岭,甲河流在秦岭以南地区, 属于长江流域,A 项正确。 答案:1.B 2.A (2016·漳州八校联考)读 2012 年我国四地区水资源、人口、耕地和 GDP 占全国比重图, 完成 3~4 题。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我国( ) A.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南方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 C.西南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解析:第 3 题,读图可知,①地区水资源总量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缺水问题严重, 匹配较差。②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多,耕地较少,经济水平高,资源匹配较好。③地区水 资源、人口、耕地资源都较少,匹配较好。④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少,耕地少,经济水平 低,匹配较差。第 4 题,①地区水资源总量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缺水问题严重,匹配 较差,应是北方地区。②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多,耕地较少,经济水平高,资源匹配较好, 应为南方地区。③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都较少,匹配较好,应为西北地区。④地区水资源 丰富,人口少,耕地少,经济水平低,匹配较差,应为西南地区。故选 D 项。 答案:3.B 4.D (2016·福建第三次联考)下图为某国移民来源图。该国 2000 年到 2010 年移民人口持续 增长。据此完成 5~6 题。(导学号 53490047) 5.该国最可能为( ) A.西班牙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6.自 2011 年以来该国移民人口持续减少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 A.移民政策收紧,入籍困难 B.经济发展停滞,就业困难 C.环境容量有限,污染加剧 D.国家发生战争,政局不稳 解析:第 5 题,该国 2000 年到 2010 年移民主要来自欧盟、拉美和非洲国家,说明该国 位于欧洲(日本的移民主要来自亚洲国家,美国移民多来自欧洲和亚洲,且数量更多),选项 中位于欧洲的国家为西班牙和德国,其中德国移民主要来自欧盟内部的国家,故该国最可能 是西班牙。第 6 题,经济因素是吸引国际移民进入西班牙的主要因素。西班牙吸引移民数量 多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水平高,提供就业机会多,而 2011 年后由于欧洲经济危机;西班牙经 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少,移民数量不断减少。 答案:5.A 6.B (2016·河北二联)读某地一年中日落时间统计图,完成 7~9 题。 7.该地在( ) A.①—②期间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B.④—①期间日出时间逐渐提前 D.③ —④期间白昼时间不断变长 D.②—③期间正午杆影不断变长 8.该地可能位于( ) A.阿根廷 B.中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 9.该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第 7 题,由图可知,该地一年中日落时间相差很少,说明该地纬度非常低,应该 位于赤道附近。地球自转速度几乎不随时间发生变化;④~①期间,日落时间逐渐变晚,说 明该地白昼在变长,日出时间会逐渐提前;③~④期间该地日落时间不断提前,说明该地白 昼在不断变短;②~③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回归线开始向赤道方向移动,其正午杆影先变短后 变长。第 8 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赤道附近。该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五点半左右, 两地时间相差接近 12 小时,说明此地与北京经度相差接近 180°,结合经纬度可知其最可 能位于巴西。第 9 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可能位于赤道附近的巴西,气候类型最可能 为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7.B 8.D 9.B 类型 3 地理示意图 第一步 题型概述·抓特点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一直是高频考点。具体考查方式如下: (1)考查内容:主要围绕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规律、时空变化等进行考查。 (2)常见形式: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地理关 联示意图、地理剖面示意图。 第二步 典题示例·知用法 [例 4] (2015·全国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 550 千米的连续多年 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 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 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 图 a 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 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 图 b 为青藏铁路路基 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 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 段,循环反复。 a b 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 棒倾斜设置(图 b)的原因。 [信息解读] [自主解答] 冬季。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 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 至地上(大气)。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 冻土)。 【方法总结】 第一步,看图名、图例:读图名明确主题,准确判断出示意图所反映的是哪种地理事 物的变化过程或哪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图例了解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及其地理含 义。 第二步,看箭头或分布:依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关系或图例在图中的分布,可分析、 推理、归纳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或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步,析箭头链条或组合特点: (1)理清因果关系:依据箭头顺承关系,可以理出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 理清地理事象的形成过程。 (2)明确组合状况:不同的地理事物在图中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可以反映出地理事象的 分布特点,由此可以分析其所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特征。 第四步,抓联系,解问题:依据示意图反映出的主题内容,以综合分析的策略,结合图 示的主干知识,解答相关的地理问题。 第三步 模拟演练·提能力 (2016·济南质检)倡导低碳生活和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下图为碳物 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2.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的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 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 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 解析:第 1 题,由图中信息可知,①—②—③表示碳在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之间循环 的过程;④环节为燃烧化石燃料释放碳,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效率可 以减少碳排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⑤环节表示碳在水圈和大气圈中转换,⑤环节 循环速度加快,可以加快碳排放的速度;⑥环节表示人类从岩石圈获取化石燃料,在人类的 作用下,可以加速岩石圈物质循环。第 2 题,人工增雨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格局; 建设水电站后可以加强对水资源的调蓄作用,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发展火电站会燃烧更多 的化石燃料,释放更多的 CO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从而淹没沿海低地;北京 冬季燃煤取暖主要是导致大气污染。 答案:1.B 2.C (2016·北京朝阳区联考)2015 年秋季东北的一次严重雾霾引起社会关注。专家指出, 部分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是导致雾霾加重的原因之一。下图为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读图 完成 3~5 题。 (导学号 5349004 8) 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 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 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 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 4.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 ) A.原料不足 B.冬季寒冷漫长 C.日照不足 D.科技水平较低 5.以下解决秸秆问题的措施最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政府定期进行收购,作为造纸工业原料 B.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 C.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D.强制农民将秸秆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解析:第 3 题,图示为生态农业,加强了工业与农业的联系,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和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结合图中各环节的关系,可以得出①是秸秆的 产品,为饲料,②为燃料,③为肥料,④为废弃物,所以 B 正确。第 4 题,沼气是由植物、 动物排泄物及水,在适当温度(最适宜的温度在 35℃左右)及密闭条件下发酵而成的。东北 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热量不足,不利于发展沼气,所以 B 正确。第 5 题,政府定期 进行收购,作为造纸工业原料,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故 A 项错误;若将秸秆作为燃料, 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会污染大气环境,故 B 项错误;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会促进秸秆 综合利用,故 C 项正确;强制措施不可取,D 项错误。 答案:3.B 4.B 5.C (2016·湖南十校联考)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 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下图为澳大利亚大 陆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6~7 题。(导学号 53490049) 6.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①纬度 ②降水 ③地形 ④洋流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7.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大量被破坏将( ) A.吸引鱼群聚集 B.加快泥沙淤积速度 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D.加剧海岸侵蚀 解析:第 6 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区域红树林物种数量最多, 这是因为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同时,东部沿海数量多于西部沿海数量,是因为东部受沿 岸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第 7 题,红树林主要起防海浪侵袭、防台(飓) 风、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遭破坏后会引起鱼群分散,加剧海岸侵蚀,减慢泥沙淤积速度。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造成的,与红树林被破坏无关。 答案:6.B 7.D (2016·昆明重点中学联考)富士康科技集团专业从事电子产品等的加工制造,是著名的 电子产品代工企业。下图为富士康主要选址城市与移动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 8~9 题。 8.影响富士康在大陆选址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价格 B.政策优势 C.产业基础 D.消费市场 9.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代工企业在大陆的转移,将( ) A.促进西部地区逆城市化的发展 B.导致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降低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转入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解析:第 8 题,材料已说明富士康是代工企业,也就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影响选址转 移的因素是劳动力价格。第 9 题,富士康等代工企业在大陆的转移,将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 发展,促进转出地、转入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代工企业转出后,东部地区可发展高端 产业,工业化水平会提高;代工企业向拥有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城市转移,故不会带动人口大 规模向西迁移。 答案:8.A 9.D 类型 4 地理景观图 第一步 题型概述·抓特点 地理景观图的判读一直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具体考查方式如下: (1)考查内容:主要围绕着地理景观图的形成因素、反映的区域环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 行考查。 (2)常见形式:自然景观图(包括地质地貌景观图、水文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气象 景观图、生物景物图等)和人文景观图(包括工农业景观图、交通景观图、建筑景观图等)。 第二步 典题示例·知用法 [例 5] (2014·全国Ⅰ卷)太阳能光热电站(如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 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信息解读] [自主解答] (1)A (2)C 【方法总结】 第一步,看图名,定主题:根据图名,掌握景观图所表达的主题是何种地理要素或现 象。 第二步,看图示主体:图中的主体地理事物的分布是景观图的主景,可以反映图名代表 的图示主题。 第三步,看构图要素:图中不同构图要素的有机组合,可以反映主景与配景之间的关系, 体现景观形成的背景。 第四步,析图示特征:细心观察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景观的结构特点,归 纳图示的典型特征,探究景观成因。 第五步,关注特殊提示:有些景观图中有特别的文字提示或箭头指示,这是判读的细节, 应特别关注其所体现的含义,理清其与材料间的关系。 第三步 模拟演练·提能力 (2016·山西重点中学联考)在江西婺源,有人惊奇地发现白云深处有一古村落,该村落 坐落在海拔 500 米的山崖上,房屋高低错落,古木茂盛参天。读图完成 1~2 题。 1.影响该村落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市场 2.下列有关古村落的生产生活说法正确的是( ) A.村民在自家屋顶上晾晒农作物 B.村民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C.村落的建筑物多为平屋顶,坡度小 D.村落最适合发展的是木材加工业 解析:第 1 题,根据材料中的“500 米”“房屋高低错落”,可判断影响该村落布局的 主导因素是地形。第 2 题,结合上题分析可以判断当地地势崎岖,平地少,再结合图可看出 该古村落充分利用屋顶空间晾晒农作物;该村落位于江西,村民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应是水 稻;当地降水多,为便于排水,屋顶坡度较大;由“古木茂盛参天”可推知,村落可发展旅 游业,发展木材加工业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答案:1.C 2.A (2016·吉林部分学校仿真模拟)城市发展中常常留有大片绿地。城市绿地一般包括两 种:一种高于路面,为上凸式绿地;一种低于路面,为下凹式绿地。下面为两种绿地景观图。 读图完成 3~5 题。(导学号 53490050) 上凸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 3.图示绿地对城市环境的重要意义在于( ) A.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B.减少雾霾,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维持生物多样性 4.来自北欧的草坪草在我国华北地区城市广泛种植,遇到的主要困难为( ) A.冬夏季风变换较大,年降水量不足 B.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全年高温多雨 C.气温过高或过低,降水季节变化大 D.地下水埋藏浅,土壤盐碱化严重 5.和上凸式绿地相比,下凹式绿地( ) A.绿植生长更好 B.更加整洁美观 C.适宜休闲游览 D.集水功能强大 解析:第 3 题,防风固沙主要是干旱地区植被的作用,保持水土主要是湿润半湿润山区 植被的作用;雾霾出现前,城市绿地已发展;城市绿地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意义不大。第 4 题,北欧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匀;华北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冬 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故选 C。第 5 题,读图可知,下凹式绿地集水效果更佳,不过整 洁方面稍差;下凹式绿地中的绿植可能因长时间被水浸泡而影响生长;两种绿地都适宜休闲 游览。 答案:3.A 4.C 5.D (2016·名校联考优化卷)读汾河谷地景观图,完成 6~7 题。 (导学号 53490051) 6.汾河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侵蚀 B.冰川侵蚀 C.断层下沉,河流堆积 D.风力侵蚀 7.汾河谷地两岸黄土台地广泛分布,其黄土来源于( ) A.东部湿润区 B.青藏高寒区 C.西北干旱区 D.北方半湿润区 解析:第 6 题,汾河谷地为地堑,是断层下沉后经汾河泥沙沉积而形成的河谷平原。第 7 题,该地黄土属于外来土壤,是由风力作用从西北内陆搬运过来后沉积而成的。 答案:6.C 7.C (2016·天星教育第二次联考)某年 3~5 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 旱情,但进入 6 月,强降水持续,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旱涝转换之快非常罕见,也 就是常说的“久旱逢暴霖”。据此完成 8~9 题。 8.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工增雨效果明显 B.三峡大坝放水影响 C.大气环流变化显著 D.季风气候正常反应 9.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 ②修建水库 ③疏浚河道 ④退耕还湖 ⑤打机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第 8 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排除 A、B 选项; 季风气候会产生降水和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但属于正常范围的变化,一般不会出现“旱涝 急转”现象;旱涝灾害严重且“急转”突出,属于大气环流异常现象,是大气环流变化显著 的结果。故选 C。第 9 题,疏浚河道利于排水防洪;打机井可以抗旱;而植树造林可涵养水 源,修建水库可调节径流,退耕还湖可提高调蓄径流和灌溉农田的能力,这些措施既可防洪 又能抗旱。故选 B。 答案:8.C 9.B 类型 5 地理表格 第一步 题型概述·抓特点 地理表格的判读一直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高考中的难点。具体考查方式如下: (1)考查内容:主要围绕区域定位、数据计算、分布规律判断、变化过程分析、区域差 异比较等内容进行考查。 (2)常见形式:气候要素分布表、人口统计表、城市化水平统计表、工业和农业结构变 化表等。 第二步 典题示例·知用法 [例 6] (2015·四川卷)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 NO- 3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 会增加河水中的 PO3- 4 。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的 NO - 3 和 PO 3- 4 的浓度数据。读表回答(1)~(2)题。 河流 NO- 3 (μmol/dm3) PO3- 4 (μmol/dm3) ① 32.9 0.6 ② 78.5 1.6 ③ 17.5 0.2 ④ 121.0 0.4 (1)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 - 3 和 PO 3- 4 的浓度( ) A.均显著增加 B.均不会增加 C.NO - 3 减少 PO 3- 4 增加 D.NO - 3 增加 PO 3- 4 减少 [信息解读] [自主解答] (1)C (2)B 【方法总结】 地理表格是地理数据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载体。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灵活运用表格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 格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解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仔细阅读表格,充分把握表名的中心内容 表名表达了图表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名 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 第二,抓住主要线索,综合分析地理规律 表格集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 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第三,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解答表格题通常重视认识表格统计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从理性上做 定性认识。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就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 若题目要求进行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 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例如,表格给出了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某地各月降水量,要求确 定该地所处的干湿地区,解答此题必须把各月降水量逐月累加,由定量到定性分析。 解答表格题是做定性、定量分析,还是仅做定性分析,因题而异,解题时要灵活掌握。 第四,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 地认识地理事物特点。 第三步 模拟演练·提能力 (2016·湖北四校联考)下表表示 2002—2012 年兰州市七里河不同地貌区乡村聚落景观 的变化。据此完成 1~2 题。 海拔/m 2002 年 2012 年 斑块数量/个 平均斑块面积 /hm2 斑块数量/个 平均斑块面积 /hm2 河谷川台区 (<1 700) 264 2.06 328 1.25 丘陵山区 (1 700~2 100) 409 2.02 710 1.27 中低山区 (2 100~3 080) 424 1.45 572 1.20 1.2002 年到 2012 年该地乡村聚落( ) A.斑块数量稳中有降 B.平均斑块面积增加 C.总面积保持不变 D.丘陵山区新增聚落最多 2.该地乡村聚落景观的变化可能使当地( ) A.农业规模下降 B.暴雨灾害增加 C.生态环境改善 D.环境负荷加重 解析:第 1 题,与 2002 年相比,2012 年斑块数量增加、总面积增加,但平均斑块面积 减小。海拔 1 700~2 100 m 的丘陵山区新增聚落最多。第 2 题,乡村聚落斑块数量和总面 积增加,表明人类活动规模扩大,可能导致环境负荷加重,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1.D 2.D (2016·安徽质检)下表为 2015 年两个不同日期我国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 度的观测数据表。据此完成 3~5 题。 10 月 22 日 M 日 昼长 正午太阳 高度 昼长 正午太阳 高度 甲 11 小时 13 分钟 47°14′ 13 小时 55 分钟 78°28′ 乙 11 小时 56°16′ 13 小时 87°30′ 30 分钟 20 分 3.甲城市与乙城市的纬度差约为( ) A.7° B.8° C.9° D.10° 4.M 日最可能为( ) A.1 月 22 日 B.2 月 22 日 C.4 月 22 日 D.6 月 22 日 5.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主要取决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和白 昼长度。下列选项中,天文辐射最少的是( ) A.10 月 22 日的甲城市 B.M 日的甲城市 C.10 月 22 日的乙城市 D.M 日的乙城市 解析:第 3 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在同一天甲、乙两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相差 9°2′,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甲、乙两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是由两城市地理纬度差 异造成的。因此甲、乙两城市纬度大约相差 9°。第 4 题,M 日甲、乙两城市昼长大于夜长, 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1 月 22 日、2 月 22 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不符合题意。根据太阳直射 点大约 4 天移动 1°可知,正午太阳高度大约 4 天变化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 月 22 日与 2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大约相等,从 2 月 22 日的 47°14′增加到 78°28′大约需要 4 个月时间。由此可知 D 选项最符合。第 5 题,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的日地距离差异相对于正 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非常微小的。在表中给出的两个日期中,M 日两 城市昼长夜短,且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天文辐射较多。在 10 月 22 日两城市昼短夜长,且正 午太阳高度较小,天文辐射较少。甲、乙两城市相比,甲城市纬度更高,在 10 月 22 日昼长 更短,正午太阳高度更小,所以其天文辐射最少。 答案:3.C 4.D 5.A 棉花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0℃~25℃,这时呈“热量饱和”状态,棉花净光合生产率最 高,棉花生长最快;在 28℃以上时,呈“热量过剩”状态,光合生产率下降,棉花生长速 度明显减慢;在 20℃以下时,棉花生长处于“热量饥饿”状态;当温度为 36~37℃时,棉 花生长受到抑制,处于停止生长状态。下表为我国不同棉区的部分气候数据对比表。结合材 料完成 6~7 题。(导学号 53490052) 棉区 无霜期 (天) ≥10℃积 温(℃) 月平均气温(℃)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长江 流域 220~302 4 517~ 5 862 15.6 20 24.8 28.2 27.7 23.2 17.4 黄河 流域 190~221 4 395~ 4 797 13.3 20.1 25 26.7 25.6 20.2 14.1 北疆 156~189 3 141~ 3 589 11 17.9 22.8 24.9 23.1 16.9 8.1 东、南 疆 214~279 4 193~ 5 455 16.1 21.9 26.2 27.9 26.4 20.7 11.8 6.与同纬度的东北地区相比,北疆有棉花分布的原因是( ) A.低温冻害少 B.夏季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 C.土壤肥沃 D.降水较多 7.与长江流域棉区相比,黄河流域棉区的优势是( ) A.夏季气温较低 B.春季低温冻害少 C.夏季光照较充足 D.夏季降水较少 解析:第 6 题,与东北地区相比,北疆有棉花分布,主要是因为北疆深居内陆,夏季升 温快,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故选 B。北疆距离冷空气来源地更近,低温冻害更严重; 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更肥沃;东北地区降水较多。第 7 题,结合材料可知,夏季的高温不利于 棉花的生长,从表格数据可知,夏季黄河流域的气温较长江流域低,故 A 正确。春季黄河流 域气温较低,易出现低温冻害;受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7、8 月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而 此时黄河流域降水多,光照条件较差。 答案:6.B 7.A (2016·泰安一模)读我国广东某地区人口变化表,完成 8~9 题。 项目 2000 年 2015 年 常住人口(万人) 720 1 200 儿童比重(%) 8.0 9.5 劳动力比重(%) 91.0 85.0 男女性别比例 49∶51 55∶45 8.15 年中,男性劳动力比女性劳动力( ) ①增长速度慢 ②增长速度快 ③增长总量多 ④增长总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影响该市性别比例的因素最可能是( ) A.政策干预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医疗条件 解析:第 8 题,劳动力人口=常住人口 ×劳动力比重。常住人口在大幅增加,男劳动 力比重提高,说明 B 正确。第 9 题,人口快速增长,说明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2000 年女 多男少,说明迁入人口女劳动力多。同理,2015 年迁入的男劳动力多于女劳动力,说明劳 动力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发生了调整。 答案:8.B 9.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