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图为2019年12月11日,宁波天文爱好者观察到的金星合土星的天象,下列符合观察时间的是( )‎ A. 18:30 B. 20:00 ‎ C. 24:00 D. 4:30‎ ‎【答案】A ‎【解析】我们只能在清晨或傍晚看到金星,并且分别处于天空的东侧和西侧。图中显示,图片正中为正南,则右侧为西、左侧为东,图中金星为天空西侧,由此判断,此时为傍晚。四个选项中的18:30、20:00、 24:00、4:30,只有18:30位于傍晚,因此2019年12月11日宁波天文爱好者观察到的金星合土星的天象的观察时间的是18:30,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下图为某大洲沿90°经线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2. 甲海域( )‎ A. 有暖流流经 B. 有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C. 多温带气旋活动 D. 沿岸多火山地震灾害 ‎【答案】A ‎【解析】题意表明,图为某大洲沿90°经线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由于90°E在中纬度地区主要穿过亚欧大陆,穿过青藏高原,而图中中纬度地区最高海拔仅200米左右,因此不可能是90°E,则该90°经线为90°W,由于90°W在中纬度地区主要穿过北美大陆中部,北美大陆中部以平原为主,海拔较低,与图示地区地形相符。由此推断,甲海域为北美洲南边的墨西哥湾,墨西哥湾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因此A正确。墨西哥湾地区不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B错误。图中显示,甲海域(墨西哥湾)大致位于20~30°纬度之间,应多热带气旋活动,温带气旋活动相对较少,C错误。墨西哥湾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沿岸火山地震灾害不多,D错误。‎ 下图是世界两个区域海陆分布简图(阴影代表海洋),回答下列各题。‎ ‎3. 根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 A. 520千米 B. 4000千米 ‎ C. 5200千米 D. 6400千米 ‎4. Ⅰ、Ⅱ所在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Ⅰ国黄金、金刚石资源丰富 B. Ⅰ国盛产棉花 C. Ⅱ国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旅游业 D. Ⅱ国东部水域盐度低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判断甲、乙两地在同一经线上,甲位于非洲南部的南回归线上,乙位于非洲北部的北回归线上,两地纬度相差约47个纬度。两地距离约为47×111千米,约为5200千米。故C正确。‎ ‎【4题详解】‎ 由图判断I国为南非,黄金、金刚石资源丰富,故A正确;Ⅱ国为埃及盛产棉花,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故BC错误;Ⅱ国东部水域为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图为我国某农作物的不同省份最迟播种和收获时间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种农作物最有可能的是( )‎ A. 玉米 B. 棉花 C. 水稻 D. 冬小麦 ‎6. 与相近纬度相比,M地该作物的生长周期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 A. 长,水分 B. 短,热量 C. 长,热量 D. 短,水分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种农作物秋播夏收。玉米主要是春夏播秋收,与图示作物特征不符,排除A。棉花主要是春播秋收,与图示作物特征不符,排除B。水稻主要是春播夏收和夏播秋收,与图示作物特征不符,排除C。冬小麦主要是秋播夏收,与图示作物特征相符,D正确。‎ ‎【6题详解】‎ 与相近纬度相比,M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热量条件较差,小麦生长缓慢,很难在较短的时间成熟,导致小麦该作物的生长周期较长,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问题。‎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是背斜谷 B. ①④是背斜谷 C. ③④是向斜谷 D. ⑤断裂上升 ‎【答案】B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岩层的埋藏深度在地形剖面图上绘出该沉积岩岩层形态(见下图)。根据所绘岩层形态图判断,①为背斜谷,②为向斜谷,③为断层谷,④为背斜谷,⑤处岩层断裂下陷。据此判断,B符合题意,排除A、C、D。本题典型的思维错误是把岩层的埋藏深度统计曲线当成岩层形态。‎ 阿塔卡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15年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下图示意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阿塔卡马地区气候的成因正确的有( )‎ ‎①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②东北信风背风坡,水汽难以到达 ‎ ‎③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④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 ‎⑤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A. ②③⑤ B. ③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9. 2015年10月,“沙漠花海”出现时( )‎ A. 太平洋南赤道暖流增强 B. 秘鲁渔获量增加 C. 秘鲁沿海地区空气对流活动减弱 D. 秘鲁沿海海鸟数量减少 ‎【答案】8. B 9. D ‎【解析】‎ ‎【8题详解】‎ 阿塔卡马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这是当地气候的特征,不是气候成因,①错误。阿塔卡马地区位于南半球,当地的信风是东南信风,不是东北信风,②错误。阿塔卡马地区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明显,这是当地沙漠气候的成因之一,③正确。阿塔卡马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气候会发生异常,但不是当地气候的成因,④错误。阿塔卡马地区为于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海岸,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这是当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⑤正确。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 ‎【9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2015年10月“沙漠花海”出现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的结果。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逆流增强,因此太平洋南赤道暖流减弱,A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厄尔尼诺”暖流流经秘鲁沿岸,上升流受到抑制,鱼的饵料减少,鱼群大量死亡,秘鲁渔获量会减少,B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沿海地区水温上升,空气对流活动可能增强,C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沿海鱼群减少,海鸟数量也随之减少,D正确。‎ 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之间,是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M为中央谷地中某城市,该城市的平均海拔为52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M城冬季的降水量明显少于旧金山,其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距海远近 B. 地形 ‎ C. 纬度 D. 大气环流 ‎11. 中央谷地的农作物种植一年可以收获2~3次,主要依赖于( )‎ A. 市场广阔 B. 政策扶持 ‎ C. 交通便利 D. 灌溉系统发达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图中显示,M城与旧金山位于30~40°大陆西部,冬季盛行西风,旧金山位于海岸山脉以西,临近海洋,为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材料信息表明,M城所在的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之间,由于海岸山脉的阻挡,M城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因此M城冬季的降水量明显少于旧金山,其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B符合题意。距海远近对两地降水差异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A。两地纬度差异小,对降水差异影响较小,排除C。两地大气环流相同,不是导致降水差异的因素,排除D。‎ ‎【11题详解】‎ 从M城的气候资料可以看出,中央谷地降水较少,中央谷地的农作物种植一年可以收获2~3次,主要依赖于灌溉系统发达,D符合题意。市场广阔、政策扶持、交通便利对农作物种植收获次数的能力影响不大,排除A、B、C。‎ 分析2013-2030年我国主要类型电源装机占比统计图1(含预测)及我国2010年至2016年单位GDP能耗图2,完成下面小题。‎ ‎12. 根据我国主要类型电源装机占比统计与预测统计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我国火电发电量在逐年减少 B. 太阳能发电量年增长速率最大 C. 水电发电量逐年减小的原因是水电站的建设滞后 D. 核电在我国发展速度慢,是因为核电不是清洁能源,污染比较大 ‎13. 我国单位GDP能耗高的原因是( )‎ ‎①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 ②能源循环利用率低 ‎③能源消费对煤炭依赖大 ④生产技术落后 A. ①② B. ①③④ ‎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图中显示,我国火电发电量比重逐年减少,由于我国发电总量在上升,因此我国火电发电量不一定在逐年减少,A错误。从2013年至2030年,太阳能发电量比重从几乎为0增长至20%,太阳能发电量年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随着我国水电站的数量增多,水电发电量不可能逐年减小,图中显示的只是水电发电量比重减小,C错误。核电是清洁能源,污染比较小,D错误。‎ ‎【13题详解】‎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高耗能的产业还比较多,导致我国单位GDP能耗高,①正确;由于能源技术水平较低,能源循环利用率低,导致我国单位GDP能耗高,②正确;煤炭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而我国消费的最大能源是煤炭,能源消费对煤炭依赖大,导致我国单位GDP能耗高;生产技术落后,能源利用率较低,导致我国单位GDP能耗高,④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够全面,排除A、B、D。‎ 等时间交通图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一般指从中心地出发,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到达的空间范围。读我国某城市市内交通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据图判断,该城市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最可能是( )‎ A. 地势崎岖 B. 河流穿城而过 C. 东南部为山地 D. 气候干旱 ‎15. 图示地区出现两块“时间飞地”,其成因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 A. 地铁站 B. 高教园区 ‎ C. 中心商务区 D. 生态保护区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比例尺和等时线分布特征判断,市中心周围交通时间≤30分钟的范围较大,且比较集中分布,说明城市所在区域地势不崎岖,排除A。图中没有信息表明河流穿城而过和气候干旱,排除B、D。图中显示,该城市东南部等时线密集,说明交通通达度在东南部变化明显,交通通达度在东南部迅速降低,因此推测该城市东南部地形起伏大,多山地,C符合题意。‎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地区出现两块“时间飞地”与市中心的交通用时低于60分钟,与周围相比,交通通达度较好,地铁与市中心联系便利,线路走地下,因此在地铁站周边有可能形成交通用时低值区,因此A符合题意。高教园区、中心商务区、生态保护区均不可能形成“时间飞地”,排除B、C、D。‎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近几年来,我国有越来越多的轮胎企业在东南亚等地建设轮胎厂。企业形成了示范效应,还有多家企业也在谋划到国外建厂,我国轮胎企业"走出去"办厂的步伐有加速之势。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6. 吸引中国轮胎厂加速去海外建厂的主要原因( )‎ A. 原料丰富 B. 劳动力廉价 ‎ C. 规避贸易壁垒 D. 土地租金低 ‎17. 中国去美国建轮胎厂,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 ‎①环保成本高 ②工人薪酬高 ③资本短缺 ④土地租金高 ⑤工人自我保护意识强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16. C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从目前中国轮胎主要制造商海外生产基地格局来看,我国轮胎厂既在天然橡胶丰富的原料产国建厂,也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地区建厂,说明吸引中国轮胎厂加速去海外建厂的主要原因不是原料丰富、劳动力廉价和土地租金低,排除A、B、D。由于近年来,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对产于中国的轮胎制品收取高额关税,在海外建厂可以规避这些关税,减少市场交易费用,因此吸引中国轮胎厂加速去海外建厂的主要原因规避贸易壁垒,C符合题意。‎ ‎【17题详解】‎ 中国去美国建轮胎厂,美国环保要求高,可能导致环保成本高,影响工厂经营成本,①符合题意;美国整体上生活水平高,工人薪酬高,生产成本较高,②符合题意。美国经济发达,金融业发达,资本短缺可能性不大,③不符合题意。美国为经济发达国家,土地租金高,生产成本较高,④符合题意。美国工人自我保护意识强,组成生产和管理相对困难,⑤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泥炭土是指河流沉积平原或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大量水生植物因缺氧分解不充分的有机残体积累而形成泥炭层的土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泥炭层所在区域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 )‎ A. 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地壳抬升 B. 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C. 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地壳下沉 D. 地壳下沉—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19. 该地泥炭层深厚的可能原因是( )‎ ‎①植物茂盛,有机残体数量多 ②河流沿岸,河流泥沙沉积多 ‎ ‎③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缓慢 ④沼泽广布,有机质分解缓慢 ‎ ‎⑤气候寒冷,有机质分解缓慢 A. ①②⑤ B. ①④⑤ ‎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18. A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中泥炭层的形态判断,且材料信息表明,泥炭层形成于山间谷地,首先流水侵蚀形成谷地,经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形成肥沃的沉积土,大量水生植被生长,大量因缺氧分解不充分的有机残体积累,逐步积累形成泥炭层,图中显示,泥炭层所在岩块断裂上升,泥炭区积水排干,在泥炭层上生长陆生植物。图中泥炭层所在区域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地壳抬升,A符合题意,排除B、C、D。‎ ‎【19题详解】‎ 泥炭层由有机残体积累而成,当地植物茂盛,有机残体数量多,有利于积累泥炭层,①符合题意;泥炭层不是由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②不符合题意;如果当地气候湿热,微生物活动活跃,有机物分解速度较快,不会缓慢,③不符合题意;沼泽广布,地表积水,水体中长期缺氧,导致有机质分解缓慢,容易形成较厚的泥炭层,④符合题意;当地气候寒冷,微生物活跃度较差,导致有机质分解缓慢,有机残体容易积累形成很厚的泥炭层,⑤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下图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M为纬线,弧线N为晨昏线,阴影为黑夜,甲乙两地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20°E,甲地此日中午太阳高度为40°,读图回答问题。‎ ‎20. 新一天日期约占全球( )‎ A. 二分之一 B. 四分之一 ‎ C. 六分之一 D. 三分之一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弧线M为纬线,弧线N为晨昏线,图中显示,M纬线与晨昏线相切与甲,因为阴影为黑夜,则甲出现极昼现象,根据光照图的规律可知,出现极昼的切点地方时为0时,材料信息表明,甲地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20°E,即图示时刻是为0时,0时以东至180°为新的一天的范围,跨经度约60°,因此新一天日期约占全球六分之一,C正确,A、B、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英国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 材料二:下表为中国、英国、日本近几年的人口统计数据表。‎ 材料三:英国是世界上第五大经济体。英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目前,英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英农业主要包括畜牧、粮食、园艺、渔业, 农业在英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到1%,农业产品可满足国内食品需求总量的近2/3。英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英交通基础设施较齐全,陆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均较发达。‎ ‎(1)分析A城市的降水特征。‎ ‎(2)根据材料一农业类型分界线,判断该国东西两侧的农业类型,并阐述原因。‎ ‎(3)根据材料二,分别判断甲乙丙为哪个国家,并分析原因。‎ ‎(4)根据材料三,分析目前英国的区域发展阶段。‎ ‎【答案】(1)A城市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变率小;冬季由于南北温差大,西风更强劲,所以冬雨略多。‎ ‎(2)受西风带和山地丘陵的 影响,分界线西部地区降水较多,湿度大,日照较少,不适宜粮食作物的生长,而牧草生长较好,畜牧业发达;分界线东部地区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日照较多,生长季节较长,适宜小麦等谷物农作物的生长,种植业发达。‎ ‎(3)甲国为英国。英国经济发达,老龄化严重,曾经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极低自然增长率,但是近二十年来英国大力鼓励国民生育,自然增长率有所回升。乙国代表日本,该国国民生育欲望低,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率出现负增长;丙国代表中国,由于近几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及计划生育政策,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4)英国的区域发展阶段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因为英国的第三产业达到近70%以上,第一产业只有1%,第二产业只有20%多,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的形态;高科技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英国交通发达;开放程度高;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解析】本大题以英国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农业区位、中英日人口特征、区域发展阶段判断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A城市的降水特征从气候统计图可以归纳得出,降水较多,降水分配较均匀,冬雨稍多。题意表明,对A城市的降水特征应从大气环流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A城市位于40°~60°N大陆西岸,终年受温暖湿润的西风的影响,因此降水较丰富,降水分配较均匀;冬季因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的共同影响,南北温差较大,导致当地西风更为强劲,带来的水汽更丰富,因此当地冬雨稍多。‎ ‎(2)图中农业分界线大致与南部山脉走向一致,农业分界线以西为西风的迎风海岸和山地迎风坡,容易成云致雨,导致西部地区降水较多,云雨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光照条件较差,热量条件也较差,不适合粮食作物的成熟,而特别适合多汁牧草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农业分界线以东为当地盛行西风的背风坡,云雨少,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条件较多,热量条件也较好,导致生长季节较长,适宜小麦等谷物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从而适合发展种植业。‎ ‎(3)英国为老牌发达国家,工业化最早,很早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类型,曾经一度出现极低自然增长率,但是近二十年来,英国为了保持人口健康发展,大力鼓励国民生育,出生率明显回升,死亡率保持很低,自然增长率有所回升。与表中甲国人口增长特征相似,因此甲国为英国。日本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日本国民生育观念明显改变,生育欲望很低,导致出生率低,老龄化人口比重明显上升,从而导致死亡率较高,人口自然增率出现了负增长。与表中乙国人口增长特征相似,因此乙国为日本。中国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生育观念明显改变,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死亡率维持较低水平,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与表中丙国人口增长特征相似,因此丙国为中国。‎ ‎(4)题意表明,目前英国的区域发展阶段应根据材料三信息进行分析。材料三信息表明,英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即英国的第三产业达到近75%;材料三信息表明,农业在英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到1%,即第一产业只有不到1%;材料三信息表明,目前英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即第二产业只有20%多,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的形态;材料三信息表明,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农业在英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到1%,农业产品可满足国内食品需求总量的近2/3,说明高科技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材料三信息表明,英国交通基础设施较齐全,陆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均较发达;同时英国开放程度高等,说明英国的区域发展阶段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伏尔加河位于东欧平原,其大规模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梯级开发。伏尔加河流域内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盐、磷等矿产,以及建材、鱼类等自然资源,成为流域内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大力开发较丰富的廉价水电,促进了本流域及其邻近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及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耗能较大的石化、化学、冶金工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开发后的伏尔加河流域,人口众多,交通运输便捷,工农业生产发达,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伏尔加河的梯级开发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世界河流开发的典范。‎ 材料二:下图为伏尔加河流域局部图和流域内①和②两地气候资料表。‎ 材料三:下图为俄罗斯小麦产区和沼泽分布图。‎ ‎(1)比较①和②河段的水文特征,并阐述原因。‎ ‎(2)简述伏尔加河的梯级开发对流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3)描述俄罗斯小麦产区的空间分布特点,评价全球变暖对俄罗斯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 ‎(4)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三条河流两岸分布着大片沼泽地,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河段①比河段②全年径流量大,因为河段①处降水比较丰富,河段②处降水比较少,且河段②上游地区大规模梯级开发和截水灌溉,使下游水量减少;河段①比河段②冰期长,因河段①所处纬度高,气温低;河段①夏汛明显,因上游地区夏秋季降水量比较大,而河段②夏汛不明显,流域内降水比较少。‎ ‎(2)伏尔加河梯级开发,促进了整个流域的产业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产业结构;农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种植业、林业、养殖业迅速发展;流域内利用廉价的水电,引进高耗能工业,形成了电力、建材、化工、冶金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航运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经济效益得到了很大提高。‎ ‎(3)分布在乌拉尔山以西欧洲部分的低纬地区及伏尔加河沿岸的地区全球气候变暖对俄罗斯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利:全球变暖会改善当地的热量条件,使农作物得生长期延长;全球变暖会使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区域向北部扩展,扩大耕地面积;全球变暖将增加能种植的作物新品种。弊: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俄罗斯的气候资源水热组合的改变,从而需要改变农业结构,也要为此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4)三条河流所处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下有永久性冻土,水分不容易下渗;春季易发生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解析】本大题以俄罗斯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流域梯级开发对流域产业发展的影响、农业区分布特征、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沼泽的形成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①和②河段的水文特征应结合题中信息从流量、流量变化、结冰期等方面进行比较,其原因应从影响各自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流量来看,河段①比河段②的流量大。原因有二:一是从表中气候资料可知,河段①处年降水量约600多毫米,而河段②处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补给的雨水量明显不同;二是图中显示,河段②上游地区有多座梯级开发水电站,水电站的截留和灌溉消耗大量水源,使处于下游的②河段水量减少。从径流水量变化来看,两河段径流量变化都较大,但河段①夏汛明显,表中气候资料表明,当地夏秋季降水量比较大,雨水补给量大,形成明显的夏汛;河段②夏季降水较少,雨水补给量小,不会形成明显的夏汛。从结冰期来看,因为与河段②相比,河段①所处纬度高,气温低,冬季低温期持续时间长,因此河段①比河段②冰期长。‎ ‎(2)伏尔加河的梯级开发对流域产业发展的影响应从对第一、二、三产业及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叙述。伏尔加河梯级开发,许多水利设施和电力等使得当地农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此基础上促进了当地种植业、林业、养殖业的发展;伏尔加河梯级开发,获得大量廉价的水电,吸引了大量高耗能工业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电力、建材、化工、冶金等工业部门,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完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伏尔加河梯级开发引起的工农业发展,以及航运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当地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总之伏尔加河梯级开发,促进了整个流域的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模式,优化了产业结构,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了很大提高。‎ ‎(3)俄罗斯小麦产区的空间分布特点从俄罗斯小麦产区图进行归纳描述。图中显示,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南部地区,西南地区(伏尔加河沿岸的地区)最为集中。‎ 全球变暖对俄罗斯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评价。从有利影响来看,俄罗斯国土纬度偏高,大部分国土热量条件较差,全球变暖会使当地的热量条件变好,生长期变长,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全球变暖会使俄罗斯许多地区从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变得适宜农作物生长,从而使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区域向北部扩展,有利于耕地面积的扩大;全球变暖有可能使得当地种植作物品种增多,光合作用增强。从不利影响来看,全球气候变暖,有可能改变俄罗斯许多地区的气候资源水热组合条件,从而迫使当地进行农业结构改变,并为此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全球变暖,可能改变原有的大气环流结构,使得许多地区气候异常,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对农业造成灾害。‎ ‎(4)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三条河流两岸分布着大片沼泽地,当地沼泽地形成原因应从蒸发、地形、汛期和下渗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河流所处地区纬度高,平均气温低,蒸发弱,地表湿润,地表水丰富;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河流下游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表容易积水;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春夏有明显汛期,且河流多凌汛,河水容易泛滥,造成平原上积水;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河流下游纬度高,地下有永久性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容易在地表积水形成沼泽。‎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