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19年7月12日,为期17天的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在韩国光州开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开幕当天,某中学生在我国某地区观看到了“立竿无影”的景观。该地区这一景观距上一次出现的时间约是 A. 一个星期 B. 半个月 C. —个月 D. 一个半月 2. 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期间 A. 晨昏线与赤道夹角变小 B. 光州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C. 北京正午影长持续变短 D. 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某中学生在我国某地区观看到了“立竿无影”景观的时间是7月12日,这是夏至日后20天,那么该地应该在夏至日前20天左右也会出现“立竿无影”景观,因此见到“立竿无影”的情况,两次间隔的时间大概是40天左右,故需一个半月左右。故选D。 【2题详解】 A. 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晨昏线与赤道夹角变大,A错; B. 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光州日出东北日落西北,B对; C. 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北京正午影长持续变长,C错; D. 此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错。 元旦假期,小明乘坐G79次高铁从北京到广州旅游。列车于10时出发,一路南行,途经郑州、长沙等城市,18时抵达广州,车厢内同一排座位的编号从左向右依次为“A/B/C/过道/D/F”。完成下面小题。 3. 前往广州的途中,天气晴朗,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 上午,A座无日晒 B. 下午,F座无日晒 C. A座利于拍摄日落 D. F座利于拍摄日落 4. 到达广州此日,阳光明媚,正午时小明看到自己的影子 A. 比在北京时长 B. 比在北京时短 C. 与在北京时一样 D. 消失了 5. 小明发现,广州的榕树、棕榈郁郁葱葱,与北京草木凋零的景观形成显著差异,其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土壤 C. 水分 D. 热量 【答案】3. D 4. B 5. D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视运动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列车由北向南行驶,左侧A/B/C为东侧,右侧D/F为西侧,上午太阳位于东方,A有日晒,故A错误;下午太阳位于西方,故F有日晒,故B错误;日落于西方,故F利于拍摄日落,A位于东方,不利于拍摄日落,故D正确,C错误。 【4题详解】 元旦,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广州比北京距离直射点纬度近,故广州正午太阳高度高于北京,影子比北京短,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5题详解】 北京与广州的纬度差异明显,广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体现了纬度分异规律,是导致热量的差异,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下图为“2019年元旦17:00(北京时间)拍摄的我国某地街景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 根据材料可以推测 A. 车辆行驶的方向 B. 当地的经度、纬度 C. 当地白昼的时长 D. 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7. 元旦前后几天,世界各地华人不可能观察到其所在地 A. 白昼渐长,正午物影渐短 B. 白昼渐短,正午物影渐短 C. 白昼渐长,正午物影渐长 D. 白昼渐短,正午物影渐长 【答案】6. A 7. 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动运。 【6题详解】 图中太阳即将落山,元旦太阳从西南方向落下,可据此判断汽车行驶方向,A正确;当地的经度、纬度、白昼的时长、正午太阳高度都需要准确的日出、日落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材料无法判断。 【7题详解】 元旦前后几天,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正午物影渐短,不可能观察到正午物影渐长,C正确;南半球白昼渐短,位于直射点以北的正午物影渐短,位于直射点以南的正午物影渐长。 下图为某日海平面气压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诗词描绘的时间与图示时间相符的是 A.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B.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C.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D.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9. 图中 A. 甲地气温高,空气受热下沉,形成近地面高气压 B. 甲地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C. 乙地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D. 乙地受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形成自东向西的暖流 【答案】8. B 9. B 【解析】 【8题详解】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描述北半球春分;“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描述北半球夏至;“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描述北半球秋分;“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描述的是北半球的冬至。读图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此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中心纬度较高,位于30°N以北,因此可以判断最接近夏至日。故选B。 【9题详解】 A. 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受副高控制,气温高,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A错; B. 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B对; C. 乙地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为自西南向东北,C错; D. 乙地受西风带的影响,形成自西向东的北大西洋暖流,D错。故选B。 某天气系统过境后,家住我国南方的刘老师打开手机中的天气预报软件,获得了当地从昨天到接下来一周的天气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从图中昨天和今天的气温、风向来判断,“某天气系统过境后”,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11. 关于图中所示各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昨天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B. 今天大气保温作用较好 C. 明天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D. 周二白天洗车店生意较好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材料“某天气系统过境后”,说明昨天、今天气温低至0℃、-1℃的原因是受该天气系统的影响造成的,且该天气系统影响下风向为西北风,因此为北方冷空气南下造成的,该系统应为冷锋天气系统,选A。 【11题详解】 昨天西北风风力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A错;今天天晴,云层水汽少,大气保温作用差,B错;明天风力为微风,反映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小,C对;周二有小雨,不适合洗车,D错。 “你妈喊你穿秋裤啦!”2017年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友情发布“秋裤”预警:11月18日~19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被“秋裤”占领,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甚至需要“棉裤”登场救急。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导致“秋裤”预警的“罪魁祸首”是 A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B. 阿留申低压 C.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D. 江淮准静止锋 13. 常与图例“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中的“君”相伴而至的是 A. 连续阴雨 B. 天高云淡 C. 浓雾蔽天 D. 云雨大风 14. “秋裤分割线”在M处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地表形态 C. 大气环流 D. 人类活动 【答案】12. A 13. D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秋裤”预警主要是由于气温降低产生的,此时在亚欧大陆上为高压天气系统,受该高压的影响,导致该出冷空气不断南下,从而产生大幅度降温,故答案选A 项。 【13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所在区域主要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地区,由材料可知“君”是指冷空气,与之相伴随的是云雨和大风天气,故答案选D项。 【14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M处为四川盆地,由于地势较低以及北部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使得该地的温度比同纬度地区较高,因此导致“秋裤分割线” 向北弯曲,故答案选B项。 西班牙的耶罗岛(下图为“耶罗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耶罗岛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 A. 东南部 B. 东北部 C. 西北部 D. 西南部 16. 耶罗岛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常年 A. 受信风影响 B. 受副高影响 C. 受洋流影响 D. 受人类影响 【答案】15. B 16. C 【解析】本题组以西班牙耶罗岛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盛行风向、洋流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5题详解】 图中显示,耶罗岛位于25°~30°N之间大陆西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岛应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主要盛行东北风,因此岛屿东北部地处迎风坡,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东北部,选项B符合题意。该岛的东南部、西北部、西南部不是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不易形成地形雨,排除A、C、D。 【16题详解】 耶罗岛地区低纬度,受东北信风影响时,东北信风的性质为干热,使得气温高,气候炎热,与该岛屿的气候特点不符,故A项错误;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气候干燥炎热,与该岛屿气候特征不符,故B项错误;耶罗岛虽然地处低纬度,但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常年受洋流影响,导致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故C项正确;该岛气候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明显,故D项错误。 阿姆河上游流域东南部为高海拔山区,海拔约 800~6100m,平均约3600m。流域多年平均降水约511mm,其中雨、雪、冰产流比例为18:67:15。图为阿姆河上游流域和降雨和降雪量,融雪、融冰产水量年内分变化过程图,(径流水深=径流总量/流域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该流域融雪期从3月持续到7月,融雪期长的原因是 A. 积雪厚度大 B. 海拔高差大 C. 纬度跨度大 D. 气温回升快 18. 受水源补给综合影响,推测阿姆河上游流域出口甲处径流峰值可能出现在 A. 2月上旬 B. 3月上旬 C. 6月上旬 D. 8月下旬 【答案】17. B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阿姆河属于季节性积雪和高山冰川融水为主,从3、4月份开始,从下游到中上游,各个高度带依次融化,先从地势低处开始,然后转移到地势较高处,形成长时间的春汛。故选B。 【18题详解】 图中显示,2月和3月,气温低,融雪量少,降雨量不大,没有融冰补给,不可能出现径流峰值,排除A、B;4、5月融雪量最大,降雨量较大,这些补给通过一段时间汇集流动,6月上旬,在阿姆河上游流域出口甲处可能出现径流峰值,C符合题意;8月下旬,融雪量几乎没有,融冰量不大且降低,降雨量较小,此时径流补给量不大,出现径流峰值的可能性不大,排除D。故选C。 在维多利亚瀑布顶部,岩石挡住河水形成的天然水池被称为“魔鬼泳池”。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9. 图中洋流 A. ①的形成受西南风影响 B. ②使沿岸荒漠带向北延伸 C. ③与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D. 使30°S大陆东岸水温低于西岸水温 20. 一年中“魔鬼泳池”相对安全的时段是 A. 1~2月 B. 3~4月 C. 9~10月 D. 11~12月 【答案】19. B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①洋流为西风漂流,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在南半球风向为西北风,故A项错误。②洋流为本格拉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使得荒漠带向北延伸,故B项正确。③洋流为厄加勒斯暖流,①②寒流为寒流,故C项错误。30°S大陆东岸为暖流,大陆西岸为寒流,东岸水温高于西岸,故D项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所在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北半球夏秋季节,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信风带控制,气候干旱,河流水量较小,“魔鬼泳池”相对安全,C项正确。故选C。 下图为日本北海道区域轮廓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北海道东部海域为航行高风险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纬度高,海面冰川多 B. 板块边界,火山活动频繁 C. 地震多,海啸的破坏 D. 寒暖流交汇,能见度差 22. 下列有关北海道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海洋影响,冬季气候温暖 B. 受季风影响,冬季降雪量大 C. 地形以平原为主,沿海多沼泽 D. 植被以常绿阔叶为主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北海道东部海域为航行高风险区,最主要的原因是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暖流携带的暖湿气流遇冷凝结,易形成大雾天气,能见度差。故选D。 【22题详解】 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可知,北海道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故ACD错。北海道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时,携带大量水汽,到达日本诸岛屿时,经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大量降雪,B项正确。故选B。 下图为某地区剖面图,两河分水岭甲山森林破坏严重,近年来甲山实行了全面封山育林,森林植被得以恢复。图中岩层1和岩层3为透水岩层,岩层2和岩层4为不透水岩层。若区域降水量不变,降水最终都转化为径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 A. 背斜 B. 向斜 C. 地垒 D. 地堑 24. 甲山地森林植被恢复后,能够推断出的结论是 A. 乙河平均水位下降 B. 丙河流量明显增加 C. 海陆间水循环加快 D. 两河径流总量减少 【答案】23. C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地地层与两侧地层没有连续,岩层发生了移动,说明地质构造为断层;甲地岩层相对抬升形成地垒构造,故C项正确,D项错误;背斜是岩层向上弯曲,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故A、B项错误。 【24题详解】 考查森林的作用及功能。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故甲山地森林植被恢复后,乙河平均水位上升,故A项错误;丙河流量变化较小,故B项错误;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故两河流径流总量减少,D项正确。 下面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右图是左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两地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B. ③④两地此时都吹东南风 C. ②地的河流汛期比⑤地长 D. 7月降水量⑤地比①地多 26. 关于右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岩石乙比岩石甲易受侵蚀 B. 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前 C. 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 D. 岩石丁形成年代比岩石戊早 【答案】25. C 26.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以及地壳的物质组成。 【25题详解】 左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右图的剖面图显示流水侵蚀东岸,即右岸,所以该地地处北半球,根据等压线分布图,①②两地都吹偏西风,所以二者处于迎风坡,降水较多,故A错误。根据等压线分布图,画出③④两地的风向,因为在北半球,所以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此时③低明显吹西南风,故B错误。②地位于40°N以北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⑤地位于40°N以南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所以②地的河流汛期比⑤地长,故C正确。7月为北半球的夏季,⑤地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降水少,①地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所以7月降水量⑤地比①地少,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26题详解】 从河流东侧河岸来看,岩石乙比岩石甲受侵蚀严重,所以A正确。岩石乙受岩浆活动影响,遭到破坏,所以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后,故B错误。岩石丙受河流侵蚀,说明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后,故C错误。岩石丁完整,岩石戊被岩石丁破坏,说明岩石丁形成年代比岩石戊晚,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柱体高大挺拔,每棵“林柱”均有独特的造型,形成了风姿各异的土林奇观。下图示意我国云南某地土林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土林景观一般形成于 A. 高原塬面 B. 石灰岩台地 C. 谷地或盆地 D. 山顶 28. 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柱体 A. 旱季沙尘暴危害大,土壤遭受严重风蚀 B. 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冲刷作用强 C. 物理风化严重,岩石裸露,土层浅薄 D. 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 【答案】27. C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厚厚的土层是在低洼处沉积作用形成,再被流水侵蚀形成土林,所以土林一般形成于谷地或盆地,C对。高原塬面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流水侵蚀弱,A错。石灰岩台地形成的是石林,B错。山顶集水面积小,径流量小,流水侵蚀作用弱,D错。故选C。 【28题详解】 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象柱子一样直立,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D对。主要是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作用影响小,不是主要外力,A错。雨季降水集中,不是植被少的主要原因,B错。土林是土状堆积物,不是岩石裸露,C错。故选D。 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 A. 祁连山后退 B. 河流侵蚀作用减弱 C. 祁连山上升 D. 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30. 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 B. 降水稀少 C. 光照不足 D. 缺乏土层 31. 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 气候凉爽 B. 降水丰富 C. 水源充足 D. 地形平坦 【答案】29. D 30. D 31.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影响人类活动的因素。 【2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说明洪积扇的形成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河流搬运作用减弱,碎屑物质堆积提前,所以新洪积扇后退。故选D。 【30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洪积扇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据图可知,新洪积扇上部以砾石为主,缺乏土层,不适合农业发展。故选D。 【31题详解】 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水源缺乏,水源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据图可知,酒泉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形成聚落。地形气候影响较小,降水不丰富,故选C。 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2. 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A. ①一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向南流 B. ②一长江干流在伏旱期间处于枯水期 C. ③一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河 D. ④一撒哈拉地区干旱少雨、骆驼分布广 33. 图中能正确反映人地关系的是 A. 甲—植树造林使河流含沙量减少 B. 乙—在平原地区更适宜发展种植业 C. 丙—河流凸岸更适合修建水运港口 D. 丁—城市要建设在森林茂密的地区 【答案】32. C 33. 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2题详解】 ①表示气候与地貌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地势与河流之间的关系,A错误。②表示气候与水文之间的关系,长江干流在伏旱期间为夏季,处于丰水期,B错误。③一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河,C正确。④表示气候与土壤的关系,撒哈拉地区干旱少雨、骆驼分布广是气候与生物的关系,D错误。故选C。 【33题详解】 甲为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植树造林使河流含沙量减少,是人类与水文的关系,A错误。乙为地形与人类的关系,在平原地区更适宜发展种植业,B正确。丙为人类与水文的关系 ,河流凸岸更适合修建水运港口,是地形与人类的关系,C错误。城市要建设在森林茂密的地区不利于森林的保护,D错误。故选B。 长白山主峰海拔约2700米,2000米以上至山顶为高山苔原带。长白山天池(海拔2189米,面积9.82㎞²)位于长白山主峰凹地上,是我国最深的湖泊,湖形呈椭圆,是松花江的发源地。下图为王娟同学在暑假时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 长白山天池的补给水源主要源自 A. 降水和地下水 B. 冰川融水和地下水 C. 河流水和降水 D. 积雪融水和河流水 35. 王娟同学从长白山山麓登顶长白山天池一路可见到 A. 山麓处森林常绿 B. 山腰处落叶纷飞 C. 山顶处白雪皑皑 D. 山顶处草色葱绿 36. 据王娟同学观测,长白山2000米以上分布的苔原植被,在南坡与北坡差异显著,南坡植物多样性明显较北坡低,该自然带内降水量与坡度差异不大,推测与形成该差异的无关的原因是 A. 北坡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B. 北坡光照条件较差 C. 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较少 D. 北坡人类活动较少 【答案】34. A 35. D 36. C 【解析】 【34题详解】 由材料,长白山主峰海拔约2700米,海拔和纬度太低,不可能有高山冰川融水;长白山天池海拔2189米,位于长白山主峰凹地上,由此可以判断积雪融水补给量很小;是松花江的发源地,因此是湖水补给河流水,而不是河水补给湖水。因此长白山天池的补给水源主要源自降水和地下水,A项正确。故选A。 【35题详解】 图片为王娟同学暑假时拍摄的照片,由材料可知,长白山主峰海拔约2700米,2000米以上至山顶为高山苔原带,则不可能见到白雪皑皑;长白山山麓地带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不可能常绿;此时为夏季,山腰处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不可能出现落叶纷飞,而山顶高山苔原带草色葱绿,故D项正确。故选D。 【36题详解】 北坡光照条件较差,温度低,土壤水分蒸发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植被的多样性较好;北坡人类活动较少,对植被破坏小,植被的多样性较好,故ABD与形成该差异的有关。而降水少,水分条件差,植被的多样性较差。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但是植物的多样性高于南坡,故南北坡多样性的差异与C项无关。故选C。 大高加索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约1200km,最宽处达200km,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m)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43°21′N,42°26′E)。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 推断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向上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 A. 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B. 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C. 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 D. 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 38. 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类似于 A. B. C. D. 【答案】37. B 38. C 【解析】本题组以大高加索山脉及其主峰厄尔布鲁士山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垂直自然带、积雪冰川带的高度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7题详解】 材料信息显示,厄尔布鲁士山的地理坐标为(43°21′N,42°26′E),属中纬度温带地区,因居亚欧大陆内陆,山麓地区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山麓基带应该温带草原带,排除A、C、D;然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降水的增多,开始出现温带森林,海拔继续上升出现针叶林,再上升依次出现高山草甸、寒荒漠和积雪冰川带,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38题详解】 材料信息显示,厄尔布鲁士山的地理坐标为(43°21′N,42°26′E),位于西风带,西风带来较丰富的水汽,在山地西坡(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因此图中的雪线应该是西坡较低,东坡较高,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北半球中纬西风为西南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排除A、D。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 该山地南坡较北坡 A. 热量少 B. 雪线低 C. 海拔高 D. 降水少 40. 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南坡 A. 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 海拔高,坡度大 C. 距海近,降水多 D. 坡向朝南,温度高 【答案】39. B 40.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 【39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高山冰雪带下限的分布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可判断山地南坡较北坡雪线低,故B正确;北半球山地南坡纬度更低,且为阳坡,则热量更多,故A错误;南坡、北坡同属一个山地,两坡海拔相等,C错误;图示南坡有森林带分布、北坡无森林带,且雪线南坡低于北坡,可推知南坡较北坡降水多,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0题详解】 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与北坡相比,南坡纬度更低。读图可知,南坡自然带从几百米一直到山顶高山冰雪带,而北坡大约从4000米才有自然带分布,说明南坡相对高度大,故A正确;同一座山,两坡海拔高度相同,B错误;南坡距离海近,降水多;坡向朝南,得到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所以南坡水热条件好,也是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因为南坡相对高度大,才导致其自然带更丰富。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二.综合题(3小题共40分) 4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印度气候资料统计图(图甲)和斯里兰卡(图乙) (1)简述斯里兰卡地理位置特征。 (2)说出印度降水量的特征,并分析全年最高月均温出现在5月的主要原因。 【答案】(1)斯里兰卡位于北半球低纬(热带)地区;是印度洋上的岛国,四面环海,与印度隔海相望;地处东南亚、东亚各国与南亚、非洲、西亚等联系的“东西方十字路口”,交通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2)降水量的特征:年降水量丰富;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或6-9月降水多为雨季,10-次年5月降水少为旱季或降水季节分布不均)。 最高温的成因:5月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温回升迅速。 【解析】本题以印度和斯里兰卡为背景,考查南亚的区域地理环境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读图可知,斯里兰卡位于6ºN-10ºN,80ºE-82ºE之间,属于北半球热带地区;位于印度洋,是印度洋上的岛国,四面环海,与印度隔保克海峡相望;地处东南亚、东亚各国与南亚、非洲、西亚等联系的“东西方十字路口”,交通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2)读图可知,印度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有明显的旱雨两季,6-9月降水多,为雨季;10-次年5月降水少,为旱季;降水季节分布不均。 读图可知,印度最高温出现在5月,因为5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印度的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夏季风尚未到达,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温回升迅速。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克兰群岛又称马尔维纳斯群岛,全境由东福克兰、西福克兰两大主岛和200多座小岛组成。群岛气候寒湿,年平均气温5.6℃,年均降水量625毫米,一年中雨雪天气多达250天。岛上植物低矮、浓密。如图为福克兰群岛略图。 (1)描述福克兰群岛的地形特征。 (2)从气候角度简析福克兰群岛植物低矮的原因。 (3)分析西福克兰岛海岸线曲折破碎的自然原因。 【答案】(1)地形复杂,以低山丘陵为主;岛屿中部高、四周低;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2)气候寒湿,热量不足;雨雪天气众多,光照不足;地处中纬西风带,大风天气多。 (3)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纬度高,气温低,冰川侵蚀作用强;位于西风带,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形特征,气候成因,植物低矮的气候原因,海岸线曲折破碎的自然原因。 (1)地形特征要从地形类型、地形区的分布及地势起伏特征等方面描述;图中山峰的高度最高在700多米,其余多在325-700米之间,可以判断山峰海拔不是很高,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复杂;岛屿中部有山,河流呈放射状,因此中部高、四周低;图中岛屿的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2)植物低矮的气候原因应从当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等方面考虑。由材料可知,当地位于南半球西风带控制下,四面临海,风力强劲,植株高大易倒伏;纬度较高,温度低,热量不足;气候海洋性明显,多雨雪天气,光照不足。因此植物低矮。 (3)海岸线曲折破碎的自然原因可从岩石本身特征、外力侵蚀作用等方面分析;西福克兰岛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当地纬度在51°S附近,气温低,冰川侵蚀作用强;由纬度位置可知,位于盛行西风带,西风漂流经过,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所以西侧岛屿海岸线曲折破碎。 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东非大裂谷的边缘,有两座神秘的盐湖,位于肯尼亚境内的马加迪湖和位于坦桑尼亚境内的纳特龙湖。马加迪湖受低纬信风季节移动的影响一年内面积通常是在 300 到 900 平方公里之间变化,湖水含有大量的碳酸钙,湖底沉积厚约 4 米的天然碱,枯水期时湖边会有沉淀的盐层。纳特龙湖湖水来自埃瓦索恩吉罗河和含丰富矿物质的温泉,水温可高达摄氏 50 度,同样有高浓度的碱性矿物质。 材料二:纳特龙湖和马加迪湖位置示意图。 (1)推测纳特龙湖地质作用的形成过程。 (2)分析马加迪湖一年内面积变化较大的原因。 (3)试分析纳特龙湖水温高、碱性矿物质浓度高的原因。 【答案】(1)地处东非裂谷带边缘,地壳断裂下陷;低处积水成湖。 (2)北半球冬季(1 月),马加迪湖流域受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补给水量小,且湖面蒸发较旺盛,造成湖面较小;北半球夏季(7 月),马加迪湖流域受来自海洋的湿润东南信风影响,降水较多,补给水量大,造成湖面较大。 (3)水温高原因: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温泉,地处断裂带,地壳运动活跃,地球内能释放造成湖水温度高。 碱性矿物质浓度高的原因:纳特龙湖为内流湖,入湖淡水携带的碱性物质逐渐积累;地处热带,水分大量蒸发造成碱性矿物质浓度升高。 【解析】本题以纳特龙湖和马加迪湖为背景,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读图可知,纳特龙湖地处东非裂谷带边缘,东非大裂谷为大断裂带,因此使纳特龙湖的地壳断裂下陷;低处积水成湖。 (2)读图可知,马加迪湖位于赤道附近,当北半球冬季(1 月),太阳直射点南移,马加迪湖流域受来自大陆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补给水量小,且纬度低,气温高,湖面蒸发较旺盛,湖面萎缩,造成湖面较小;北半球夏季(7 月),太阳直射点北移,马加迪湖流域受来自海洋湿润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较多,补给水量大,造成湖面较大。 (3)读图可知,纳特龙湖地处东非裂谷带边缘,地处断裂带,地壳运动活跃,地球内能沿断裂带裂隙释放,对湖区周围的地下水加热,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温泉,造成湖水温度高。 碱性矿物质浓度高的原因:纳特龙湖为内流湖,入湖淡水携带的碱性物质长期逐渐积累;地处热带,湖水温度高,水分蒸发强烈,造成碱性矿物质浓度升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