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2月份自测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2月份自测地理试题

‎ 山东省菏泽一中2020届高三2月份自测试题地理 图1为世界局部区城示意图,图2中①②③表示图1中三个地区多年平均日降水和潜在蒸散量的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2中①代表的区域 A. 4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干旱期 B. 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湿润期 C. 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潮湿期 D. 11月初至次年4月底为湿润期 ‎2. 图2中①②③与图1所示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A. ①一甲 B. ②一丙 C. ③一乙 D. ①一丙 ‎3. 导致乙、丙两地区潜在蒸散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大气环流 C. 地面状况 D. 洋流分布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分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北回归线附近三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1题详解】‎ 根据图2中①区域信息,该区域4月中旬至7月上旬降水量大于0.5潜在蒸散量,为湿润期,A错误;该区域7月中旬降水量小于或等于0.5潜在蒸散量,为干旱期,B错误;9月中旬到10月中旬该区域降水量大于潜在蒸散量,为潮湿期,C正确;11月初至次年4月底降水量小于0.5潜在蒸散量,为干旱期,D错误。选C。‎ ‎【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图2中①11月初至次年4月为干旱期,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潜在蒸散量较大,应该是甲地的热带草原气候,对应图1甲地,A正确;②区域潜在蒸散量大,降水少,全年干旱,对应图1中乙地热带沙漠气候,B、C错误;③区域全年湿润,对应图1中丙地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乙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潜在蒸散量大;丙地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偏北季风影响,气温较低,潜在蒸散量小于乙地。故导致乙、丙两地区潜在蒸散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选B。‎ ‎【点睛】注重材料信息判读来区分湿润期、潮湿期和干旱期。‎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电气栽培技术试验。在电气栽培大棚中(下图),农作物生长在裸露的铜线下,高出地面约‎3米的铜线通电后产生的高频电流能杀死空气或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在植物内部,高频电流加速天然带电粒子(如碳酸氢盐和钙离子)的运输,同时也使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等代谢活动有所增加。目前在我国,一公顷的电气化温室大棚每天需要消耗大约15度电,耗电量非常低,但考虑到硬件成本问题,未在所有大棚中开展电气栽培技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发展电气栽培技术的最主要目的是 A. 延长作物生长周期,提高作物产量 B. 加快作物生长,降低生产成本 C.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改善作物品质 D. 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价格 ‎5. 目前,在电气栽培大棚中种植最多的农作物可能是 A. 小麦 B. 牧草 C. 棉花 D. 蔬菜 ‎6. 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推广电气栽培最大障碍是 A. 气候 B. 土地 C. 资金 D. 能源 ‎【答案】4. C 5. D 6. C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现代农业的相关知识。电气栽培技术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光合作用等代谢活动,与延长作物生长周期无关,A错误。根据材料“考虑到硬件成本问题,未在所有大棚中开展电气栽培技术”,可推断电气栽培技术硬件成本高昂,生产成本会提高,B错误。由材料可知,使用电气栽培技术“能杀死空气或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可以减少病虫害,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作物品质,C正确。增加科技投入与提高产品价格之间无必然联系,发展电气栽培技术也并不是为了提高产品价格,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电气栽培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品质,但会使得生产成本升高,所以,电气栽培技术适用于高利润农作物的种植。蔬菜种植区分布在城郊,距城市近,市场广阔,经济价值较高,适合使用电气栽培技术。而小麦、牧草、棉花分别属于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纤维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大,经济价值较低。故选D。‎ ‎【6题详解】‎ 气候条件适合发展电气栽培大棚,A错误。西部地区土地和能源有优势,不是推广电气裁培的障碍,B、D错误。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经济落后,资金缺乏是推广电气栽培的最大障碍,C正确。故选C。‎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能迅速改变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并导致老龄化。根据地区老年人口和非老年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将老龄化划分为:残留老化、集聚老化、自然老化及集聚稀释四种类型。下图为2000-2010年我国某市老龄化类型空间分布图,下表为2000-2010年该市城市中心区37个街区老龄化空间类型统计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7. 2000-2010年,该市 A. ①区域大最劳动力流入 B. ②区域老年人口4数小 C. ③区域大量老年人口流出 D. ④区域人口流动较少 ‎8. 该市最可能 A. 广州 B. 上海 C. 西安 D. 长春 ‎【答案】7. D 8. D ‎【解析】‎ ‎【分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迁移问题。‎ ‎【7题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①区域非老年人口大量输出,即大量劳动力流出,A错误;②区域大量老年人口流入,老年人口数量大,B错误;③区域老年人口增多,大量老年人口流出错误,C错误;④区域自然老化,老年人口和非老年人口数量变化较少,④区域人口流动较少正确,D正确。选D。‎ ‎【8题详解】‎ 从该城市非老年人口变化数量看,该城市有大量劳动力流出,故该城市最可能是长春。选D。‎ ‎【点睛】表格人口数量变化反映城市人口迁移状况。‎ 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海拔约为2000~‎2500m),主要以灌木苔原为主,很少有草本植物。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原先位于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变化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9. 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容易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 A. 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 B. 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 C. 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 D. 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 ‎10. 随海拔升高,草本植物入侵减弱的原因是 ‎①气温降低 ‎②光照减弱 ‎③降水增加 ‎④种子传播距离加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1. 草本植被入侵后导致当地 A. 生物量增加 B. 生物耗水量增加 C. 土壤肥力降低 D. 土壤水分降低 ‎【答案】9. B 10. C 11. C ‎【解析】‎ 该题组以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重度入侵在海拔较低处,坡度在30-35º处草本植物重度入侵,故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选B。‎ ‎【10题详解】‎ 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草本植物生长条件变差,①正确;随海拔升高,光照没有减弱,②错误;随海拔升高,降水先增加后减少,③错误;草本植物从较低海拔向上入侵,随海拔升高种子传播距离加大,入侵减少,④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无入侵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随入侵增多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降低,故草本植被入侵后导致当地土壤肥力降低,C正确;草本植被入侵后,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生物量没有增加,故生物耗水量没有增加,土壤水分不会降低,A、B、D错误。选C。‎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浦千年古盐田(见图)是至今保留最完好、最早采用日晒的古盐场,目前仍有1 000多个形态各异保存完好的砚式石盐槽密布海滩。2008年这片古盐田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盐田人就地取材,将海岸边黑色的多气孔结构的玄武岩石块凿成一个底面平平如砚状的浅坑,平时在这些石槽中注入经海泥过滤后的海水(涨潮时海水也会自动漫入这些石槽),经暴晒制作出高品质的盐巴。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一批批规模较大的工厂化盐场的诞生,严重冲击着盐田人固守的古盐田,传统制盐工艺越来越失去市场存在的价值,村里的新一代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1)当地传统民居多以石头为建筑材料,说明其原因。‎ ‎(2)分析洋浦古盐田的形成条件。‎ ‎(3)分析当地村民多以玄武岩作为制盐容器的主要原因。‎ ‎(4)请你对古盐田的传承与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当地多玄武岩,就地取材利于减少建设成本;玄武岩石材坚硬,耐腐蚀能力强,经久耐用;当地夏季炎热潮湿,玄武岩多孔,利于隔热(降低室内温度),同时利于防潮(调节空气湿度),改善室内环境。‎ ‎(2)纬度低,气温高,光照充足;位于沿海地区,风速大,且降水少,蒸发旺盛,利于晒盐;地形平坦,多石质海滩,方便纳潮、晒盐;发展历史悠久,制盐经验丰富;靠近码头,利于盐的运输、销售。(任答4点)‎ ‎(3)玄武岩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且为黑色,吸收更多热量,利于蒸发;玄武岩具有一定孔隙度,有利于渗水、析盐。(任答2点)‎ ‎(4)大力发展文化观光旅游;建立海盐晒制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打造特色盐制品产业;扩大市场销售,以增加盐工收入,使古老的海盐晒制技艺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加强宣传千年盐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知名度。(任答4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地理信息,调动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民居以石头为建筑材料的原因分析从该地石头建筑原料丰富和石头为材料建筑的优势两个角度回答。根据材料信息,洋浦半岛玄武岩广布,当地多玄武岩,就地取材利于减少建设成本。以玄武岩为建筑材料的民居优势有玄武岩石材坚硬,耐腐蚀能力强,经久耐用;当地夏季炎热潮湿,玄武岩多孔,利于隔热(降低室内温度),同时利于防潮(调节空气湿度),改善室内环境。‎ ‎(2)洋浦古盐田的形成从晒盐条件分析,该地位于我国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光照充足;洋浦位于东北、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利于晒盐;并且该地位于沿海地区,风速大,地形平坦,多石质海滩,方便纳潮、晒盐。盐田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是该地展历史悠久,制盐经验丰富;靠近码头,利于盐的运输、销售。‎ ‎(3)当地村民多以玄武岩作为制盐容器的主要原因从玄武岩利于水分蒸发和析盐的角度分析,玄武岩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且为黑色,吸收更多热量,利于蒸发;玄武岩具有一定孔隙度,有利于渗水、析盐。‎ ‎(4‎ ‎)结合材料信息,古盐田需要传承和保护的原因是传统制盐工艺越来越失去市场存在的价值,故要保护古盐田需要提高其市场价值,通过大力发展文化观光旅游;建立海盐晒制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打造特色盐制品产业;扩大市场销售,以增加盐工收入,使古老的海盐晒制技艺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同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加强宣传千年盐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古盐田知名度。‎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下图)。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吃掉约300公斤的新鲜饲料,每天会长途跋涉寻找水源、采寻食物,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亚洲象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且寿命较长。近几十年来,为这求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象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变成生态孤岛,同时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亚洲象和人类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重叠,形成人象混居。野象伤人、偷食庄稼、踩踏房屋、攻击牲畜家禽等时有发生,而村民在斗争中只能无力驱赶,并无其他应对之策,少数不堪其扰的村民,在极端情况下则会选择报复杀害而造成亚洲象的死亡,人象矛盾突出。‎ ‎(1)描述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 ‎(2)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 ‎(3)说明云南亚洲象栖息地演变成生态孤岛的过程。 ‎ ‎(4)请提出保护云南亚洲象的有效措施。‎ ‎【答案】(1)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 ‎(2)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河谷地带,水源充足,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森林大面积锐减;毁林开荒,原生植被迅速减少,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并阻隔种群交流,形成生态孤岛。‎ ‎(4)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任答3点)‎ ‎【解析】‎ ‎【分析】‎ 该题以云南亚洲象栖息地变化为背景考查人地协调发展。‎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1975年亚洲象栖息地范围大并且连片分布,到2014年分布范围减小并且出现碎片化,故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是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 ‎(2)根据材料,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吃掉约300公斤的新鲜饲料,每天会长途跋涉寻找水源、采寻食物,可判断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有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河谷地带,水源充足,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同时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也是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信息,近几十年来,为追求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象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变成生态孤岛,故生态孤岛的演变过程与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有关,毁林开荒,原生植被迅速减少,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并阻隔种群交流,形成生态孤岛。同时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森林大面积锐减。‎ ‎(4)保护亚洲象首先应该保护亚洲象生存环境,具体做法是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同时保护亚洲象要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管理,具体做法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1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海蛰为一种经济价位较低的水母,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以浮游生物为食、成体天敌数量少,环境耐衬受力极强,但其幼体常遭受一些鱼虾摄食。沙海蛰对环境很敏感,温度上升可能触发水螅体释放小水母。近年来,由于秦皇岛海域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常导致沙海蛰水母的暴发。‎ 分析近年来秦皇岛海域沙海哲经常暴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沙海蜇天敌少、生长快,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经济价值较低,人为捕捞较少。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加剧沙海蜇暴发;过度捕捞海洋鱼类,使其竞争者和天敌数量急剧减少;近海养殖排污,海水富营养化加剧,鱼虾因缺氧大量死亡,天敌减少;同时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沙海蜇提供了充足的饵料,短时间内沙海蜇数量激增。(任答5点)‎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近年来,由于秦皇岛海域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常导致沙海蛰水母的暴发。该海域的不合理人类活动主要是过度捕捞,使沙海蛰水母的竞争者和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另一个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近海养殖排污,海水富营养化加剧,鱼虾因缺氧大量死亡,天敌减少;同时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沙海蜇提供了充足的饵料,短时间内沙海蜇数量激增。秦皇岛海域沙海哲经常暴发还与沙海蜇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与经济价值有关,沙海蜇天敌少、生长快,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经济价值较低,人为捕捞较少。另外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加剧沙海蜇暴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