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课后素能强化:3-1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内出现的次数)图,回答1~2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 )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2.下列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甲—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12、1、2月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范围,掌握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区和时间是基础。第1题,根据图示该自然灾害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地区,范围广大,出现次数多,尤其以华北、华南最为严重,西南次之,故判断为旱灾。第2题,结合上题结论,甲地为华北平原,春旱(3、4、5月)较严重,而乙地位于长江流域,7、8月受伏旱影响,故只有B项正确。 2018年12月4日,我国多地开启“速冻模式”。灾害影响范围波及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多地气温出现去年冬天以来的最低值。最低气温0 ℃线南压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北京最低气温降至-10 ℃,广州降至7 ℃左右。据此回答3~4题。 3.这一灾害指的是( B )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干旱 解析:气温骤降,是寒潮的表现,B正确。 4.将可能出现往年少见的降雪天气的城市是( C ) A.乌鲁木齐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解析:乌鲁木齐和北京纬度较高,冬季降雪比较常见,A、B错误;最低气温0 ℃线南压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上海有可能会降雪,C正确;广州降至7 ℃左右,广州降雪可能性较小,D错误。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与“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提供的信息不相符的是( C ) A.沿海和平原地区多雨涝 B.雨涝大体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C.雨涝与地势的高低无关 D.雨涝与离海远近有密切关系 解析:根据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可知,雨涝主要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沿海和平原地区多雨涝;雨涝大体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地势越低、距海越近,雨涝越严重,雨涝与离海远近有密切关系。据此选C。 6.从“我国干旱频次分布图”,可以读出的信息是( B ) A.干旱都分布在平原及水稻种植地区 B.干旱频次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 C.非季风区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地区无旱灾发生 D.旱灾发生频率高与水体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有关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干旱频次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东南丘陵地区和西南地区干旱也很严重;非季风区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地区也有旱灾发生;旱灾发生频率高的地区与水体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有无关系从图中不能得出。据此选B。 读全球1750~2010年达到一定强度的某自然灾害空间分布图,回答7~8题。 7.该自然灾害是( A ) A.火山 B.海啸 C.滑坡 D.台风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周围,最有可能是火山或地震。 8.该类自然灾害的重灾区是( D )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亚洲 解析:由图可知,该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180°经线以西的北半球,根据世界海陆分布可知,该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亚洲。 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9~10题。 9.该类灾害主要是( B ) A.地震 B.滑坡、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崩塌 解析:该类地质灾害在云、贵、陕、青、冀、川等地区出现次数最多,主要是滑坡、泥石流灾害,B对。陕、冀位于板块内部,地震灾害少,A错。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C错。冀是河北,崩塌灾害少,D错。 10.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 ) A.横断山脉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解析: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横断山脉和秦岭,位于图示地质灾害分布最多区域内,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A对。雪峰山、巫山不在图示地质灾害区内,B、C错。祁连山在甘肃南部,地质灾害少,D错。 冻融泥石流是冻土地区重要的物质运移和地貌作用过程之一。一般发生在十余度的斜坡上。当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水使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表层物质,达成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从而使上层土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冻融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形成冻融泥石流。如图为冻融泥石流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冻融泥石流与降雨泥石流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A ) A.移动速度慢 B.形成规模大 C.破坏力极强 D.多为突发性 解析:由材料“沿着冻融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可知,冻融泥石流的特点是移动速度慢。 12.与冻融泥石流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C ) A.地形 B.降水 C.气温 D.植被 解析:由材料可知,冻融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是冻土融化,冻土融化与气温关系最密切。 2017年6月24日6时左右,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造成河道堵塞2千米,100余人被掩埋。下图为新磨村附近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诱发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的自然因素可能是( B ) A.岩石破碎 B.连续性降雨 C.矿山开采 D.冻融作用 解析:山体滑坡的诱发因素主要有地质因素、气候因素、人为因素等。6月当地为雨季,所以此次新磨村山体滑坡主要与连续性降雨有关。 14.为有效防御滑坡等地质灾害,新磨村应( C ) A.移民搬迁 B.开垦梯田 C.植树造林 D.修建水库 解析:由于地势起伏大,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岩石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发生滑坡。植树造林能够保护地表水土,有效防御滑坡灾害的发生。 二、综合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在尼泊尔(北纬28.2°,东经84.7°)发生里氏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尼泊尔首都震感强烈。地震使尼泊尔建筑物、文化古迹等受到严重损毁,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可能超过50亿美元。 (1)据震中位置分析此次地震易带来的主要次生灾害。 (2)分析尼泊尔地震造成重大损失的原因。 答案:(1)由于震中位于高海拔地区,地震易引发雪崩、滑坡、泥石流、地面下沉或隆起等次生灾害。 (2)①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深度较浅,内能释放巨大;②震区山势险峻、山地破碎,地质结构或地形复杂等,易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③震中位于首都附近,人口(城市)密集;④ 许多建筑物为砌石、土砖结构,抗震性能低;⑤内陆山国,对外交通困难,外界救援力量难以到达。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读图分析,震中位于高海拔地区,地形起伏大,地震易引发雪崩、滑坡、泥石流、地面下沉或隆起等次生灾害。第(2)题,地震造成重大损失的原因,要考虑地形起伏、地质构造、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等方面。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本次地震为里氏8.1级,震级大、震源深度较浅,内能释放巨大。震区山势险峻、山地破碎,地质结构或地形复杂等,易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震中位于首都附近,人口密集。许多建筑物为砌石、土砖结构,抗震性能低。该国是内陆山国,对外交通困难,外界救援力量难以到达。 16.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流域内众多支流多为扇形网状水系结构,洪水集流迅速。 材料二:12世纪以来,淮河流域洪涝灾害记载较少,但随着人类历史经济活动的发展,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自然生态平衡,河系历经变迁,洪涝灾害不断发生。据历史文献记载统计,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500年里,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水灾350次,不足两年一次。 材料三:淮河流域示意图。 (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黄河、长江。 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为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等。 (2)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的特点和南方地区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一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气候:6、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 地形: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 水系:扇形网状水系,洪水集流迅速,出海口少,泄洪不畅。 (4)历史上淮河流域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案: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道,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合理即可) 解析:第(1)题,水系特征可从支流数量多少、分布状况等方面描述。第(2)题,我国降水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北方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而降水变率大,南方地区受锋面雨及台风雨的影响,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第(3)题,从自然原因看,淮河地区多洪涝灾害可从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进行讨论。第(4)题,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上、中、下游有所不同。上游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修水库;中游加固大堤,修蓄洪、分洪工程,退田还湖;下游除加固大堤外,还要开挖入海河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