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空格或区域内。‎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填在答题卡上)。‎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 北极星 B. 河外星系 C. 天空中飘动的云 D. 空中飞行的飞机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天体、天体系统。‎ ‎【详解】根据天体的概念,北极星是天体,A对。河外星系是天体系统,不是天体,B错。云、飞机附属于地球,不是天体,C、D错。‎ ‎2.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总星系 D. 河外星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地月系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之中,银河系位于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同一个级别的不同天体系统,因此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故选D,ABC错误。‎ ‎3.地球位于下列哪组行星运行轨道之间 A. 金星与火星 B. 水星与火星 C. 火星与木星 D. 木星与土星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其中地球介于金星与火星之间。选择A项。‎ ‎4.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 氢气燃烧 B. 氦气爆炸 C. 核裂变反应 D. 核聚变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详解】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氢核聚变。注意区别“核聚变”和“核裂变”,知识性试题。故本题选择D。‎ ‎5.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无关的条件是( )‎ A. 日地距离适中 B. 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中 C. 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太长 D.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从地球自身的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考虑;二从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和行星际空间考虑;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地球的自身条件(液态水、较厚的大气层和适宜的温度)和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和较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形成了地球上较厚的大气层;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业互不干扰,为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由于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据此判断ABD正确,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太长,会导致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变大,不利于地球生命生存,C错误,故选C。‎ ‎6.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标志是(  )‎ A. 耀斑和黑子 B. 耀斑和日珥 C. 黑子和日珥 D. 黑子和耀斑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大气层结构,试题难度容易。‎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光球层的活动标志是黑子的出现,而色球层出现的是耀斑,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7.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B. 南北两极点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是最大的 C. 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D. 同一条经线上各点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变化规律为处极点以外其他处处相等,均为15°/h;而由于纬线不等长,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据此进行判断,A、B、D错误,C正确,故选C。‎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下列小题。‎ ‎8.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 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不同的年份变化很大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一致的 ‎9. 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 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 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 D. 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答案】8. D 9. C ‎【解析】‎ 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及其变化的影响。‎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特点:过地心且与地轴垂直的面被称为赤道面,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面被称为黄道面,赤道面和黄道面之间的夹角被称为黄赤交角,其数值是变化的,目前是23°26′,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和极圈的度数的和为90°,A错误;黄赤交角度数的变化和年份无关,B错误;赤道面和黄道面之间的夹角被称为黄赤交角,而不是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C错误;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一致的,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黄赤交角度数的影响。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则赤道面和黄道面重合,极圈和极点重合,则太阳终年直射赤道。A可能出现,A错误;由于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则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B可能出现,B错误;地球自转和公转和黄赤交角无关,C不可出现,故C正确;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全年都是昼夜等长,D可能出现,D错误。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不可能选项,故选C。‎ 读图,完成问题。‎ ‎10. 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丙>乙>丁>甲 D. 丁>丙>乙>甲 ‎11. 若图中丁地为极昼时,图中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乙>甲>丙>丁 D. 丁>丙>乙>甲 ‎12. 若图中丁地为极夜时,图中四地黑夜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丙>乙>丁>甲 D. 丁>丙>乙>甲 ‎【答案】10. A 11. B 12. D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读图,根据四地的纬度高低,自转线速度甲>乙>丙>丁,A对。‎ ‎【11题详解】‎ 图中丁地为极昼时,北极圈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仙递减。读图,图中四地距北回归线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由大到小是乙>丙>甲>丁,B对。‎ ‎【12题详解】‎ 若图中丁地为极夜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四地中与南回归线纬度差越大,黑夜越长。读图可以判断,图中四地黑夜由长到短是丁>丙>乙>甲,D对。‎ 考点:地球自转、公转的意义,正午太阳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3.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 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元旦为‎1月1日,太阳直射点南半球,并向北移。‎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如下图所示。‎ ‎14.地球自转产生了 A. 昼夜现象 B. 昼夜更替现象 C. 极昼、极夜现象 D. 昼夜长短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日月星辰都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差异和水平运动物体形成偏向等地理意义,而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四季、五带的差异。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故在太阳辐射作用下而形成昼夜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注意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的区别。‎ ‎15.任何一天,地球表面经度相同的地方 A. 日出时间相同 B.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 地方时相同 D. 昼夜长短相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即日出时刻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故C正确.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即日出时刻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项。‎ ‎【考点定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处于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相同。理解掌握经线、纬线与地球公转自转形成的地理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6.当全球各地皆为‎10月1日时,“北京时间”是( )‎ A. 8时 B. 12时 C. 20时 D. 24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时间计算。‎ ‎【详解】当全球皆为‎10月1日,即180°国际日期变更线为0时或24时,则东十二区为24时,故计算北京时间为20时。所以选C。‎ ‎17.由于地球偏向力的影响,导致河岸侵蚀的是( )‎ A. 北半球自南向北流向河流的西岸 B. 南半球自北向南流向河流的西岸 C. 长江南岸 D. 南半球自西向东流向河流的南岸 ‎【答案】C ‎【解析】‎ 地转偏向力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哪一岸偏哪一岸受侵蚀;北半球自南向北的河流向右岸偏向东偏,东岸受侵蚀;南半球自北向南流向河流的东岸受侵蚀;长江自西向东流,南岸受侵蚀,C正确;南北球自西向东流向河流的北岸受侵蚀。‎ 读下面“地球圈层结构图”, 下列问题。‎ ‎18. 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C、D之间的界面后(  )‎ A. 横波和纵波增速 B. 横波和纵波都减速 C. 横波加速、纵波减速 D. 横波减速、纵波加速 ‎19.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 B表示的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故又叫岩石圈 B. 水循环只在B所代表的水圈上运动 C. A所代表的大气层,其底部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 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下部和地壳的表面 ‎【答案】18. B 19. 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C为地壳,D为上地幔,C、D之间的界面为莫霍界面,当地震波自上而下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18题详解】‎ A、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莫霍界面时传播速度应该是减小,故不符合题意;B、地震波自上而下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所以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莫霍界面时传播速度应该是减小,故正确;C、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莫霍界面时无论是横波还是纵波传播速度应该是减小,故不符合题意;D、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莫霍界面时无论是横波还是纵波传播速度应该是减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题详解】‎ 读图,图中B表示的是水圈,C表示的是地壳,地壳不是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顶部,A错。 水循环不只在B所代表的水圈上运动,还与大气圈,岩石圈有密切联系,B错。A所代表的是大气圈,其底部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C对。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下部和地壳的表面,D错。‎ ‎【点睛】解题关键是审题要清: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莫霍界面.‎ ‎20.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 A. 地球内部的热能 B. 太阳辐射能 C. 地球表面的水能 D. 大气运动的风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即地球内部的热能,故A正确, BCD错误。‎ ‎21. 下列岩石的形成过程中,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的是 ( )‎ A. 花岗岩 B. 砂岩 C. 玄武岩 D. 大理石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沉积岩 ‎ 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 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 A. 世界大陆分为六大板块 B. 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D. 全球海洋分为六大板块 ‎【答案】C ‎【解析】‎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大陆板块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以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壳不稳定,火山或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所以C选项正确。‎ ‎23.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 A. 阿巴拉契亚山脉 B. 安第斯山脉 C. 阿尔卑斯山脉 D. 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山脉的成因。阿巴拉契亚山脉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山脉之一,形成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主要动力是地壳的水平挤压,A 选项错误;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B选项错误;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C选项错误;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D选项正确。故选D。‎ ‎24.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 A. 气旋和反气旋 B. 大气环流 C. 季风环流 D. 热力环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的理解。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D正确;而气旋和反气旋属于天气系统,A错误;全球性的大气运动成为大气环流,不属于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B错误;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中的一种形式,不属于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C错误,故选D。‎ ‎25.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角色是( )‎ A. 水汽和固体杂质 B. 水汽和干洁空气 C. 水汽和二氧化碳 D. 干洁空气和固体杂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 ‎【详解】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的特点。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由于对流层集中了几乎所有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对流运动旺盛,因此天气现象极为复杂。故选A。‎ ‎26.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 两地间的气压梯度 B.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C. 水平气压梯度力 D. 近地面空气的受热膨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运动。‎ ‎27.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是( )‎ A. 水汽 B. 氧气 C. 臭氧 D. ‎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运动。‎ ‎【详解】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外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的免受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因而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故选C。‎ ‎28.下列地理现象能反映热力环流基本原理的是 A.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 白天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C. 阴天时,昼夜温差小 D. 春季多沙尘暴天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过程中,具有“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的规律,同一水平高度风总是从高 压吹向低压。白天陆地气温高,为低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晴朗天空呈 蔚蓝色是因为大气的散射作用形成的,阴天时,昼夜温差小,因为白天云层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反射作用(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少,气温上升不高,夜晚云层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明显,所以昼夜温差小,与热力环流原理不同,春季多沙尘暴天气是因为冷锋等天气系统影响造成的。‎ 考点:大气运动 ‎29.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 日不出天已亮,日已落天不黑 C.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D. 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是因为云层阻挡了地面辐射的一部分,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热量返还给近地面,使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日不出天已亮,日已落天不黑是因为大气的散射作用,散射可以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夏季天空多云时,云层把- -‎ 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故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平流层中存在臭氧层,臭氧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升温,故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进而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故A正确,BCD错误。‎ ‎30.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B. 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 C. 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D. 主要是受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1.在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表示,陆地白天和黑夜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排除A。D图表示,海洋白天和黑夜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排除D。B图表示,陆地白天和黑夜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昼夜温差较小;C 图表示,海洋白天和黑夜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且海洋热容量大,升温慢,气温不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且海洋降温慢,气温不低,昼夜温差最小,排除B,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2.利用人造烟幕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幕能够( )‎ A. 提高大气反射能力 B. 提高大气逆辐射能力 C. 降低大气逆辐射能力 D. 降低大气反射能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能截留因地面辐射散失的能量,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能量部分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效应,而人造烟幕相当于云的作用,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保温作用增强,因此能防御霜冻。故选B。‎ ‎33.下列地理现象,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连线是( )‎ A. 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 B. 早春和深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的散射作用 C. 城区的雾天较郊区多——空气中尘埃较多 D.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城市人口密集,车多、工厂多,导致城市气温高,气流上升,空气中的水汽在上空遇到尘埃冷却凝结成雾,所以城市上空较郊区多雾,故C正确;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直射大气顶部,太阳光在空气中水汽等的作用下,发生散射作用,进而显得天空明亮,A错误;早春和深秋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大气保温作用明显,气温高,因而不会出现霜冻,B错误;在晴朗的天气里空气中会有许多微小的尘埃、水滴、冰晶等物质,当太阳光通过空气时太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都能穿透大气层,直接射到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紫、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从而使光线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现出蔚蓝色,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择C。‎ ‎34. 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 )‎ A. 气温下部高上部低,大气稳定 B. 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 大气以平流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D. 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航空最佳飞行层是平流层;平流层下部气温低于上部,无对流现象,大气以平流为主,天气晴朗大气的能见度好,利于飞行。选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平流层特征。‎ ‎35.张家口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 A. 南回归线 B. 赤道 C. 北回归线 D. 37ºN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详解】张家口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时,说明距离太阳直射点位置最远,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位于河北张家口离南回归线最远。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计30分,每小题做出答案后,请写在答题卡上.)‎ ‎36. 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乙地日出时刻是 点钟。‎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中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达 小时。‎ ‎(4)在图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 ‎(5)如图所示,全球昼最长的地方是 ;昼夜平分点位于 。‎ ‎【答案】(1)夏至日 23°26′N ‎(2)晨线 4‎ ‎(3)8 24‎ ‎(4)B ‎(5)北极圈以内(北) 甲(赤道)‎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极圈以北是极昼现象,所以太阳直射北回线,节气是夏至。第(2)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均位于晨线上,甲地为6时,乙地与甲地经度相差300,所以时间相差2小时,其 日出时刻是4时。第(3)题图示显示甲地的经度是900E,时间是6时,所以经计算北京时间是8时;南极中山考察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此时应为极夜,所以夜长是24小时。第(4)题因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题中四地与北回归线纬度相差最小的是广州。故选B。第(5)题图示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考点:光照图 点评:本题结合光照图判读太阳直射点的纬、晨线、极昼极夜及时间的计算,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从光照图中会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及图示经度的地方时。‎ ‎37.读“地质构造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A是______,该地形成山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B地钻井,是否可能找到石油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各类岩层的相互关系看,最晚形成的岩体是________,该岩体附近是否可能找到大理岩?______。‎ ‎(4)图中甲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主要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向斜; (2).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3). 是; (4). 背斜有利于油气的储存; (5). 花岗岩; (6). 可能; (7). 滑坡。‎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 ‎【详解】(1)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进行判断,图中的A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此时形成了山,原因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2)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根据岩层的弯曲分析B是背斜构造,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 ‎(3)图中大部分岩层是水平分布的沉积岩,因此图中是先形成沉积岩,后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覆盖了图中的沉积岩.图中的花岗岩是后形成的,花岗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上升的过程中将附近的石灰岩高温变质形成了大理岩。‎ ‎(4)甲地位于断层附近,由于岩石破碎加上坡度陡,容易发生滑坡。‎ ‎38.读等压线(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对于各点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 B、D>E C、D>A D、E>F ‎(2)A点与B点中气温较高的是点_______。‎ ‎(3)在图中画出大气运动的方向,这种大气运动的形式叫“_______________”,是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形式。‎ ‎(4)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 ‎【答案】 (1). B; (2). A; (3). 热力环流; (4). 太阳辐射能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 (5). 水平气压梯度力。‎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原理的理解。‎ ‎【详解】(1)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故A为低压,BC为高压。同一地区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DEF气压小于ABC。D为高压,故D大于EF。故选B。‎ ‎(2)结合上题进行分析,近地面A为低压故为高温上升,B为高压故为低温下沉。故温度较高的是A。‎ ‎(3)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因此图中大气运动方向为:垂直方向上A为上升,BC为下沉;水平方向上:近地面BC两处气流流向A,高空D气流流向EF两处。‎ ‎(4)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进而造成地面的冷热不均,先形成垂直运动形成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使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能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39.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 ‎(2)按从小到大排序填写出下列天体系统__________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3)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地球; (2). 哈雷彗星; (3). 火星; (4). 地月; (5). 太阳。‎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及其构成。要求学生主要掌握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其特点。‎ ‎【详解】(1‎ ‎)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此判断A位于第三轨道上为地球,根据公转轨道的形状判断,B为哈雷彗星;C位于地球轨道外侧,为火星。‎ ‎(2)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3)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