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解析版)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6月月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下表示意2010年江苏省城乡老龄化程度情况。据此回答下题。‎ 造成江苏省老龄化程度乡镇比城市更高的原因是(  )‎ A. 乡镇环境好,人口寿命长 B. 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乡镇 C. 乡镇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D. 乡镇的人口出生率低于城市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表可知乡镇老龄化程度比城市更高,其主要原因是,乡镇劳动力人口的外迁,导致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程度更高。选项C正确。‎ 下图为某些地区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 图中能正确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状况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图中①和③两地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热条件差异 B. 地形差异 C. 土壤差异 D. 生产习惯差异 ‎【答案】2. C 3. A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区域农业生产方式、农作物品种差异及原因。‎ ‎【2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农作物及熟制判断,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不能种植甘蔗,能正确反映长江三角洲农业状况的,①对,④错。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不能种植冬小麦,②错,③对。C对。‎ ‎【3题详解】‎ 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图中①地纬度高,积温少,热量不足,降水较少。③地积温高,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两地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水热条件差异,A对。地形差异、土壤差异、生产习惯差异不是影响生产方式、作物品种的主要原因,B、C、D错。‎ 下图为3S(RS、GPS、GI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的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是GIS ②乙是RS ③丙是GIS ④甲是GPS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下列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运用RS可以确定110巡逻车的位置 ‎ ‎②运用RS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 ‎③运用GPS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 ‎ ‎④运用GI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4. A 5. B ‎【解析】‎ ‎【4题详解】‎ ‎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的处理结果,说明甲是GIS;②⑥表示提供影像的功能,说明乙为RS;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说明丙是GPS。正确答案是A。‎ ‎【5题详解】‎ 运用GPS可以确定110巡逻车的位置,①错;运用R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④错;②运用RS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③运用GPS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正确,所以选B。‎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服务方式: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权服务;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 我国“北斗”系统主要属于下面那一类现代技术(  )‎ A. GPS B. RS C. GIS D. 3S ‎7. “北斗”系统可能用于以下工作(  )‎ ‎①交通运输②搜索营救 ‎③调度指挥④导弹发射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8. 为监测并分析城市化过程发展变化趋势,应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 ‎①“北斗”系统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④雷达系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6. A 7. B 8. B ‎【解析】‎ ‎【6题详解】‎ 目前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共同构成全球三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七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GPS,利用卫星群来获取地面经纬度坐标及其高程坐标并用于定位和导航的系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应用于交通运输可行的,主要用于交通车辆的导航管理,故①正确。搜索营救是可行的,搜索需要导航获得其位置,故②正确。调度指挥是可行的,因为调度指挥的过程需要明确位置,才能高效指挥,故③正确。导弹发射是可行的,因为发射需要明确发射点的位置、高程等等,故④正确。故①②③④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具有预报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监测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用遥感技术监测城市化过程发展变化,用地理信息系统监测并分析城市化过程发展变化趋势。故②③正确,故选B。‎ ‎9.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 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 B. 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 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 D. 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下游就会缺水,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补给,破坏了水平衡,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上中游就会缺水,所以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D正确。‎ 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下面的人类活动能促进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的是(  )‎ A. 森林采伐量高于木材自然生长量 B. 在呼伦贝尔草原扩大耕地面积,建立商品粮基地 C. 黄土高原上退耕还林,走农、林、牧、副综合发展道路 D. 新疆开垦草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11. 为了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我国正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其直接目标是(  )‎ ‎①增加林木产量②调整农业结构③提高生态质量④提高农民收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0. C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森林采伐量应控制在木材自然生长量之内,否则会导致森林覆盖率降低;呼伦贝尔草原和新疆为半干旱、干旱气候,在呼伦贝尔草原扩大耕地面积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在新疆开垦草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都会造成土地沙化。故选C。‎ ‎【11题详解】‎ 国家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一是可以改变我国种植业比重过高的农业结构,二是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所以C正确。‎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年)‎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荒漠化面积(万平方公顷)‎ ‎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 ‎12. 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B. 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C.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D. 夏季风强劲,台风影响大 ‎13. 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色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 A 植树种草,抵御风沙 B. 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C. 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 D.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12. C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土地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C属于人为原因;AB属于自然原因。夏季风强劲,台风影响大,不是荒漠化的成因,D错误。故答案选C项。‎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我国南方红色荒漠化主要是由于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红色土壤裸露;解决办法主要是通过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并不能全部退耕还草,B错误,C正确;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是产生荒漠化的成因,该地降水多,风沙少,植树造林是为了保持水土,因此A错误;大力发展农业会造成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D错误;故答案选C项。‎ 我国南方某山区产业以耕作业和矿产开采为主,上世纪七十年代,该地“红色荒漠”面积有所扩大。完成下面小题。‎ ‎14. “红色荒漠”面积扩大导致该地( )‎ A. 生物种类增多 B. 河流含沙量减少 C. 地下径流减少 D. 降水量明显增大 ‎15.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适宜( )‎ A. 推广立体农业 B. 鼓励发展放牧业 C. 增加粮食种植 D. 加大矿产开发力度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红色荒漠”的影响,结合材料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地区大量耕作业和矿产开采,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的现象,会导致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由于坡面径流增加,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低下径流减少;一个地区降水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红色荒漠会对降水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明显增加,因此ABD错误,C正确。‎ ‎【15题详解】‎ 结合上题,由于过度的种植与矿产开采导致该地“红色荒漠”现象严重,因此CD不符合可持续发展,错误; 当地丘陵山地面积比例大,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推广立体农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发挥丘陵山地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济效益,A正确;由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可耕地面积小,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小,不适宜发展畜牧业,D错误,故选A。‎ 如图为我国部分生态问题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甲—土地盐碱化 B. 乙—水土流失 C. 丙—森林破坏严重 D. 丁—大气污染严重 ‎17. 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体现了区域的( )‎ A. 整体性 B. 开放性 C. 差异性 D. 联系性 ‎18. 目前治理乙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 A. 植树种草蓄水保土 B. 打坝淤地贮水拦沙 C. 深耕改土提高肥力 D. 调水扩大棉花种植 ‎【答案】16. B 17. C 18.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生态环境问题,从图中可以判断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布和防治措施。‎ ‎【16题详解】‎ 甲地区为广西省,植被破坏会产生土地石漠化,A错误,乙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B正确;丙地区为我国新疆,主要是干旱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C错误;丁地区是长江沿岸,降水多,属于湿润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D错误;选择B。‎ ‎【17题详解】‎ 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说明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选择C。‎ ‎【18题详解】‎ 乙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植树种草蓄水保土,打坝淤地贮水拦沙,深耕改土提高肥力都是有效措施,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破坏自然植被,加大水土流失,故选D。‎ 读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9. 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 二氧化碳减少 B. 全球降水增多 C. 冰川体积增大 D. 全球气候变暖 ‎20. 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 )‎ A. 从毁林到造林 B. 开发矿产资源 C. 伐木与深加工 D. 禁止砍伐森林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据图可知,世界森林面积的变化表现为森林面积大量的减少,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故A项错误;全球降水的变化与森林面积变化关系较小,故B项错误;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二氧化碳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亚洲森林面积增加最多,选项中的伐木、开矿、都会导致森林面积减小,完全禁伐是不实际的,故B、C、D项错误;只有加强造林,从以前的毁林到现在的造林才可行,故A项正确。‎ 峨眉山植物区系是我国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生物基因库”和“仙山药园”之美誉。1984年底调查,植物5000多种,仅药用植物就有212科,868属,1655种。但是,近年来因多种原因,近三分之一植物种类受到威胁,许多种类遭受灭绝的危险,同时许多中草药的有效药用成分减少了、有毒成分增多了。峨眉山中草药的命运令人担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造成上述材料所述主要问题的人为原因不包括( )‎ A. 过度掠采天然药材 B. 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侵占野生植物的生长地 C. 区内人类活动频繁,排污严重,水、土污染加剧 D. 峨眉山生态保护区面积缩小 ‎22. 为保护“仙山药园”峨眉山,我们应( )‎ ‎①保护中药生长的衍生环境 ②有计划地开采中药资源 ‎ ‎③加强研究,建立中草药人工养殖基地④严禁上山采药 ‎ ‎⑤大量引进其他植物区系的中草药 ⑥建立鼓励采育结合等激励机制 A. ①②③⑤⑥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⑤⑥‎ ‎【答案】21. D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过度掠采天然药材、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侵占野生植物的生长地是导致中草药的很多种类遭到灭绝的主要人为原因,不符合题意,所以A、B错误;区内人类活动频繁,排污严重,水、土污染加剧是造成许多中草药的有效药用成分减少了、有毒成分增多了的人为原因,不符合题意,C错误; 峨眉山生态保护区面积是固定的,不会缩小,所以答案选D项。故答案选D。‎ ‎【22题详解】‎ 针对材料中出现的“近年来因多种原因,近三分之一植物种类受到威胁,许多种类遭受灭绝的危险”等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计划地开采中药资源、加强研究,建立中草药人工养殖基地、建立鼓励采育结合等激励机制等措施,针对“同时许多中草药的有效药用成分减少了、有毒成分增多了”,我们应该保护中药生长的衍生环境,因此①②③⑥正确,故答案选C项。‎ 湿地是生态系统之一,为确保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正常生存、繁衍和协调发展,地处黄河口东营市利用黄河淡水资源充足的有利条件,采取了退耕还林、围地蓄水、工程造林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完成下列各题。‎ ‎23. 森林对于保护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A 调节气候 B. 涵养水源 C. 美化环境 D. 调蓄洪水 ‎24. 开发利用湿地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 ‎①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②质量在逐渐上升 ‎③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 ‎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明显降低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5. 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有( )‎ A. 围湖造田 B. 开垦荒地 C. 建立自然保护区 D. 大力发展湿地旅游 ‎【答案】23. B 24. D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森林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美化环境、调蓄洪水、吸烟滞尘、防风固沙等,其中对于湿地的作用主要是涵养水源,B正确。故选B。‎ ‎【24题详解】‎ 开发利用湿地的过程中主要是把湿地开垦为耕地,使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①对。由于人类的不合理行为,湿地的质量在逐渐下降,②错。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主要注重湿地产生的经济效益,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③对。由于人类对湿地的开发过度,湿地的质量在逐渐下降,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明显降低,④对。故①③④正确,故选D。‎ ‎【25题详解】‎ 围湖造田、开垦荒地、大力发展湿地旅游都会造成湿地的严重破坏,只有建立自然保护区,才能免遭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破坏,故C对,ABD错。故选C。‎ ‎26.田纳西河流域多山、水流急、河流水量变化大,对航运不利,下列改善措施最合适的是( )‎ A. 增加船只动力 B. 改造河道、对航道拓宽加深 C. 修建水坝、船闸 D. 增大船只吨位、增加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田纳西河流域多山、水流急、河流水量变化大,对航运不利,为了改变地势起伏大的缺点,流域内修建大量修建水坝、船闸,进行梯级开发,使得航运条件得到改善,故C对。增加船只动力、对航道拓宽加深、增大船只吨位都不能改变水流急等条件,ABD不对。故选C。‎ ‎27.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 能源开发规模不大——加强煤炭的开采量 B. 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 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加大煤炭转化为电能的力度 D. 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调整产业结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山西省的能源开发规模很大,如果加大煤炭的开采量,导致产能过剩,A不符合题意。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且长期保持,需求量大,B不符合题意。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且开采量大,C不符合题意。山西省以销售原煤为主,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所以要调整产业结构,故D正确。故选D。‎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约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8. 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 )‎ A. 航运 B. 旅游 C. 梯级开发 D. 防洪 ‎29. 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 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 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 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 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答案】28. C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河流所开发的航运、旅游、防洪都是围绕河流的梯级开发展开的,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梯级开发,D项正确。故选D。‎ ‎【29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流域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也有利于工业走廊的形成,但不是主要原因;旅游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工业走廊形成的影响很小。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其发展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正确的是( )‎ A. 工业停产,全力发展种植业 B. 禁止开采自然资源,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 招商引资,进一步推动资源开发 D. 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31.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 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 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 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 需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答案】30. D 31. D ‎【解析】‎ 本题组以资源枯竭型城市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措施、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0题详解】‎ 资源枯竭型城市主要产业是工业,是城市经济的基础,工业停产,城市经济崩溃,不利于这类城市转型,A错误。资源枯竭型城市是建立在开采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禁止开采,城市经济可能马上快速衰退,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利于城市转型,B错误。招商引资,进一步推动资源开发,会加速当地资源枯竭,不利于城市转型,C 错误。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多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企业,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是其未来发展方向,D正确。‎ ‎【31题详解】‎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果产业调整比较好,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GDP未必一定会下降,A不符合题意。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升降关键是看其新的经济增长依靠什么产业,有的可以依靠高效现代农业,如辽宁阜新,第一产业就可能上升;有的依靠发展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可能上升,有的依靠发展各类制造业,第二产业可能上升,因此B不符合题意。如果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比较好,打造新的优势产业,人口不一定流向其他城市和郊区,甚至会吸引外来人口迁入,C不符合题意。已有资源面临枯竭,城市要想存在和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这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D符合题意。‎ ‎32.东北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 ‎①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②黑土肥力下降 ‎③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④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北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基地,资源消耗量大,经过多年开采,石油资源开采量下降,故①正确。大面积的开垦荒地种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故②正确。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谷物农业发展好,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故③错误。老工业基地,工业历史悠久,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②④,故选B。‎ ‎33.有利于东北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 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 B. 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全面发展核能 C. 重点发展轻型工业,实现产业转移 D. 发展交通,全面利用区外资源以保护本地资源( )‎ ‎【答案】A ‎【解析】‎ ‎【详解】因传统工业需改造,所以需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A正确;而因煤、石油资源丰富,禁止开采煤炭、石油,会导致能源短缺,发展核能造价高,核废料处理困难,B错误;应以重工业为主,合理发展轻型工业,C错误;本区资源丰富,因立足本地资源,D 错误。故选A。‎ ‎34.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 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 B. 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C. 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 D. 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D对。不能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可能减轻,A错。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不是调水目的,B错。调水工程,没有发电功能,C错。‎ 因为矿产资源富集,陕西省榆林市有着“中国的科威特”之美誉。截至目前,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两区六园”格局基本形成,榆林已建成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装置、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正在逐步形成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目前,榆林市正着力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打造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榆林市打力打造闻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 ‎①资源丰富 ②水源充足 ‎③基础设施较完善 ④科技发达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6. 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当地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 改变地表形态,加剧水土流失 B. 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C. 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缓解水源不足 D.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解决大气污染 ‎37. 榆林市在打造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过程中应( )‎ A. 加大资源开采规模,提高总产量 B. 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 C. 扩大能源进口渠道,防止资源枯竭 D.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中小化工企业 ‎【答案】35. C 36. A 37. B ‎【解析】‎ 本题组以陕西榆林能源基地建设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工业与环境、产业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35题详解】‎ 从图可以看出,榆林市煤炭、天然气、岩盐等资源丰富,铁路、输气管道等基础设施较完善,选项①③符合题意。榆林地区处于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降水较少,水源不充足;榆林处于我国西部地区,不具有科技发达的特征,因此选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36题详解】‎ 重化工业的原料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采掘过程中,可能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选项A符合题意。重化工业属重污染产业,对当地环境可能会造成巨大压力,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重化工业需水量大,可能造成水资源更加紧张,选项C不符合题意。重化工业主要使用矿物燃料,可能增加大气污染,排除选项D。故选A。‎ ‎【37题详解】‎ 榆林打造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应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不符合资源节约原则;选项C与榆林打造国家高端能源基地联系不大;中小化工企业往往环保投入压力大,发展中小化工企业,可能增加环境压力,不符合环境保护原则,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下表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数据,对比分析回答题。‎ 地形结构 ‎ 缓坡 ‎ 平原 ‎ 陡坡 ‎ 水面 ‎ ‎(%) ‎ ‎34 ‎ ‎25 ‎ ‎23 ‎ ‎18 ‎ 农业用地 ‎ 种植业 ‎ 渔业 ‎ 林业 ‎ 畜牧业 ‎ ‎(%) ‎ ‎68 ‎ ‎14 ‎ ‎10 ‎ ‎8 ‎ ‎38. 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 )‎ A. 过度开垦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围垦 D. 过度养殖 ‎39.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 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38. A 39. D ‎【解析】‎ 该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8题详解】‎ 根据该地区的地形结构比重:该地区以坡度为主,平原面积较小,而结合该地区的农业用地结构,该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和畜牧业比重过小,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一般情况下,平原和缓坡适合发展种植业,陡坡适合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对比两图,种植业用地比重远大于缓坡与平原比重之和,说明该地部分陡坡也开了荒,我国南方丘陵地区陡坡开荒容易引起水土流失。故选A。‎ ‎【39题详解】‎ 江南丘陵土层浅薄,地形崎岖,夏季多暴雨。如果陡坡开荒,水土流失所产生的危害要远大于黄土高原地区,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林、牧综合治理与综合发展,大力发展“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这样才能既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又改善和保护该地的生态环境。D对。大牧场放牧业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草场广布地区,故该地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A不对。扩大水稻种植业会造成严重水土流失,B不对。全面封山育林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C不对。故选D。‎ ‎40.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短短的30年里,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如下图所示),人均GDP位居全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地理位置 B. 交通条件 C. 著名侨乡 D. 国家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深圳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D对。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著名侨乡的条件在国家政策之前就具备,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原因, A、B、C错。故选D。‎ 第Ⅱ卷(综合题共20分)‎ 二、综合题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 在2015 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   、   。‎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   、   。‎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   ,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   、   、   。‎ ‎(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   、   。‎ ‎【答案】(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易发沙尘暴、沿河地带易 产生水土流失 ‎(2)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甘草种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风能;太阳能 ‎【解析】‎ ‎【详解】(1)从图中可以得出图示地区降水少,气候干燥,地表植被覆盖少,风力大,岩石容易被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 ,易发沙尘暴,靠近河流就易产生水土流失。‎ ‎(2)库布齐沙漠靠东,我国降水从东向西减少,所以库布齐沙漠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且图中显示,库布齐沙漠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从材料三中可知,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甘草种植 ,甘草种植可以保护土壤,土壤又可以生长牧草,牧草多了可以发展特色旅游。甘草种植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 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 ‎)联系当地自然条件分析,这个地区干旱少雨,光照强,适合发展太阳能,这个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风能。‎ ‎42.下图为“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和“黑龙江某地农业复合生态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黑龙江省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和科技。‎ ‎(2)东北大米以其质优而闻名,试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自然条件: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国家决定终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________。该地探索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如右图所示),分析该生产模式的优点:________。‎ ‎【答案】 (1)商品谷物农业 市场 (2)雨热同期 土壤肥沃 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阔 热量不足 旱涝灾害 低温冻害 (3) 湿地(或沼泽)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长生产链,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样化;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污染;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解析】‎ ‎【详解】(1)黑龙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发展了商品谷物农业。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大,再加上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评价”类试题应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源。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能满足水稻生长季节的水热需求;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利于水稻的生长;但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夏季多洪涝灾害;冬季多低温冻害。‎ ‎(3)P 是三江平原,受到破坏比较大的是湿地(或沼泽),所以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读图可知该生产模式是生态农业,该生产模式中资源重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长生产链,促进经济发展;有种植业有加工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样化;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机肥还田,减轻污染,同时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