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
www.ks5u.com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 【热点链接】 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日宣传周。2020年宣传活动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原则上不举办大规模聚集活动。与线下相比,线上宣传的优点是什么? 提示 时效性强,更改方便;具有多媒体的信息,观赏性强;方便交流与互动,交互性强;吸引更多人参与,参与性强;宣传效果好,具有高效性;融绿色、环保、经济于一体;减少人员密集度,防止疫情蔓延等。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资料,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 水平1:结合地理资料,说出防灾减灾的主要途径。 水平2:运用地理资料,说明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防御自然灾害的主要措施。 水平3:能够运用资料,结合主要自然灾害,提出该自然灾害防御的主要措施。 水平4:能够运用资料,结合主要自然灾害,制定该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方案。 人地协调观:从人地协调角度评价防灾减灾措施。 综合思维: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及特点,分析防灾减灾措施。 区域认知:了解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制定防灾减灾措施。 地理实践力:能够进行防灾减灾措施的调查研究。 一 防灾减灾工作 1.政府领导下的社会行动 (1)加强自然灾害研究,组织防灾、减灾科技攻关,健全灾害管理法规,制定防灾、减灾规划方案,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实施防灾、减灾工程。 (2)建立高效的防灾救灾信息系统,提高灾害响应能力与预警、救援能力,并加强防灾减灾的国际或区域合作等。 2.个人层面 提高防灾避灾意识,学习灾害自救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参与救灾的社会责任感。 二 地震灾害的防避 地震灾害的特点 突发性强,往往会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防避措施 社会层面 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地震预报科技攻关、防震避灾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督查等 做好地震应急方案制订及组织实施等 加强防震避灾教育,提高公民防震避灾意识及能力等 个人层面 注意了解生活所在地的地震风险等级、居住房屋的结构和防震性能 在地震多发的地区,要准备好必要的水、食物及其他应急物品与器具 地震发生时,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迅速采取有效保护及科学自救措施,也要注意预防和避免次生灾害的影响 1.判断正误。 (1)防灾减灾需要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地震发生时,应乘坐电梯迅速撤离。(×)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轻地震危害的是( ) A.公布地震信息 B.提高抗震性能 C.准确预报地震 D.祈求天神保佑 答案 B 解析 公布地震信息、祈求天神保佑并不能减轻地震的危害;提高抗震性能可减少房屋倒塌,有利于减轻地震危害;目前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 3.面对自然灾害,应如何自救与救助他人? 提示 在灾害来临之前,积极准备,备好防灾物资;在灾害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灾后,要积极行动,进行灾后恢复重建。 三 洪水灾害的防避 社会层面 工程 措施 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等 非工程 措施 提高人们防洪减灾的意识;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统一的防洪减灾管理体制和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组织灾前水利建设与防洪减灾科技研究等 个人层面 洪水前 选定通向高地的最佳路线;接到洪水警报后尽快撤离;关闭燃气和电路,准备应急的食物、饮用水、手电以及便于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等 洪水中 尽快向当地政府防汛部门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向高处 躲避;充分利用门板、桌椅、大块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逃生 洪水后 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不食用腐败的食物,饮用水必须煮沸后饮用;积极参加灾后生产与重建活动 1.判断正误。 (1)修建水库可以减轻库区上游的洪涝灾害。(×) (2)洪水一旦形成就会造成洪灾。(×) 2.防御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迁出洪水多发区的人口 ②围湖造田,抵制洪水 ③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④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加强流域内的水利工程建设是防御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 3.说出洪水灾害中的救助与地震灾害中的救助的区别。 提示 地震灾害中的救助主要发生在震后,洪水中的救助主要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 四 滑坡灾害的防避 社会 层面 对于滑坡易发多发的地区,要开展滑坡风险性评估,必要时可对一些具有潜在活动性的重大滑坡进行监测,或者采取一些工程整治措施 个人 层面 不在陡坡前长时间逗留; 不破坏坡体的稳定性; 防止地表水渗入软弱面; 针对存在滑动风险的滑坡体,可以通过削坡减载(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减小下滑力,通过修筑挡土墙、抗滑桩等增加抗滑力; 当滑坡发生时,如果处在滑坡体上,首先应保持冷静,迅速环顾四周,然后向滑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当遇到无法逃离的高速滑坡或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宜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如果处在滑坡可能影响到的山前或者沟谷,应迅速判别滑坡运动的方向,并迅速离开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带 五 泥石流灾害的防避 社会 层面 对于泥石流易发多发的地区,要开展泥石流风险性评估,必要时可对一些重点区域和沟谷进行监测,或者采取一些工程整治措施 个人 层面 房屋、帐篷不要搭建在沟口和沟道上; 不能将冲沟当做垃圾排放场。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会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 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雨季或者暴雨时尽量不要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 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应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 1.判断正误。 (1)在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不良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 (2)滑坡造成的损失与当地经济水平无关。(×) 2.应对泥石流灾害及减少灾害损失的措施正确的有( ) A.在较陡山坡处建临时躲避棚 B.逃生时顺沟谷向上游跑 C.逃生时顺沟谷向下游跑 D.加强对泥石流沟谷上游的监测 答案 D 解析 在较陡山坡处建临时躲避棚,容易遭受泥石流灾害,不会减少损失;逃生时顺沟谷向上游或下游跑,不能避开灾害并减少损失;加强对泥石流沟谷上游的监测,可以提前发出警报,减少损失。 3.从人为因素角度分析如何避免或降低坡度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 提示 坡度较大的丘陵山地避免开垦,实施退耕还林,保护植被;避免在脆弱地带进行交通、工矿施工;在滑坡易发段建设护坡工程,加强监测,做好灾害防护等。 主题探究 地震灾害的防避 菲律宾当地时间2019年12月15日14时11分,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发生6.9级地震,震中位于棉兰老岛的南达沃省,震源深度3千米,震级为6.9级。据当地媒体报道,地震发生时,距离震中约70千米的菲律宾南部最大城市达沃市有强烈震感,很多居民从室内逃到空旷的室外避难。截至18日18时,因地震造成死亡人数上升至11人。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时,正值学生上课、工作人员上班的时间,他们应如何自救? (2)为了减轻此次地震带来的危害,菲律宾政府应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成果展示] (1)迅速在课桌、办公桌下躲避;影院及体操场比赛应立即停止,躲在桌椅下、舞台脚下;工人关机器、断电源,躲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2)加强地震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宣传, 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迅速展开救灾工作;制订救灾预案;安置灾民等。 1.防灾减灾方案 (1)政府领导下的社会行动 (2)防灾减灾社会行动 (3)地震的防避 2.避灾自救 当地时间2020年1月24日20时55分,土耳其东部发生6.8级地震,震中位于埃拉泽省锡夫里杰地区,当地建筑物大面积倒塌。地震造成至少22人死亡。据此完成(1)~(2)题。 (1)地震发生时,当地正在教学楼一楼自修的学生,其较合理的做法是( ) A.迅速躲在桌下 B.撞开窗户离开 C.快速跑出教室 D.收好课本离开 (2)地震发生后,被困在废墟下的人正确的自救做法是( ) ①点燃柴火帮助搜救人员确定位置 ②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鼻以防吸入过多灰尘 ③大喊大叫不要错过搜救的黄金期 ④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能被救援人员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地震避灾与自救的方法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避灾 地震发生后,可“逃”则迅速“逃生”,可“避”则就近“避震”。 处在一楼,可选择“逃生”,最佳措施是迅速跑出教室。 自救 选择最佳求救方案;保存体力。 点燃柴火不安全;可遮住口鼻;大喊大叫会耗费过多体力;敲击管道或墙壁利于发出求救信号。 [答案] (1)C (2)D 主题探究 洪水灾害的防避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南方为洪灾多发区,个人平时应做好防洪准备,具体内容有哪些? (2)分析甲、乙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成果展示] (1)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准备逃生物资。 (2)甲地: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漫溢;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修建排水通道、分洪区等水利工程。乙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修建水库,削减洪峰威胁。 1.洪涝灾害的原因与防治 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某流域洪涝多发,为治理灾害,当地在该河一条支流的河口修建了水闸。下图示意某年6月26日至9月24日该水闸上下游水位(水面海拔)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在该河支流河口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 ) A.阻止支流洪水汇入干流 B.防止干流洪水进入支流 C.减轻干流河床泥沙淤积 D.减轻支流河床泥沙淤积 (2)为有效防御洪涝,在支流河口附近地区可以( ) A.建蓄洪区 B.裁弯河道 C.植树造林 D.河道清淤 洪涝防御的方法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建设 目的 根据材料“为治理灾害”和水位特点分析。 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洪;闸下水位(干流水位)高于闸上水位(支流水位),防止干流洪水进入支流。 工程 防洪 根据位置判断。 修建蓄洪区可以有效防御洪涝。 [答案] (1)B (2)A 主题探究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防避 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图所示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建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写出两种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 (2)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边坡上网格状装置防灾减灾的功能。 [成果展示] (1)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 (2)边坡上的水泥结构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蜂巢结构不会大面积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绿色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可以有效地保证地表水的下渗,避免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边坡失稳;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地防止崩塌、 滑坡等自然灾害。 1.滑坡和泥石流的防御 (1)建立滑坡和泥石流预测、预报、预警系统。 (2)建立滑坡和泥石流防治体系。 (3)建设营造防护林。如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沟头防护林、护堤林、护滩林等。 (4)采取各种农业耕作措施。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修建基本农田、培肥土壤、等高和间作种植等。 (5)采取牧业措施。防止过度放牧、封山育林草、人工种草、轮作等。 (6)加强工程建设。 治水工程:库、坝、引水渠、截留沟、导流和分流工程。治土工程:挡土墙、坡脚支护、护岸工程、拦泥坝等。坡面工程:如排洪道、导泥渠、渡槽,以及附属建筑等。 2.根据地形图选择野外宿营地和逃生路线 在地形图上选择野外宿营地和逃生路线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等高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但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题目所给条件综合分析。 (1)近水 宿营地宜选择在靠近水源地的地方,以便解决生活用水问题。但也不能将宿营地扎在河滩上或溪流边,因为一旦遇上山洪暴发或上游水库放水等,就会发生危险,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发区。如果在山谷中遇到泥石流、山洪,应选择沿垂直于泥石流流动的方向逃生,而不应沿山谷向下跑。 (2)背风 在野外扎营首先应考虑背风问题,尤其是在山谷、河滩上,应选择一处背风的地方扎营。其次要注意帐篷门的朝向不要迎着风向。 (3)远崖 山体较陡处(等高线密集)或陡崖处(等高线重合)易发生滑坡、岩崩,易出现落石,故不能将宿营地扎在悬崖下面。 (4)近村 宿营地应靠近村庄,遇急事时便于向村民求救。 (5)背阴 如果是一个需要居住两天以上的宿营地,在好天气情况下应选择一处背阴的地方扎营,这样在白天休息时帐篷里就不会太闷热。 (6)防雷 在雨季或多雷电区,宿营地绝不能扎在高地上、大树下或比较孤立的平地上。 (7)环保 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要尽可能带出,将其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填埋。 泥石流是山区小流域水土物质快速输移过程,暴发突然,破坏力强,往往造成毁灭性灾害。泥石流广泛发育于约占中国陆地面积2/3的山地,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下图是泥石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说明在泥石流形成的物源区、流通区和危险区应分别采取的防治措施。 滑坡和泥石流的治理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治理 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分析。 物源区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流通区加强拦截;危险区, 物源区是发生泥石流灾害的物质来源地,流通区是泥石流物质的通过区,危险区是灾害的主要受害地区。 应科学选址,及时预警和疏散。 [答案] 物源区: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修建护(或固)坡工程(或加强地质灾害监测)。流通区:在沟道梯级修建拦沙坝(或下游修建排导行洪槽)。危险区:居民点和公路建在地势较高处(并做好加固工程);及时发布灾害预警,做好人员疏散和救灾工作。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98页问题] 思路点拨 科技成就:地动仪、都江堰、避雷针、人工增雨、草障固沙、卫星等。作用:成功的预测、预报、监测了自然灾害,减小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减轻了自然灾害的危害等。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教材第99页活动] 思路点拨 通过网络查找资料。 [教材第100页活动] 思路点拨 1.板块交界处附近的近海地区。 2.地震多发区,如青藏地区、台湾地区。 [教材第101页活动] 思路点拨 略。 [教材第102页活动] 思路点拨 1.都江堰水利工程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2. 岷江鱼嘴分水工程的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通过分流调节水量比例,解决了内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 3.人地协调的观念。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1 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 下图为青藏高原某次强震的震区示意图,等震线是指地震烈度相同地点连接的曲线。据此完成1~2题。 1.地震发生后,救援力量投入较多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震发生后,救援力量投入最多的地区应为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地区,而在一场地震中,破坏性最烈处往往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越接近震中、城镇越密集,人员伤亡越多、损失越惨重,因此投入救援的力量越多,综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距震中较近,等震线数值较大,居民点较多,故救援力量投入较多。 2.与其他地点比较,丙地开展救灾工作的难度大,主要原因是( ) ①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 ②地势落差大,交通不便 ③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发 ④邻近断裂带,余震威胁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与图中其他地区相比,丙地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大,落差大,交通最为困难;由于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地震过后,该地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同时,由图中判断,丙地位于断裂带附近,发生余震的可能性很大,将面临余震的威胁。丙地与其他几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上,都面临高寒缺氧的问题。据此分析,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素养提升2 综合思维 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沙尘暴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答案 B 解析 沙尘暴、旱灾和寒潮对农业生产的破坏较严重,一般不会瞬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的破坏,救灾中需要优先开展生活、生产恢复重建的工作,故A、C、D不符合题意。洪涝灾害和地震一样,会瞬间造成大量的伤亡、房屋和公共设施的破坏,需要首先采取紧急救援,抢救生命;然后开展安居工程等保障灾民居住;最后开展公共设施恢复重建工作等,故B项符合题意。 2.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人口外迁 ③房屋加固 ④组建志愿者队伍 ⑤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调整产业结构与应对地震灾害无直接联系,排除①;人口外迁不能解决防灾问题,排除②;房屋加固,有利于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减少损失,③ 正确;组建志愿者队伍,有利于提高救援水平,④正确;避灾自救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地震时人们的自我救援能力,为震后救援节省时间和物资,⑤正确。故选D项。 素养提升3 地理实践力 1.查阅我国历史上曾发生的几次地震灾害救援记录,总结我国地震救援的发展历程。 2.搜集国际上典型地震救援案例,比较独立救援与国际救援的效果差异。 3.搜索所在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制作专题地图,发送到朋友圈。 4.调查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规模、交通等信息。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探究点 题号 地震灾害的防避 1,2,3,13,14(2) 洪水灾害的防避 4,5,6,7,8,9,14(3)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防避 10,11,12,14(1)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年12月5日8时02分,唐山市丰南区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我国的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本次地震。一些位于震中附近的天津、唐山等地民众在12月05日08:02手机收到了预警(如图)。据此完成1~3题。 1.(综合思维)地震预警系统能成功预警本次地震,依据是( ) A.震源距预警网中心的距离 B.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C.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 答案 C 解析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较慢,纵波速度较快。因此可以利用横波与纵波之间的速度差,监测到纵波时自动发出预警,在横波到来之前,可以争取到短暂的预警时间,C项正确。 2.(地理实践力)地震发生时,天津某校老师正在五楼上课,装有ICL软件的手机突然响起了“地震抵达天津还有6秒,滴滴,4秒,滴滴……”的预警警报。此时,学生应立即( ) A.将书或包放于头顶,并冲下楼 B.有序跑出教室到空旷的操场 C.从五楼的阳台沿下水管道逃生 D.蹲下,抱头,躲在桌子旁 答案 D 解析 地震发生时,若师生在教室中,应就地避险,老师应立即指挥学生躲藏在课桌及凳子下趴在地上。 3.(地理实践力)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地震中不应乘坐电梯,①错误;高楼跳窗逃生,易摔伤或被玻璃划伤,②错误;在室外,远离高楼、烟囱等建筑物,离开桥梁,到空矿地蹲下或趴下,③正确;在室内,躲在床下或旁边,④正确。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值线图,回答4~6题。 4.(综合思维)图中A地在洪涝治理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洪涝强度 B.分散蓄积洪水 C.减少洪涝损失 D.减少洪水频率 答案 B 解析 根据等高线数值,A地的海拔小于40米,是洼地。在洪涝治理中,A地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洪和蓄洪区,B项正确。 5.(区域认知)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在河流上游地区( ) A.开挖新河 B.退耕还湖 C.修建水库 D.加固堤坝 答案 C 解析 为缓解甲河段的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在上游河段修建水库,通过水库调节径流量,C项正确。 6.(区域认知)为缓解洪水威胁,下游地区可采用的有效措施不包括( ) A.疏浚河道 B.加固大堤 C.退田还湖 D.植树造林 答案 D 解析 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可疏浚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植树造林成效不大。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完成7~9题。 7.(地理实践力)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 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抢救溺水者首先要把其救到岸上,清除口、鼻内异物才有利于排水,紧急救助之后再送医院。 8.(地理实践力)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答案 C 解析 抱紧电杆易被电击;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遭岩石倾覆砸伤;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逃生难度高。 9.(地理实践力)同学们进行互救演习时,把落水人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 ) ①抛救生圈、救生衣 ②划船去救人 ③游泳去救人 ④做人工呼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做人工呼吸是落水者被救上岸后的救治手段。 新西兰网站2019年12月9日报道,位于南岛西海岸中部的赫尔克里士山发生大面积泥石流,导致6号高速公路哈里哈里至法兰士·约瑟夫段交通中断。由于朗伊塔塔河洪水泛滥,蒂马鲁区12月7日 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新西兰南岛周末遭受大雨、泥石流和洪水冲击,三条干道交通中断,数百名游客滞留。上图为泥石流路线及逃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人地协调观)针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开垦梯田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治理河流 答案 B 解析 针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植树造林,B项正确。 11.(人地协调观)关于泥石流防范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加强对岩体、土体的监测 ②在冲沟中堆放弃土弃渣 ③预报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④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加强对岩体、土体的监测,有利于及时预警泥石流,①正确;在冲沟中堆放弃土弃渣,增加了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增加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几率,②错误;可预测、但难以预报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③错误;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可以挡水挡土,减轻水土流失,④正确。 12.(地理实践力)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线路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图中①②是逆着泥石流的方向向上游逃生。顺③路线逃生要穿过泥石流;顺④路线逃生时顺着泥石流方向往下游跑,均不安全。当泥石流发生时,应该远离泥石流向海拔高处逃生,故A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2分)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该地区冬、夏季多为偏南风。下图为震区示意图。 (1)引起本次地震的是哪两大板块?地震烈度甲村大于乙村的判断理由是什么?(6分) (2)分析影响图示震区开展救灾工作的不利自然条件。(10分) (3)该震区可以采取哪些抗震救灾措施?(10分) (4)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有专家认为丙村不适合原址重建。说明丙村需要异地重建的依据。(6分) 答案 (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甲村震中距较小;甲村居民点较多,人口稠密。 (2)气候: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 地形地势:地形崎岖,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 土壤:地势落差大,地震易引发滑坡。 (3)预防类: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加强预报,及时预警;制定防震减灾的应急方案等。 治理类:加固山体,防止滑坡;及时救援等。 (4)丙地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该地冬、夏季节的偏南风,将印度洋水汽输入,在丙处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解析 第(1)题,青藏高原位于印度洋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结合等震线,甲村震中距较小,所以烈度大。第(2)题,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地势、构造、土壤等分析。图示震区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根据等高线,灾区地形崎岖,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余震多。地势落差大,地震易引发滑坡。第(3)题,抗震救灾措施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加强预报,及时预警。制定防震减灾的应急方案等。治理类措施主要是加固山体,防止滑坡,及时救援等。第(4)题,结合等高线,丙地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该地冬、夏季节吹偏南风,将印度洋水汽输入,在丙处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所以不适宜原地重建。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2016年5月,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冰雹等灾害,此次过程造成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5省(自治区)多个地市受灾严重。 材料二 下图为灾害自救的几种方式。 (1)材料二中六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有哪几种,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2)防御地震灾害的措施有哪些?(4分) (3)简述雷电发生时的自救措施。(8分) 答案 (1)①和⑤。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会被淹没,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2)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等。 (3)关闭或远离带电设备及金属设备;不使用手机、耳机等电子设备;避免在大树或电线杆下躲避;不要在高处和空旷地停留,尽快躲在低洼处、房屋或干燥的洞穴;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 解析 第(1)题,遇到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山崩时应躲在巨石后面,抱头蹲下;火灾首先要用湿布掩住口鼻;水灾要跑向高处;地震应躲在结实的墙角,头上顶软厚物防护,不能躲在屋梁下。第(2)题,防御地震应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第(3)题,发生雷电时,应切断雷电与人体的联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