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吴忠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宁夏吴忠市 2021 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下面左图示意某地区河流分布图,右图是左图中 40°纬线穿越的河段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左图中河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河流位于南半球 B.补给类型多样,雨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C.先自北向南流,后自西南向东北流 D.有凌汛现象 2.下列关右图中河流的剖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都是沉积岩 B.该河段所在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C.河流出现于岩石甲形成之前 D.丁、戊可能为岩浆岩,且丁形成年代晚于戊 【答案】 1.B 2.C 【解析】 1.A、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从左图可知, 40°纬线穿越的河段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流动。由 40°纬线穿 越的河流剖面图可知,河流东岸(右岸)为侵蚀岸,西岸(左岸)为堆积岸。因此,图示区域地转偏向力 向右,位于北半球。故 A 不正确。 B、该区域为北半球,图中 40°N 以南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多雨,主要的 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40°N 以北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河流无明显汛期,雨 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故 B 正确。 C、从左图可知, 40°纬线穿越的河段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流动。然后从东北向西南流,故 C错误。 D、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最冷月气温都在 0℃以上,无结冰期。故 D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 B。 2.从图中看,甲乙丙岩层呈现分层结构,都为沉积岩, A 正确。从岩层形状看,中部河谷处缺失岩层应 该是向上拱起的,判断为背斜, B 正确。从图中看,岩石甲被流水侵蚀掉一部分,则河流出现在岩石甲形 成之后, C不对。 D.丁戊从底部切断岩层,侵入岩层,则推断为侵入型岩浆岩;丁把戊切断,则丁形成 年代晚于戊, 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 C。 【点睛】 沉积岩的形成是经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岩层之间多分层结构; 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多切穿岩层; 不同的岩层形成时间不一样,一般是先形成底层,再形成上面层;相互切断的岩层判断规律是被切断的先 形成。本题组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综合应用,较基础。通过图例读出地貌岩石的差异,图示显示出河岩 层的相互关系,根据地貌形态结合所学分析出图示地貌、岩石、地质构造是解答关键。 2. “海水稻”是近年来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团队培育出的一种耐盐碱水稻。 影响这类水稻能投入生产的主 要农业区位因素是 A.耕作制度 B.劳动力 C.生产技术 D.市场需求 【答案】 C 【解析】 【详解】 一般来讲海边滩涂因土壤盐度大,不适宜水稻生长,“海水稻”能够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得益于技 术的发展,因此“海水稻”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科技, C正确, ABD错误。故选 C。 3.今年正月初五,河北邯郸市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下图是正月十二拍摄于该地区开阔地土堆上的积 雪照片,积雪未曾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由图推断主要拍摄方向为 A.由南向北 B.由东向西 C.由上向下 D.无法判断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详解】 图中土堆的积雪一侧已经融化,应是向阳一面。另一侧仍未融化,应是阴面。邯郸位于北温带,阴面是北 面,所以拍摄方向是由东向西, B 对。 A、 C、D错。故选 B。 4. 研究发现,近年来南亚棕色云团季节性爆发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棕色云团由高浓度 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有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组成,沉降后会使冰雪变脏。下图为 1 月份棕色云团分 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棕色云团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主要原因有 ①大气反射增强 ②大气逆辐射减弱 ③地面反射减弱 ④地面辐射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南亚地区 1 月份棕色云团爆发最显著,主要原因是 A.降水稀少 B.冬季风强 C.对流旺盛 D.工业发达 【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1.棕色云团使得大气反射增强,则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弱,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可能减少,气温可能 降低,不会加剧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消融,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棕色云团由高浓度的颗粒物(主 要成分有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组成,大气逆辐射会增强,不会减弱,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 棕色云团由高浓度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有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组成,沉降后会使冰雪变脏,地表冰 雪颜色加深,使得地面反射减弱,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使得喜马拉雅山脉冰 川消融加剧,③、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C符合题意,排除 A、 B、D。故选 C。 2.南亚地区 1 月份,盛行东北季风,盛行大陆气团,天气晴朗,大气稳定,降水稀少,空气中黑碳、棕 碳、矿物粉尘等颗粒物不易沉降,容易聚集,从而使得棕色云团爆发最显著, A 符合题意;如果当地冬季 风强劲,空气中的颗粒物容易扩散,不易聚集形成棕色云团, B 不符合题意;如果当地对流旺盛,容易形 成对流雨,空气中颗粒物容易沉降,不易聚集形成棕色云团, C不符合题意;工业发达,排放的颗粒物污 染物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不是南亚地区 1 月份棕色云团爆发最显著的主要原因,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5.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我国教师节( 9 月 10 日)期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A.立秋 B.白露 C.寒露 D.小雪 2.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A.春分→清明 B.小暑→大暑 C.霜降→立冬 D.大雪→小寒 【答案】 1.B 2.B 【解析】 1.相邻的两个节气日期相差 15 天,由秋分日约为 9 月 23 日前后可推知:立秋、白露、寒露、小雪分别 是 8 月 8 号左右、 9 月 6 号前后、 10 月 7 号前后、 1 月 4 号左右,最接近教师节的是白露,故 B 正确。 2.夏至日过后直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由二十四节气图可知,从小暑→大暑太阳 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故 B 正确。春分→清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从霜降→立冬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从大雪→小寒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先向北、再向南移动。故 A、C、D 错 误。 6. 2015 年 12 月 30 日,海南环岛高铁西段开通运营,与 2010 年 12 月开通运营的海南环岛高铁 东段相连。这标志着全球第一条热带地区环岛高铁全线贯通,旅客乘高铁环游海南岛成为现实。下图为海 南省环岛高铁线路图。 据此完成问题。 1.影响海南环岛高铁修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经济 C.土壤 D.植被 2.海南环岛高铁西段开通运营当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口的昼长比三亚长 B.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比三亚大 C.此时海南岛台风出现频繁 D.海口地区,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北 【答案】 1.B 2.D 【解析】 1.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交通运输为区域 发展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影响海南环岛高铁修 建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 B 正确, ACD错误。故选 B。 2.海南环岛高铁西段开通运营的时间为 12 月 30 日。 A、 12 月 30 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海口纬度比三亚高,因此 海口的昼长比三亚短, A 错误; B、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12 月 30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与三亚相比,海口纬 度高,距离直射点更远,因此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比三亚小, B 错误; C、台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而 12 月 30 日为北半球冬季,因此海南岛台风的频率很低, C 错误; D、 12 月 30 日,日出东南,因此日出时影子朝向西北, D 正确。 故选 D。 7. 在没有人为干预的自然条件下,产生并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与生物的固氮作用是相平衡的,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增加地区氮负荷。近年来,快速城市化进程造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出现显著变化,使 城市氮负荷发生相应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氮负荷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1-2011 年该市总氮负荷增长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林地 B.交通用地 C.农用地 D.城镇居民区 2.年该市工业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工业用地氮负荷却不断下降,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逐步分散工业的布局 B.工厂规模逐渐缩小 C.大规模扩建工业园区 D.工业产业转换升级 【答案】 1.B 2.D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总氮负荷数量的变化特点:交通用地和城镇居民区增加较多,农用地变 化不大,工业用地先增加后减少,林地减少。与城镇居民区相比, 2001 年交通用地的总氮负荷较少,所 以 2001-2011 年,总氮负荷增长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为交通用地, B 正确。故选 B。 2.由材料可知,氮负荷与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生物的固氮作用有关。工业面积不断增加,并不意味着 工业生产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一定增多,如果工业产业转换升级,高耗能产业减少,排放的氮氧化物也随 之减少。工业用地面积的增加,无法推测工业布局、单个工厂规模;大规模扩建工业园区,可能会增加工 业用地氮负荷,不能解释工业用地氮负荷不断下降。 D 正确。故选 D。 8.径流量的年际变化通常用年径流量变差系数( Cv 值)表示, Cv 值越大 , 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越大。下 图为中国年径流量变差系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 ) A.季风区大于非季风区 B.东部大于西部 C.干旱区大于湿润区 D.北方大于南方 2.图中 P、Q两地径流年际变化均较小,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 P地受季风影响小,降水变率小 ; Q 地年降水少,降水变率小 B.P 地受季风影响小,降水变率小 ; Q 地下渗多,地下水补给多 C.P地海拔高,冰雪融水补给多; Q地年降水少,降水变率小 D. P地海拔高,冰雪融水补给多; Q地下渗多,地下水补给多 【答案】 1.D 2.D 【解析】 【分析】 等值线图,要利用材料信息,判断数值变化所代表的含义。图中年径流量变差数值越大,表示年径流变化 越大。我国南方雨季长,降水量大,径流量年际变化小于北方。 1.读图,根据图中年径流量变差系数值判断,我国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北方大于南方, D 对。季风区一般小于非季风区, A 错。东部一般小于西部, B 错。干旱区有的小于湿润区, C错。 2.读图,图中 P 地位于黄土高原区, Q地位于青藏高原, P、Q两地径流年际变化均较小,其原因是 P 地 海拔高,冰雪融水补给多,补给稳定。 Q地土质疏松,下渗多,地下水补给多,地下水补给稳定, D对。 9.下图中的地貌景观最可能是 A.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 D.滨海沙滩 【答案】 B 【解析】 【详解】 图示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较均匀,相邻等高线之间相差 2 米,坡度较缓,河流经过,水源充足,判 断图中的地貌景观最可能是山地梯田, B 正确;沙丘的等高线一般是新月型的, A 错误;三角洲海拔低, 等高线稀疏, C 错误;滨海沙滩海拔低,等高线稀疏, D 错误。故选 B。 10. 特立尼达岛西南角的彼奇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湖,湖中几乎没有水,全是沥青,湖中 的沥青是沉积在深层的石油沿断层裂缝上升到地表堆积而成。沥青遇冷有变硬的习性,在不同的季节,彼 奇湖中常年裸露的沥青会呈现软硬不同的变化。下图示意彼奇湖的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成因上分析,沥青属于以下哪种岩石 A.变质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2.在不同的季节,彼奇湖中常年裸露的沥青会呈现软硬不同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7 月,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较高,沥青变硬 B.7 月,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值雨季,沥青变软 C.1 月,太阳直射点南移,正值旱季,沥青变软 D. 1 月,太阳直射点南移,气温较低,沥青变硬 【答案】 1.B 2.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岩石的成因及区域气候的特征。 1.一般科学家认为,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 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 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 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 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 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所以石油从成因上分 析,属于沉积岩。根据材料可知,湖中的沥青是沉积在深层的石油沿断层裂缝上升到地表堆积而成因此沥 青属于沉积岩。 ACD 错误, B 正确。故选 B。 2.沥青会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彼奇湖在不同的季节,温度不同,因此常年裸露的沥青会呈现 软硬不同的变化。根据特立尼达岛的纬度位置判断, 7 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降水多,正值雨季,阴天多,气温较低,沥青变硬, AB 错误。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特立尼达岛中 部地势高, 1 月,太阳直射点南移,特立尼达岛受东北信风控制,彼奇湖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正值旱季, 晴天多,气温较高,沥青变软, C正确, D 错误。故选 C。 11.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据该系数可得人口发展阶段分 为“人口红利期 ”、“盘亏平衡期 ”、“人口负债期 ”。下图为 “1950-2050 年法国、日本和中国人口负 担系数统计及预测图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人口红利期最短 B.法国人口负担系数变化最大 C.人口负债因老龄化所致 D.中国目前人口红利较为丰厚 2.在我国人口红利将要消失的背景下,不合理的措施为( )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险体系 B.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 C.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D.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答案】 1.D 2.B 【解析】 1.根据材料显示,人口负担较小时为人口红利期。图中显示法国的人口红利期最短且人口负担系数变化 最小, AB 不对;人口负债是由于劳动力人口比重过低造成,老年人口过多或者青少年过多都会造成人口 负债, C 不对;目前中国的人口负担系数较低,人口红利较丰厚, D 对。 故答案为 D。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险体系可以有效应对社会负担较重的问题,减小压力, A 对;推动户 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不能改变人口比例,也不能有效减轻社会压力, B 不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高的行业,缓解劳动力紧张的问题, C 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缓解劳动力紧张问题, D 对。 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答案选 B。 12.下图示意 1982-2010 年北京都市区人口和就业人口密度对数分布的变化。对数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密 度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2-2010 年,北京都市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①由市中心向近郊区迁移 ②由市中心向远郊区迁移 ③由近郊区向远郊区迁移 ④由远郊区向近郊区迁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0 年北京都市区在 20-10km 范围内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答案】 1.B 2.B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目已知条件,都市区人口和就业人口对数数值越大,人口密度越大。根据图中四条曲线的变化 趋势看,从 1982 年到 2010 年距离市中心大约 5km 到 22km 之间人口密度增大,而这区间之外( 50km 之 外)的人口密度都呈减小趋势,这体现了山市中心向近郊区迁移、由远郊区向近郊区迁移,①④正确。 B 正确。故选 B。 2.由于 2010 年 20-10km 之间人口密度增加, 人口迁移至此需解决住房问题, 并且城市土地利用面积最大 的一种功能区是住宅区, B 正确。故选 B。 13.2018 年 4 月 20 日,沪上首条 BRT(快速公交系统)开通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城郊间公共客运 系统,据图推断临近甲、乙两个站台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A.居住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答案】 A 【解析】 【详解】 读两个站台工作日分时段上车人数统计图可知,无论是甲还是乙站台,都在上午 7:00 时,净上车人数为 正值,而下午 18:00 净上车人数为负值。说明甲乙两个站台所在的城市功能区,为住宅区。清晨人们从住 所乘快速公交系统去城内工作,所以上车人数,大于下车人数,净上车人数为正值。而傍晚时分,下班后 的人们回家休息, 所以下班人数大于上车人数, A 对。 在上午时段到商业区购物的人数应大于离开的人数, 净上车人数应为负值, B 错。工业生产,一般需要 24 小时不间断工作,该区域的净上车人数不会发生如 此大的时间变化, C错。行政区在工作时间段应当是下车人数大于上车人数,净上车人数为负值, D错。 故选 A。 14. 读某国河流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及首都气候资料图。 2017 年 1 月 30 日,第 28 届某大洲联盟 首脑会议在该国开幕,其主题是 “通过投资青年利用人口红利 ”。所谓 “人口红利 ”,是指一个国家的劳 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 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该国首都气温表述正确的是 ①7 月气温日较差小于 1 月的主要原因是 7 月昼长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②7 月气温日较差小于月的主要原因是 7 月雨天多,云量大 ③气温日较差的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小 ④气温日较差的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终年云雾天气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该国首都被称为“鲜花之城”,鲜花出口到荷兰等欧美国家,与荷兰相比其花卉种植业最有利的自然 条件是 A.河流多,灌溉水源充足 B.四季如春,气候生长期长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光照强,病虫害少 3.对该大洲的描述,以及为了通过投资青年、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当地政府采取的应对策略,两者组合 正确的是 A.劳动力丰富,环境压力较小 加大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和销售数量 B.就业压力较小,人口迁移明显 积极引导更多的青年无偿投入到环境保护当中 C.出生率较低,教育投资加大 加快廉价劳动力在非洲南部的流动速度 D.人口负担较小,经济发展加快 积极组织培训,提高劳动力素养并适度发展高科技工业 【答案】 1.C 2.B 3.D 【解析】 1.根据该国首都气候统计资料可知, 7 月降水较多,云层较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 气温相对较低, 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 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 气温相对较高, 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①错, ②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国首都所处纬度较低,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均较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 化小,所以气温日较差年变化小,③正确;该国首都海拔相对较高,所以终年气候较为凉爽,但并不是终 年多云雾天气,④错。故选 C。 2.该国首都处于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同时所处海拔较高,因此气候四季如春,与荷兰相比,其鲜花的 生长期长, B 正确;荷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其水源该地并不占优势, A 错;读图可知, 该国首都地势较高,而荷兰地势平坦,因此地形方面该地不占优势, C 错;D 选项不是该地相比于荷兰最 有利的自然条件,排除 D。故选 B。 3.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大洲为非洲。其劳动力丰富,环境压力较大。一方面,加大矿产资源开采力 度和销售数量,会加大生态破坏,不利于环境保护,另一方面,也不是投资青年,充分利用人口红利的最 佳措施, A 错;该大洲劳动力丰富,就业压力较大,且引导青年无偿投入环境保护当中没有充分利用人口 红利,不能很好地推动其经济发展, B 错;非洲人口出生率较高, C 错;非洲人口出生率较高,人口自然 增长率较高,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人口负担小。同时,应积极组织培训,提高劳动力素养并适 度发展高科技工业,从而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局面, D 正确,故选 D。 15.下图是“某地城市建设前后降水量转化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变化有( ) ①地下水位下降 ②雨季城市排涝压力增大 ③蒸发量增加 ④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城市建设后地下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热岛效应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建筑高度增加 D.地面硬化下渗变慢 【答案】 1.A 2.D 【解析】 【分析】 1.读某地城市建设前后降水量转化对比图可知, 该城市建设使得当地降水量转化为地下径流的比例由 50% 降为 32%,因此下渗减少,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位会下降,①正确;读图可知,该城市建设使得当 地降水量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比例由 10%增加为 43%,使得雨季时地表径流量大增,河流洪水水位上升,因 此雨季城市排涝压力增大,②正确;读图可知,该城市建设使得当地降水量转化为蒸发的比例由 40%下降 为 25%,蒸发量减小,不是增加,③错误;读图可知,该城市建设使得当地降水量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比例 由 10%增加为 43%,雨水直接转化地面径流量增多,从而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而不是减慢,④错误。 综上所述, A 符合题意,排除 B、C、D。故选 A。 2.读某地城市建设前后降水量转化对比图可知, 该城市建设使得当地降水量转化为地下径流的比例由 50% 降为 32%,地下径流减小, 这是因为城市建设过程中, 硬化地面增多, 下渗减少, 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所致, 因此城市建设后地下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面硬化下渗变慢, D 符合题意;城市热岛效应、建筑高 度增加,与地下径流变化关系不大,排除 A、C;城市建设过程中,建成区增多,会破坏和占用原有植被 分布区,从而使得当地植被覆盖率下降,不会增加,排除 B。故选 D。 16. 敦煌莫高窟建在河谷的崖体上,顶部是一片背靠鸣沙山的平坦戈壁。莫高窟1600 多年来从 未被沙丘掩埋,跟窟顶戈壁输沙率相关。据专家研究,窟顶地表紧实程度高,跃移沙粒与戈壁地表之间存 在近似弹性碰撞,使沙粒分散在较高空间,被气流迁移。鸣沙山是沙害的主要来源地。下图是 21 世纪初 建成的 “六带一体 ”综合防护体系。 完成下面小题。 1.莫高窟从未被沙丘掩埋,原因可能是窟顶戈壁对移动的沙粒有明显的 A.“抬升”作用 B.“阻挡”作用 C.“堆积”作用 D.“导沙”作用 2.“六带一体”防护体系的“综合”主要体现在 A.生物、化学措施相结合 B.自然和人工植被相结合 C.固、阻、输、导相结合 D.治沙和清扫积沙相结合 【答案】 1.A 2.C 【解析】 1.材料信息表明,据专家研究,窟顶地表紧实程度高,跃移沙粒与戈壁地表之间存在近似弹性碰撞,使 沙粒分散在较高空间,被气流迁移。这说明窟顶戈壁对移动的沙粒有明显的“抬升”作用,使得沙粒很难 在窟顶戈壁上堆积,对莫高窟威胁较小,选项 A 符合题意,排除 B、C、D。 2.图中信息表明, “六带一体 ”防护体系是由前沿阻沙栅栏带、草方格固沙带、植被阻沙固沙带、人工戈 壁带、“ A”字形尼龙阻沙网和崖面化学固少带等工程构成。生物和化学措施相结合、自然和人工植被相 结合, 都只是防护体系中的一部分, 不是“综合”的主要体现, 排除 A、B。六大防护工程综合体现了“固、 阻、输、导”相结合, C符合题意。六大防护工程中,没有包括清扫积沙功能,排除 D。 17. 为了解动物群落组成以及随海拔的变化规律, 科学家需要对山地动物群落分布进行调查研究。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动物构成种类比重变化统计图。 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麓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季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该山地 A.北方类型数最多出现在 5000m B.约在 3300m处,南、北方类型动物数量相同 C.山麓因人类活动的干扰,北方类型少 D.南、北方类型数量,均受食物制约 【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1.该山地海拔约 5000 m,山麓海拔约 500 m,且山麓地带南方类型动物占主导,表明该山位于秦岭—淮 河以南的地区, 因此该山地最可能位于横断山脉。 该山山麓最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应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 C正确。故选 C。 2.动物数量多少不能只看不同高度的动物构成比例, AB 错误;山麓地带是人类活动相对强烈的地区,这 不仅影响北方动物,同样也影响南方动物, C错误;不同高度南北方动物构成比例不同,但存在的数量均 受到了该高度上食物的丰富程度制约, D 正确。故选 D。 18. 左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区等坡度线 (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图中数字代表坡度 (坡 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右图表示左图区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后甲、乙两个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次暴雨发生的局部地点最可能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据图判断,该河流( ) A.干流由西南流向东北 B.流量②地比③地小 C.①地水流平稳 D.④地以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 1.D 2.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等值线的判断 1.从图中看,暴雨后乙水文站洪峰比甲来得晚且洪峰量小,说明乙受湖泊调节作用,应位于湖泊的下游, 甲不受湖泊调节作用,位于湖泊上游,可知河流自甲流向乙,也就是由东北向西南流,暴雨应出现在甲、 乙水文站的上游④地, D正确。 2.从图中看,暴雨后乙水文站洪峰比甲来得晚且洪峰量小,说明乙受湖泊调节作用,应位于湖泊的下游, 甲不受湖泊调节作用,位于湖泊上游,可知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 A 错。②地位于③地下游,流量②地比 ③地大, B 错。①地坡度为 35~40,坡度大,水流急, C错。④地坡度为 40~45,坡度大以侵蚀作用为主, D正确。 19. 内蒙古河套灌区(下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近年来随着 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 “井渠结合 ” 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同时,每年定期引 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淋盐排盐,并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井渠结合”灌溉主要为了( ) A.降低地下水矿化度 B.提高地下水位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提高农田单产 2.每年定期集中浇灌耕地的时间应在( ) A. 1—2 月 B.5— 6 月 C.7—8 月 D.10—11 月 【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盐碱化。 1.由材料可知,发展“井渠结合”灌溉方式,是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弥补黄河水减少对农作物生 长的不利影响,是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水,提高了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C对;“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对 于地下水的矿化度没有影响, A 错误;地下水位提高会导致盐碱化加剧, B 错误;提高农田单产应该从加 大科技投入,加强管理,减少病虫害等方面入手, D 错误。故选 C。 2.土壤盐碱化具有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盐分稳定,定期从黄河水集中灌溉,起到淋盐作用,且为 来年春季储水保墒,所以浇灌耕地的时间应为秋季,故选 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20. 王教授在考察日记中写道 : “白马雪山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显得更加冷峻而威严, 在超过 4000 米的海拔之上,当你喘着粗气,头晕目眩地看清这满眼的碎石以及石缝间的积雪,才发现精致的花朵像是 宝石一样不经意地散落在各处, ⋯⋯ 我眼睛的余光里,似乎看到周围清冷的空气中出现了一丝扰动,一只 蝴蝶在风中飘过, 它们就是生活在高山上的绢蝶, 乌云遮住阳光, 飞舞的绢蝶纷纷落入石缝, 不见踪影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王教授站在 ( ) A.高山草甸带 B.高寒荒漠带 C.高山草原带 D.积雪冰川带 2.该区域有利于蝶生存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 A.空气清新 B.天敌较少 C.安全避风的碎石裂缝 D.耐寒的开花植物 【答案】 1.B 2.D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在超过 4000 米的海拔之上,当你喘着粗气,头晕目眩地看清这满眼的碎石以及石缝间的 积雪”说明该地海拔 4000 米以上,主要以碎石、积雪为主,可推断该处为高寒荒漠带, B正确。故本题 选择 B。 2.一般而言,动物的分布仍然受到一些常规因素的制约,如食物、天敌、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幻蝶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花蜜,从材料中得知,“精致的花朵像是宝石一样不经意地散落在各处”,所以该 区域有耐寒的开花植物是其在此生存的主要条件;天敌、避风的碎石、空气清新都不是主要原因。故本题 选择 D。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 “珠峰热 ”旅游的不断发展, 前往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 对景区造成了前 所未有的压力。近二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让曾经被冰层覆盖的垃圾和遇难者遗体显露出来。自 2018 年以来,西藏自治区组织清理位于海拔 5200 米的珠峰大本营以上的垃圾就多达 8.4 吨,大本营沿线配备 了环卫工 27 人,垃圾箱 63 个,清运车 4 辆,投入资金 360 万元,已收集转运垃圾约 335 吨。 2018 年 12 月 5 日,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称,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 分析珠峰管理局禁止游客进入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原因。 【答案】游客逐年增多,丢弃大量的垃圾 ;( 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 )温度低,难以分解各类垃圾及遗体,垃 圾和遗体污染土壤和水源 ; ( 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 ) 海拔高,生态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 清理珠峰保 护区核心区域的垃圾非常困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 全球变暖还会产生冰川裂隙,威胁登 山安全。 【解析】 【详解】 珠峰管理局禁止游客进入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原因应从其脆弱的生态环境角度分析。 据材料可知, 随着 “珠峰热”旅游的不断发展,前往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随之产生的垃圾量增大, 而珠峰海拔较高,温度低,难以分解各类垃圾及遗体,垃圾和遗体则会污染当地的土壤和水源;同时珠峰 保护区核心区域海拔高,生态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清理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垃圾非常困难,需 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球变暖还会产生冰川裂隙,威胁登山安全等。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 年的最后一天,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供电照明系统施工顺利完成并全线亮灯。历经 6 年筹备、 8 年建设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主体工程如期具备通车条件,符合工期计划目标。港澳台媒体评价说,作为 横跨粤港澳的 “世纪工程 ”,港珠澳大桥不仅让三地进入 “一小时生活圈 ”,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 也将助力形成旅游新形态,制造观光新景点。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桥塔造型和夜景灯光照片。 请设计港珠澳大桥旅游的可行性项目,并指出港珠澳大桥旅游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案】旅游项目:①乘船游览(参观)港珠澳大桥;②乘车游览(体验)港珠澳大桥;③乘热气球俯视 港珠澳大桥;④两端陆岸设立观桥游览活动平台;⑤港珠澳大桥灯光夜景旅游;⑥港珠澳大桥和周边城市 景区组合旅游; 注意事项: ①调控每天每个时段的游客数量, 防止阻塞海上、 大桥交通和出现交通事故; ②关注天气预报, 尽量避免恶劣天气下旅游,确保旅游质量和安全。 【解析】 【分析】 考查旅游项目的设计、旅游注意事项。 【详解】 到港珠澳大桥旅游可乘船、乘车或乘热气球游览大桥;可旅游大桥灯光夜景,及大桥和周过城市景区组合 旅游。港珠澳大桥旅游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应从交通、天气、安全等方面来分析;首先要调控游客数量, 防止交通阻塞及交通事故;关注天气,确保旅游质量和安全。 23.(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级贫困县费县地处山东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山清水秀,人文历史厚重。然而费县 有 6.3 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近年来,费县科学推进旅游扶贫,令昔日贫困的山区景美人富。 分析费县为脱贫致富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原因。 【答案】 地处沂蒙山区腹地 , 地形崎岖 , 交通不便 , 不利于工农业发展 ; 山清水秀 , 自然旅游资源优越 ; 革命老 区 , 发展红色旅游的条件好 ; 位于环渤海地区 , 接近客源地;旅游业能带动就业,提高收入,促进居民收入, 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和旅游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详解】 大力发展旅游业首先是因为有适宜旅游的条件, 其次是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好处。 本题的答案就围绕这 两点展开。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一般包括资源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旅游的环境承 载量等方面。就资源价值来说,这里山清水秀 , 自然旅游资源优越;革命老区 , 发展红色旅游的条件好。就 地理位置与交通来说,该地地处沂蒙山区腹地 , 地形崎岖 , 交通不便 , 不利于工农业发展;该地位于环渤海 地区 , 接近客源地。旅游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旅游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 以上这些,就是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原因。 24. [ 旅游地理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9 年 12 月 16 日,成贵高铁全线通车,沿线经过川、云、贵三省,共拥国家 5A 级景区 26 个和国家 4A 级景区 386 个,其中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有乐山大佛景区、毕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贵州四 大古镇之一的青岩古镇等,该线路被旅游界人士称为 “中国第一条旅游高铁 ”。 材料二 左图为成贵高铁线路示意图和右图为乐山大佛景观图。 (1)成贵高铁沿线旅游资源的特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 。 (2)乐山大佛景区的最佳游览季节是 ______,其最突出的旅游价值是 ________。 (3)分析成贵高铁通车对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为保证乐山大佛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品质高;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组合好。 (2)春秋季 历史文化价值 (3)拓展旅游市场;提高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增加旅游从业人数;提升旅游业的产 业地位。 (4)限定参观人数;倡导绿色旅游;建立预约制度;完善旅游资源保护法规;定期维护,加大原生环境 保护力度。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旅游资源的特点 【详解】 (1)由材料“共拥国家 5A 级景区 26 个和国家 4A 级景区 386 个”可知, 成贵高铁沿线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品质高。由材料“有乐山大佛景区、毕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贵州四大古镇之一的青岩古镇等”可知, 成贵高铁沿线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组合好。 (2)乐山大佛景区位于我国西南,冬季气温低,夏季高温多雨,最佳游览季节是春秋季。该地最突出的 旅游价值是历史文化价值。 (3)成贵高铁通车可提高该地的通达度,拓展旅游市场。通过交通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旅游资 源的开发,提高旅游资源的知名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可增加旅游从业人数,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地位。 (4)为保证乐山大佛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地采取的措施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回答,如在旅 游旺季可限定参观人数、建立预约制度。保护旅游资源,定期维护,加大原生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宣传教 育,倡导绿色旅游,完善旅游资源保护法规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