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江苏专版: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二讲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
第二讲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考试说明] 1.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地表形态;2.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内、外力作用 地质 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 作用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 作用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 1.褶皱 (1)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名称 地形 判断依据 背斜 未受侵蚀,成为山地;久经侵蚀,形成谷地 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向斜 未受侵蚀,成为谷地;久经侵蚀,地形倒置,形成山岭 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2.断层 (1)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类型: 位移类型 表现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 方向 相对下降 形成谷地或低地 相对上升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三、外力作用的“表现” 外力作用 地貌 流水 作用 侵蚀地貌 沟谷、峡谷、瀑布 堆积地貌 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风力 作用 侵蚀地貌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堆积地貌 沙丘、沙垄 [温馨提示] 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力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二者完全是不同概念。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二、核心问题想一想 1.内、外力作用有哪些形式?对地表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 2.常见的地质构造有哪些类型?研究这些地质构造对生产、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3.常见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有哪些? 考点(一)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题点1 地壳运动与地貌形成 (2019·南通模拟)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5月14日2时01分,土库曼斯坦北部发生里氏5.9级地震,震源深度15 km。下图为2017年5月14~31日世界部分地区地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 1.该地区近期地震频发主要是因为其位于( ) A.两板块挤压碰撞地带 B.两板块张裂生长地带 C.断裂构造地带 D.褶皱构造地带 解析:选C 由于土库曼斯坦地处亚欧板块内部,故其近期附近地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不是板块边界处两板块的碰撞与张裂运动;褶皱构造只改变岩层的形状,不会引起地震;只有断裂构造地带因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震动。 (2018·盐城模拟)澎湖列岛位于台湾海峡,因港外海涛澎湃,港内水静如湖而得名,岛上多玄武岩方山。读图完成下题。 2.澎湖列岛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珊瑚堆积 B.海浪侵蚀 C.河流冲积 D.地壳运动 解析:选D 据题意分析可知,澎湖列岛岛上多玄武岩方山,说明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为地壳运动。 题点2 板块运动与地貌 3.(2015·江苏高考)如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解析:选C 安第斯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因此其南北狭长的形状和走向是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形成的,故选C。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 4.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选C 由经纬度可知,K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结合板块分布知识可知该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相互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 态的塑造 举例 岩浆 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 变质 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 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图示 [知识拓展] 常考的板块边界 地震带 板块位置 边界类型 形成的地貌 环太平洋地震带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千岛群岛、千岛海沟; 日本群岛、日本海沟; 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新西兰南、北两岛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消亡边界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消亡边界 喜马拉雅山 非洲断裂带 非洲板块内部 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生长边界 红海、死海 大西洋断裂带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 生长边界 冰岛、大西洋、中大西洋海岭 考点(二) 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1.背斜、向斜及形成的地貌 背斜 向斜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岩层①~③由老到新)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图示(岩层①~⑥由老到新) 2.断层及地貌表现 (1)断层成因及其图解 岩石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错动、位移(即发生错位)的断裂构造叫断层,如下图所示: (2)断层的地貌表现 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断层形态 上升岩块 下降岩块 断裂带 构造地貌 块状山地或高地 谷地或低地 裂谷与河流 实例 庐山、泰山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东非大裂谷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下水出露成泉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煤矿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油、气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注意: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避开断层 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隧道避开向斜 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隧道选在背斜 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 (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2)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 (3)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A (2)A 题点1 褶皱与地表形态 (2014·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 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解析:1.B 2.A 第1题,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出M位于山坡上;再结合向斜构造的地层向槽部延伸的一般规律,可判知岩层应向山顶方向倾斜,故B项正确。第2题,根据等高线和地层分界线的分布可知,同一地层分界线在图幅的西北和东南分布的高度较高,沿XY线方向分布的高度较低,可推出XY线方向即为向斜槽部延伸的方向,且大致呈水平状。又因为1与4,2与3分别处于同一地层界线上,且1与4高度大致相当,2与3高度相同,由此可推出正确选项为A。 题点2 断层与地表形态 (2012·江苏高考)如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3~4题。 3.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解析:3.D 4.C 第3题,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可知,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而题目所给岩层的埋藏深度为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将地形剖面某点对应的岩层埋藏深度转绘到剖面图中,根据同一岩层弯曲的变化可以判断出①④两地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谷。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沉积岩层在⑤处发生明显位移,表明该地发生了断层。而从其埋藏深度可以明显看出⑤处该沉积岩比左侧海拔低很多,可以判断出现了地壳下沉运动,由此可以推断该地出现了断裂下降运动。 考点(三)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1.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流水 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的流动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 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瀑布等 风力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 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 冰川 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 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 波浪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 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 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流水 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慢 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 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 风力 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 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 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 冰川 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 冰碛地貌、冰碛湖等 波浪 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 沙滩、潟湖 3.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判断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特别提醒] 1.怎样理解河岸形态对流水作用的影响 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分析,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不论哪个半球,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2.怎样理解外力沉积规律 “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流水沉积、风力沉积、波浪沉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 (2016·江苏高考)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如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题。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题号 (1) (2) 题干解读 江南丘陵景观 “③景观”“形成原因” 知识迁移 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信息 获取 图中 信息 信息1:①地形崎岖,相对高度很大,属于山区。 信息2:②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 信息3:③沟谷发育比较好的地形,属于我国黄土高原。 信息4:④地形有一定的起伏,但是相对高度不是很大,属于丘陵地形 ③属于沟谷发育比较好的地形→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早期是风从西北地区吹来的尘埃沉积而形成的高原→后来主要是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1)D (2)C 题点1 侵蚀地貌 (2018·金陵中学四模)下图为土壤再分配速率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1.①②③④四条虚线所在位置冲沟(流水侵蚀形成)最可能发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B 冲沟最可能发育在等高线密集、向高处弯曲的②处。 (2018·苏北四市一模)台湾东部的太鲁阁峡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理岩峡谷。如图为太鲁阁峡谷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 2.太鲁阁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变质作用 C.板块拉张 D.风力侵蚀 解析:选A 太鲁阁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 题点2 沉积地貌 (2018·南京模拟)游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途中经过“丹娘沙丘”,它与碧蓝的雅鲁藏布江水、远方的雪山、近处的峻岭,加上蓝天白云,组合在一起,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读图完成3~4题。 3.丹娘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海浪 4.丹娘沙丘面积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3.B 4.B 第3题,丹娘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是风力沉积作用。第4题,夏季气温最高,雪山冰川融化最多,雅鲁藏布江水量最多,丹娘沙丘面积最小。 题点3 外力地貌的形成过程 (2018·扬州模拟)越南下龙湾约有3 000个岩石岛屿和土岛,伸出海面的锯齿状石灰岩柱为典型景观,因酷似中国的桂林山水,被称为“海上桂林”, 读下龙湾景观图,完成下题。 5.下列关于该处景观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 B.挤压褶皱—岩层沉积—地壳抬升和海水侵蚀 C.岩层沉积—海水侵蚀—流水溶蚀和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岩层沉积—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 解析:选A 景观中的岩石为锯齿状石灰岩,为沉积岩,所以,景观的形成首先经过岩层沉积作用而成的,然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最后受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作用形成锯齿状的景观。 (2018·苏锡常镇模拟)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海拔1 087 m,因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又叫“上帝的餐桌”。这座由石灰岩构成的“餐桌”上,呈现出一片荒芜的戈壁滩景象。如图为桌山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 6.推测桌山及顶部的戈壁滩形成过程是( ) A.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外力沉积、地壳下沉、外力侵蚀 C.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外力侵蚀 D.岩浆侵入、岩石变质、外力风化 解析:选A “餐桌”是由石灰岩构成,据此推测桌山首先是由于外力沉积而成的沉积岩;桌山的海拔1 087 m,说明后来由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最后受外力侵蚀作用而成戈壁滩。 题点4 外力地貌的成因与描述 7.(2019·南师大附中模拟)图1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图2为其中①所在的刚果河流域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题。 与黄河相比,刚果河河口未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请分析原因。 解析: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从三角洲形成的地形(动力)、物质(泥沙)等条件进行分析。 答案: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水土流失较轻;中途流经刚果盆地,易于泥沙沉积,往下游输沙量少;河口附近地形高差大,流速快,泥沙不易堆积。 考点(四) 河流地貌的形成和特征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题点1 河流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 (2018·苏州一模)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下图是我国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河流阶地地貌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 B.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 C.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 D.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 2.近年来,M处下游整治疏浚河道,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增加上游水量 B.上游河道搬运能力减弱 C.M处泥沙沉积减少 D.下游丰水期水位抬高 解析:1.D 2.C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①~④岩层具有层理构造,说明为沉积岩,沉积环境不同,沉积颗粒大小不同,因此沉积环境不能确定,颗粒大小也不能确定;由材料分析可知,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东南岸没有明显的断层构造;图中M阶地在丰水期会被洪水淹没,因此聚落不可能集中分布在该地区;读图分析可知,M阶地位于岩层②上方,形成时间晚。第2题,M处下游整治疏浚河道,河流的泄洪能力增强,流速增大,携带能力增强,泥沙沉积减少。 题点2 河流堆积作用与堆积地貌 (2018·盐城中学模拟)沙坡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如图示意某常见的沙坡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速度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坡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3~4题。 3.①坡是( ) A.迎水坡,流速慢 B.背水坡,流速快 C.迎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 4.该沙坡的移动方向是( ) A.维持原地 B.往复摆动 C.向上游移动 D.向下游移动 解析:3.A 4.C 第3题,根据材料及图中的水流方向,可以判断①坡为迎水坡,且该坡为上坡,水流速度较慢,故以沉积作用为主。第4题,据材料沙坡的产生是河床泥沙颗粒不均匀与水流不稳定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河床上呈波状起伏堆积而成的微地貌。水流上坡时泥沙受重力影响部分堆积,下坡时,流速加快,泥沙不断侵蚀,侵蚀的沙粒搬运到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上堆积下来,从而促使沙坡缓慢向上游移动。故选C。 题点3 河流的侵蚀岸与堆积岸 (2019·南京、盐城一模)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下图为某河流某自然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图(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据此完成5~6题。 5.该河段河道变宽最明显的年份是( ) A.1989年 B.1991年 C.2000年 D.2013年 6.导致该河段河道宽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转偏向力 B.全球气候变暖 C.上游毁林开荒 D.降水年际变化 解析:5.B 6.D 第5题,根据材料,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读图,1991年,河流左岸、右岸都受侵蚀,且侵蚀强度最大,该河段河道变宽最明显的年份是1991年。第6题,根据图示,该河段大部分年份左岸、右岸的侵蚀或淤积不明显,个别年份出现侵蚀或淤积强烈,导致该河段河道宽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年际变化;地转偏向力、全球气候变暖、上游毁林开荒不只影响个别年份,不是主要原因。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如图: 2.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类型: 组成部分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分布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地区 形成机制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图示 [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 [热点关注] 1.以典型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聚焦冲积扇(或三角洲)、黄土高原等外力作用地貌,从地表形态、地形结构、地理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角度,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形成和特征的影响。 2.以地质剖面图为基本读图构架,以地质构造、地壳物质循环为考查重点,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形成和变化的影响,综合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热点押题] 1.科考队在大兴安岭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原始地貌为山前冲积扇前缘,土壤分为粗颗粒层和细颗粒层两种。土壤类型主要为淋溶黑钙土。但在背风坡海拔200 m处(45°45′01″N,122°33′47″E)发现土壤变为栗钙土,并且该处地层的上部偏红,说明氧化铁(三氧化二铁)在该处富集。据此回答(1)~(2)题。 (1)若土壤温度与铁元素的富集能力成正比,则土壤变为栗钙土的条件应为( ) A.高温多雨 B.低温多雨 C.高温少雨 D.低温少雨 (2)当地越靠近冲积扇的前缘方向,土层的变化情况为( ) A.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厚 B.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厚 C.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薄 D.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薄 解析: (1)C (2)B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栗钙土的上层往往富集氧化铁,而铁元素的富集能力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说明栗钙土形成的条件为高温状态,又由材料可知栗钙土分布在背风坡,说明该地降水较少,因此土壤变为栗钙土的条件应为高温少雨。第(2)题,冲积扇是由于河流冲击而形成的沉积地貌。由出山口到冲积扇的前缘,流速逐渐减缓,携带能力逐渐减弱,沉积颗粒逐渐减小,因此越靠近冲积扇的前缘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厚,故答案选B项。 2.如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的地质横剖面示意图,该地区裁弯取直开挖了引水隧洞,连接了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向斜的槽部 B.隧道沿线地质条件稳定 C.图中的河谷均位于背斜构造之中 D.F1断层形成早于F2断层 (2)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 ) A.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 B.植被稀疏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地势起伏较小 解析:(1)C (2)A 第(1)题,根据图示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向下凹,是向斜构造。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的是断层构造,断层处地质构造不稳定。图中的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均处于背斜构造之中。F1断层形成可能与F2断层在同一时期。第(2)题,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该地岩层以碳酸盐岩为主,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A对。植被稀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地势起伏较小不是岩溶地貌分布的主要原因,B、C、D错。 [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 1.冲积扇的形成条件 (1)造山运动:导致母岩区剥蚀作用的增强和河流能量的提高,碎屑物质的大量搬运造成了大型冲积扇的形成。 (2)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提供形成冲积扇的碎屑物质。 (3)地形坡度的突变:因其突然变缓,使得山区河流流速骤减,使碎屑物质沿山麓大量沉积。 (4)长期相对沉降的构造条件:有利于冲积扇的保存。 2.两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1)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 m,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貌。 (2)天生桥:是由于地下河与溶洞的顶部崩塌后,残留的顶板横跨河谷两岸,形似拱桥。广西、贵州、云南等喀斯特地貌区是“诞生”天生桥的“多发区”。 常考图表专攻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常见图示] 图1 地质地貌示意图 图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图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判读技巧]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3中丙)。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图3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Ⅰ的存在。图2、图3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应用体验] [典例] (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 [答案] (1)B (2)B ——————————————————————————————————————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力侵蚀 D.岩层断裂 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解析: 1.D 2.C 第1题,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后来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表层的玄武岩层,再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第2题,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 (2018·南京二模)下图为四幅区域等高线图,其中实线表示地表等高线,虚线表示地表以下某一完整地层表面等高线,且等高线海拔比较:a>b>c>d。读图,完成下题。 3.上图中地形及其成因与下图相似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D 读图分析可知,从地形上看,图示景观为山地(或山脊),对应上图中的③和④,从地质构造来看,图示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对应④中的岩层走向。 (2018·南通模拟)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据图分析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由早到晚,叙述正确的是( ) A.沉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B.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D.沉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5.图示地区,易发生岩体滑动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4.D 5.A 第4题,该地首先形成沉积岩,然后发生地壳运动(褶皱)导致岩层断裂错动(断层),再发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岩浆岩,最后在乙、丁处出现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第5题,有滑动面、坡度陡、下方缺乏支撑物的地区易发生滑坡。甲处岩层坡度较陡,与乙交界处没有支撑的物体,具有可以使岩石滑动的断层面,最易发生滑坡。 [课时跟踪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2018·盐城中学模拟)2018年5月26日,夏威夷火山观测站称,基拉韦厄火山峰顶的火山口再次猛烈喷发,熔岩流动似“火河”,火山灰直冲3 353 m高空,给位于火山西南部的村落蒙上一层灰,导致许多居民被迫撤离。下图为夏威夷群岛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威夷群岛位于板块碰撞地带 B.火山灰高度达到平流层 C.该地风向主要是东北风 D.2、3岛上岩石不能较好地反映地球历史 解析:选C 夏威夷群岛位于板块张裂地带;火山灰高度为3 353 m,仍然在对流层里;2、3岛上岩石能较好地反映地球历史,火山灰飘落在西南部的一个村落,说明该地风向主要是东北风。 (2018·苏常锡镇模拟)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李家庄位于(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解析:选B 从等高线数值分析可知,李家庄位于谷地处,从地层新老分布分析可知,李家庄地处背斜处,所以,李家庄位于背斜谷。 (2018·南通一模)贵州兴义地质公园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如图为贵州兴义地质公园某地质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构成图示地质构造的( ) A.岩石有气孔或流纹构造 B.岩石直接来自岩石圈底部 C.岩层可能含有煤、石油等矿产 D.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 4.塑造该地貌的地质作用依次有( ) A.水平挤压、侵蚀作用、地壳上升 B.地壳上升、水平挤压、侵蚀作用 C.侵蚀作用、地壳上升、水平挤压 D.水平挤压、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解析:3.C 4.D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图示地质构造为褶皱,为沉积岩,岩层可能含有煤、石油等矿产。岩浆岩可能有气孔或流纹构造,变质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第4题,该地貌首先受到水平挤压形成褶皱,接着受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最后受到侵蚀作用而成的。 (2018·通徐扬泰淮宿六市二模)如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图。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山地地形为主,且山高谷深 B.分水岭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C.地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而成 D.两干流水平最短距离超过3 km 6.与甲乙、丙丁沿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解析:5.B 6.C 第5题,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分析可知,该地以丘陵为主,分水岭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地表形态是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两干流水平最短距离不超过3 km。第6题,从地形上看,甲乙沿线、丙丁沿线为山地;从地质构造上看,甲乙沿线,中间岩层新,两侧岩层老,为向斜,丙丁沿线基本上为同一岩层,呈水平状态。 (2018·盐城三模)某地地理老师组织学生对家乡河流进行考察,下列图表为学生的部分研究成果。读图表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河曲叙述,正确的是( ) A.仅发育于河流的上游地区 B.岩性差异是河曲发育的主要原因 C.凹岸河水较深,利于建设港口 D.凸岸河水较浅,侵蚀作用明显 8.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该河流砾石平均粒径与距河口距离关系的是( ) 解析:7.C 8.A 第7题,据左图中水深数值分析可知,河曲凹岸河水较深,侵蚀作用明显,利于建设港口。第8题,据右表数值分析可知,离河口距离越近,河流砾石平均粒径越小,反之越大,A图符合这一要求。 二、双项选择题 (2018·南师大附中模拟)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如图为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9~ 10题。 9.从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 A.向陆地方向移动 B.粗泥沙位置没有明显变化 C.高度降低 D.海水堆积作用增强 10.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有( ) A.阻挡污水,减少海洋污染 B.加剧海水倒灌,侵蚀海岸 C.使水道淤浅,不利于航运 D.阻碍洪水下泄,加剧洪涝灾害 解析:9.AD 10.CD 第9题,据图分析可知,甲时期的外海泥沙为细泥沙,表明径流堆积作用较强,乙时期的外海泥沙为粗泥沙,表明海水堆积作用增强。从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由径流堆积作用为主转变为海水堆积作用为主,拦门沙向陆地方向移动,海水堆积作用增强。第10题,据上题分析可知,海水堆积作用增强,使水道淤浅,不利于航运;阻碍洪水下泄,加剧洪涝灾害。 (2019·苏州一模)如图为甘肃石羊河流域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与古冲积扇相比,图中新冲积扇位置更靠近山麓,其原因是( ) A.流水搬运能力下降 B.区域水循环水量增大 C.下游地区地势降低 D.山麓因风化侵蚀后退 12.在祁连山地区,由于矿产开发及过度放牧,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草场严重退化 B.洪涝灾害频发 C.水土流失 D.次生盐碱化 解析:11.AD 12.AC 第11题,与古冲积扇相比,图中新冲积扇由于流水搬运能力下降,山麓因风化侵蚀后退导致其位置更靠近山麓。第12题,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和过度放牧,可能出现草场严重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 三、综合题 13.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下图中“”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画出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在垂直剖面图上画出岩层分布情况。 (要求: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用符号表示岩层名称;先用铅笔作图再用黑色水笔描黑) (2)从地形形态看,年轻的褶皱地区,向斜往往形成________,背斜往往形成________。 (3)从地表形态看,甲处为________。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________。 (4)简析甲处地表形态的成因。 解析:第(1)题,首先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海拔和与A、B的位置关系画出地形剖面图;然后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岩层分界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位置及相连两交点之间的岩层类型画出岩层的分布。第(2)题,年轻的褶皱地区,受外力作用小,因而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第(3)题,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因而为山脊;甲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因而为向斜。第(4)题,甲处地貌为向斜山,主要与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有关。 答案:(1) (2)谷地或盆地 山岭 (3)山脊 向斜 (4)向斜槽部的岩石受到挤压,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形成凸起的山地。 14.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及其地貌形成过程。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吐鲁番盆地为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都是风力作用(外力作用)的结果,雅丹地貌主要与风力侵蚀有关,沙丘地貌主要与风力堆积有关。 答案:(1)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2)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3)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