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2019年3月我国南方某校地理社团组织学生前往学校附近地区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下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在考察途中道路两侧树木苍翠,风景宜人。当社团成员行至甲处时,忽然清风袭来,落叶缤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甲地典型的植被类型是 A. 亚寒带针叶林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温带落叶与针叶混交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 在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河流水位最高的地点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3. 当地政府打算在乙地修建一座坝顶海拔300m的水库,若水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达到最高水位前,则乙水库水位变化为 A. B. C. D.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1题详解】 3月我国南方地区为春季,树木出现落叶,应是常绿阔叶林季节性换叶,D正确。亚寒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都是秋季落叶,故ABC不符合题意。 【2题详解】 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海拔,④地海拔最高,但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没有河流,③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有河流,且海拔最高,水位最高,故选C。 【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库呈口袋形,越高水面越大,故蓄水前期较快,随着水位升高,水面增大,蓄水速度逐渐减慢,乙水库水位变化与A相符。 图a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b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 A. 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 受暖流影响 C. 受寒流影响 D. 受陆地影响 5. 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b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4. C 5. B 【解析】 【4题详解】 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结合洋流的分布规律,主要原因是受寒流影响,C对。南半球大陆西海岸没有暖流,A、B错。陆地不是影响海域温度的主要因素,D错。 【5题详解】 根据右图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右图所示地区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干湿季变化,是热带草原气候,气温和降水特征与乙地相符,B对。四地中,甲是热带沙漠气候,丙是印度沙漠,C错。丁是热带雨林气候,A、C、D错。 下图是某区域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6. 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山脉 B. 河流 C. 交通线 D. 民族分布 7. 图中森林公园的森林病虫害监测,可采用的合理手段是( ) A. CPS技术 B. GIS技术 C. RS技术 D. 数字地球 【答案】6. A 7. C 【解析】 【6题详解】 从题中县界的走向分析,沿河流水系的分水岭分布,分水岭多为山脉山脊线,故A项正确。沿县界无交通线与河流分布,故BC项错误。民族分布边界较模糊,县界较清晰,二者不易重合,故D项错误。 【7题详解】 因为发生病虫害植物和健康植物的特殊波段反射率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进行范围的检测,速度快、效率高,故C项正确。确定三维定位用GPS技术;数据分析比较、决策、规划用GIS;数字地球是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三维地球。所以ABD项错误。 西湖龙井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 km2。下图为杭州西湖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 ) A. 地形为平坝 B. 位于背阴坡 C. 土壤为酸性 D. 人口很稠密 9. 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这主要得益于( ) A. 手工炒茶,经验丰富 B. 历史悠久,文化优势 C. 地理环境,独特形成 D. 知名品牌,产品形象 10. 关于西湖龙井的保护生产地域为168 km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B. 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一致性 C. 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和特色 D. 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 【答案】8. C 9. C 10. A 【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农业发展区位分析,区域特征。 【8题详解】 仔细读图,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地形平坦和较为陡峭处均有,A错误;背阴坡和阳坡均有分布,B错误;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土壤为红壤,土壤为酸性,C正确;人口分布状况难以确定,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这主要得益于地理环境独特而形成,C正确。故选C。 【10题详解】 西湖龙井的保护生产地域为168km2,并不说明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西湖龙井茶生产区域的自然环境属于自然条件,自然区域往往具有过渡性,界线不明确,A错误;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一致性,B正确;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和特色,C正确;根据区域特征可知,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A。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从I到Ⅲ阶段( ) ①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 从Ⅲ到Ⅳ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政策 B. 交通运输 C. 劳动力 D. 市场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面积减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降低,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我国夏季为丰水期,冬季为枯水期。故①正确④错误。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也在增加,城镇由无到有,到发展成大城市,说明出现了城市化。故③正确②错误。故C(①③)正确。故选C。 【12题详解】 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耕地数量减少,花卉、蔬菜用地数量增加,是城市发展,对花卉、蔬菜市场需求增大导致的。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故D正确。 某市寻找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地形平坦;②距河流1千米范围内。下图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平方千米(该区面积共16平方千米);“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下列小题。 13. 下图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下图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 ) A. 甲、丙 B. 甲、乙 C. 乙、丁 D. 乙、丙 【答案】13. B 14. 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存储数据的形式,在解答题目时,要注意根据材料要求的条件对图层进行叠加分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厂址要求“距河流一千米范围内”,且“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每一小方格代表1平方千米”根据这三个条件,在方格内左侧的两竖行都是符合条件的,都应该标”1”,则只有②符合条件,①③④不对,排除。答案选B。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丙处是坡地,且距河流超过1千米的范围,不符合工厂的选址,排除AD;丁据河流1千米范围之外,不符合工厂选址要求,排除C;甲和乙是平地,且在距河流的1千米范围之内,B符合要求。答案选B。 西藏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西北角,介于城市和草地的过渡地区,是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具有显著生态效益。读拉鲁湿地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5. 拉鲁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其成因是( ) A. 降水较多,气温年较差大 B. 纬度低,气温低 C. 大气降水是主要来源 D. 地势相对低洼,易积水 16. 下列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调节气候、防洪蓄洪 ②可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 ④不能降解污染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拉鲁湿地形成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主要是湿地区域地势相对较低,易积水,高山冰雪融水注入;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小,故D项正确。 【16题详解】 湿地有广阔的水域面积,可以调节气候、防洪蓄洪,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①②对;湿地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围湖造田会影响其生态效益的发挥;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③④错,故A项正确。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a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 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 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 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18. 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区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河流径流量增加 B. 土地荒漠化加剧 C. 水土流失严重 D. 洪涝灾害多发 19. 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错误的是( ) A. 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 B.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C. 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 D. 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答案】17. A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b,图a中的Ⅰ区域内,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农居地面积变化幅度为负值,表明面积减少,而旱地面积增加,A正确,BCD错。故选A。 【18题详解】 根据小题(1)可知,Ⅰ区域旱地增加,读图a,该区域河流发源于祁连山,相比而言,Ⅰ区域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旱地增加,表明耕地增多,对河流水资源的利用加大,导致Ⅱ区域水资源数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水土流失不会加剧,但土地荒漠化加剧,AC错,B正确;该区域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洪涝灾害相对较少,且Ⅱ区域河流径流量减小,洪涝灾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D错。故选B。 【19题详解】 若在上游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河流下游地区水资源急剧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不利于流域的可持续发展,D错;其他选项均是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故选D。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属于天堂雨林(世界三大雨林区之一)的一部分,现正以每小时50个球场的速度被毁。下图为满目疮痍的雨林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有( ) ①修建穿越雨林的公路 ②毁林开荒,种植油棕树 ③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④砍伐森林,出口木材,换取外汇收入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1. 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 ④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22. 为拯救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应( ) A. 减少载畜量 B. 采育结合,实现综合开发利用 C. 扩大耕地面积,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所需 D. 禁止砍伐,把森林全部保护起来 【答案】20. A 21. C 22. B 【解析】 【20题详解】 修建穿越雨林的公路,直接破坏植被,占用热带雨林地,分割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是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之一,①符合题意;毁林开荒,种植油棕树,直接破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原始林,是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之一,②符合题意;一直以来,由于当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当地平原地区水灾频繁,旱灾也时有发生,但目前当地水旱灾害发生的频率并没有明显变化,因此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不是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③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滥采乱伐现象严重,砍伐森林,出口木材,换取外汇收入,这是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之一,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1题详解】 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当地多山地,地形起伏较大,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①符合题意;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食物链破坏,使得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②符合题意;印尼热带雨林区全年多雨,气候湿润,且离沙漠远,很难产生风沙和沙尘暴天气,③不符合题意;印尼热带雨林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会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且这不是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引起的环境问题,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2题详解】 苏门答腊岛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规模小,当地热带雨林的破坏与载畜量无关,因此减少载畜量对拯救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没有什么影响,排除A。为了做到有效地保护热带雨林,应该保护与开发结合,做到采育结合,实现综合开发利用,B符合题意。扩大耕地面积,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所需,则会占用和破坏更多的热带雨林,不利于拯救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排除C。禁止砍伐,把森林全部保护起来,不利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当地人们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相悖,排除D。故选B。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3. 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4. 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A. 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 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 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答案】23. B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功能。风沙灾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区,没有大面积湿地,有大面积湿地,也不会有风沙灾害,①错。模拟的土壤、芦苇的湿地环境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②、③对。湿地没有塑造地貌的功能,④错。所以B对。A、C、D错。故答案选B项。 【24题详解】 如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没有了植物的阻挡,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出水口水流速度会加快,流出水量增加,含沙量增加,A、B错。C对。出水量大,泥沙流出多,有机质也会流失,含量减少,D错。故答案选C项。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 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国家 印度 中国 巴基斯坦 乌兹别克 斯坦 伊朗 土库曼斯坦 埃及 受土壤盐渍化危害的灌溉面积(百万公顷) 7.0 6.7 4.2 2.4 1.7 1.0 0.9 占总灌溉面积比重(%) 17 15 26 60 30 80 33 25.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 A. 高寒地区 B.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 C. 耕地分布区 D.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26. 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 ) A. 夏季、春季 B. 冬季、夏季 C. 秋季、夏季 D. 冬季、秋季 27. 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 A. 气温高 B. 降水丰富 C. 地下水贫乏 D. 植被茂盛 【答案】25. D 26. A 27. B 【解析】 【25题详解】 气候高寒地区气温低,蒸发微弱,不易出现土壤盐渍化,A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湿润,降水丰富,不易出现土壤盐渍化,B错误。耕地分布在各气候区,并不是所有耕地地区都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C错误。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累,D正确。 【26题详解】 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中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所以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夏季、春季,A对。地中海地区冬季多雨,华北地区夏季多雨,B、C、D错。故选A。 【27题详解】 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库曼斯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B对。气温高、植被茂盛不是盐渍化的主要因素,A、D错。印度地下水丰富,C错。故选B。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8. 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5中的( ) A. a B. b C. c D. d 29.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 生物残体分解快 B. 植物生长速度快 C.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30. 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②提供大量的居住环境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 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8. A 29. C 30. D 【解析】 【28题详解】 据图分析a为生物,b为土壤,c为供给养分,d为雨水淋溶作用。雨林的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的植物体内。所以地上植被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即生物为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故该题选A。 【29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养分大部分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如果雨林一旦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 【30题详解】 热带雨林系统生物循环旺盛,生产力极高,对维护全球碳氧平衡、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极其重要。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热带雨林地区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居住; 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不是生态效益。故②③错误。 二、综合分析题 31.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美国西部森林频发山火。监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下图示意美国西部部分地区2013~2015年山火的分布。 (1)监测山火需要运用了 技术。 (2)该地区山火易发于 (填季节)与水土流失易发于 (填季节)。 (3)分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 【答案】(1)遥感(RS) (2)夏季 冬季 (3)①过火林地地表植被覆盖低,植被对地表保护能力减弱;②地表径流增大,加剧地表侵蚀。 【解析】本大题美国西部森林火灾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理信息技术、森林火灾和水土流失的季节分布、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山火地区的反射率和辐射明显与未发生山火地区不同,因此可以利用遥感技术(RS)监测山火发生的地点和火灾范围。 (2)图中显示,美国西部山火频发的地区大致位于30°~40°N大陆西部,属地中海气候,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此该地区山火易发于夏季,冬季多雨,地表径流多,流水侵蚀力强,因此水土流失易发于冬季。 (3)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应植被、径流等方面进行分析。过火林地,植被被山火烧掉,地表植被覆盖低,缺乏植被保护的地表容易被流水侵蚀,从而加剧水土流失;地表植被覆盖率低,雨水下渗减少,则地表径流增大,流水侵蚀力加强,从而加剧水土流失。 32.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气候干旱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作用。 (2)说出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并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3)为了防止Q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加上每年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2)Q地盐渍化、 R地沙漠化 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冷空气和风沙;由于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R地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大,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3)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②发展喷灌、滴灌等以节约用水;③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④退耕还林还草等。 【解析】本大题以宁夏北部及周边地区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洪荒漠化类型及成因、荒漠化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1)题意表明,气候干旱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作用应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气候干旱,大陆性强,温差大,导致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丰富的地表碎屑物质,形成大片戈壁、沙丘,为荒漠化提供物质基础;气候干旱,水源缺乏,植被稀少,植被的防风固沙功能弱,容易导致荒漠向周边侵袭;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蒸发强,砂质沉积物疏松,活动性强,容易向非荒漠区移动,导致荒漠化面积加大;气候干旱,温差大,容易产生局部空气环流,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2)说出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并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2)图中显示,Q地地处贺兰山东侧的宁夏平原,由于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当地受风沙影响较小,出现沙漠化可能性相对较小;图中显示,Q地为大量灌水渠,农业生产中常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大量地表水下渗,地下水水位上升,由于当地势相对低平,地下水流动缓慢,加上当地降水少、蒸发强,容易直接蒸发地下水,导致盐碱在地表积累,使得土地次生盐渍化现象的发生,因此当地主要荒漠化类型是盐渍化。图中显示,R地临近沙漠,气候干旱,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大,容易出现土地沙漠化现象,因此当地主要荒漠化类型是盐渍化。 (3)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Q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盐渍化,当地还有水资源紧张、农业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了防止Q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的采取的措施主要围绕治理这些问题来展开思考作答。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的农业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从而减轻盐渍化、水资源短缺和农业污染;改变原有的大水漫灌的灌溉形式,发展喷灌、滴灌等形成,即节约用水,又可以减轻盐渍化危害;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恢复当地植被,用生物措施治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等。 33.随着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同时受到工业污染,巴尔喀什湖受到严重的“灭湖”威胁。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 (1)分析巴尔喀什湖受到严重“灭湖”威胁的原因。 (2)推断巴尔喀什湖“灭湖”后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灭湖”威胁的措施。 【答案】(1)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导致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2)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 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立法保护水资源等。 【解析】本大题以巴尔喀什湖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湿地破坏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题意中的“灭湖”有两层含量:主要是湖泊面积减小;其次是湖水生态破坏。因此巴尔喀什湖受到严重“灭湖”威胁的原因应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随着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大量使用注入巴尔喀什湖的河流水,使入湖径流量不断减少,当地蒸发较强,导致湖水越来越少,湖泊面积缩小,有“灭湖”危险;材料信息表明,巴尔喀什湖受到工业污染,水体污染浓度增加,影响湖泊生态;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盐度增加,破坏湖泊生态平衡,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 (2)巴尔喀什湖“灭湖”后带来的影响应从湿地功能方面进行梳理推断。湖泊有调节气候功能,巴尔喀什湖“灭湖”后,气候变化将加大,使得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湖泊为当地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巴尔喀什湖“灭湖”后,空气更加干燥,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巴尔喀什湖“灭湖”后,没有了湖泊的气候调节功能,当地气候可能更加异常,出现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湖泊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巴尔喀什湖“灭湖”后,当地生态系统会受到极大的破坏,生物多样性会锐减等。 应对“灭湖”威胁的措施应从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向思考提出。根据环境承载力,规划合理的农业和工业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和生态用水,保证有足够的水量注入巴尔喀什湖;限制耗水量大的产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完善立法和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水资源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