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X、Y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面小题:‎ ‎1. 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水平 B. 教育水平 C. 历史条件 D. 自然条件 ‎2. 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 尼日利亚 B. 印度 C. 泰国 D. 日本 ‎3. 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 ‎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 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 ‎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力 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 A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X国的出生率高,老年人占比低,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属于人口增长的传统型,Y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表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原因。故选A项。其余选项可排除。‎ ‎【2题详解】‎ Y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只有日本符合,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故选D项。‎ ‎【3题详解】‎ 多项选择可利用排除法。在迁入地,人口增多,易增加了当地人地矛盾 ,①错;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② 对;在迁出地,对环境减轻巨力,③错;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④对。故本题选D。‎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4. 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 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 C. 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 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5. 该城市是 A. 南京 B. 深圳 C. 西安 D. 沈阳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人口数量从1982年的35万到2000年变为701万,所以人口增长率高。新生人口比重降低,人口的出生率降低。所以人口的增长是由于大量人口的迁入导致的。选择D项。‎ ‎【5题详解】‎ 该国开放后人口迅速增长的城市是深圳。由于是经济特区的优势政策,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大量人口的迁入。‎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6. 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 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6. D 7. B ‎【解析】‎ 考点:环境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6题详解】‎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资源充足;青海、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热量不足。故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热量。故选D。‎ ‎【7题详解】‎ 青藏地区环境承人口载力的特点: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当地气候典型特征是高寒而不是干旱,当地环境承载力小,故①②排除,故选B。‎ 读某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8. 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情况与图示类型相吻合的是(  )‎ A. 埃及 B. 中国 C. 德国 D. 新加坡 ‎9. 当前,该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处在Ⅰ、Ⅱ、Ⅲ时期中的(  )‎ A. Ⅰ B. Ⅰ和Ⅱ C. Ⅱ D. Ⅲ ‎10.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8. C 9. D 10. D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特征可知,人口出现负增长,只有发达国家的德国符合。选择C项。‎ ‎【9题详解】‎ 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到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缓慢。选择D项。‎ ‎【10题详解】‎ 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就在增加,所以图中④之前一直是增长,之后人口开始减少,所以人口达到顶峰的是D项。‎ ‎11.有关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内的作用基本相同 ;‎ B. 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也不同;‎ C.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也越多,服务范围也越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内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服务种类更多,类型更齐全,A错;等级越高的城市其服务范围越广,往往包含等级低城市的服务范围, 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也不同,B对;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C错;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也越少,服务范围也越大,D错。‎ 读“某城镇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甲处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 高级住宅区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D. 商业区 ‎13. 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 )‎ A. 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 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 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功能区②位于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应为商业区;功能区①位于商业区的周围为住宅区;功能区③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铁路,为工业区。选B,其余选项可排除。‎ ‎【13题详解】‎ 要注意认真审题题目要求是“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A项是知名度,B项是交通,C是视野,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 读下面“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回答下题。‎ ‎14. 图中乙国城市化程度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开发历史悠久 B. 经济发展水平高 C.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 社会福利优越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 B. 甲国属于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国家 C. 乙国是目前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D. 丙国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 ‎【答案】14. B 15. B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 ‎【14题详解】‎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15题详解】‎ A项发展中国家也有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如沙特等;错误。B项甲表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故城市化速度较快;正确。C项图示显示,乙国的城市化水平地域80%,尚有城市化水平更高的国家,如欧洲一些国家;错误。D项丙表示非洲赤道附近的某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城市化水平较低;错误。‎ 读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图,完成下列两题。‎ ‎16. 1975年,与英国相比,巴西城市化特点是(  )‎ A. 城市环境质量更高 B. 城市化水平更高 C. 城市化速度更快 D.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7. 195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环境恶化 ②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6. C 17. A ‎【解析】‎ 试题通过四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图,考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原因。‎ ‎【16题详解】‎ 从图中看1975年,英国城市化水平比巴西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D正确;城市环境质量和逆城市化现象从图中看不出来。‎ ‎【17题详解】‎ 从图中看195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下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城市环境恶化,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A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化水平应上升;城市中心区萎缩,是逆城市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 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8. C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2007年的地租曲线整体都在2000年之上;反映在地租的曲线从市中心向外进一步延伸,且远郊的范围不断扩大,说明城市的地域范围在扩大,故本题选C。图中的地价变化幅度市中心明显大于远郊区,故①错;图中反映了不同区域的地价,不能反映中心城区范围扩大,③错;其余选项可排除。‎ ‎【19题详解】‎ 美术馆分布在城区,不会分布在郊区,蔬菜种植基地可分布在近郊区,但蔬菜种植基地对城郊地价影响小,①④可排除;故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是由于交通便捷导致地租上涨;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都是要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地方,故B对。‎ 下图为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概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依次递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 A. 图中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 B. a→d分布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 市区边界应在d线附近 D. 城市主干道为环行道路网 ‎21. 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①②③④处选择厂址,则最佳位置可能是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20. A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图中等地价线从多个方向向外弯曲突出,反映弯曲处地价比两侧高,应该处于放射道路与城市环路交汇处,该城市道路网为环行放射状,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从a→d分布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市区边界应在由于城市存在导致的热力环流边界上。选C。‎ ‎【21题详解】‎ 该城市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大气污染严重达到火电厂,应该在西南风的下风向,并在热力环流范围之外的东北方向,故为③处。‎ ‎22.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下题。‎ 在④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 暖流 自西北向东南 B. 南半球 暖流 自东向西 C. 北半球 寒流 自西向北 D. 南半球 寒流 自西向东 ‎【答案】D ‎【解析】‎ ‎【详解】‎ 图中的风向是西北风,根据纬度可推出是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在④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应是西风漂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海水自西向东流,故选D。其余选项可排除。‎ ‎23.关于图中洋流(单位:摄氏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①洋流有可能日本暖流 B. ②洋流有可能是秘鲁寒流 C. ③洋流按成因分属于风海流 D. ④洋流可以使沿岸污染物范围扩散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的①洋流越往北水温越低,说明是北半球,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洋流向北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应是暖流,故①有可能是日本暖流,A正确;图中的②洋流越往南水温越低,说明是南半球,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洋流向北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应是寒流,②洋流有可能是秘鲁寒流,B正确;③洋流按成因分属于补偿流,C不正确;④洋流可以使沿岸污染物范围扩散,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故选C。‎ ‎24.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 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 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C. 地面蒸发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D. 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表层盐分积累 ‎【答案】C ‎【解析】‎ 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土壤湿度增大,地面蒸发量增多,所以空气湿度增大。土壤热容量增大,吸收相同热量,气温变幅减小。蒸腾作用增强,大气降水增加,土壤湿度增大。所以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地面蒸发是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对。A、B、D错。‎ 点睛: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土壤湿度增大,水分含量多,地面蒸发量增多,所以空气湿度增大。土壤热容量增大,吸收相同热量,气温变幅减小。蒸腾作用增强,大气降水增加,土壤湿度增大。‎ ‎25.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是褶皱,④是断层,两者都是地球的内力作用形成,故A正确。②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而成,③是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26.读某大洲局部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 ‎ 甲、乙、丙自然带分别为( )‎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答案】B ‎【解析】‎ 图中甲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其影响形成热带荒漠景观;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受其影响形成热带草原景观;丙为地中海气候,受其影响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故B正确。‎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2~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读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沉积 ‎28. 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 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B. 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 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 沉积-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答案】27. B 28. C ‎【解析】‎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图中的景观在河西走廊,是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所以图中的“蜂巢”的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 ‎【27题详解】‎ A、 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一般在河流的上游发生,故A不符合题意;‎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图中的景观在河西走廊,是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所以图中的“蜂巢”的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故B正确;‎ C、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图中没有信息显示有冰川作用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题详解】‎ 花岗岩按成因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是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所以岩浆岩的形成应在其切入岩层之后形成,故该地应先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层,后岩浆入侵,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岩,题干中提到裸露在外,说明后来又经过地壳抬升才裸露在外,后形成蜂巢地貌,最后经风力侵蚀形成,故C正确。‎ 读“北半球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9. 甲乙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 )‎ A. ②和a B. ③和d C. ①和a D. ④和c ‎30. 下列叙述正确是 ( )‎ A. 甲图中①地将受暖气团控制 B. 乙图中的城市可能位于南半球 C. 甲图中④地处于冷锋锋前 D. 乙图中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 ‎【答案】29. D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甲图中降水在锋线附近,且锋前和锋后都有降水,应是冷锋。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谈移动,锋前是暖气团,锋后是冷气团,故①④属于暖气团,②和③属于冷气团,故AB排除;乙图是锋面气旋,锋面气旋的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图中a b是冷气团,cd是暖气团,综上所述,本题选D,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30题详解】‎ 据上小题分析可知,甲图中①地将受冷气团控制,A错误;乙图中的冷气团来自北侧,暖气团来自南侧,说明位于北半球,B错;甲图中④地处于冷锋锋前,C正确; 乙图中存在连续性降水的主要在暖锋的锋前,四地中只有b,故D错。‎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 拉萨气温日较差大,气候独特,既有“日光城”的美誉,又有著名的“拉萨夜雨”。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 材料二 拉萨位置(如下图所示) ‎ ‎(1)分析拉萨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2)分析拉萨夏季“昼晴夜雨”的天气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答案】(1)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河谷地形白天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 ‎(2)白天降水相对少,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有机质积累,可提高其产量、品质;夜间降水多,气温较白天低,雨水消耗于蒸发的部分少,渗入土壤中的水分多,有利于水分涵养,增加作物根系吸收。‎ ‎【解析】‎ ‎【详解】(1)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大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升高幅度大,白天气温较高;因为大气稀薄,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幅度大,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大;河谷地形容易形成山谷热力环流,白天谷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 ‎(2)拉萨地处河谷地区,容易形成山谷热力环流,白天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而夜晚由于谷底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容易形成对流雨。白天降水相对少,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有机质积累,可提高其产量、品质;夜间降水多,气温较白天低,雨水消耗少,渗入土壤中的水分多,增加作物根系的吸收,有利于水分涵养,满足农作物对水的需求。‎ ‎32.读下图完成各题。‎ ‎(1)花岗岩属于图中(a、b、c、d) 。从地质构造看甲属于 ,丙属于 乙地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2)图中①~⑦表示水循环的不同环节,添画箭头表示形成海陆间循环的最基本四个环节(多画少画错画均不得分)。目前人类对其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填代号)。‎ ‎【答案】(1)b 向斜 断层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破碎,被侵蚀成谷地。‎ ‎(2)‎ ‎⑤‎ ‎【解析】‎ ‎【详解】(1)a喷出型岩浆,b是侵入型岩浆岩,c是变质岩,d是沉积岩。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在图中对应b。从地质构造看甲岩层下凹,属于向斜,丙处岩层断裂并位移,丙属于断层,乙地地貌是谷地,形成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破碎,被侵蚀成谷地。‎ ‎(2)图中①~⑦表示水循环的不同环节,①②③④⑤属于海陆间水循环,①②表示蒸发和降水,箭头分别朝上,朝下;③是水汽输送,水汽来自于海洋,箭头朝东;④是降水,箭头朝下;⑤是地表径流,箭头朝左下。⑥⑦是陆地内循环,表示蒸发和降水,箭头分别朝上朝下。目前人类对其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对应⑤。‎ ‎33.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商业区应该是数码 对应的区域,工业区应该是数码 对应的区域,住宅区应该是数码 对应的区域,文化区应该是数码 对应的区域。‎ ‎(2)a、b、c、d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请分析原因。‎ ‎(3)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请选出最佳地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②③①④‎ ‎(2)d 原因: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受工业废气污染少;依山傍水、河流上游,环境优美;靠近文化区等。(答出2点即可)‎ ‎(3)乙地。原因: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少;河流下游,对水源污染小;接近铁矿等原料产地;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靠近河流,工业用水充足。(答出2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详解】(1)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公路交通干道会合处附近,对应②;工业区位于城市外缘,且靠近交通线,河流下游,污染小,对应③;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占地面积最大的为住宅区,对应①;文化位于河流上游,靠近山区,环境优美,对应④。‎ ‎(2)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城市郊外环境优美,地势较高,交通便捷之处。据图可知,d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受工业废气污染少;依山傍水、河流上游,环境优美;靠近文化区等,因此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3)钢铁工业基地选址既要考虑靠近原料、水源、交通等利于产业发展的条件,还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保护。‎ ‎34.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中央在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千米,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甲、乙两图为“该地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  喀什农副土特产丰富,主要盛产甜瓜、西瓜、葡萄、石榴、无花果、巴旦杏等瓜果,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 ‎(1)喀什所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2)图甲中A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图乙中的B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_______;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喀什附近地区主要地形的成因。‎ ‎(3)喀什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试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 ‎(4)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两方面,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优越的区位条件。‎ ‎【答案】(1)土地荒漠化 ‎(2)(山前)冲积扇  断层(地堑)  受内力作用,地壳断裂凹陷,受流水的冲积作用,而形成的冲积扇平原。‎ ‎(3)沙砾层减少了水分的蒸发;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日温差,利于养分的积累;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 ‎(4)该地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边境线长,与五国接壤,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业,该地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有利于与周围地区的联系。铁路等交通运输便利。‎ ‎【解析】‎ ‎【详解】(1)喀什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这里气候干旱,由于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土地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土地荒漠化。‎ ‎(2)根据图中位置可知:喀什正好位于河流的出山口,根据乙图可看出喀什地质构造是地堑。结合地图可看出当地是在内力作用下,地壳断裂凹陷,在出山口位置地势变缓,使得河流的流速变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最终形成了山前冲积扇。‎ ‎(3)沙砾层作用从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增大昼夜温差,减少土壤养分流失等方面进行分析。‎ ‎(4) 从材料中“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千米,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 可得出结论: 有利于与周围地区的联系,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当地有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港,交通运输便利。‎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图9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厄勒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 ‎(2)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1)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2)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厄勒海峡地区为载体,考查高新产业区的区位优势件、交通线地理意义及评价建设交通建设的条件。材料简练而新颖,重点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知识运用、阐释和辩证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 ‎)根据材料可知“医药谷”的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可从科技、便捷的交通、优美的环境等方面来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地“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具有科技和人才优势:材料中“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说明有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产业间协作条件好;图中厄勒海峡地区有高速公路和飞机场,交通便捷;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海岸地区,环境优美。‎ ‎(2)说明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要从加强区域联系、缩短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交通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说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