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地理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如图示意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人口数量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2.人口增长类型与③地区相似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印度 C.德国 D.中国 读北京市不同用地类型车位数与夜间车位需求量统计图(数据截至2016年底),据此完成3~4题。 3.甲类车位主要分布在() A.住宅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4.为缓解停车位供需矛盾,北京市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错峰共享车位②减少路侧车位数量③大力发展立体停车位④提高夜间停车费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7年12月3日至5日在浙江省乌镇举行,主题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乌镇现已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如上图为乌镇聚落形态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对乌镇聚落形态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交通 6.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对其城镇发展的影响有() ①提高城市等级②提升城市知名度③推动产业升级 ④扩大服务范围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7~8题。 7. 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8. 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9~10题。 9.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10. 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1~12题。 11. 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12. 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据此完成14~15题。 14. 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 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如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16~17题。 16. 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17. 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8~19题。 时期(年) 1985~190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 增长率(%) 6.49 资*源%库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 增长率(%) 3.77 4.28 3.79 18.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19. 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20~21题。 20. 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21. 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 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3.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下图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读图,回答24~25题。(双选) 24. 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A.食品 B.日常用品 C.服装 D.家用电器 25. 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A.出行距离 B.购物成本 C.交通方式 D.购物环境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下表为我国2011~2015年人口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表(暂不包括港澳台数据)。 年份 项目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总人口 (万人) 134 735 135 404 136 072 136 782 137 462 人口自然 增长率(‰) 4.79 4.95 4.92 5.21 4.96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相关信息显示,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47亿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 材料三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国家 日本 巴西 瑞典 尼日利亚 中国 韩国 世界 年龄中 位数 44.6 28.9 41.7 15.2 35.2 37.9 28.4 (1)材料一反映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推测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若不考虑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影响,据材料预测我国年龄中位数的变化趋势,并说出原因。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人口普查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意义重大,它可以了解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素质等,为各级行政机构进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2010年我国以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面图1示意2000年与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数,图2示意2000年与2010年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对比。 图1 图2 (1)2010年与2000年相比,上海市常住人口增加了约62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增加了552万人。与全国同期相比,上海市的人口增速特别快,试分析其原因。 (2)结合图2说出目前上海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并简述其对上海市产生的影响。 (3)结合图2说出上海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如图表示某市1980~2009年城市化的过程。 材料二该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城市病”),专家建议打造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1)根据材料一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写出你所了解的“城市病”的表现,并针对“城市病”表现提出整改的合理建议。 29.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如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图。 材料二如图为不同时期该地河流在等量降水过程后形成的洪水流量过程示意图。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说明理由。 (3)材料二中,最能反映该地城市化迅速发展以后河流洪水流量过程的曲线是________(填①或②),为防止洪水导致的城市“内涝”,该城市完善了排水管道网。据材料一、二判断排水管道网中排水管道的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4)简要评析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地理期中考试题答案 1.D 2.C 3.A 4.B 5.B 6.D 7.D 8.B 9.B 10.C 11.A 12.B 13.C 14.D 15.C 16.D 17.D 18.C 19.D 20.B 21.A 22.D 23.B 24.CD 25.AB 2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表能力、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人口流动的原因等相关知识。第(1)题,材料一反映近年来我国总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我国总人口数逐年增加的原因可以从我国自然增长率为正方面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原因主要从人口政策的调整角度分析。第(2)题,我国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主要是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入经济条件好、生活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第(3)题,不考虑二孩政策的影响,在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低水平的前提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年龄会提高,人口年龄中位数的数值会变大。 答案:(1)总人口数逐年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整体上有小幅上升。总人口数逐年增加的原因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自然增长率有小幅上升主要是受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 (2)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就业机会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3)年龄中位数将会变大。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且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27.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速度快的原因、上海市目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影响、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原因等相关知识。第(1)题,人口增速快的原因主要从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角度分析。第(2)题,由图2可知,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大于10%,说明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主要从养老压力、劳动力短缺、城市公共设施等方面回答。第(3)题,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的变化可从图2中直接读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从外来人口的流入方面阐述。 答案:(1)2000~2010年,上海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来人口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使上海市人口增速加快。 (2)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影响:社会养老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对外来劳动力依赖程度加大;接纳外来劳动力对城市的公共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产生较大的压力。(其他回答合理亦可) (3)变化:下降。2000~2010年,外来劳动年龄人口大量涌入上海市,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对降低。 28.解析:第(1)题,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从城市规模、城市人口数量及比重、功能分区等角度去回答。第(2)题,“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住房、交通、就医和环境质量等方面。合理建议可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分散城市职能、改善城市交通等方面分析。 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城市病”的表现:劳动力过剩,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质量恶化,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合理建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经济适用房,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植树造林,将重污染工业外迁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9.解析:第(1)题,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地租最高;C地位于城市最外围,地租最低。第(2)题,D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势较高,靠近文化区,环境优美,最适宜建造高级住宅区。第(3)题,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地面硬化,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洪峰提前;排水管道的走向要与河流的流向基本一致。第(4)题,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有美化作用,但对交通线路的布局也会产生限制作用。 答案:(1)A>B>C。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 (2)D地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靠近森林,处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3)①东北—西南走向。判断理由:应与河流流向一致。 (4)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并美化城市环境,但也会影响城市交通线路的布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