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中考试地理(学考)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学考)期中测试 出题人: 审题人:试卷类型:A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卷 选择题(共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 B. 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界线一定是明确的 C. 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 D. 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 【详解】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区域边界有明确的,也有过渡的;区域的开放性,能够影响周围地区;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选择D项。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回答下列各题。 2. 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 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B. 降水较少 C. 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D. 高温多雨 3. 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A. 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 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 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 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4. 我国北方有些民居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 A. 光照较强 B. 风沙大 C. 冬季寒冷 D. 雨水多 【答案】2. B 3. A 4. C 【解析】 试题分析: 【2题详解】 我国水资源是南多北少,南方降水时间长,降水丰富,北方降水时间短,降水较少,所以B正确。 【3题详解】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网密布,耕地以水田为主,且比较分散,由于人口稠密,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题详解】 窗户的主要功能是通风,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冬季风强,故有些民居没有后窗,所以C正确。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问题: 5.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 为商业网点选址 B. 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6. 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 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 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 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7. 中央电视台每天发布气象信息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GIS技术 ②RS技术 ③GPS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5. A 6. C 7. A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城市交通图能显示城市各地区通达度,城市人口分布图能显示城市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密度,两图层叠加,可以显示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交通通达度最好的地区,而这恰好是商业网点的最好选址。 【6题详解】 比较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和1985年的不同,可以发现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其可以很好地反映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7题详解】 卫星云图的获取是应用了RS技术,而遥感信息与地图的结合应用了GIS技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获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交通图层、人口分布图层、土地利用图层。掌握“3S”技术各自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8.对“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科学技术方法 A. 地理信息系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 人工科考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地理信息系统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监控荒漠化土地不是其主要功能,A错误; B.空间定位和导航是GPS的主要功能,监控荒漠化土地不是其主要功能,B错误; C.利用卫星监测和获取地表影像资料,属于遥感的主要功能。因此监控荒漠化土地发展宜选用遥感技术,C正确; D.人工科考效率低,误差大,耗时耗力,不是最好选择,D错误。 故选:C 【点睛】空间定位和导航是GPS的主要功能,GPS接收机能随时提供当地的经纬度和高度三维坐标。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种以采 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 利用卫星监测和获取地表影像资料,属于遥感的主要功能。 9.热带雨林是:( )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②“地球之肺” ③“地球之肾” ④最古老生物群落 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①对。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称号, ②对。 “地球之肾”指的是湿地, ③错。原始雨林人类破坏活动少,有最古老的生物群落,④对。热带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更属于整个地球, ⑤错。所以A对。 考点:热带雨林的作用。 10.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它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土壤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热带雨林地区全年水热充足,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但其主要的不利方面是养分主要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养分很少,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热带雨林的主要功能 【知识拓展】热带雨林的作用 热带雨林水汽丰沛,蒸发後凝结成云,再降雨,成为地球水循环的重要部份; 不仅有助於土壤肥沃与生物生长,也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1、净化空气——空气的净化物 2、具有自然防疫作用。 3、天然制氧厂。 4、天然的消声器 5、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6、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7、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 8、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 9、热带雨林还具有物质用途 为生产生活提供木材。 11.热带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多雨的气候使淋溶作用强,养分易流失。①②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巴西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特征。 12. 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煤种齐全,但以褐煤为主 B. 大同煤田是优质主焦煤基地 C. 煤层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 D. 分布范围广,全省有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山西煤炭还是以无烟煤为主,煤层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所以C正确。 考点:能源资源的开发 13. 山西省改输煤为输电,给山西省带来的好处是 ( ) A. 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B. 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C. 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 减少水资源需求,缓和用水矛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变输煤为输电,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降低运输成本,所以B项正确。 考点:能源资源的开发 14. 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 露天开采 B. 矿区道路的铺设 C. 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D.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但山西以重工业为主,成为了山西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选D项。 考点:山西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 15.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正确的是 A.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历史较早,16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 B. 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18世纪下半叶流域内土地退化、植被破坏严重 C.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混合农业区,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造成生态退化 D. 田纳西河流域内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断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历史较早,19世纪下半叶,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断砍伐森林,流域内土地退化、植被破坏严重。 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上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 小明发现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一系列图片都是最新动态监测的结果,获取上述图片最便捷的技术是( ) A. 野外测量 B. 扫描旅游地图 C. 遥感技术 D. 全球定位系统 17. 森林区内的住宿区是( ) A. B. C. D. 【答案】16. C 17. B 【解析】 试题分析: 【16题详解】 因为该风景区是大型风景游览区,所以只有运用遥感技术,才能监测较大范围的区域,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 【17题详解】 将森林区和住宿区图片相叠加,找出森林区和住宿区重叠的部分,所以B正确。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问题的分布区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丙地区—土地荒漠化 B. 乙地区—水土流失 C. 丁地区—土壤盐碱化 D. 甲地区—土地石漠化 19. 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这体现了区域的( ) A. 整体性 B. 联系性 C. 开放性 D. 差异性 20. 目前治理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 A.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体系 B. 调整农、林、牧用地比重 C.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D. 跨流域调水,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答案】18. C 19. D 20.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生态环境问题,从图中可以判断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布和防治措施。 【18题详解】 丙地区为我国新疆,主要是干旱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A正确;乙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B正确;丁地区是长江沿岸,降水多,属于湿润地区,一般不会出现土壤盐碱化,C不正确;甲地区为广西省,植被破坏会产生土地石漠化,D正确,选择C。 【19题详解】 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说明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选择D。 【20题详解】 目前丙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体系,可以恢复植被,降低风速,可以防治土地荒漠化,A对;调整农、林、牧用地比重可以减少水的消耗,节约用水,可以防治土地荒漠化,B对;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可以很好地防治土地荒漠化,C对;跨流域调水很难实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破坏自然植被,加大土地荒漠化,D错,选择D。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省某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 由于该地区生产结构变化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表现在( ) A. 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 B.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C. 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 D. 提高煤炭生产量 22. 有关该地区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 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 减少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D. 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答案】21. B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据图中显示,山西省通过进行煤炭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工业附加值,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故B项正确。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不属于生产结构的变化;题中信息不能确定三大产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和提高煤炭生产量的变化。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 【22题详解】 A、图中二氧化硫只是部分回收,并未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A项错误; B、图示生产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会加重气候变暖,B项错误; C、当地的大气、水等的污染随排放量的累积,污染会加重,C项错误; D、延长生产链,必然导致工业用水量增加,因此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六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3. 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 A. 四月、五月 B. 四月 C. 六月 D. 十一月 24. 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分解者 B. 缺少枯枝落叶 C. 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 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答案】23. C 24. D 【解析】 本题考查水土流失。 【23题详解】 每年四月、六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长江中上游地区6月降水量大、最为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所以6月锄草最易造成水土流失,故选C。 【24题详解】 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表层土壤被坡面径流带走,土层变薄,营养元素流失,所以茶园肥力下降,致使茶园“消瘦”,故选D。 25.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①地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B. ②地沿海利用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C. 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 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甘蔗是热带和亚热带农作物,从图中看出,①地为东北平原,热量不足,不适合种植甘蔗,故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中看出,②地为山东省的沿海滩涂,可以利用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符合因地制宜的做法,故符合题意; C、从图中看出,③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围湖造田,会加剧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故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看出,④地为内蒙古地区,开垦草原会造成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近年来,黑龙江省正由“北大仓”向“北大商”发展。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黑龙江省农业布局的特点是( ) A. 水稻集中分布在南部林区 B. 北部地区小麦分布面积大 C. 任意两种作物都有重叠分布 D. 纬度越低,玉米分布越广 27. 近年来,黑龙江省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 水土流失加剧 B. 沙漠化日趋严重 C. 气候恶化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28. 黑龙江省由“北大仓”向“北大商”发展,应该( ) A. 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 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特色农产品 C. 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D. 加大劳动力投入,精耕细作 【答案】26. B 27. A 28. C 【解析】 【2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麦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故B正确;水稻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不会集中分布在林区,A错误;小麦和水稻没有重叠分布区,C错误;玉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并非纬度越低,玉米分布越广,D错误。 故选B 【27题详解】 当地土壤肥力下降主要是耕作过程中不注重保护耕地,导致水土流失加剧造成的,A正确;黑龙江省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沙漠化现象较少,B错误;气候恶化与黑龙江土壤肥力下降无关,C错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主要导致土壤污染,化肥的使用在短期内能提高土壤肥力,D错误。 故选A 【28题详解】 “北大商”强调的是商品率高。扩大耕地面积和加大劳动力投入并不利于黑龙江省农业的长远发展,对提高农业商品率作用不大,故AD错误;黑龙江省的特色农产品主要分布在局部地区,因此,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不能够普及到全省,且对农业商品率影响不大,B错误;要变为“北大商”,应着眼于商品性农业基地建设,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C正确。 故选C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佥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读四大湾区基本资料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 与其他三个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是 A. 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沿海 B. 海陆交通便利,协作历史悠久 C. 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达 D. 发展空间广阔,劳动力丰富 30. 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目标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 B. 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地区发展 C. 推动粤港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区域转型升级 D. 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技术合作平台,培育传统产业发展 【答案】29. D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他三个大湾区也都靠近沿海地带,A错误;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运交通便利也是其他三个大湾区具有的区位优势,B错误;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粤港澳大湾区的矿产资源缺乏,C错误; D.由表可知,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三个大湾区些比,面积最大,发展空间广阔,且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最多,劳动力丰富,D正确。故选D。 【30题详解】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有利于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信息交流和互相合作,A叙述正确; B.“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地区发展”有利于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互补,实现内地与港澳的合作共赢,B叙述正确; C.“推动粤港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区域转型升级”有利于大湾区的产业升级,C叙述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培育传统产业发展不是大湾区未来的发展目标,D叙述错误。 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第二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图A)位于我国内蒙古中西部,近几十年来面积都明显扩大。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图B)在2015 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引起了世界关注。 (1)分析图A中沙漠扩张的自然原因。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指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归纳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气候干旱,物理风化显著;多疏松沙质沉积物;冬春多大风,植被稀少,风沙活动明显;气候异常(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加剧荒漠化。 (2)年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甘草种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减少荒漠化);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生态)。 【解析】 (1)据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图A)位于我国内蒙古中西部,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春多大风,植被稀少,风沙活动明显;且深居我国大陆内部,气候干旱,物理风化显著,多疏松沙质沉积物;同时气候异常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加剧荒漠化。 (2)据图可知,库不齐沙漠靠东,我国降水从东向西减少,所以库不齐沙漠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图中显示库不齐沙漠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从图表信息可知,库不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甘草种植。甘草种植可以保护土壤,土壤又可以生长牧草,牧草多了可以发展特色旅游。甘草种植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点睛】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沙漠为载体考查沙漠形成的原因和沙漠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做题需明确:(1)沙漠扩展的自然原因应从物源-——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和基本条件——干旱三个角度分析。(2)认真做分析图中两沙漠的地理位置差异,并结合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3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分析。 32.罗纳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罗纳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上世纪80年代,罗纳河上游出现一次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流经量在短期内从3250m³/秒减少到2450m³/秒。 材料二:500多公里的罗纳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1970年代初世界石油市场紧张催生了法国大力发展核电,法国现在是核电比例最高的国家。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 (1)说明洪峰在罗纳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消减的自然原因。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l,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备选答案: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3)解析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的可能原因。 【答案】(1)罗纳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 (防洪)(注:填写顺序不分先后) (3)水电站改变了河流的径流量、汛期、枯水期等,影响河流的流通性,降低了河流的自身净化能力,阻断了鱼类的溯回产卵,破坏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答其中一点即可);人们对径流生态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上世纪80年代开始,罗纳河整治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同时核电逐步成为法国的主要能源,具备了拆除部分水电站的条件。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湿地调节径流的作用、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等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罗纳河里昂以上流域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因沼泽和湖泊具有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故洪峰在罗纳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消减。 (2)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等措施可有效改善航运条件,并起到防洪的作用。进行梯级开发,可实现流域发电的功能,并有效改善航运条件、起到防洪等作用;而通过整理河谷滩地,可进行土地开发,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3 )水电站的修建,改变了河流的径流量、汛期、枯水期等水文特征,还影响河流的流通性,水体更新速度减缓,河流自身净化能力减弱。鱼类溯回产卵受到水电站的障碍,生态平衡才到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人们生态环境的重视,加上人们人识到径流在生态保护中所起到作用非常重要,使得人们知道水电站的拆除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由材料“1970年代初世界石油市场紧张催生了法国大力发展核电,法国现在是核电比例最高的国家。”可知,核电逐步成为法国的主要能源;因此,罗纳河整治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上世纪80年代,法国具备了拆除部分水电站的条件。 【点睛】1、湿地调节河流径流作用可概括为“削峰补枯”。 2、流域的开发应是综合利用与治理并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