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第二次考试地理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共45分)‎ 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位于地月系,地月系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银河系位于总星系中,银河系、河外星系合称总星系,是人类目前可以观测到的宇宙部分,河外星系不包含地球,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太阳系在天体系统中的层次是(  )‎ A. 最高一级 B. 最低一级 C. 次于银河系 D. 同于河外星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故C正确,A、B、D错误。‎ ‎3.平时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是 A. 太阳外部的整个大气层 B. 太阳内部 C. 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D. 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大气结构。‎ ‎【详解】‎ 肉眼只能看到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食时能看到,或借助仪器观测。‎ ‎4.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B.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 C. 地面冷热不均 D. 地球周围有大气包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地球上大气运动的主要热源是太阳辐射,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故引起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而引起大气运动,A正确;地面冷热不均是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C错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和地球周围有大气包围与大气运动无关,BD错误,故选A。‎ ‎5.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 大气环流 B. 单圈环流 C. 三圈环流 D. 热力环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而三圈环流、单圈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判断D正确。‎ ‎6.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D.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椭球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意义。‎ ‎【详解】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故A不符合题意;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椭球体,中间略鼓,两极稍扁,与昼夜更替现象无关,故D 不符合题意;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是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故C正确。‎ ‎《齐民要术》:“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回答下列各题。‎ ‎7.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 A. 雨天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D.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 ‎8. “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其原因是(  )‎ ‎①烟尘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降低不至于过低 ‎②放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③放火作煴,说明夜晚保温与大气逆辐射无关 ‎④放火作煴,说明夜晚的热量直接来自于放火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故夜晚气温低,B对。雨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ACD排除。故选B。‎ ‎【8题详解】‎ ‎“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原因是①烟尘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降低不至于过低,②放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A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某年2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太阳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X为最高级别)。读太阳大气层示意图。‎ 太阳黑子和耀斑 A. 都发生在①层 B. 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 都发生在②层 D. 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太阳的大气结构与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对应的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B正确;③层为日冕层主要有太阳风,据此分析本题选择B。‎ ‎【点睛】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色球层上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太阳黑子和耀斑具有明显的变化周期,时间为11年。‎ ‎10.下列叙述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地理现象是 A. 黎明时分天空是明亮的 B.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C.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D.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黎明时分天空是明亮的是由于散射作用形成的,属于削弱作用,故A错误;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属于削弱作用,故B错误;夏季,多云的白天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故气温不会太高,属于削弱作用,故C错误;多云的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不属于削弱作用,故D正确;故选D。‎ ‎1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一周(360°)的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B. 地球上的物体作水平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左偏,在南半球向右偏 C. 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二分之一 D. 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现象,是地球上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概况。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时56分4秒,为一个恒星日,A错误;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B错误;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1/2,C正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是地球上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D错误。故选C。‎ ‎2019年10月1日上午,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阅兵式开幕时,地球运动到图中的 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①之间 ‎13. 下列四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2. B 13.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12题详解】‎ 根据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向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判断①位于夏至附近,③位于冬至附近。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因此④位于春分附近,②位于秋分附近。阅兵开幕式为‎2019年10月1日上午,处于秋分至冬至之间,因此地球运动的轨迹在图中的②-③之间,故选B。‎ ‎【13题详解】‎ 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为1月初,远日点最慢,为7月初。图中①②③④中靠近近日点的为③冬至日附近,故选C。‎ ‎14.对流层或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地面反射 D. 大气辐射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故选B。‎ 读某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hpa)),回答下列各题。‎ ‎15. 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摩擦力 D. 近地面风向 ‎16. 对风的速度大小有影响的力是 A. a和b B. b和c C. c和d D. d和a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中可知,a的方向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c为风向,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d为摩擦力与风向相反;b为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据此判断本题选择A。‎ ‎【16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而空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其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直接影响风力的大小;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力大小;摩擦力对风具有阻碍作用,可减少风速。据此分析D正确。‎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2014年1月中国嫦娥3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登月。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下图中左图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黑夜后首次醒来。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7. 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右图中的(  )‎ A. ① B. ③‎ C. ⑤ D. ⑦‎ ‎18.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强,②弱 B. ②强,③弱 C ①强,③弱 D. ④强,⑤弱 ‎【答案】17. D 18. C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17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⑦表示射向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⑤表示被大气吸引的地面辐射;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⑦,D正确。‎ ‎【18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⑤表示被大气吸引的地面辐射;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①强气温高,而夜晚地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③弱,气温低,C正确。‎ ‎19.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不同 B. 赤道平面同黄道平面交角为66°34′‎ C. 地球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 D. 太阳既是地球自转的中心又是地球公转的中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概况。‎ ‎【详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都呈自西向东的方向,A错误;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为23°26',B错误。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C正确。地球自转的中心是地轴,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况。‎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 A地气压低 B. 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 C. B地气压高 D. 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 ‎21. 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 A. 为白天,吹海风 B. 为白天,吹陆风 C. 为夜晚,吹海风 D. 为夜晚,吹陆风 ‎【答案】20. D 21. A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其应用。‎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等压面分布的一般规律: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同时由图中等压面的数值可知,该地位于近地面。A处等压面向上凸,近地面为高压,空气下沉堆积所致,故A地温度较低。B处等压面下凹,近地面为低压,空气膨胀上升所致,故B 地温度较高。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较低的地方,即图中由A地流向B地。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海陆风的相关知识。A为海洋,气压高,气温较低;B位于陆地,气压较低,气温较高。即陆地温度高而海洋温度较低,故判断为白天。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为海风。故选A。‎ ‎22.下列四幅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详解】‎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受热地区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低,受冷地区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高,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起;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陷。城市因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热多,所以气温高于郊区,城市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故D正确,B错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温度高,气流上升;夜晚海洋温度高,气流上升;故AC错误。所以本题选D。‎ 读图,回答问题:‎ ‎23. 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 温度:A>B>C>D C.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 气压:D>A> B>C ‎24. 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3. A 24. B ‎【解析】‎ 试题分析:‎ ‎【23题详解】‎ 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图示B处盛行上升气流,判断近地面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而A处盛行下沉气流,则近地面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故B错误;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越往高空,气压越低,D错误;热力环流是大气环流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C错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A正确。‎ ‎【24题详解】‎ 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③处气流上升,若为白天,山峰的气温高于山谷,故山坡应盛行上升气流。若为晚上,山谷的气温较山峰高,故山谷盛行上升气流。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热力环流对应知识即可作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25.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地球自转导致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右”的判断方法—伸平右手,大拇指与四指垂直掌心朝外, 四指指向运动方向,大拇指即右方。故A正确。‎ ‎【点睛】注意左右的判断方法---“左右手定则”。‎ ‎26.在北半球观测者看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看起来几乎不动,是因为 A. 北极星距地球十分遥远 B. 北极星位于银河系以外 C.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 D. 地球自转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而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北半球观测者看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看起来几乎不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7.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A. 甲:动力原因 上升 B. 乙:动力原因 上升 C. 甲:热力原因 下沉 D. 乙:热力原因 下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中纬度变化和气压带的分布可知,甲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中来自赤道的气流在北纬30°附近不断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属于动力原因,B、D错。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暖而轻的气流与来自极地高气压的冷而重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一个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较低,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属于动力原因,A对、C错。故选A。‎ ‎28.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规律是 A.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 ‎6月22日开始向北移动 C. 约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D. 约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基本一致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移动规律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基本一致,D正确,C错误;在北半球,与二分二至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A错误;‎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所以气压带和风带也向南移动,B错误;综上,本题选择D。‎ ‎29.下列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则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方向,地球绕地轴作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在北极上空呈逆时针旋转,据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B. 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026/S向北移至23026/N C. 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 D.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北半球的夏半年指从春分-夏至日-秋分,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从春分至夏至,直射点向北移动,从夏至到秋分,直射点向南移动,A错误;冬至日直射点位于最南端23°26′S,夏至日直射点位于最北端23°26′,故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26′S向北移至23°26′N,B正确;秋分后,直射点向南移动,位于南半球,直到次年的春分,C错误;夏至日直射点位于23°26'N,此后直射点向南移动,至秋分到达赤道,D错误。综上,本题选择B。‎ ‎【点睛】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31.在下面两幅图中,左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e.f表示不同作用,a、b、c、d表示不同辐射)。右图是同一地点阴天和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 ‎(1)根据示意图中各字母的含义,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f作用具体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作用。‎ ‎(3)a、b、c、d四种辐射种波长最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4)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f可能增强 ②箭头e可能增强 ③箭头c可能增强 ④箭头a可能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右图中两条昼夜温度变化曲线中,表示晴天昼夜温度变化的是_______‎ ‎,表示阴天昼夜温度变化的是_______。这反映出a、b、c、d四种辐射中,受天气状况影响最明显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辐射(填字母)。‎ ‎【答案】 (1). 太阳辐射 (2). 地面辐射 (3). 大气逆辐射 (4). 大气辐射 (5). 吸收 (6). 反射 (7). 散射 (8). a (9). b (10). A (11). a (12). b (13). a (14).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影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虚弱作用、保温作用等知识及内在之间的联系。‎ ‎【详解】(1)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结合图中箭头可以判断:图中a为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b为地表辐射,c为大气将能量返还给地面为大气逆辐射,d表示大气将能量释放到宇宙空间。为大气的削弱作用。‎ ‎(2)f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了,主要有吸收、散射和反射三种作用,其中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3)根据波长的长短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因此a、b、c、d四种辐射中只有太阳辐射的温度最高,因此波长最短。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因此为b。‎ ‎(4)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读图可知,图中a、b、c、d分别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大气辐射,e、f分别为大气保温作用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即f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即c增强,从而是大气保温作用即e增强。综上分析A正确,故选A。‎ ‎(5)读图可知,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晴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弱,a表示晴天。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低,故气温日较差较小,b表示阴天;图中a、b、c、d分别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大气辐射。受天气影响最大的太阳辐射——a;以及大气逆辐射——c。‎ ‎32.读“北半球某地某时的等压面分布图”,图中甲、乙两地为近地面,丙、丁为对应的高空,完成下列问题题。‎ ‎(1)根据图中近地面等压面凹凸状况,在图中用箭头标出该环流大气运动方向,并画出对应的高空等压面(线)。‎ ‎(2)根据所画该环流大气运动方向,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  。 ‎ ‎(3)图中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  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地。 ‎ ‎(4)图中,近地面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    风。 ‎ ‎(5)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风示意图,甲地位于陆地上,乙地位于同纬度海洋上,则图示环流反映的时间是    (白天或黑夜)。‎ ‎【答案】(1) 甲→乙→丙→丁→甲,高空等压面与近地面相反。‎ ‎(2)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3)乙,阴雨,甲。‎ ‎(4)西南。 ‎ ‎(5)黑夜。‎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原理和应用。‎ ‎【详解】(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近地面低压,竖直方向上气流上升,近地面高压,竖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图中气流运动方向是:甲处气流下沉,乙处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高空气流由丙地流向丁地。根据等压线凸向与气压中心性质的关系可知,高压等压线凸向高空(低压区) ,低压等压线凸向近地面(高压区 )。图中丙处是高压 ,等压线凸向高空 ,丁处是低压,等压线凸向近地面。具体如图。‎ ‎(2)根据等压线的判读规律可知,等压线凸向高空(低压区)气压高,等压线凸向近地面(高压区)气压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近地面气压性质与高空相反;近地面空气密度大气压高,高空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所以在同一地点在竖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由图可知,图中甲处等压线凸向高空,气压高,高空(丁地)气压低;乙地等压线向近地面凸出,气压低,高空(丙地)气压高。所以甲乙丙丁四地气压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甲>乙>丙>丁。‎ ‎(3)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乙地是低压,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冷却容易凝云致雨,多阴雨天气;甲地是高压,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白天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多,地面辐射强,大气气温高;夜晚晴天,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近地面的气温低。所以受高压影响昼夜气温日较差大。故图中甲地气温日较差大。‎ ‎(4)近地面的风的形成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水平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由图可知,图中甲地气压高(在南面),乙地气压低(在北面) ,该地在半球。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南向北了地转偏向力是向右偏, 所以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是西南风。‎ ‎(5)根据以上分析,甲为高压,乙处为低压,由于甲处位于陆地上,乙处位于海洋,此时吹陆风,为夜晚。‎ ‎33.在假设地表均一并由于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和地球自转运动,地球周围大气形成了三圈环流。下图中,图1是三圈环流中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图2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某季节)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纬度由低到高写出图1中地球周围大气形成的三圈环流的名称:‎ ‎______________环流,_______________环流,___________环流。‎ ‎(2)写出图1中字母所代表的近地面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E__________。‎ ‎(3)在ABCDE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由于气流的____________(上升或下沉)形成的,字母C所表示的气压带是由于气流的______________(上升或下沉)形成的,字母B所表示的风带在北半球的具体风向是_____风,字母D所表示的风带在南半球的具体风向是_____风。‎ ‎(4)根据“图2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某季节)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这一信息,写出图2中甲和乙两个气压中心的名称及其被切断的气压带名称: 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被甲切断的是_______________带。‎ ‎(5)根据图2中的信息可知,图2中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6)图2中不同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格局反映了( )‎ A.太阳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差异 B.海陆热力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C.地势起伏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D.大气环流的多样性 ‎【答案】 (1). 低纬 (2). 中纬 (3). 高纬 (4). 赤道低气压带 (5). 东北信风带 (6). 副热带高气压带 (7). 盛行西风带 (8). 副极地低气压带 (9). 上升 (10). 下沉 (11). 东北 (12). 西北 (13).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14). 夏威夷高压 (15). 副热带高气压带 (16). C (17).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海陆未付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和应用。‎ ‎【详解】(1)按纬度由低到高写出图1中地球周围大气形成的三圈环流的名称为低纬度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高纬度环流圈。‎ ‎(2)根据三圈环流图,及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进行判断:图甲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依次是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 ‎(3)A为赤道低气压带,由于位于赤道及其南北两侧接受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形成低压。字母C位于30°附近,该区域由于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此不断堆积下沉,是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字母B代表副热带高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为东北风。字母D代表副热带高压带流向高纬度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北风。‎ ‎(4)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均位于副热带,说明为北半球夏季。夏季,陆地升温速度快,海洋升温速度慢,导致副热带地区陆地温度高、海洋温度低,陆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海洋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据此判断图中甲处为亚欧大陆上的印度低压,使分布在此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 ‎(5)根据上题分析,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为北半球的夏季,时间可能为7月份,故选C。‎ ‎(6)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均位于副热带,说明为北半球夏季。夏季,陆地升温速度快,海洋升温速度慢,导致副热带地区陆地温度高、海洋温度低,陆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海洋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体现的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故选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