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命题人: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象变化 C.森林被破坏 D.围湖造田 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读澳大利亚西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自然景观从Z→Y→X的变化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珀斯所属的陆地自然带类型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热带荒漠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5~7题。 5.当野生动物大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 ) A.西风带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6.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 ) A.热带草原带 积雪、冰川带 B.热带荒漠带 高寒灌木林带 C.热带雨林带 高寒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 苔原带 7.形成图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下图为“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 ) A.1970年 B.1985年 C.2005年 D.2013年 9.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限制人口迁移 B.提高教育水平 C.提倡早婚 D.鼓励生育 解放初期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1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下图为“我国1949~2014年出生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 ) ①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 ②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③育龄妇女人数少 ④抚养成本太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16~2020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 ) A.中学老师 B.建筑设计师 C.外科医生 D.家政护理人员 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 (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回答12-13题。 12.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13.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14.下图为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其中Ⅰ期和Ⅳ期增长模式是( ) A.传统型、原始型B.原始型、传统型 C.原始型、现代型 D.传统型、现代型 15.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国土面积大小是制约一个国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人口容量有相对确定性 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D.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16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右下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 A. ①和② B.②和③ B. ①和④ D.③和④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付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a、b、c城市功能分区分别可能是 ( ) A.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 B.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C.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D.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 18.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 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 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 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位于背风坡,空气湿度小,日照多 19.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回答20—21题。 20.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苏州与绍兴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B.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C.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D.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南京覆盖 21.下列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城市化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 B.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城市化发展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D.出现了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 下图为我国某市1980—2012年间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与新建城区面积变化(相对上一年)水平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2-23题。 22. 1980—2012年间,该城市市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与新建成区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①城市总面积逐年增加 ②城镇化水平有的年份升高,有的年份下降 ③市区人口基本没有变化 ④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都有增加的趋势 A. 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1980—2012年间,该市城镇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①耕地面积减少 ②失业人口增多 ③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扩大 ④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产生图中所示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25.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 26.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大农场,其农业地域类型对应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7.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 A. 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 B.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低 C. 劳动力投入多,单位产值高 D. 精耕细作,专业化程度高 28.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29.下图是“某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关于该农业地域正确叙述是( ) A. 小麦种植业和牧牛业混合经营 B. 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低 C. 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强 D. 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 30.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出口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 (填字母),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气候。 (2)图中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3) 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 (4) H→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5)D自然带的名称是 ,G自然带的名称是 。 32.阅读“A、B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10分) 面积(104km2) 人口数(万)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均GDP (美元) ≥65岁人口所占比重 1995年 2005年 A 28 3 000 2 500 2.3 0.8 1 000 6% B 1.6 1 500 2 000 0.9 1.1 5 000 11% (1)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其人口增长模式为 ,该地的人口问题是 ,解决的措施 。(4分) (2)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是 ,针对人口问题该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2分) (3)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1分) A.自然环境 B.经济 C.家庭婚姻 D.求学 (4)A、B两地中“多子多福”观念较严重的可能是 地。(1分) (5)简述人口迁移可能对迁入地带来的影响。(2分) 33.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2分)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试简述其理由。(3分)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2分)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方案一)和西南部(方案二)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 34. 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和“美国的农业区划图(丙)”,回答问题。 (1) 分析图乙农业地域发展的区位优势。(3分) (2)为了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结合我国牧区的发展现状,图甲中我国内蒙古牧区应借鉴图乙牧区的哪些有效措施?(3分) (3)图丙中B地的农作物是 ;D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和 。(4分)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 选择题 CCBCD ABBDD DDCCB BBCCB CABBD BAADB 31题(1)C、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3分) (2)G、H(1分) (3)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2分) (4) (4)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2分) (5)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分) 32题 (1)-0.2 现代型 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2)B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B (4)A (5)有利:①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②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流入;③推动城市化发展。 不利:①加剧生态环境问题;②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等问题。(任意答两条 ) 33、答案:(1)文教 住宅 (2)① 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 (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 (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方案一、东北部 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 方案二、西南部 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34题(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3分) (1)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培育良种牛。(3分) (2) 玉米 乳畜业 市场 饲料(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