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龙泉中学潜江中学2020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龙泉中学潜江中学2020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龙泉中学 潜江中学 2020届高三年级12月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浙江诸暨大唐镇,从一个小家庭作坊发展成为“世界袜都”,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穿着大唐镇制造的袜子。现拥有织袜生产企业1万余家,同时纺织机械制造、铜业、弹簧制造、物流联运、织袜研发等产业也在此集聚。国内外采购商可以在大唐镇实现“一站式”采购,极大节省采购时间和成本。受国际贸易审查、产业集聚、人力成本提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促使大唐镇从“袜业”向“袜艺”转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在发展初期,大唐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A. 薪资较高 B. 运输困难 C. 地价昂贵 D. 款式老旧 ‎2. 纺织机械制造、弹簧制造、织袜研发等在大唐镇集聚,可以节省 A. 原料成本 B. 劳动力成本 C. 市场交易成本 D. 研发成本 ‎3. 从“袜业”到“袜艺”的转变,体现了大唐织袜 A. 附加值高 B. 产量大 C. 成本低 D. 款式多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试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发展初期大唐袜业是家庭作坊经营为主,可以推断出其从业人员少,薪资低,生产成本低,产量低,交通运输的需求小,款式老旧等特点,D正确。‎ ‎【2题详解】‎ 纺织机械制造、弹簧制造、织袜研发等产业和袜业均有投入产出的联系,在大唐镇产业集聚,能够节省市场交易成本,C正确;没有体现出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的节省;研发成本属于市场交易成本的一部分。‎ ‎【3题详解】‎ ‎“袜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附加值低;“袜艺”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提高了附加值,A正确。‎ 华西秋雨是我国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我国渭河流域和四川盆地等地,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2018年华西秋雨过程中9月10日11时、14时等压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成都市10日11时到14时天气可能 A. 晴转阴雨 B. 气温骤降 C. 秋高气爽 D. 寒风来袭 ‎5. 两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天气系统 A. 甲处以气流下沉为主 B. 乙处中心气温较低 C. 丁气压势力不断增强 D. 丙处为高压系统 ‎6. 华西秋雨对我国渭河流域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A. 不利于来年春小麦播种 B. 带来严重的低温冻害 C. 使部分农作物品质下降 D. 使农作物病虫害加剧 ‎【答案】4. A 5. D 6. C ‎【解析】‎ 试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成都11时等压线稀疏,14时等压线变密集,气压值有所降低,为冷空气南下遇暖空气控制,天气晴转阴,A正确;成都为亚热带地区,此时为初秋,不可能气温骤降和寒风来袭;秋高气爽描述的是晴天。‎ ‎【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为低压系统,气流上升为主;乙无法判断高压或低压,气温高低无法判断;丁从11时到14时消失,气压势力减弱;丙为高压系统, D正确。‎ ‎【6题详解】‎ 持续性降水影响农作物气温和光照条件,使得农作物收获时间缩短和品质下降,C正确。华西秋雨为秋季持续性低强度降水,有利于水分在土壤中下渗,补充土壤水分有利于缓解春旱,利于小麦生长;并且渭河流域以种植冬小麦为主;A不对。初秋降温幅度不是很大,严重低温冻害说法错误,B不对。秋季为农作物成熟阶段,病虫害相对较少,不是主要影响,D不对。‎ 柴达木盆地的东部,怀头他位草原上,有两个一大一小、美丽恬静的湖泊,名叫克鲁克湖和托素湖,两湖泊一咸一淡水域相通,人称“塔琏湖”,下图示意两湖泊所处位置及北部某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甲乙两湖泊中 A. 甲湖湖水无流出,为咸水湖 B. 乙湖地势较低,为咸水湖 C. 甲湖蒸发微弱,为淡水湖 D. 乙湖有河流注入,为淡水湖 ‎8. 甲乙两湖附近适合发展种植业的区域是 A. 甲乙两湖中间 B. 乙湖东西两侧 C. 甲湖东侧地区 D. 甲湖西侧地区 ‎9. 近十年来,该地区农业快速发展,对两湖带来的影响是 ‎①水位下降 ②降水量减少 ③蒸发加剧 ④盐度升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7. B 8. C 9. B ‎【解析】‎ 试题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7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甲湖的湖水有进有出,为淡水湖,A不对;乙湖地势较低,无流出,为咸水湖,B正确;甲湖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夏季蒸发量大,C不对;淡水湖的成因是有河流流入和流出,D描述不对。‎ ‎【8题详解】‎ 通过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该区域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为山前冲积扇地貌,种植区域分布在甲湖东侧地势较高地区,乙湖为咸水湖,周边种植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C正确。‎ ‎【9题详解】‎ 该地区农业发展快速发展,用水量会增加,可能导致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盐度升高,B正确;降水受大气环流影响、蒸发量受气温影响,农业发展对降水和蒸发影响较小。‎ 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使大气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下左图,右图分别示意2016年深圳市局地PM2.5污染事件月平均频次变化和日平均频次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2016年深圳市局地PM2.5污染事件频次在季节上存在明显差异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受冬季风影响大 B. 大规模城市建设 C. 季风气候显著 D. 地形复杂多变 ‎11. 根据深圳市局地PM2.5日变化频次图,推测19:00-20:00时段主要污染源为 A. 建筑扬尘 B. 汽车尾气 C. 工厂排放 D. 餐馆油烟 ‎【答案】10. C 11. B ‎【解析】‎ 试题考查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 ‎【10题详解】‎ 读2016年深圳月平均频次变化图可知深圳市明显冬半年PM2.5污染频次大于夏半年,冬季风不容易到达深圳,受冬季风影响小,污染气体不易扩散;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污染气体易扩散,整体污染频次低,C正确;大规模城市建设不是自然原因;地形不会有季节变化。‎ ‎【11题详解】‎ 该由日变化图可知深圳市19:00—20:00时段污染频次较高,结合生活常识,该时段为下班高峰期,主要污染源为汽车尾气,B正确。‎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因包容的文化、安全的营商环境、人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成为众多国际企业投资的焦点。在“一带一路”的政策倡议下,我国乳品企业成功“走出去”,落户印尼。2018年11月29日,我国某乳企巨头旗下工厂在印尼西爪哇省芝卡郎地区(下图)正式开业,该工厂总投资额5000万美元,预计年产值1.6亿美元,未来五年将为本地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 ,其生产的乳酸菌饮料和酸奶产品质量达到业界的领先水平,将于12月在印尼主要城市的12000余家商铺上市。其同类产品在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多国市场畅销多年。‎ ‎(1)说明历史上我国乳品企业很少“走出去”的原因。‎ ‎(2)分析该工厂放弃高附加值奶粉产品,而大规模生产乳酸菌饮品和酸奶产品的原因。‎ ‎(3)推测该工厂生产所需原料的供给方式和源地,并说明理由。‎ ‎(4)简述当地从中国乳业公司兴建工厂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1)我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大且稳定;离我国奶源地近,国内办厂节省运输成本;我国乳品企业之前产量较低,竞争力不足,政策开放程度较低 ‎(2)生产奶粉对奶源品质要求高,生产运输成本较高;乳酸菌饮品和酸奶同类产品在东南亚畅销,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好;该厂乳酸菌饮品和酸奶产品质量高,品牌效应强。 ‎ ‎(3)进口为主、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印尼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牛奶生产量产量较低,距离大洋洲较近且大洋洲多优质奶源。‎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详解】(1)我国乳品企业很少“走出去”的原因可从市场、竞争力、政策等方面来分析;我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大且稳定;我国乳品企业之前产量较低,竞争力不足,政策开放程度较低。‎ ‎(2)该工厂放弃高附加值的奶粉产品,而大规模生产乳酸菌饮品和酸奶产品的原因可结合材料来分析;由材料“同类产品在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多国市场畅销多年”可知,乳酸菌饮品和酸奶同类产品在东南亚畅销,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好;由材料“其生产的乳酸菌饮料和酸奶产品质量达到业界的领先水平”可知,该厂乳酸菌饮品和酸奶产品质量高,品牌效应强;生产奶粉对奶源品质要求高,生产运输成本较高。‎ ‎(3)印尼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牛奶生产量产量较低,原料以进口为主;因印尼距离大洋洲较近且大洲多优质奶源,因此原料来源于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4)由材料“未来五年将为本地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可知,可增加就业;由材料“该工厂总投资额5000万美元,预计年产值1.6亿美元”可知,可增加税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物候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返青期指作物幼苗生育停滞后,开始恢复到达到一定程度(半数以上长出部分达到1~2厘米)的时间段,枯黄期指作物幼苗开始枯萎到返青之后的时间段,二者属于植物物候的重要指标,植物物候对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极其敏感,研究植物物候变化对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高寒植物物候分布与海拔存在密切关系,近几十年来,其生态区中的东北部祁连山地针叶林、草原区和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的植物返青期和枯黄期物候变化趋势差异明显(下图)。‎ ‎(1)描述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植物返青期和枯黄期变化趋势的特点。‎ ‎(2)确定东北部祁连山地针叶林、草原区植物返青期变化趋势出现转折的海拔高度,并推测植物返青期变化的原因。‎ ‎(3)对比分析东北部祁连山地针叶林、草原区与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植物枯黄期变化趋势的异同点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4)说明研究植物物候对于我国青藏高寒区的地理意义。‎ ‎【答案】(1)总体上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返青期和枯黄期都随海拔上升延长。约海拔4100米(左右)处以下返青期随海拔升高延长趋势明显, 4100米(左右)处以上到4700米(左右)处返青期延长趋势平缓;随海拔升高枯黄期延长趋势整体逐渐减弱。(任答两点)‎ ‎(2)约2200米处和4800米处,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温幅度增大,约4800米高度以上的区域植物处于低温休眠状态时间长,返青期延长;地处祁连山地,多地形雨,一定海拔高度约2200米到4800米处多降水(降雪),水分较为充足,返青期缩短。‎ ‎(3)相同点:都随着海拔升高,变化明显。‎ 不同点: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枯黄期整体延长变化,东部祁连山地针叶林、草原区枯黄期出现延长和缩短转折变化。‎ 差异原因: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地形落差较小,纬度较低,气温和降水条件变化较小,枯黄期整体延长,只存在趋势增强减弱差异;东部祁连山地针叶林、草原区纬度高,地形相对高差大,水热组合状况变化明显,枯黄期出现延长和缩短转折变化。‎ ‎(4)植物物候能反映气候变化,研究植物物候有利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寒区生态环境脆弱,研究植物物候有利于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决策;青藏高寒区农业发展局限性较大,研究植物物候有利于因地制宜,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详解】(1)题目要求是“描述”,应结合图来回答,图中上、下横坐标和左右纵坐标含义都不相同,答题时要注意横纵坐标的含义,从图中可看出,约海拔4100米(左右)处以下返青期随海拔升高延长趋势明显,4100米(左右)处以上到4700米(左右)处返青期延长趋势平缓;随海拔升高枯黄期延长趋势整体逐渐减弱;总体上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返青期和枯黄期都随海拔上升延长。‎ ‎(2)从图中看大约在2200米和4800米处为0,为返青期转折变化处。4800米以上为正值,说明延长,推测原因为随着海拔 升高,降温幅度增大,约4800米高度以上的区域植物处于低温休眠状态时间长,返青期延长;2200米和4800米之间为负值,推测其原因为地处祁连山地,多地形雨,一定海拔高度约2200米到4800米处多降水(降雪),水分较为充足,返青期缩短。‎ ‎(3)从图中看,两者都随着海拔升高,变化明显。不同的是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枯黄期整体延长变化,东部祁连山地针叶林、草原区枯黄期出现延长和缩短转折变化;原因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地形落差较小,纬度较低,气温和降水条件变化较小,枯黄期整体延长,只存在趋势增强减弱差异;东部祁连山地针叶林、草原区纬度高,地形相对高差大,水热组合状况变化明显,枯黄期出现延长和缩短转折变化。‎ ‎(4)结合材料“研究植物物候变化对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可知,植物物候能反映气候变化,研究植物物候有利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区生态环境脆弱,研究植物物候有利于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决策;青藏高寒区农业发展局限性较大,研究植物物候有利于因地制宜,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选考题 ‎14.【选修3:旅游地理】‎ 巴芬岛是加拿大第一大岛,是北极圈岛屿中面积最大、风景最秀丽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鬼斧神工的地貌、神奇的天文现象、奇特的生物群落。岛上绝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巴芬岛沿岸局部地区有爱斯基摩人的小聚落,以渔猎为生。‎ 说明巴芬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答案】部分位于北极圈内,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全年可旅游时间较短;巴芬岛的居民较少,地区接待能力有限;巴芬岛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大规模旅游开发成本较高;大规模开发容易干扰爱斯基摩人生活,对当地文化产生冲击;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开发容易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详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应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投资、施工、服务设施等方面来分析;从图中可读出该岛部分位于北极圈内,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全年可旅游时间较短;由材料“岛上绝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可知,巴芬岛的居民较少,地区接待能力有限;巴芬岛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大规模旅游开发成本较高;由材料“巴芬岛沿岸局部地区有爱斯基摩人的小聚落,以渔猎为生”可知,大规模开发容易干扰爱斯基摩人生活,对当地文化产生冲击;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开发容易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15.【选修6:环境保护】‎ 柠条作为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灌木树种被广泛种植在我国陕甘宁及内蒙古等西北地区,可以有效减少种植地土壤养分及水土的流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但研究表明柠条种植密度如果超过1200棵每平方公顷就会直接对周边植被生长及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分析柠条种植密度过大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解决措施。‎ ‎【答案】影响:柠条种植密度过大,植被耗水量增加,土壤水分减少,有可能加剧土地沙化;柠条种植密度过大,林间草本植物群落减少,容易降低土壤养分和造成水土流失;柠条种植密度过大,草本植物数量减少,有可能影响食物链,减少生物多样性。‎ 措施:合理种植,控制好种植密度;转变人们种植观念,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 ‎【详解】由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种植地土壤养分及水土的流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可知,柠条种植密度过大,植被耗水量增加,土壤水分减少,有可能加剧土地沙化;由材料“会直接对周边植被生长及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可知,柠条种植密度过大,林间草本植物群落减少,容易降低土壤养分和造成水土流失,草本植物数量减少,有可能影响食物链,减少生物多样性。解决措施可结合材料“柠条种植密度如果超过1200棵每平方公顷就会直接对周边植被生长及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来回答,如合理种植,控制好种植密度;转变人们种植观念,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