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酒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高一期末考试地理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天文学家于2017年2月发现有7颗类似地球的行星围绕红矮星Trappist-1公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根据材料推测红矮星Trappist-1是()‎ A. 恒星 B. 矮行星 C. 卫星 D. 行星 ‎2. 下列行星围绕Trappist-1公转一周所需时间最长的可能是()‎ A. a B. c C. e D. g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我们根据所学知识已知,行星围绕恒星进行公转运动。材料中提到“7颗类似地球的行星围绕红矮星Trappist-1公转”,可以推测红矮星Trappist-1是恒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已知,围绕恒星公转的行星,随着轨道距离恒星越来越远,其公转周期也越来越大,可以推测本题中围绕Trappist-1公转一周所需时间最长的可能是距离Trappist-1最远的g,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与贫乏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的形成原因是()‎ A. 年均温高 B. 地势高 C. 降水丰富 D. 距海远 ‎4. 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区的形成原因是()‎ A. 多阴雨天 B. 多晴天 C. 多平原 D. 多高原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显示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主要是青藏高原,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可知其形成原因是因为地势高,故B正确。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所以年均温低,故A错误。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青藏高原降水较少,故C错误。青藏高原距离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不是很远,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4题详解】‎ 图中显示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区是四川盆地,这里雨雾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比较弱,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故A正确,B错误。该地为盆地地形,故C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在某跨国集团的交流群里,几个分公司的员工分别发来这样的信息:‎ ‎①今天可真冷,天一直都是漆黑的,分不清是上午还是下午 ‎②天啊,今天可真热!站在太阳底下连个影子都没有 ‎③确实有点冷,不过比你那要好些,看到了太阳,但晚上的北极星也冻得瑟瑟发抖 ‎④哈哈!虽然入夏有点晚,但是夹杂着夏天味道的海风还是来了,这温度挺舒服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四个员工所在地由北向南的排列顺序是()‎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①③②④ D. ③④②①‎ ‎6. 该日可能是()‎ A. 3月22日 B. 6月22日 C. 9月22日 D. 12月22日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确实有点冷,不过比你那要好些,看到了太阳,但晚上的北极星也冻得瑟瑟发抖”可知③地能看到北极星,说明③地位于北半球;③冷,①天气也冷,说明①③都位于北半球;①地更冷,且“天一直都是漆黑的”表明①纬度比③更高,且①地出现了极夜,也就是①地更靠北。“站在太阳底下连个影子都没有”说明②地有太阳直射现象,应该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虽然入夏有点晚,但是夹杂着夏天味道的海风还是来了,这温度挺舒服的”说明④地进入夏季,表明与此时寒冷的①③不在同一半球,即④位于南半球,且比②气温低,即纬度更高,也就是更靠南。综上,可知四个员工所在地由北向南的排列顺序是①③②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6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已知该日位于北半球的①地出现了极夜现象。3月22日和9月22日为春分和秋分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不存在极昼或者极夜现象,所以AC错误。 6月22日为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区域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才会出现极夜现象,与已知不符,故C错误。12月22日为冬至日前后,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区域出现极夜现象,与已知相符,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乙地的风向为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8. 图示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依据纬度和陆地轮廓可判定,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判定风向,首先做水平气压梯度力---经过乙地做等压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压指向低压;然后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略偏,作出风向。由此可判定乙地的风向为东北风。故D正确,A、B、C错误。‎ ‎【8题详解】‎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读图可知,四地相比,甲地等压线最稀疏,故A正确,B、C、D错误。‎ 火山冬天是指大规模火山喷发之后大气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下列左图示意南美洲卡尔布科火山的位置,右图为该火山最近一次大规模喷发的景观图。卡尔布科火山喷出的火山灰高达20km,给当地及周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造成火山冬天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火山灰()‎ A. 削弱太阳辐射 B. 增强太阳辐射 C. 增强地面辐射 D. 削弱地面辐射 ‎10. 卡尔布科火山喷发后,火山灰主要吹向()‎ A. 东北方 B. 东南方 C. 正西方 D. 正北方 ‎【答案】9. A 10. B ‎【解析】‎ ‎【9题详解】‎ ‎“卡尔布科火山喷出的火山灰高达20km,”弥漫在空中的火山灰会吸收、反射、散射太阳辐射,即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得大气温度降低,故A正确,B错误。火山灰不会对地面辐射直接产生较大影响,故C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控制,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所以火山灰会吹向东南方。故B正确。‎ 下图为某种气候现象形成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反映的气候现象是 A. 气候变干 B. 气候变暖 C. 气候变湿 D. 气候变冷 ‎12. 该气候现象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 河湖水酸化 B. 紫外线辐射增强 C. 高纬度地区冻土面积扩大 D. 沿海低地被淹没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中内容为北极熊脚下的冰块面积在减小,应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速所致。故B正确、A、C、D错误。‎ ‎12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D正确;河湖水酸化是酸雨所致;紫外线辐射增强是氯氟烃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被破坏所致;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度地区冻土面积减小,ABC错误。故选D。 ‎ 下图示意局部区域水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若图示地区森林破坏严重,则可能会出现 A. 降水量大幅增加 B. 地表下渗能力增强 C. 地下径流量变大 D. 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14. 下列措施中能够缓解该地区洪涝灾害的有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②疏通天然河道③增加绿化面积④完善城市道路系统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森林破坏后,区域小气候趋于干旱,降水量不会大幅增加,A错;森林破坏后,下渗减少,地下径流量变小,地表径流量增大,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BC错,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新建污水处理厂属于治理水污染的措施,不能缓解洪涝灾害,①错;疏通天然河道,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地植被的滞洪能力,②③正确;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不能缓解洪涝灾害,④错。故选A。‎ 读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比重表,完成下面小题。‎ ‎15. 我国水资源 A. 时空分布均匀 B. 西北地区最短缺 C. 西南地区占比最高 D. 东北地区最丰富 ‎16. 东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缺水现象严重,合理的治理措施是 A. 防治水污染 B. 海水淡化 C. 跨流域调水 D. 提高水价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其中西南地区占比最高,C正确;图中信息未反映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情况,A 错误;图中西北地区在全国占比虽然最低,但当地地广人稀,水资源需求量小,因此不是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目前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最短缺,B错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南方地区,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东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属水质性缺水,因此合理的治理措施是防治水污染,A正确;海水淡化、 跨流域调水、提高水价等主要缓解资源型缺水的措施,B、C、D错误。故选A。‎ ‎【点睛】第一小题易错选成B答案,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应从供应少、需求大的两个角度分析。‎ 读我国云贵高原某地岩层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甲地岩石是( )‎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18. 形成乙地的外力作用是( )‎ A. 冰川侵蚀 B. 风力侵蚀 C. 断裂下陷 D. 流水侵蚀 ‎19. 图中丙地的构造地貌是( )‎ A. 背斜成山 B. 向斜成山 C. 背斜成谷 D. 向斜成谷 ‎【答案】17. D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由图示岩层信息,结合三大岩石特征可知,甲地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石灰岩、砂岩、页岩分布,因此甲地岩石是沉积岩。故选D。‎ ‎【18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乙地地处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年均温较高,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易形成河谷。故选D。‎ ‎【19题详解】‎ 由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丙地岩层上拱,为背斜构造,形成山岭。故选A。‎ ‎【点睛】沉积岩的两大特征为具有层理构造和能找到化石。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山东省沂蒙县岱崮镇发育了一种特殊地貌—岱崮地貌(如下图)。山顶形成平坦“桌山”,桌山下部才是正常的锥体山。据地质考证,桌山顶部属于石灰岩,下部的山体属于页岩。‎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岱崮地貌是受 A. 内力作用隆起形成的 B. 流水长期侵蚀作用形成的 C. 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D. 冰川侵蚀沉积作用形成的 ‎21. 岱崮地貌的上部岩层与下部岩层相比较 A. 下部岩层遭受侵蚀更严重 B. 下部岩层变质程度更深 C. 上部岩层遭受侵蚀更严重 D. 上部岩层变质程度更深 ‎【答案】20. C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石灰岩和页岩均属于沉积岩,受外力沉积作用形成,之后受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山体上部的石灰岩遭受外力侵蚀,形成平坦的桌山,因此该地貌是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故选C。‎ ‎【21题详解】‎ 石灰岩和页岩均属于沉积岩,受外力沉积作用形成,与变质作用无关,排除BD;山体上部岩层为石灰岩,更易受外力侵蚀,故而形成平坦的桌山,而山体下部为页岩遭受侵蚀相对较弱,为正常的锥体山,A错,C正确,故选C。‎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里斯本和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气温和降水量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导致里斯本7月气温比雅典低的因素是 A. 纬度 B. 大气环流 C. 植被 D. 洋流 ‎23. 下列关于两地植物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阔叶、矮小 B. 硬叶、蜡质 C. 针叶、浓密 D. 落叶、高大 ‎【答案】22. D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里斯本与雅典大致在同一纬度,但雅典位于地中海沿岸,里斯本位于大西洋沿岸;里斯本受加纳利寒流影响,寒流降温减湿,因此里斯本7月气温比雅典低。A错误、D正确。二者纬度相近,7月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B错误;植被对气温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两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属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属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叶片小,硬叶,叶面表层有蜡质,可以减少夏季水分的蒸腾,利于保持水分。故B正确,A、C、D错误。‎ 下图为北半球“理想大陆”的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甲自然带是()‎ A. 温带常绿阔叶林带 B. 山地落叶针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5. 从赤道到极地影响图示自然带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土壤肥力 ‎【答案】24. C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落叶阔叶林带是典型的温带森林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典型的亚热带森林带,故A说法错误。图中显示的是B处水平自然带的分布,不是山地自然带的分布,故B错误。甲地处温带地区,所以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地中海气候区的自然带,故C正确,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25题详解】‎ 从赤道到极地,因为纬度不同,所以热量不同,因此从赤道到极地影响图示自然带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故A正确。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才水分,故B错误。光照和土壤肥力不是自然带变化的影响因素,故C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某年1月某时世界局部地区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 ‎(1)乙天气系统近地面水平气流的运动特征是 ,并描述甲天气系统气压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 ‎(2)图中③地比④地气温 ,并分析其依据。‎ ‎(3)图中③地风向为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并说明理由。‎ ‎(4)简述未来④地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 ‎【答案】(1)呈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或从中心向四周气压递减)。‎ ‎(2)低;依据:③地被冷气团控制,④地被暖气团控制;③地比④地纬度高,冬季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少;③地比④地离冬季风发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较大。(答出两点)‎ ‎(3)西北风;②地;理由: 与①③④三地相比,②地等压线较密集,气压差较大,因此气压梯度力就较大,所以②地风力最强。‎ ‎(4)出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降雨(降雪)、大风等天气现象。‎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读图可知,乙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气旋,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甲天气系统为高压中心,气压中间高,四周低。‎ ‎(2)③④两地均位于冷锋附近,③地位于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影响,气温较低,④地位于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的影响,气温相对较高。同时,该季节为北半球冬季,③地纬度较④地高,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少,并且③地更靠近冷空气的发源地,受冬季风的影响更大,所以③地气温比④地气温低。‎ ‎(3)根据风向的判断方法(见点睛),③地吹西北风。四地中,②地等压线最密集,气压梯度力最大,所以风力最强。‎ ‎(4)④地即将经历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可能出现降雨(降雪)、大风等天气。‎ ‎【点睛】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定地转偏向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在高空还是近地面,若是近地面,受到3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7.读世界某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⑤⑥⑦⑧四支洋流构成的大洋环流呈 (填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按洋流性质分类,④⑤洋流属 ,⑥⑨洋流 。‎ ‎(2)①洋流对沿海地区气候起到 的作用,③洋流对沿海地区气候起到 的作用。‎ ‎(3)简述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 ‎【答案】(1)顺 暖流 寒流 ‎(2)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3)海轮顺着洋流航行,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反之,逆着洋流航行,浪费燃料,减慢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影响海上航运。‎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洋的洋流分布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读图可知,⑤⑥⑦⑧四支洋流为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④为北赤道暖流,⑤为南赤道暖流,属于暖流;⑥为加利福利亚寒流,⑨为千岛寒流,属于寒流。‎ ‎(2)①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③为秘鲁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 ‎(3)首先,海轮顺着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其次,逆着洋流航行,浪费燃料,减慢速度;再次,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影响海上航运;最后,某些洋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携带冰山,从而影响航行安全。‎ ‎【点睛】‎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28.读甲、乙两类河流地貌图,完成下列要求。 ‎ ‎(1)从图中地貌形态来看,甲、乙两类河流地貌分别为 、 。 ‎ ‎(2)甲地貌一般位于河流 (填“上游”或“中游”或“下游”),乙地貌位于 。‎ ‎(3)与河流上游相比,指出乙地貌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并说明原因。‎ ‎【答案】(1)“V”形河谷 河口三角洲 ‎(2)上游 河流入海口处 ‎(3)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小。原因:乙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河流挟带的物质颗粒较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分布及其特征。‎ ‎【详解】(1)读图可以看出,甲图两侧为高山,中间为狭窄的河谷,所以从地貌形态来看甲为“V”形河谷;乙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从地貌形态来看乙为河口三角洲。‎ ‎(2)读图可知,甲地貌位于山区,一般位于河流的上游,乙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3)与河流上游相比,乙河口三角洲处组成物质的颗粒较细小。原因是河流上游地处山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的搬运能力强,河流挟带的物质颗粒较大,所以沉积物颗粒较大。而乙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水流速度缓慢,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挟带的物质颗粒较小,所以沉积物颗粒较小。‎ ‎29.下图为加拿大50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莱斯布里奇和温哥华的自然景观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落基山东、西坡雪线的差异及其原因。‎ ‎【答案】(1)草原(温带草原)森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2)差异:西坡雪线低于东坡。‎ 原因:西坡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和雪线的影响因素。‎ ‎【详解】(1)莱斯布里奇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海拔相对较高,形成典型的温带草原景观;温哥华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受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海拔相对较低,形成了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2)影响雪线的因素有温度,降水等。落基山西坡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点睛】影响雪线的因素: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900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 ‎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