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玉山县一中高一(重点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玉山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经纬网图中判读正确的是( ) A. 经纬网图中,南北方向上南极点为最南端,北极点为最北端;东西方向中180°经线为最东端,0°经线为最西端。 B. 纬度其实质是纬线所在平面与赤道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经度其实质是经线与本初子午线所在平面所成的线面角。 C. 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段进行计算。 D. 在经纬网地图上,任一经度,每度弧长为111km,任一纬度,每度弧长为111km。 【答案】C 【解析】 【详解】南极点为最南端,北极点为最北端,但经纬网图中的东西方向是相对的,如180°经线位于150°E的东边但位于150°W的西边,A错;经度是指某地经线面与本初子午面所成的二面角,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B错;经纬网图中两点的最短距离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上的劣弧,注意不是优弧段,C对;纬线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经度每度弧长只有在赤道才有111Km,其他纬度地区每度弧长小于111Km,D错。 【点睛】经纬网图中确定方向的方法:(1)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的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的在南;(2)确定东西方向: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的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的在西;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两地经度之和若大于180°,则东经度的在西,若小于180°则东经度的在东。 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正确的是( ) A. 在等高线图上,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同。 B.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同线等值,相邻等值线不可等值。 C. 等值线图中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为高值区,反之为低值区。 D. 闭合等值线介于两等值线之间时,其数值可以与高值相等,也可以与低值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如等高线向北弯曲,则河流向南流,A错;等高线地形图上同线等值,相邻的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相差一个等高距,B错;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为低值区,如等高线向山顶凸出的地区通常为山谷,C错;位于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区域,其数值可以与高值相等,也可以与低值相等,D对。 读下图“经纬网方格图”,完成下列各题。 3. 甲地位于( ) A. 北半球,西半球 B. 南半球,西半球 C. 北半球,东半球 D. 南半球,东半球 4. 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不考虑风等因素,速度最快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一样快 【答案】3. A 4. C 【解析】 考查经纬网图,意在考查图的能力和在具体经纬网图中判别方向、判断距离的能力。 【3题详解】 图中纬度值向北增大,说明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180°经线以西为东经度,以东为西经度,可以读出甲的坐标为(60°N,170°W),因此甲地位于北半球、西半球,选A。 【4题详解】 甲乙丙三地从170°W出发驶向180°经线,经度都相差10°,但甲乙丙三地纬度不同,甲最高丙最低(纬度越高,纬线周长越短),即甲的航行路程最短丙最长。同时达到说明所花时间相同,则甲的速度最慢丙最快,故选C。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相邻两条经纬线的度数间隔都为1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丁、丙、乙 C. 乙、甲、丙、丁 D. 丁、乙、丙、甲 6. 若①②间的距离、③④间的纬线长度和⑤⑥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L2、L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A. L1=L2>L3 B. L1>L2=1/4L3 C. L1=L2=1/4L3 D. L3 >L2>L1 7. 若用经纬线相互垂直的图表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且四个区域图幅范围相同,则其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丁、丙、乙 C. 丁、丙、甲、乙 D. 乙、甲、丙、丁 【答案】5. C 6. C 7. C 【解析】 【5题详解】 观察图中乙区域南侧的纬线经过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说明这条纬线为赤道,即乙区域的纬度范围为0-10°N,甲区域的纬度范围为10-20°N,丙区域的纬度范围为20-30°S,丁区域的纬度范围为50-60°S。纬度越高,相同经纬度跨度所示的范围其实际面积越小,面积由大到小为 乙、甲、丙、丁,选C。 【6题详解】 ①②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纬度值相差20°,长度为20*111km;③④同位于60°S纬线上,两地经度相差40°,长度为20*111km(40*111km*cos60°);读图可知⑤⑥两地经纬差为180°,即两地位于经线圈上,且纬度均为50°S,两地的最短距离为80*111km(同在经线圈上,两地的最短距离为大圆的劣弧段),因此三者的关系是 L1=L2=1/4L3,选C。 【7题详解】 已知四地的实际面积由大到小为乙、甲、丙、丁,图幅面积相同,则实际面积越大,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小,因此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序是丁、丙、甲、乙,选C。 【点睛】利用经纬网图判断“范围”的规律为:相同纬度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中心地纬度数相同,若跨经纬度越广,所示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8. 若某人从B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 A. 回到B点 B. 在B点正东方 C. 在B点正西方 D. 在B点东南方 9. 若飞机从图中A点飞往C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 A. 正南→正北 B. 向东北→东→东南 C. 向东南→东→东北 D. 正南→正东 【答案】8. C 9. A 【解析】 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 【8题详解】 观察图中纬度,纬度值由北向南递增,说明B的纬度为60°S。从B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因B在南半球,越往南纬度越高则纬线周长越短,因此在B纬线向东走200Km所跨经度值较少,而在B以南的纬线向西走200Km所跨经度值较多,返回时不是回到B点,而是因返回经度值过多回到了B以西,选C。 【9题详解】 读图可知A的经度为135°W,C的经度为45°E,两地经度之和为180°,说明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因此两地的最短航线是从A出发向正南航行到达南极点后再向正北飞行,一直到C点,选A。 下图是一幅“经纬网地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图中①地位于④地的( ) A. 东南方 B. 东北方 C. 西北方 D. 西南方 11. 某人从②地出发,先向正南方向,后向正东方向至③地,其路程约为( ) A. 6 600千米 B. 5 000千米 C. 3 330千米 D. 4 200千米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自转方向呈顺时针,说明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根据图中经纬度分布规律(相邻经线经度差30°)可以读出①的坐标为(30°S,30°E),④的坐标为(15°S,30°W),因此①地位于④地的东南方向,选A。 【11题详解】 由②地30°S出发向正南方向到60°S,所走路程为30*111km;接着再向正东走到③地,所跨经度为30°,所走路程为30*111km*cos60°等于15*111km,因此总路程为45*111km等于4995km,与5 000千米最接近,故选B。 【点睛】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的距离方法为:纬度相差一度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为111千米;在赤道上经度相差一度的实际纬线弧长大约是111千米;在任意一条纬线上(假设其纬度为a),经度相差一度对应的实际弧长为111*cosa千米。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湖补给甲河 B. 甲河补给A湖 C. B湖补给乙河 D. 乙河属于外流河 13. 如果两幅图中等高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河比乙河流速快 B. 甲河、乙河流速相同 C. 乙河比甲河流速快 D. 无法确定 【答案】12. A 13. A 【解析】 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图判读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迁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2题详解】 等高线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左图等高线向西弯曲,说明河流向东流,即湖水向东流向河流,A湖补给甲河,A选项对,B选项错;右图等高线向东弯曲,说明河流向西流,即河水向西流向湖泊,乙河补给B湖,C错;乙河注入的湖泊为内陆湖,则乙河为内流河,D错。 【13题详解】 读图,甲河所在图比例尺大,乙河所在图比例尺小,比例尺越大,所代表的的实际距离(面积)越小,而两图等高距相同,说明相同等高距内甲河流经的实际距离比乙河小,即甲河的坡度大于乙河,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则甲河的流速大于乙河,选A。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4. 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 A. 平原 B. 山地 C. 丘陵 D. 低缓高原 15. 图中陡崖M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A. 50米 B. 90米 C. 155米 D. 220米 16. 如陡崖M在甲村正南方,则可知乙村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 ) A. 由东向西 B. 由东南向西北 C. 由西向东 D. 由西北向东南 【答案】14. C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图示区域海拔多在400米以内,且等高线较为密集,相对高度多在300米左右,因此为南方丘陵地区,C对;平原海拔应在200米以下且起伏小,山地、高原海拔应在500米以上,A、B、D错。 【15题详解】 M处陡崖有三条等高线相交,因此M陡崖的相对高度为大于等于100米同时小于200米,故选C。 【16题详解】 如陡崖M在甲村正南方,说明图示方向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是“上西北下东南左西南右东北”;图中乙村旁的河流“由上向下”流,因此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选D。 【点睛】学生应掌握陡崖高度的计算方法:(1)陡崖相对高度△H的计算方法:(n-1)×d≤△H < (n+1)×d;n表示两点间相距的等高线条数,d表示该幅等高线图的等高距;(2)陡崖底部海拔高度的计算:A-d<H底≤A(A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最低值,d为等高距);(3)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的计算:B≤H顶<B+d(B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最高值,d为等高距)。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回答下列各小题。 17.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 自东北向西南 B. 自西北向东南 C. 自东南向西北 D. 自西南向东北 18. X点与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290m B. 385m C. 550m D. 632m 【答案】17. C 18. B 【解析】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判读等高线图和迁移运用等高线特征等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7题详解】 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等高线向左下角弯曲,说明河流由左下角流向右上角;同时注意图中指向标,右侧为正北方向,则左下角为东南,右上角为西北,故河流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选C。 【18题详解】 b等高线位于河流上游,等高距为100,因此b线的数值为500m,a等高线位于河流下游,a线的数值为200m。Y位于400和500米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Y的海拔为大于500米小于600米(闭合区域数值:大于大的,小于小的);X位于200米和300米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X的海拔为大于100米小于200米,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为大于300米小于500米,选B。 读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点河流流速最快 B. ②点是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 C. ③点是观日出最佳地点 D. ④点位于⑤点正西方向 20. 下面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哪一剖面线绘制的( ) A. L1 B. L2 C. L3 D. L4 【答案】19. B 20. B 【解析】 考点: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19题详解】 ①点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为山脊地形,不可能发育河流,A错误;②点位于谷底,并且坡脚处坡度较缓,看主峰的视线不会被挡住,是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B错误;③点位于鞍部,观日出会被一旁的山顶阻挡视线,C错误;根据指向标,④点位于⑤点西南方向,D错误。 【20题详解】 从剖面图可以看出,从M到N的过程中,两次经过山顶,并且最高处的海拔高度高于1200米,只有沿L2 才符合情况。 美国宇航局于当地时间(西五区)2017年12月14日13时对外宣布:一颗名为“Kepler— 90”的恒星,周围有8颗围绕他运转的行星。Kepler— 90星系中的八颗行星距离恒星都很近,科学家们认定这八颗行星均不可能有已知的生命形式存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科学家们认定八颗行星均不可能有已知的生命形式存在的推断理由是 A. 行星缺乏卫星环绕 B. 行星表面温度过高 C. 行星频繁遭遇陨石撞击 D. Kepler—90辐射不稳定 22. 下列天体系统中,与“Kepler—90”星系同等级的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答案】21. B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由材料“八颗行星距离恒星都很近”,离恒星距离越近温度越高,过高的温度不适合生命生存,故选B;有无卫星环绕并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缺少材料判断行星是否频遭撞击、辐射是否稳定,A、C、D错。 【22题详解】 “Kepler—90”为恒星,这颗恒星与绕转它的行星一起构成的是恒星系统,与太阳系相同,B对;地月系为行星系统,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多个恒星系统构成的更高级别的天体系统,A、C、D错。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其中适宜的大气、液态水、适宜的温度是生命存在的最主要条件,学生应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其原因。 条件 原因 外部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稳定的光照条件 太阳辐射比较稳定 自身 适宜的温度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有液态水 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水汽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多以液态存在 23.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B. 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C. 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D. 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地球圈层知识的识记能力。 【详解】读图判断,A在最外层应为大气圈,其厚度范围约为地表至高空6000Km,在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A对;B为水圈,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的是生物圈,B错;C为地壳(地下33km以内),岩石圈包括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错;E为地核,岩浆的发源地为地幔,D错。 24.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于2010年12月6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 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 800摄氏度。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中心区域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 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 800摄氏度”,说明该活动出现地区气温比周围低,亮度比周围小,为太阳黑子,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上,选A。 【点睛】学生应识记主要太阳活动的类型、出现位置和影响: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与地球气候相关(正、负)、造成极端天气;耀斑出现在色求出,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使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25.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恒星年 B. 直射点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C. 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 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意在考查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太阳直射点由①处移到⑤处,即由春分点开始再返回春分点,为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天5时48分46秒,比一个恒星年略短,A错;①和⑤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B对;从②处移到④处,直射点不断向南移,我国属北半球,随着直射点的南移我国各地昼长不断变短,C错;直射点在④处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D错。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局部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甲地关于地心的对称点。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____,位于温带的有______。 (3)甲位于乙的______方向,某飞机由甲沿最短航线以每小时1 110千米速度飞往乙,飞行方向是______,其飞行时间______2小时(>、=或<)。 【答案】 (1). (60ºN,10ºE) (2). 乙丁 (3). 丙丁 (4). 甲乙 (5). 正东 (6). 先西南后西北 (7). < 【解析】 【分析】 考查经纬网图,意在考查图的能力和迁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注意图中,最上面为S点即南极点,说明为南极俯视图,甲地的纬度为60°S而不是60°N;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推出甲的经度为170°W,因此甲地关于地心对称的坐标为(60°N,10°E)。 (2)东半球的范围为20°W-0°-160°E;甲为170°W,乙丁为150°E,丙为170°E,因此位于东半球的是乙丁两地;高纬是指60-90°,位于高纬的是丙丁;温带范围为23.5-66.5°之间,故为甲乙两地。 (3)甲乙纬度相同,甲为170°W,乙为150°E,甲位于乙的正东方向;甲乙纬度相同且不在同一经线圈上,乙在甲的西边,最短飞行先西南再西北;甲乙间的纬线距离为40*111km*cos60°等于20*111Km,而两地的最短距离小于两地的纬线长,飞行速度为1110千米每小时,因此实际飞行时间应小于两小时。 【点睛】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弧长(大圆是指经过地心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利用经纬网确定最短航线的方法:(1)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即为经线圈的劣弧段;(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距离为向高纬凸出的大圆劣弧段;(3)由于晨昏线是一个大圆,处在晨昏线上的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的长度。 27.读“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并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 (2)估算甲聚落与朝阳峰之间的相对高度。 (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请说出他不能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 (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其坝顶海拔为500米,水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 【答案】(1)地势、地形特征:该区域为盆地地形;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高度变化较大。AB段河流流向: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 (2)800~1 200米之间。 (3)看不到丁村,有山脊(体)阻挡视线。 (4)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量小。或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较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量大。 【解析】 (1)地形特征包括:地势高低与起伏状况;地形类型的判断;地形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有无特殊地貌。根据等高线分布可判断出。河流形成于山谷地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由低向高突的地方为山谷,河流的流向与山谷走向一致,在地形图上表现为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延伸方向相反,再结合图中左上方的指向标可判断出河流的流向。 (2)甲聚落海拔在300—500米,朝阳峰的高度在1300—1500米,可计算出二者的相对高度介于800~1 200米之间。 (3)根据图示,丁村和山峰之间有山脊(体)阻挡视线。 (4)水库坝址位置选择在口袋形洼地的峡谷处,同时要考虑被淹土地、城市等。图中AB均位于峡谷部位,但涉及移民、工程量、淹没范围、需水量都有差异,结合图示分析即可。 【点睛】 等高线的应用 (1)判断地形、地势:山地、山峰是内高外低的闭合曲线;盆地是内低外高的闭合曲线;山脊是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的曲线,山谷是等高线向地势高的方向凸的曲线;陡崖是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的曲线。 (2)判断水系、水文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发育成河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量大,陡崖处有时可能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流域的降水量有关;河流出山口的地方常形成冲积扇。 (3)判断气候特征: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等因素。 (4)地形状况与水库、坝址的区位:水库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地区,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使坝身较短、以减少工程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区等,依据等高线高程定坝高,水平距离定坝长,尽量少占用耕地; 28.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图中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______ (2)分别计算甲的地方时______,判断乙地日出时间______。 (3)一条流经甲地的河流南岸受侵蚀较为严重,试判断其流向。______ 【答案】 (1). 晨线 (2). 4点 (3). 6点 (4). 自西向东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运动,意在考查学生判读光照图(侧视图)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图示为光照图中常见的侧视图,北部为北极点,南部为南极点,可在图中作出地球自转方向(左西右东)。左侧阴影为黑夜,右侧为白天,顺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过甲乙所示晨昏线后进入白天,故为晨线。 (2)乙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上,该点所在经线时间为6:00,甲位于乙的西侧,且经度差为30°,即时间相差两小时,为4:00;乙地位于赤道,日出时间始终为6:00。 (3)甲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易被侵蚀,该河南岸侵蚀严重,说明南岸为右岸,因此可推出该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29.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为______(节气)。 (2)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A、D、E三点在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 (3)此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______,未来一个月上饶昼夜的变化______。 【答案】 (1). 冬至 (2). A>D>E (3). E (4). 26°34′ (5). 昼变长夜变短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运动,意在考查学生判读光照图(俯视图)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图示为光照图中常见的俯视图,通过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判断该图为南极俯视图,所示半球为南半球,则BF所在纬线为南极圈。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现象,因此日期为12月22日,节气为冬至。 (2)自转线速度的规律为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三点纬度由低到高是ADE,因此线速度的大小排序为A>D>E;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D点位于直射纬线上,太阳高度角最大,最小的是离直射点最远的E。 (3)太阳直射纬度为23.5°S,北京纬度为40°N,两地纬度差为63.5°(或63°26′),因此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63.5°=26.5°或26°34′;上饶位于我国江西,接下来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随着直射点的北移我国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点睛】各地太阳高度在12时达到最大,因此我们把当地12时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地球运动一节的主要考点,学生应熟练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和分布规律。计算公式为:H = 90°- | β ± α|=90°-纬度差,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所求地纬度;α为当日太阳直射点纬度;同减异加,即β、α位于同一半球取“-”,位于不同半球取“+”。纬度分布规律为,由直射纬线向南北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太阳直射点所跨纬度相等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