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保定唐县一中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保定唐县一中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高二地理3月份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生态脆弱,多年来当地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下图为该模式简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影响图示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 B. 土壤 C. 水源 D. 地形 ‎2. 图示蓄水池水窖的水主要来自(  )‎ A. 地下水 B. 雾气 C. 雨水 D. 湖泊水 ‎3. 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草地退化 C. 土壤盐碱化 D. 森林减少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并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因地制宜,在山顶、山坡、山腰、山下、沟底等不同地形部位因地制宜,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因素。故选B。‎ ‎【2题详解】‎ 据图可知,黄土高原地处季风气候区,因此蓄水池水窖的水主要来自雨水。故选C。‎ ‎【3题详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A。‎ 近年来,内蒙古特泥河农牧场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以造福子孙后代,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实施“绿色银行”行动,放弃以往普遍种植的防风林种杨树,大力种植沙棘,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佳、味道好,深受消费者欢迎。自2015年以来,当地连续举办了两届沙棘采摘节,吸引众多外地游客自驾或组团前来采摘。下图示意特尼河农牧场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特泥河农牧场退耕还林放弃杨树而种植沙棘,主要是因为种植沙棘 A. 资金投入少 B. 防风效果显著 C. 经济价值较高 D. 耐旱性更突出 ‎5. 特泥河农牧场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佳、味道好,得益于当地独特的 A. 地形和风力 B. 气温和光照 C. 降雨和土壤 D. 水源和水质 ‎6. 特尼河农牧场举办沙棘采摘节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收入,提升品质 B. 宣传产品,开拓市场 C. 产业转型,发展旅游 D. 加工产品,完善服务 ‎【答案】4. C 5. B 6. B ‎【解析】‎ ‎【4题详解】‎ 以前防风林种的都是杨树,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沙棘结果,其果用途广泛、经济价值更高;种植沙棘既可防风护田,又带来经济效益。选C正确。‎ ‎【5题详解】‎ 当地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果品品质高;昼夜温差大,果品含糖量高,口味好。选B正确。‎ ‎【6题详解】‎ 举办沙棘采摘节在赢得利润的同时,也扩大了特泥河沙棘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既宣传了产品,又开拓了市场。选B正确。‎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8.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城归”给乡村带来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A对。与性别结构的均衡化、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无关,B、D错。人口数量的提高不表示技能、素质的提升,C错。据此分析选A。‎ ‎【8题详解】‎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对。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是经济、环境效益,A错。不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错。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是经济效益,D错。据此分析选B。‎ ‎【点睛】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作物需水量中的一部分可由降雨供给,降雨供给不足的部分需由灌溉补充。作物生长过程中需依靠灌溉补充的水量即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作物多年平均需水量等值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丙地冬小麦多年平均需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作物生育期长 B. 降水变率大,水分蒸发旺盛 C. 地形较陡峻,水土流失严重 D. 日照时间长,气温年较差大 ‎10. 下列四地中,冬小麦净灌溉需水量较少的地方是(  )‎ A. 甲地、乙地 B. 乙地、丙地 C. 丙地、丁地 D. 甲地、丁地 ‎【答案】9. A 10. C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南部地区,该地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水分蒸发快,而且由于该地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较长,灌溉期较长,因此导致该地农作物的需水总量大,A 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农作物的需水总量包括降水部分和灌溉部分,因此降水的季节变化会影响灌溉水量,而不会影响总需水量,B错误;地形较陡峻,水土流失严重对需水量影响不大,C错误;该地为青藏高原日照时间长,但气温年较差较小,D错。据此分析选A。‎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作物生长过程中需依靠灌溉补充的水量即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净灌溉需水量的大小是该地降水量的补充,区域的降水量越大,需要补充的灌溉用水就越少。读图分析,甲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农作物主要靠灌溉用水,故净灌溉需水量大;乙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总降水流量较小,尤其是在小麦返青生长的春夏季节降水较少,灌溉用水较多;丙地位于我国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再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该地降水较多,可以基本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故需要的净灌溉水量较少;丁地位于我国的淮河流域,降水较多,雨季较长,需要净灌溉水量较少。故丙地和丁地的净灌溉需水量最少,据此分析选C。‎ 检测显示:2004—2016年,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上游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青海湖面积增加了169.67平方千米。下图为青海湖流域某时段年降水量和水位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2004—2016年青海湖流域降水量(  )‎ A. 逐年增加 B. 波动增加 C. 低于平均值 D. 低于1965年 ‎12. 青海湖湖面面积增加可能得益于(  )‎ A.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B. 流域面积扩大,来水量增多 C. 跨流域调水,保障湖泊水量 D. 农业产值下降,湖泊取水量下降 ‎13. 青海湖上游大风日数减少(  )‎ A. 造成生态恶化 B. 严重影响青海省电力供应 C. 加剧土壤水分蒸发 D.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 ‎【答案】11. B 12. A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图示资料显示2004~2010年青海湖流域降水量波动变化,呈总体增多但增量不大的趋势。选B正确。‎ ‎【12题详解】‎ 青海湖湖面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来水量增加,来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增多、冰川融水量增加。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增多,高温日数和暴雨日数增加,因此青海湖湖面面积增加得益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而流域面积是不变的;也没有进行跨流域调水工程;青海湖水是咸水,不适用于农业灌溉。选A正确。‎ ‎【13题详解】‎ 大风日数减少,蒸发量减少,有利于土壤水分的留存与生态环境的恢复。青海省电力生产以水电为主,风电占比极小,青海湖上有大风日数的减少不会严重影响青海省的电力供应。选D正确。‎ ‎2016年6月,历时8年全长2 266千米的沪昆高铁(上海至昆明)全线贯通。沪昆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贵州至云南是沪昆高铁建设难度最大、耗时最长的一段,其主要原因是(  )‎ A. 雨多雾多,滑坡、台风频繁 B. 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 C. 交通不便,劳动力短缺 D. 经济相对落后,科技水平低 ‎15. 建设沪昆高铁,最主要的意义是(  )‎ A. 缓解我国东西方向货运压力,完善交通运输网 B. 加强地区间联系,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C.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增进民族团结 D. 促进沿线地区农矿产品的销售,缩小东西差距 ‎【答案】14. B 15. B ‎【解析】‎ 试题分析:‎ ‎【14题详解】‎ 贵州至云南是沪昆高铁建设难度最大、耗时最长的一段,其主要原因是经过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B对。位于内陆地区受台风影响小,A错。劳动力不是建设难度大的原因,C错。我国高铁建设科技水平高,D错。‎ ‎【15题详解】‎ 建设沪昆高铁,最主要的意义是加强地区间联系,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B对。高铁以客运为主,A错。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对外联系,对脱贫致富影响小,C错。对沿线地区农矿产品的销售影响小,D错。‎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点,高铁建设的意义。‎ ‎【名师点睛】根据高铁名称及路段,结合我国地形分布,分析工程建设中面临的困难,主要自然灾害 ‎ 类型。交通建设的意义与高铁建设的意义有区别,高铁是以客运为主,对经济发展影响带动作用小。‎ 陕西省榆林市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该市依靠能源优势,在循环经济和生态型重化工业发展的道路上进行着有益探索,榆横生态型能源化工产业园便是成功的案例。榆横生态型能源化工产业园位于榆林市区西部,是集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一体的大型煤化学工业生产基地。下图示意榆林市榆横生态型能源化工产业园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制约榆林市能源化工工业规模扩大的原因是(  )‎ A. 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 B. 人口密度小,劳动力极为短缺 C. 交通落后,基础设施欠完善 D. 农耕历史悠久,经济长期落后 ‎17. 榆横生态型能源化工产业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 节约资源,防止资源枯竭,增强市场竞争力 B. 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减少环境污染 C.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 D.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答案】16. A 17. B ‎【解析】‎ 考查榆林市能源化工工业规模扩大的原因,生态型能源化工产业园建设的主要目的。‎ ‎【16题详解】‎ 能源化工工业是耗水量很大的行业,根据经纬度判断愉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这里气候比较干燥,生态环境脆弱。榆林市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制约能源化工工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故选A。‎ ‎【17题详解】‎ 由材料“在循环经济和生态型重化工业发展的道路上进行着有益探索可知,榆横生态型能源化工产业园是榆林市“有益探索”的产物,其目的就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减少环境污染。故选B。‎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回答下列问题:‎ ‎18. 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 塔里木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雅鲁藏布江流域 D. 黑龙江流域 ‎19.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 A. 水田改旱田 B. 植树造林 C. 覆膜种植农作物 D. 修建梯田 ‎【答案】18. A 19. C ‎【解析】‎ 试题分析:‎ ‎【18题详解】‎ 因塔里木河流域降水少,形成的径流少,但天气晴朗,蒸发(蒸腾)量大,绿水所占比重最大;而长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的降水较多,径流量大,所以绿水所占比例小。故选A。‎ ‎【19题详解】‎ 水田改旱田,减少了非生产性绿水,但没有增加生产性绿水;植树造林增加了生产性绿水,但没有减少非生产性绿水;修建梯田,增加了生产性绿水,但也增加非生产性绿水;而覆膜种植农作物,既减少了非生产性绿水,进而农作物生长茂盛,又增加了生产性绿水。故选C。‎ 考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我国民间以农历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但气象学上通常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第一天视为春季的开始。读我国各地平均入春时间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平均入春时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分布 D. 大气环流 ‎21.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甲城镇为我国入春最早的地区 B. 丁城镇与乙城镇入春时间较晚,且形成原因相同 C. 影响丙城镇入春时间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 D. 全年皆冬区与全年无冬区都没有春季 ‎【答案】20. B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入春时间等值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自南向北,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春季时间越迟,因此影响的最主要的因素为纬度位置,故答案选B项。‎ ‎【2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甲为四川盆地,除了无冬区外,四川盆地是春季形成最早的地区,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形成的,A错误;丁城镇入春时间较晚,主要受由于纬度高,气温低;乙城镇位于青藏高原,如春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因此两地形成原因不相同,B错误;丙镇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入春时间较晚,C正确;全年皆冬区说明终年温度较低,全年无冬区说明该地冬季并不寒冷,应该存在春季,因此D错误。故答案选C正确。‎ 下图为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 假定这一推断成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 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不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 N、T两地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 B. 喜马拉雅山脉雪线上升 C. 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缩小 D. 我国1月‎0 ℃‎等温线南移 ‎23. 导致S地和T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地形 纬度 B. 距海远近 季风环流 C. 地形 季风环流 D. 纬度 地形 ‎【答案】22. B 23.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22题详解】‎ ‎“微型冰河世纪”里温度会降低,N、T两地的小麦收获期会推迟,导致图示NT两地的等值线南移,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的范围向南移,等值线南移,A正确;温度越低,雪线下降,因此,喜马拉雅山雪线会下降,B错误;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向南移,范围缩小,C正确;温度下降,我国1月‎0℃‎等温线南移,D正确。故选B。‎ ‎【2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中等值线表示为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早晚,与温度高低成相关性。读图分析可知,T出的等值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S处的等值线大致与山脉走向一致,说明受地形影响较大,故选A。‎ ‎【点睛】等温线的走向与成因。‎ 一、等温线的走向平行 ‎1、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太阳辐射影响。‎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受海洋影响。‎ ‎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受地形起伏的影响。‎ 二、等温线的走向弯曲 ‎1、海陆分布影响.冬季大陆气温低、海洋高 。‎ ‎2、冷暖洋流影响.暖洋流温度高。‎ ‎3、地形影响。‎ 荔枝口味鲜美,但极不耐储藏。荔枝树的生长喜温暖,不耐冰雪霜冻,极端低温若低于-‎2 ℃‎,则来年基本绝收。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三江交汇的河谷处,与岭南的荔枝主产区相距400余千米,是荔枝种植的一块“飞地”。‎ 如下图示意合江县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合江县荔枝主产区的冬季气温接近岭南地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纬度因素 ‎25. 合江县荔枝的市场售价比岭南同类品种高2~3倍,是因为(  )‎ A. 荔枝生长期长,上市晚 B. 气温日较差大,荔枝甜度高 C. 光热充足,荔枝品质好 D. 灌溉水源充足,荔枝水分大 ‎26. 唐诗曰“锦江(今成都市)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但如今四川荔枝产业仅分布在合江县,造成该空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 市场需求的变化 B. 生产结构的调整 C. 饮食习惯的改变 D. 气候条件的变化 ‎【答案】24. C 25. A 26. D ‎【解析】‎ ‎【24题详解】‎ 合江县荔枝主产区的纬度较高,但是冬季气温接近岭南地区,主要是受盆地地形影响,气温较高,故选C。‎ ‎【25题详解】‎ 合江县纬度较高,气温较荔枝的主产区低,所以生长期长,上市时间晚,所以市场销售价格高,故选A。‎ ‎【26题详解】‎ 唐诗曰“锦江(今成都市)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但如今四川荔枝产业仅分布在合江县,说明过去成都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荔枝生长,而如今该地不适宜荔枝种植,造成该空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气候条件的变化所致,故选D。‎ ‎【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2.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 ‎3.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 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平行 ‎4.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5.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7. 武夷山脉是我国(  )‎ A. 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B. 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 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D. 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的分界线 ‎28. 图示区域(  )‎ A. 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B. 山地与小兴安岭相比,生物种类更丰富 C. 河流流量大且稳定,含沙量小 D. 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答案】27. D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武夷山脉是我国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的分界线,并不是ABC选项所描述的界线,据此分析选D。‎ ‎【28题详解】‎ 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不大,A错;小兴安岭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山地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图示区域基带为亚热带,故生物种类更丰富,B正确;该地为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在夏季,降水变率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 错;因受东南风影响,内陆山地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D错。据此分析选B。‎ ‎【点睛】中国的地理界线 中国的一、二级阶梯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综合地理界线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包括南北方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限,旱作水田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等。‎ ‎400 mm等降水量线还为半湿润半干旱 农耕畜牧 暖温带中温带 森林草原 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分界线。‎ 下图为我国某种自然资源(阴影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该资源集中分布区的东部边界最接近于(  )‎ A. 1月‎0 ℃‎等温线 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 黑河—腾冲线 ‎30. 该资源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酸雨 B. 水土流失 C. 土地荒漠化 D. 石漠化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这种自然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东部、天山、青藏高原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高海拔土地,因此该资源最可能是草场。图中显示该资源集中分布区的东部边界最接近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据此分析选B。‎ ‎【30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这种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东部、天山、青藏高原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高海拔土地,因此该资源最可能是草场。草场资源如果过垦、超牧易造成土地荒漠化,选C。‎ ‎【点睛】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 ‎ ‎(1)荒漠化的成因 ‎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下图是中国夏季避暑型气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1. 我国避暑型气候区主要分布(  )‎ A. 水域广阔地区 B. 中温带和高海拔地区 C. 经济发达地区 D. 森林茂密地区 ‎32. 下表为我国各类避暑型气候区夏季主要气象指标的对比,其中表示西南高原型和环渤海低山丘陵型的分别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31. B 32. D ‎【解析】‎ ‎【31题详解】‎ 从图中看出,我国避署型气候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山地、西南青藏地区和云贵高原等高海拔地区以及中温带的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故本题选B。‎ ‎【32题详解】‎ 表格中①为西南高原型,②为中东部山岳型,③为东北山地平原型,④为环渤海低山丘陵型。据此分析选D。‎ 读当前全球计算机制造业价值量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33. 首先转移的计算机制造业生产环节是(  )‎ A. 软件设计 B. 知识产权 C. 整机组装 D. 售后服务 ‎34. 影响计算机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高素质的人才 B. 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C. 广阔的市场 D. 良好的服务 ‎【答案】33. C 34. C ‎【解析】‎ ‎【33题详解】‎ 首先转移的计算机制造业生产环节一定是技术含量低、利润低的曲线最低点部位,选项中,软件设计、知识产权、售后服务属于高附加值产业,而整件组装属于技术含量低、利润低的产业,据此结合选项选C。‎ ‎【34题详解】‎ 发达国家和地区计算机制造业转移到我国的主要是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其主要考虑的是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中国不缺乏劳动力,但市场不足,据此分析选C。‎ ‎【点睛】计算机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决定该类产业布局的因素首先是知识和技术;二是便捷的交通;三是洁净优美的环境。‎ 读下表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35. 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 A. 黄土高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内蒙古高原 D. 华北平原 ‎36. 下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5. D 36. C ‎【解析】‎ ‎【35题详解】‎ 根据表格中经纬度,甲地所处的纬度是34°44′,淮河所在纬度约是33°左右,甲地形单元位于淮河以北,应为华北平原,D对。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35°N以北,A、C错。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淮河以南,B错。据此分析选D。‎ ‎【36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海拔高度分析,乙地位于云贵高原,因纬度较低,冬季不冷。海拔较高,夏季不热。气候终年温和,四季如春。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③,C对。①、②夏季气温高,A、B错。④冬季气温低,D错。据此分析选C。‎ ‎【点睛】淮河所在纬度约是33°左右,以此为依据再结合表格信息可以判断甲为华北平原,乙为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因纬度较低,冬季不冷,又因海拔较高,夏季不热,气候终年温和,四季如春。‎ 下图为我国六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四种农作物秸秆占本省区秸秆总量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7. 图例中①、②、③、④依次表示的是 A. 水稻、棉花、小麦、油菜 B. 棉花、油菜、水稻、小麦 C. 油菜、小麦、棉花、水稻 D. 小麦、水稻、油菜、棉花 ‎38. 下列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A. 秸秆——燃烧——能源 B. 秸秆——沼气池——能源和肥料 C. 秸秆——原料——造纸 D. 秸秆——原料——手工编织产品 ‎【答案】37. C 38. B ‎【解析】‎ ‎【37题详解】‎ 油菜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读图可知①所示农作物秸秆在四川、湖北所占的比例较大,可能为油菜;小麦和棉花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北地区,②所示农作物秸秆在新疆、河北所占的比例较大,可能是小麦;③所示农作物秸秆在新疆比例较大,可能是棉花;水稻好热喜湿,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地区,④所示农作物秸秆在广东、四川、湖北、黑龙江所占比例较大,可能是水稻,C正确。‎ ‎【38题详解】‎ 生态农业强调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利用农作物秸秆制造沼气,提供能源,沼渣作为肥料,实现废气物回收再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符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B正确;秸秆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并且污染环境,A错;秸秆——原料——造纸、秸秆——原料——手工编织产品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略生态环境效益,CD都错。故选B。‎ ‎【点睛】水稻:集中分布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小麦: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棉花: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南疆;生态农业强调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下图为我国四地冬季开始和结束日期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9. 若四地为我国的四大平原,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 ①——华北平原 B. ②——东北平原 C.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D. ④——珠江三角洲平原 ‎40. 若①地纬度比③地低,则①地最可能位于(  )‎ A. 四川盆地 B. 青藏高原 C. 东南丘陵 D. 华北平原 ‎【答案】39. D 40. B ‎【解析】‎ ‎【39题详解】‎ 根据纬度越高,冬季开始越早,结束越晚,即可判断四地的纬度高低,即①为东北平原;③为华北平原;②为长江中下游平原;④为珠三角平原。据此选D。‎ ‎【40题详解】‎ 若①的纬度比③低,但①地的入冬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晚,即气候寒冷,故判断可能是由于地势高的影响,故判断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选B。‎ 读我国常年10月30日初霜冻南界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41. 影响常年10月30日初霜冻南界线在甲、乙两地段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因素分别是(  )‎ A. 大气环流 地形 B. 地形 洋流 C. 海陆位置 纬度因素 D. 海陆位置 地形 ‎42. 关于丙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初霜来临时收割小麦繁忙 C. 属于我国中部崛起地区,经济发达 D. 地形成因和吐鲁番相似 ‎【答案】41. D 42. D ‎【解析】‎ 试题分析:‎ ‎【41题详解】‎ 初霜冻南界线可理解为‎0℃‎等温线,该线以南气温高没有霜冻现象,该线以北气温低,有霜冻现象,甲地距海近,受海洋影响明显,初霜冻南界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乙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受山地地形海拔高的影响,气温较低,初霜冻南界线呈东北-西南走向。‎ ‎【42题详解】‎ 图中丙地位于渭河平原,地处暖温带,为温带季风气候,位于陕西省,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初霜来临时,当地正值冬小麦播种时节;渭河平原为地质构造为地堑,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天山山脉为我国著名的断块山地,断层发育,吐鲁番盆地与渭河平原成因相似。‎ 考点:大气运动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3. 反映华北地区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特征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4. 乙图所示地区河流7月径流量骤减的主要原因是(  )‎ A. 冷锋的增强 B. 反气旋的增强 C. 亚洲高压的增强 D. 准静止锋的影响 ‎【答案】43. C 44. B ‎【解析】‎ 试题分析:‎ ‎43题详解】‎ 华北地区雨季短,降水集中在7、8两月,所以河流年径流量小,在7、8月份最高。甲图径流量大,分布时间长,A错。乙有两个汛期,7月份径流少,可能是伏旱现象,位于长江流域区,B错。丙图径流量集中在7、8月份,5月份有春旱现象,河流径流量下降,C对。丁图有两个汛期,位于东北地区,D错。‎ ‎【44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乙图所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是径流量骤减的主要原因,B对。冷锋带来降水多,与径流减少无关,A错。该反气旋是副热带高压带,C错。准静止锋带来降水多,D错。‎ 考点: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常见天气系统及特点。‎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5.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 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 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 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46.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 蒸发 B. 下渗 C. 蒸腾 D. 地下径流 ‎【答案】45. D 46. B ‎【解析】‎ 森林火灾后,地表植被覆盖率低,相同降雨条件下,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两次径流过程中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下渗。‎ ‎【45题详解】‎ 森林火灾后,地表植被覆盖率低,相同降雨条件下,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两次径流过程中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B对。第6年时,植被已经恢复很多,流量峰值较小,A错。植被恢复,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小,C错。缺少植被阻挡,第1年的流速峰值大,D错。‎ ‎【46题详解】‎ 火灾后,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弱,降水下渗的少,地表径流量大。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下渗,B对。蒸发、蒸腾对地表径流影响小,C错。地下径流也受下渗环节影响,D错。‎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水库多年平均月入库水量和月均水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7. 该水库可能位于 (  )‎ A. 湟水谷地 B. 长江流域 C. 汾河谷地 D. 松花江流域 ‎48. 图中信息表明 (  )‎ A. 1~7月流域内的降水量持续增大 B. 冬春季入库水量小于出库水量 C. 6~8月水位持续升高 D. 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增大而升高 ‎【答案】47. B 48. B ‎【解析】‎ ‎【47题详解】‎ 结合图示的水库月均水位在5月最低,而6-9月入库水量较大,判断6-9月为当地的雨季,此时该河流流量较大,判断该河流应位于我国江淮地区,6月份进入雨季的是长江流域,故判断该水库可能位于长江流域,选B。‎ ‎【48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1~7月入库水量曲线先低后高, 1-3月呈下降趋势,说明降水减少,A错;冬春季,从9月下旬一直到次年5月初,水库水位一直下降,说明入库水量小于出库水量;图示6-8月库区水位先升后降;图示3-5月入库水量明显增加,而水库水位明显下降,故判断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增大不一定升高。据此分析选B。‎ 碱蓬是北方民间传统野菜,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优质的蔬菜和油料作物,下图为我国盐地碱蓬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9. 野菜加工厂的工业导向类型属于(  )‎ A. 市场导向型 B. 原料导向型 C. 劳动力导向型 D. 技术导向型 ‎50. A,B两地建立野菜加工厂,B地与A地比较其优势于(  )‎ A. 地形平坦 B. 原料丰富 C. 市场广阔 D. 劳动力廉价 ‎【答案】49. B 50. C ‎【解析】‎ ‎【49题详解】‎ 野菜不便于长期保存和长途运输,根据图示信息,野菜加工厂均建在接近原料产地的地方,属于原料导向型,选B。‎ ‎【50题详解】‎ A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B地位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B地与A地相比,B的优势在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市场广阔,选C。‎ ‎【名师点睛】‎ 二、综合题 ‎5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双峰林场又名“中国第一雪乡”,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张广才岭中段,平均海拔1 ‎200米以上,年积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处约‎2米,为我国降雪量最大的地区。‎ 中国雪乡的房屋全为纯木结构,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棱”衍生的俗字)有角,非常规范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修建“木刻楞房”时,在地上和墙壁缝隙中填塞苔藓,房屋前面修一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起到防风的作用。下图为我国东北局部地区1月份和7月份等温线图和“木刻楞房”景观图。‎ ‎(1)简述图示区域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中国雪乡降雪量大且时间长的原因。‎ ‎【答案】(1)规律:等温线分布稀疏,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局部地区发生弯曲。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气温普遍较高,所以分布稀疏;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越少,所以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受到平原和山地地形影响,等温线在局部地区发生弯曲。‎ ‎(2)纬度高,气温低;位于山脉中,海拔高,气温低;位于山脉东侧迎风坡,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带来降雪;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大。‎ ‎【解析】‎ ‎【详解】(1)图示区域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规律要从总体分布规律、等温线密度及局部变化情况分析。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南北温差小,所以等温线分布较为稀疏。从数值分布来看,大体随着纬度升高,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是由于纬度高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在局部地区受地形的影响,等温线略有弯曲。‎ ‎(2‎ ‎)中国雪乡降雪量大且时间长的原因主要从气温及地形角度分析。读图可知,该地纬度高且位于山地之中,海拔高,气温较低,从地形看,位于山地东侧,为海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雪量大。降雪时间长主要与气温低有关,除了纬度及地形的影响外,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导致其气温低,也是导致降雪持续时间长的原因。‎ ‎【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2.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 ‎3.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 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平行 ‎4.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5.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5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复种指数是衡量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复种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全年播种农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00%。复种指数大,耕地利用率高;反之,耕地利用率低。‎ ‎(1)指出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特点。‎ ‎(2)试分析东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答案】(1)①耕地复种指数总体上呈增长的趋势(时间变化);②复种指数增长地区不均衡,增长最快的是东北地区,最慢的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呈下降趋势(空间变化)。‎ ‎(2)①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②非粮产业及二、三产业的发展迅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③城镇化和工业化占用耕地;④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⑤受地形制约,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解析】‎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耕地复种指数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地区增长不均衡,把增长快,增长慢和呈下降趋势的地区分别表述即可。‎ ‎(2)一方面,人口密度大和复杂的地形限制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影响复种指数;另一方面,建筑等用地占用耕地,部分农民转向二三产业导致耕地的荒废等原因导致耕种面积的变化,导致复种指数降低。‎ ‎【点睛】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特点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东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则要从人口密度、地形条件、经济结构变化、城市化发展等方面综合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